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洋
數學是一門邏輯性很強的學科,小學階段是培養(yǎng)學生數學邏輯思維的關鍵時期。傳統(tǒng)教學思維認為,數學教學過程中不能存在很多互動,也不能有相對活躍的教學氛圍。這樣的思維模式阻礙了數學教學改革的步伐,使得很多學生認為數學課堂是無趣的,教師的知識傳輸是單向的;教師也認為數學教學就是通過高強度的練習,來讓學生學會做題。這樣的教學前景,讓人擔憂。因此,構建小學數學互動課堂,迫在眉睫。
一、轉變教學觀念,樹立先進教學理念
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設計者和主要引導者,肩負著掌握課堂節(jié)奏,把握課堂進度的重任。一名優(yōu)秀的小學數學教師,應該具有先進的數學教學理念,在總結傳統(tǒng)教學觀念的可取之處之后,結合當今先進的教學觀念,在實際教學中加以應用。
小學生存在注意力不易集中、穩(wěn)定性差等特點,教師更應該根據小學生的特點開展教學活動。教師不僅僅要傳授課本上的知識,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學會獲取知識的方法,提高自學能力和自主學習的意愿。教師應該把課堂教學看成是一種互動式的交流,即老師和學生在平等的位置進行對等交流,這才是互動課堂模式的實質。如果教師只是一味地高高在上做知識的傳播者,那么永遠不可能構建出和諧、愉快的互動課堂。
二、精心設計課堂互動,激發(fā)學生興趣
課堂教學內容作為最重要的課堂要素之一,需要教師精心設計,才能提高教學效果和教學效率。教師應該在完成基本教學內容的基礎上,增加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互動活動,優(yōu)化課堂氛圍,激發(fā)學生興趣。
1.互動課堂教學內容應緊密圍繞教學內容和教學目的
這是設計互動課堂最根本的原則。離開教學談互動是無稽之談,離開互動談教學只能使學習陷入死板呆滯的惡性循環(huán)。教學互動活動并不是漫無目的地娛樂,最重要的是要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使學生學習到知識,并且牢牢記住。
例如,在學習《對稱、平移和旋轉》這一章節(jié)的時候,教師可以事先準備教具,讓學生自己來探索圖形的變化,利用教具進行有益探索,自己總結規(guī)律和方法,最好能夠總結出結論。這之后,教師再公布正確答案和正確的思考方式,讓學生進行對比,了解自己的探索方法的優(yōu)劣之處,進行歸納總結,為下一階段的學習做準備。
2.互動課堂教學應將學生已有的知識和將要學習的知識聯(lián)系起來
任何教學活動都有一個由淺入深的過程,從最基礎的學起,然后再循序漸進,不斷深入學習。尤其是像數學這樣邏輯思維較強的學科,如果不和現(xiàn)有的知識儲備聯(lián)系在一起,是不能很好地學習新知識的。
例如,在學習《小數的四則運算》,首先需要教師引(下轉第20頁)(上接第18頁)導學生回憶以前學過的整數四則運算,并且著重復習四則運算中的重點和難點,讓學生們形成知識遷移,舉一反三,從過去學習的知識中總結新知識的學習方法和做題方法;找到小數的四則運算的特殊之處,并且加以牢記;培養(yǎng)學生自己總結和對照學習的能力,為學生提供學習數學的思路方法。
3.互動課堂教學設計應盡量與實際生活相聯(lián)系
課堂教學內容與實際生活相聯(lián)系,這樣的教學理念十分重要。小學生具象思維比較活躍,相對來說抽象思維能力則較弱,教師應該盡量把課堂教學內容和課堂互動活動與實際生活相聯(lián)系,幫助學生理解。
例如,在《軸對稱圖形》這一章節(jié)的學習中,教師應該先舉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如蝴蝶、衣服、飾品等一些軸對稱圖形,幫助學生們理解什么樣的圖形是軸對稱,軸對稱圖形都有哪些特點,如何分辨軸對稱圖形和非軸對稱圖形。然后,引導學生尋找生活中的軸對稱圖形,進行小組間的相互交流。這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可以幫助學生將所學知識具象化,把所學知識深深地印在腦海里。同時,也增進了同學之間的相互交流,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溝通能力,一舉多得。
三、合理安排課堂互動,提高學生能力
1.合理安排互動時間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時間有限,如何利用短暫的教學時長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是每個數學基層教育者都應該思考的問題。教師可以將數學課堂的時間一分為三,第一階段,剛剛上課,學生的注意力較集中,教師可以安排教學難度較大的內容;第二階段,學生有些疲憊,可能存在精力渙散的情況,這段時間教師就可以安排一些課堂互動,吸引學生注意力,引領學生回歸課堂;第三階段,教師可以回顧這節(jié)課學習的內容,進行歸納總結,幫助學生們課后復習。
這樣,教師就可以把不同的互動環(huán)節(jié)安排在不同的教學時間段,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特點,幫助其集中精力,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牢記知識。
2.互動課堂實施要靈活變通
互動教學是一項靈活性非常大的教學活動。在實施之前沒有人能夠預測到效果,這就要求教師具有極強的應變能力和反應能力,對待不同學生的不同反應,作出合理的判斷和決策,使互動課堂教學適合每一個人。需要明確的是,數學互動課堂的真諦,不是將知識傳授給學生,使之成為做題機器,而是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課堂教學中,能夠提出自己的觀點和見解,進而養(yǎng)成學習習慣和思維習慣。
小學數學互動課堂的構建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達成的,這需要政府有關部門、學校領導階層、基層教育工作者、家長以及學生的多方努力。也就是說,互動課堂是一個聯(lián)動的整體。有關部門出臺相關法令規(guī)制;學校方面提出合理的教學理念,提供豐富的教師知識和能力培訓機會;小學數學教師認真設計課堂內容和課堂形式,掌握課堂節(jié)奏;家長配合學校和老師的教學方法,在課后實施督促;學生融入到互動課堂,用主動積極的心態(tài)去學習數學。大家一同努力,才能構建和諧、融洽的小學互動課堂。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