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杭
摘 要:記敘文閱讀既是重點,也是難點。要做好記敘文閱讀,就應掌握如下閱讀知識:整體感知、順序及其作用、表達方式及作用、寫法、段落作用等等。
關鍵詞:整體感知;記敘順序;表達方式;寫法
記敘文閱讀是中考試卷中的重頭戲,其分值所占比例較大,其難度系數(shù)也較高。如何做好記敘文閱讀,已成為初中學生迫在眉睫的問題。現(xiàn)就這一問題,結合初中語文教材,談一下記敘文閱讀應需掌握哪些知識。
一、整體感知文章
對于文章的整體把握,主要考查點有兩個:一是對內(nèi)容的概括,二是對主題的把握。
對內(nèi)容的概括一般是在通讀全文的基礎上,對文章記述的材料進行整合,抓住記敘的要素來概括,要按如下思維:什么人,在什么時候,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這個“事”是指事件,包括起因、經(jīng)過、結果。如八年級上冊第三課《蠟燭》,要求對本課內(nèi)容進行概括,那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一位前蘇聯(lián)紅軍戰(zhàn)士在南斯拉夫國土上犧牲了,南斯拉夫母親不顧槍林彈雨,以驚人的毅力安葬了烈士,拿出自己唯一珍愛的結婚花燭點在烈士的墳頭。
對主題的把握,也就是對文章中記述的材料作出分析,寫出這些材料的意義所在。把握主題,可以從分析文章標題,研究文章的開頭和結尾,分析文章中議論抒情語句,分析文章層次與人物事件,分析文章的詳寫點,分析文章的背景材料等方面入手。有的文章有主旨句,它往往是議論抒情句,有的可能夾雜在人物的語言和心理描寫之中,以作品主人公或其他人物的口吻來點出。如八年級上冊《背影》一課的主旨則需概括,文章通過父親在家庭遭受變故的情況下,送“我”只身北上,在車站為“我”買橘子時的背影的描寫,表達了父親一片愛子之心,抒發(fā)了父子情深。又如九年級上冊《故鄉(xiāng)》一課的尾段:“我想:希望是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贝颂幍淖h論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對所給文章進行整體閱讀,是現(xiàn)代文閱讀的第一步。
二、把握記敘的順序及其作用
記敘的順序一般可分為三種:順敘、倒敘、插敘。
(1)順敘。是按照事件發(fā)展的時間先后順序?qū)懙?。采用順序?qū)懛ǖ淖饔檬牵菏刮恼聦哟瓮录l(fā)展過程基本一致,使文章脈絡分明,所敘事件交代得清清楚楚,井井有條。如九年級上冊《我的叔叔于勒》一課的記敘順序是這樣安排的:故事的開端:盼于勒;故事的發(fā)展:贊于勒;故事的高潮:遇于勒;故事的結局:躲于勒。這個事件的發(fā)生、發(fā)展、高潮、結局按情節(jié)的發(fā)展順序來記敘,大大增強了文章的表達效果。
(2)倒敘。不完全按事件發(fā)展的自然順序?qū)?,是將事件的結果或事件發(fā)生中的某個最突出的情節(jié)提到前邊來寫。其作用是:可以盡快地揭示矛盾,展開情節(jié),吸引讀者的注意。如八年級上冊《背影》的開頭是這樣的:“我與父親不相見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蔽恼乱婚_始就告訴讀者,與父親分別兩年了,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這就會讓讀者去思考,為什么不能忘記的是父親的背影呢?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讀者不能不急切地想看到作者的回憶。
(3)插敘。是指在敘述某一中心事件的過程中,為了幫助展開情節(jié)或刻畫人物性格,使讀者對文章內(nèi)容有更深入地理解,暫時中斷敘事的線索,插入一段與主要情節(jié)相關的內(nèi)容敘述,然后再接著按敘事線索繼續(xù)敘述。其作用有五:交代事件的前因后果,來龍去脈,以推動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交代中心人物的其他事件,以豐滿人物形象;為下文內(nèi)容作鋪墊;形成對比;豐富文章的內(nèi)容,突出文章的中心。如七年級上冊《羚羊木雕》一文,中間插入“萬芳拿自己的新褲子換‘我的破褲子”一段,其目的是交代把羚羊木雕給了萬芳的原因。又如九年級下冊《孔乙己》一文,中間插入一段交代孔乙己的身份、脾氣、品行,以豐富孔乙己的人物形象,便于讀者了解孔乙己。
