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媛
摘要:隨著異文化交流的日益增強,近些年來影視作品的字幕翻譯也備受關注,字幕翻譯作為一個新型領域,在不斷發(fā)展中逐漸顯示出其獨特之處。本文以德國功能主義目的論的視角對日譯版中國武俠影視作品中的若干特點進行具體解析。
關鍵詞:目的論;增譯;減譯;通俗;直譯;硬譯
近年來中國的影視作品頻繁輸出海外,逐漸受到了外國觀眾的喜愛。作為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帶有濃重中國古典色彩、玄幻色彩的武俠電影、電視劇也在國外收獲了眾多粉絲。武俠作為中國獨有的概念,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也正因此,武俠作品的翻譯也有其復雜、獨特之處。
本文以幾部在日本播出過的、吹替版(“吹替”寫作吹き替え、也寫作吹替え,指的是“把外國電影的臺詞,重新灌錄為本國語言”,也就是配音的意思。)的武俠作品為研究對象。從功能主義目的論出發(fā),具體解析其字幕翻譯的特點。
一,增譯,減譯現(xiàn)象多。翻譯界在翻譯的標準問題上一直存在爭論,但有兩條標準是大家所公認的,即忠實與通暢。所謂忠實,首先是指譯文必須準確如實的傳達原文的內(nèi)容,對原文的意思既不能隨意歪曲,也不能任意增減。但是武俠影視作品的日語翻譯中,卻常有增譯或減譯現(xiàn)象。
徐克指導的電影《倚天屠龍記》中,有這樣一段場景,殷素素帶張無忌買冰糖葫蘆:殷素素“來一串?!毙∝湣昂?,您自己挑。”日語配音:殷素素“一つ下さい?!保▉硪淮#┬∝湣挨悉い?。”(好嘞。)周迅版《神雕英雄傳》中黃蓉為騙洪七公教郭靖武功,謊稱郭靖經(jīng)常因打不過她而生悶氣,而老實的郭靖卻說自己并沒有。黃蓉心急,略帶不滿的叫了一聲“靖哥哥”。日語版本中,“靖哥哥”被翻譯成了“ちょっと、馬鹿”(喂,傻瓜)。
兩個例子,一是減譯,一是增譯。雖說都在細節(jié)之處,卻體現(xiàn)出字幕配音翻譯與其他翻譯的不同之處。配音翻譯要溶于情景之中,根據(jù)人物、地點、背景的不同而作不同處理。更要聯(lián)系故事情節(jié)做出調(diào)整,這種調(diào)整并不是不忠實于原作,而是基于配音這一特殊形式的合理行為。賣冰糖葫蘆的小販并不是主要人物,甚至可以說只是一個人肉背景,又因為“はいよ。(好嘞。)”的表達更符合日本觀眾的生活認知,所以省略掉小販的后半句話反而更加自然順暢。黃蓉與郭靖的對話中,譯者把黃蓉“靖哥哥”背后隱含的意思加譯出來,結合當時場景看下來,也是合情合理。
再有,配音講究音畫同步、口型相似,這就更加大了翻譯的難度。漢語與日語屬于不同語系,雖有相似的漢字,但發(fā)音完全不同。漢語概括性高,詞匯豐富,往往漢語幾個字表達的意思,日語要很長一句話才能解釋清楚。因此有時考慮到音畫同步,不得不進行減譯。有時為了表達的清楚,又不得不進行加譯。
德國功能主義學派翻譯目的論三法則之一、目的法則認為,翻譯的整個過程,包括翻譯方法和翻譯策略的選擇,都是由翻譯所要達到的目的決定的;而翻譯要達到的目的來自翻譯活動發(fā)起者的要求,包括譯文的目的、原文、接受者,使用譯文的時間、地點、媒介等。目的論將翻譯的目的分為譯者做翻譯的主要目的,譯文的交際目的,選擇使用某種翻譯策略要達到的目的。
從譯者與受眾兩方面來看,字幕翻譯者無非是要向視聽者傳達信息,要讓觀眾明白所講的故事。而絕大多數(shù)的觀眾觀賞影視作品的目的則是休閑娛樂。打破語言壁壘,最大限度的讓視聽者融入其中,體驗觀賞之樂趣,這是影視作品添加字幕或配音的目的。為達到這一目的,適當?shù)脑鲎g、減譯是必不可少的。
