梁燕飛
【中圖分類號】R473.72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4-4949(2014)06-0233-02
新生兒窒息是指新生兒出生后1 min內尚不能建立規(guī)則有效的自主呼吸,是胎兒因缺氧發(fā)生宮內窘迫或娩出過程中引起的無自主呼吸或呼吸抑制、循環(huán)障礙導致低氧血癥和混合性酸中毒,其是新生兒出生后常見的一種緊急情況,也是新生兒死亡及傷殘的主要原因之一。正確及時地搶救窒息新生兒是降低新生兒病死率,減少新生兒后遺癥的關鍵。近年來國內報道其發(fā)生率占活產數(shù)的5%~l0%目。
1 新生兒窒息的病因
窒息的本質是缺氧,凡是影響胎盤或母嬰肺氣體交換的原因都有可能導致新生兒窒息。①母體因素:母親急性失血、嚴重貧血、低血壓、妊娠高血壓綜合征、心臟病、心力衰竭、慢性高血壓或呼吸功能不全等疾病均可造成低氧血癥。②胎盤及臍帶因素:多胎,羊水過多,胎盤功能不全、前置胎盤、胎盤早剝,臍帶打結、扭轉、繞頸、脫垂等。③胎兒因素:胎兒宮內發(fā)育遲緩,早產,過期產,先天性畸形等。④ 分娩不當:分娩時劇烈宮縮,子宮收縮強度過大,分娩時產程延長,產婦長時間處于仰臥位,使子宮胎盤血流灌注量減少,其各種難產處理不當,特別是行產鉗及胎頭吸引術時可發(fā)生顱內出血,導致呼吸中樞受壓,胎兒不能建立有效呼吸。
2 新生兒窒息的臨床表現(xiàn)
根據窒息程度分為輕度窒息和重度窒息,兩者問可相互轉化,輕度窒息新生兒全身皮膚紫紺,但肌張力尚好,心搏強而有力,但較慢,表示缺氧程度輕,預后較好;重度窒息新生兒全身皮膚蒼白,肌張力差,呈癱瘓狀態(tài),心搏弱而不規(guī)則,表示缺氧程度較重,預后較差。以Apgar評分(包括5項指標:① 心率;②呼吸;③肌張力;④ 喉反射;⑤皮膚顏色)作為其標準,每項2分,滿分lO分。出生后5 min Apgar評分越低,表明酸中毒和低氧血癥越嚴重。
3 新生兒窒息的緊急處理
研究表明:新生兒窒息狀態(tài)時,大腦皮質在完全停止供血供氧的情況下,4 min一6 min就可造成不可逆損害[3],即使復蘇成功,也可遺留智力障礙。窒息新生兒娩出后應分秒必爭進行心肺復蘇,搶救要求動作迅速、準確、輕巧。其原則為lll:①清理、通暢呼吸道;② 建立呼吸;③維持正常循環(huán);④ 復蘇藥物治療并糾正酸中毒;⑤ 評價。其中評估和保溫貫穿于整個復蘇和搶救過程中,在執(zhí)行每一搶救步驟前,均應評估心率、呼吸和膚色等。
3.1 清理、通暢呼吸道接產時注意胎頭、胎肩、軀干娩出應盡量緩慢。胎兒娩出后要立即拭凈、擠出口咽鼻喉部的黏液,先吸口腔,后吸鼻腔,每次吸引不超過10 s,避免誘發(fā)心動過緩或呼吸暫停,如果羊水渾濁,應于胎兒肩部娩出前吸凈口鼻。剪斷臍帶后仰臥于臺上,頭部稍低,立即聽心音,并做Apgar評分,得分少者繼續(xù)搶救。在呼吸道的黏液吸盡前,不允許刺激啼哭。
3.2 建立呼吸人工呼吸:接生者口與新生兒之口中間墊2-3層紗布,隔紗布將空氣吹人新生兒口內。吹氣完畢后,用手輕壓新生兒胸部,幫助新生兒將氣呼出。這樣一吹一壓,每分鐘不超過16次。吹氣時不宜過于用力,以免損傷新生兒肺部。行人工呼吸的同時,可給吸氧。