分析記敘的順序,可準確地把握文章的條理、層次,體會不同的記敘順序?qū)Ρ磉_中心的作用。
三、記敘文中的表達方式及其作用
記敘文中的表達方式主要有:記敘、描寫、議論、抒情。描寫是對人物事件和環(huán)境具體描繪和摹寫,其目的在于給讀者以鮮明的印象。有了描寫的文章,總能使讀者獲得生動而形象的感覺。應明確描寫分為兩大類:人物描寫和環(huán)境描寫。
人物描寫主要有:外貌描寫、神態(tài)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一篇文章綜合運用多種描寫方法,能深刻地反映人物的本質(zhì)特征,使人物性格豐滿,給讀者以深刻的印象。如八年級上冊《蘆花蕩》一文,對老頭子的描寫就有外貌描寫:“將近六十多歲的老頭子”“渾身沒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魚鷹”;語言描寫:“不怕,洗一洗吧,多么俊的一個孩子呀”;心理活動描寫:“……怎么張嘴說話?這老臉呀”;動作描寫:“拼命地往前推著船”……以上這些描寫,刻畫了老頭子的愛與憎,智與勇,以及他過于自信自尊的思想性格。
環(huán)境描寫包括自然環(huán)境與社會環(huán)境描寫。自然環(huán)境描寫的作用是交代時代背景,渲染氣氛,襯托人物的心情和推動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等。如《社戲》一文,“兩岸的豆麥和河底的水草所發(fā)散出來的清香,夾雜在水氣中撲面吹來;月色便朦朧在這水氣里……”這景物描寫烘托出“我”去看社戲的喜悅心情。社會環(huán)境描寫,一般指社會背景、時代氣氛、地域風貌等。它是文中關于社會、生活、歷史環(huán)境的描寫,其作用是為人物和事件提供舞臺。如《最后一課》中,“畫眉在樹林邊宛轉地唱歌;鋸木廠后邊草地上,普魯士兵正在操練”“我走過鎮(zhèn)公所的時候,看見許多人站在布告牌前邊……”選段中“普魯士兵正在操練”以及鎮(zhèn)公所的布告牌的描寫,都屬于社會環(huán)境描寫。前者暗示了社會背景,入侵者已肆無忌憚地踐踏了美麗的國土;后者為人物活動提供了典型環(huán)境,它是普魯士占領者頒布命令之處,《最后一課》的悲壯事件就是從那兒產(chǎn)生的。
記敘文中的議論,有的在記敘文的開頭,其作用有兩種:一是總領全文,點明中心,引出下文的作用,并能使文章的主題思想得到鮮明表述,同時又使文章條理分明,層次清楚;二是為了使讀者很快進入對將要敘述的事件的深度思考,引起讀者對下文的密切關注。記敘文的結尾用議論,一般是為了提高對所敘之事的認識,深化文章的主題思想,點明和加深所敘之事的意義,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在整體感知中已舉例)。
記敘文中的抒情就是作者在記敘的過程中對其所記的事物、人物帶有主觀的感受和思想的句子,是表情達意的重要手段之一。抒情則常常與議論一起出現(xiàn),起到表達人物強烈的感情,升華主題,增加文章感染力的作用。如《春》一文的結尾部分:“春天像剛落地的娃娃,從頭到腳都是新的,它生長著。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著,走著。春天像健壯的青年,有鐵一般的胳膊和腰腳,領著我們上前去。”用抒情贊美了春天的“新、美、力”,點明春天的成長過程,表達了作者追求美好未來的強烈感情,能激人奮起,增強了文章的感染力。
閱讀記敘文,弄清描寫、議論、抒情的含義、作用、方法,可以不斷地提高我們的閱讀能力。分析記敘文的表達方式,有時還能夠幫助我們準確、快速地劃分文章段落。
四、記敘文的寫法及其作用
寫法,即寫作方法,它是作者為了使自己所要表達的思想顯得更加突出,所采取的一些特定方法。初中階段,我們所接觸的文章寫法基本有以下幾種:襯托(正襯、反襯)、象征、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欲抑先揚(欲揚先抑)等。