二,譯文通俗化。通俗易懂是字幕翻譯的一大原則。影視作品的受眾人群廣泛,受眾個體文化背景、知識儲備等情況千差萬別,因此字幕翻譯要求簡單明了、通俗易懂。目的論的連貫性法則要求:譯文必須符合語內(nèi)連貫的標準,即譯文能被受眾理解,并在目的語文化、交際環(huán)境中有意義。確保譯文能被受眾理解看似容易,可實際上并不簡單,尤其對字幕配音翻譯而言,不僅譯文的長短受限,考慮到受眾人群的差異性,譯文還不可過于晦澀復雜。
中國的武俠作品中有大量的涉及武功修煉的內(nèi)容、各種“心法”“口訣”等,這些內(nèi)容往往玄幻飄渺,即使是中國觀眾,也常常不解其中含義?!渡涞裼⑿蹅鳌分泄副痴b的《九陰真經(jīng)》的內(nèi)容:“精化為氣,氣化為神?!比照Z翻譯為“精神は気となり、気は心となり”(把精神轉化為意念,把意念轉化為靈魂。)我們暫且不去深究道家“精、氣、神”學說背后的奧秘,只說日語版電視劇中這段對《九陰真經(jīng)》內(nèi)容的翻譯,不僅基本忠實于原文,還將原來晦澀深奧的內(nèi)容重新解讀,以通俗易懂的表達呈現(xiàn)出來,簡潔明快、朗朗上口,很是不錯。
另外,武俠作品故事背景均為古代,故事人物常有古文風格的臺詞,這種古文、或古文風格臺詞的翻譯也是一大難點?!渡涞裼⑿蹅鳌分杏幸欢螝W陽克調(diào)戲黃蓉的情節(jié),歐陽克的臺詞“悠悠我心,豈無他人。唯君之故,沉吟至今。”翻譯為了“他の者など、目に入りません。あなたのせいで、私は身も痩せる(ほど)思い、”(因為你,我的眼里已容不下其他人。對你,我可謂是‘為伊消得人憔悴。)這句話借用了詩經(jīng)《子衿》的詩句,四字疊句,很是風雅。譯成日語后雖然其中韻味大打折扣,但表達效果絲毫不減,既表現(xiàn)出了歐陽克的狂妄自大,也透漏出了他的輕浮虛偽。
可以說將晦澀難懂的古文翻譯得通俗易懂,既是字幕翻譯的原則,也是目的論連貫性法則的要求。
三,名詞的“直譯”“硬譯”。直譯與意譯是兩種最主要的翻譯方法,兩者在實際應用時各有優(yōu)缺點。在做文學作品翻譯時,翻譯者們往往會以意譯為主、直譯為輔的策略。而“硬譯”法在普通翻譯中則是極少運用的。有趣的是,在日本播出的中國武俠影視作品中,卻出現(xiàn)了不少“直譯”甚至“硬譯”的例子。降龍十八掌、九陰真經(jīng)、金毛獅王等武功名、人物綽號等全部直接用了對應的日語發(fā)音(降龍十八掌(こうりゅうじゅうはちしょう)九陰真経(きゅういんしんけい)金毛獅王(きんもうしおう))。黃曉明版《神雕俠侶》中楊過對小龍女的稱呼“姑姑”甚至直接借用了中文的發(fā)音,變成了ココ(在日語里沒有實際意義)。
乍看這種“直譯”甚至“硬譯”似乎稍欠妥當,但仔細觀察,我們發(fā)現(xiàn)這些“硬譯”法的應用對象,全部都是武功、門派名稱等作者虛構出來的中國武俠作品中特有的名詞。日本文化中并不存在對等概念。另外,由于字幕配音翻譯是與畫面同步播出,所以譯文不能過長、也不可能添加注釋。參考功能主義目的論忠實性法則:原文與譯文之間應該存在語際連貫一致,即忠實于原文的要求。在既不影響信息傳達,又可確保音畫、字幕一致的要求下,這種不加變動的“硬譯”也不失為一種好的策略。
結語字幕配音翻譯不同于普通的科技文、文學翻譯,由于其獨特的應用目的,廣泛的受眾人群,使其形成了自己的體系。而中國特色的武俠影視作品的翻譯,更是有著自己的特點。在德國功能主義目的論的視角下考察武俠作品的日譯,從理論的高度分析實踐成果,期望能夠為以后的實踐提供指導與啟發(fā)。更希望以實踐促理論,填補字幕中譯日領域的理論空白。(作者單位:天津外國語大學高翻學院)
參考文獻:
[1]仲偉合,鐘鈺.德國的功能派翻譯理論.中國翻譯,1999,(3)
[2]李運興.字幕翻譯的策略.中國翻譯,2001,(4)
[3]陳亞鵬.《臥虎藏龍》字幕翻譯策略探析.電影文學,20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