在保證呼吸道通暢的基礎上立即刺激呼吸,用手輕輕叩擊腳底以刺激啼哭或沿長軸.決速摩擦腰部皮膚刺激呼吸,直至胎兒大哭為止。此時再次評估心率、呼吸、膚色,如果心率大于100次/min,面色紅潤僅手足紫紺可繼續(xù)觀察。如果無規(guī)律呼吸運動或者心率小于100次/min,應即刻用復蘇氣囊面罩正壓通氣,通氣頻率為40~60次/min,呼吸比為1:2,壓力為15~22mm Hg,直至呼吸規(guī)律并見胸部活動,聽診呼吸音正常為止。放置面罩時注意面罩與面部之間的密閉性、有效性,防止損傷皮膚。30 s后再評估心率,如心率大于100次/min,出現(xiàn)自主呼吸可評估膚色、吸氧或觀察;如呼吸仍未建立或心率小于100次/min,應及時使用氣管插管正壓通氣,吸凈喉咽部堵塞的分泌物,做到及早給予氣管插管和正壓通氣。
3.3 維持正常循環(huán)如果氣管插管正壓通氣60 s后,心率仍小于6O次/min,要同時進行胸外心臟按壓。醫(yī)務人員拇指并排或重疊,于胸骨體下1/3處,其他手指圍繞胸廓托在后背,按壓深度為1 cm~2 cm或胸廓前后徑的一半,頻率為100—120次/min。
4 護理
4.1 保暖在整個搶救過程中必須注意保暖。因新生兒體溫調節(jié)中樞發(fā)育不成熟,易受到外界環(huán)境影響,新生兒出生時應立即用溫熱干毛巾擦干全身的羊水和血跡,減少氧耗和降低代謝,保持室溫26~28℃ ,相對濕度55%一65%,遠紅外線保暖床溫度在30 32℃ ,維持患兒肛溫36.5~37 ,可以提高搶救的成功率。WHO專家認為新生兒36.5~37.5 c這個體溫段耗氧量最低,代謝率最小,蒸發(fā)散熱量最少,也最有利于新生兒生長。因此,WHO把36.5~37.5℃定為新生兒正常體溫段,也稱之為最佳體溫。
4.2 加強呼吸管理,嚴密觀察生命體征窒息新生兒搶救成功后應繼續(xù)給氧直到紫紺消失,呼吸恢復正常;嚴密觀察心率、呼吸、體溫等變化并及時清理殘留于口鼻腔的分泌物,加
強呼吸道管理,防止分泌物誤吸人氣管。
4.3 基礎護理和預防感染①將患兒頭抬高15度,側臥24 h以避免反流發(fā)生;② 常規(guī)遵醫(yī)囑連續(xù)3 d,每日2次肌注青霉素20萬u,以防止感染性肺炎;③堅持晨晚間護理,勤換尿布,衣被隨濕隨換;④臍帶常規(guī)用2%碘伏消毒后每日用無菌護臍帶包裹。新生兒病房應保持空氣流通,嚴格實行消毒隔離制度,病室里接觸嬰兒的各種物品均應嚴格消毒,每月定期做空氣細菌培養(yǎng),以防醫(yī)院感染。窒息新生兒搶救中的各種操作,要嚴格執(zhí)行無菌技術。回病房后應常規(guī)靜臥24 h并遵醫(yī)囑連續(xù)3 d,每日1次肌注維生素K1 15 mg預防顱內出血。
4.4 其他孕婦應加強圍生期保健,及時評估及處理可導致胎兒窒息的高危妊娠。加強胎兒監(jiān)護,避免和及時糾正宮內缺氧,臨產孕婦要盡量避免難產,同時做好產婦的心理護理及產后護理,以避免產后大出血發(fā)生。
參考文獻
[1]薄輝.覡代兒科急救【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0:8.
[2]陳自勵.新生兒窒息的現(xiàn)代概念和診斷治療進展[J].中華實用兒科雜志,2000,15(5):307—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