我們可以將上述寫法大致分為三大類:一是突出作者所要表達的事物。如:襯托、欲抑先揚。如:《阿長與山海經(jīng)》一課,課文前半部分著力表現(xiàn)阿長是一個令人討厭、憎惡、煩瑣之至的人,而后半部分著力表現(xiàn)了阿長具有“偉大的神力”,她的“神力”表現(xiàn)在護城和買書這兩件事情上,特別是買書這件事上,表現(xiàn)了她對“我”深切的關心和慈愛。這樣來寫,就突出了阿長是個善良、慈愛的人。二是使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形象化,給讀者以直觀的印象,引起讀者共鳴,從而接受作者的觀點。如:象征、托物言志。課文《行道樹》一課,它借行道樹的奉獻精神贊美那些默默無聞、甘愿犧牲自我的人,這里就運用了象征的寫法。三是引起讀者共鳴,自然地引起情感的抒發(fā)。如借景抒情,這主要體現(xiàn)在《紫藤蘿瀑布》一課,在繁花盛開的藤蘿瀑布淺紫色的光輝和淺紫色的芳香中,“我”寧靜了,喜悅了,振作的“我”悟到“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鼻閺木俺觯h從景出。明確記敘文的寫法,便于分析文章,同時也能提高我們的寫作水平。
五、段落在文章中的作用
文章的段落根據(jù)其位置的不同,在文章中的作用也不同。一般來說,開頭段往往有如下作用:
(1)開篇點題,統(tǒng)領全文,引出下文。如:《散步》一課,文中的第一句話是“我們在田野散步”,開門見山,點題。
(2)為下文情節(jié)的發(fā)展進行鋪墊。如:《社戲》一文,開頭寫平橋村的生活,為下文看社戲受到優(yōu)待作了鋪墊。
(3)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調(diào)。如:《土地的誓言》首段表述了對家鄉(xiāng)的熱愛。
(4)開篇點題,設置懸念,引出下文。如:《背影》第一段,“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p>
(5)交代了記敘的幾個要素。如:《羚羊木雕》中“羚羊哪兒去啦?”媽媽突然問我。
文中的段落則一般起過渡作用,有的起總領下文,總結上文的作用。起過渡作用的段落較為常見,總領下文、總結上文的則不多。如:馮驥才的《逼來的春天》第五段的作用就是總領下文;又如:2006年大連市中考題現(xiàn)代文閱讀《凍頂百合》倒數(shù)第三段的作用就是總結上文。
結尾段如果表達方式是議論,其作用往往應從內(nèi)容和結構兩個方面來分析,內(nèi)容上或為點明中心,或為升華主題、深化中心;結構或扣題或與前段照應或總結全文。如:《故鄉(xiāng)》的結尾段,起到畫龍點睛、點明中心的作用?!缎械罉洹芬晃牡奈捕巍傲⒃诔鞘械娘w塵里,我們是一棵憂愁而又快樂的樹”,與第一段的“我們是一棵樹,立在城市的飛塵里”照應。
分析好段落的作用,便于閱讀時快速抓住文章的結構形式。
六、需注意其他問題
(1)詳略及其作用。我們所遇到的記敘文,很多都記述的是兩件或兩件以上的事情,平均用力就會使文章的重點分散。因此,我們要求在文章中,講究材料的詳略安排。安排的標準即是材料與文章中心的關系。能夠鮮明體現(xiàn)中心的材料需要詳寫,而相對體現(xiàn)得不夠則需要略寫。如:《背影》一文中體現(xiàn)中心的部分——父親爬鐵道買橘子的背影詳寫,而在南京勾留一日,與主旨無關,一筆帶過。
(2)記敘文中主人公的確定。記敘文中的主人公不是根據(jù)筆墨的多少來確定的,而是根據(jù)中心來確定。如:《我的叔叔于勒》,此文要表現(xiàn)的主旨是揭示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赤裸裸的金錢關系,能夠體現(xiàn)這一主題的人物是菲利普夫婦,因此他們是主人公。
(3)記敘的線索。線索是貫徹全文的脈絡,作者通過記敘文的線索將各個材料集中在中心周圍,使文章成為一個嚴密的整體。記敘文的線索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以人物所見所聞為線索,如《故鄉(xiāng)》;以事物為線索,如《羚羊木雕》;以行蹤(地點轉移)為線索,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以人物思想感情的變化為線索,如《荔枝蜜》等。
線索一般具有以下特征:在文中出現(xiàn)頻率較高、與文中所有人物都發(fā)生關系、可作為文章的題目。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記敘文從廣義上看涵蓋面廣,其需要掌握的知識點除了上述內(nèi)容之外,還有很多。例如人稱的作用、鋪墊、標題的作用等。做閱讀時,必須掌握閱讀知識,把握答題的角度,在實踐中還要學會歸納總結,這樣才能真正做好記敘文閱讀。
(渤海大學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