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維+楊杰+李憶
摘 要 本文基于TRA理論分析框架,從研究生自身角度出發(fā),構建研究生科研能力提升行為模型。研究結果表明,研究生科研能力提升行為取決于提升意愿,而科研能力提升意愿又取決于個人提升主動性、提升成就感和主觀科研獎勵規(guī)范等因素。
關鍵詞 理性行為理論 研究生 科研能力 提升行為
中圖分類號:G643 文獻標識碼:A
Postgraduate Scientific Research Capacity
Improvement Behavior Based on TRA
DU Wei, YANG Jie, LI Yi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Chongqing 400065)
Abstract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the graduate student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promotion behavior depends on the intent to ascend,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will improve the capacity depends on personal initiative and promote a sense of accomplishment and ascension subjective factors such as scientific research reward standard.
Key words the theory of rational behavior; graduate students;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improve behavior
0 引言
目前,我國正進入創(chuàng)新轉型的關鍵時期,轉型成功與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創(chuàng)新人才隊伍的建設。而研究生代表了一個國家創(chuàng)新人才隊伍的高端力量,研究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強弱將極大地影響國家創(chuàng)新能力的強弱。我國是一個研究生大國,據(jù)國家統(tǒng)計局統(tǒng)計,截至2011年,我國研究生在學人數(shù)達1645845人。但研究生的整體創(chuàng)新能力并不高,這導致較多的研究生人數(shù)并沒產(chǎn)生出巨大的研究成果,因此,如何提升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是當前學位與研究生教育面臨的重大課題。眾多學者從導師在研究生教育中的主導作用以及營造適合科研創(chuàng)新工作的外部環(huán)境等方面,對研究生科研能力提升展開了廣泛的探索,但針對研究生創(chuàng)新能力自我培養(yǎng)的研究卻很少。研究生自我進行科研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高,是導師對學生科研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要補充,在教育實踐中發(fā)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從研究生自身角度研究其科研能力提升行為,對提高我國高??蒲袆?chuàng)新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1 理論基礎及研究假設
理性行為理論(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 TRA)是由Fishbein 和Ajzen 于1975年首次提出,它是一種廣泛地用于解釋和預測多種多樣的個體行為的權威理論。該理論表明,一個人的行為由他進行該行為的意愿所影響,而他進行該行為的意愿則受其對該行為的態(tài)度和主觀規(guī)范所影響。其中,個體對某種行為的態(tài)度是指他對該行為的積極或消極的情感和感受;主觀規(guī)范則是指個體在其所處環(huán)境中形成的對事物的判斷標準。為此,本文根據(jù)理性行為理論研究框架,從研究生自我提升科研能力的視角出發(fā),以研究生科研能力提升行為,提升需求意愿,以及外生影響變量(包括個人科研能力提升主動性、提升成就感受以及對科研獎勵規(guī)范的認知和看法)三個層面進行變量的設定,并提出研究假設。
1.1 研究生科研能力提升意愿與提升行為
理性行為理論認為,個人執(zhí)行某項行為的意愿與其實際執(zhí)行某項行為之間具有較強的相關性。據(jù)此可知,研究生在產(chǎn)生了強烈的科研能力提升意愿后,會做出科研能力提升的行為。通常他們會從課堂和課外兩條途徑來獲取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所需的知識和方法。課堂提升行為主要是通過選修與其研究方向相關的前沿理論課程以及介紹學術論文閱讀與寫作課程來提升自我科研能力。課外提升行為主要是利用除課堂提升以外的途徑來提高自身科研能力。如,經(jīng)常參加前沿學術問題研討,尋求導師的指導等。這樣,可提出如下假設:
假設H1:研究生科研能力提升意愿與課堂提升行為具有正向相關性。
假設H2:研究生科研能力提升意愿與課外提升行為具有正向相關性。
1.2 科研能力提升主動性與提升意愿
研究生科研能力提升的主動性是指研究生按照自己規(guī)定或設置的目標自發(fā)地提高科研能力水平,而不依賴外力推動的一種行為態(tài)度。Frese等(2001)采用實驗室實驗研究法來研究個人主動性與學習行為的關系,結果表明,高主動性者更信任自己,更多依靠自我學習,而低個人主動性者更多依賴幫助。同樣,具有高提升主動性的學生在科研中通常會比導師的要求做得更多,并且還會主動地去學習更多的研究方法,對于科研能力提升意愿就特別強烈。于是,可提出如下假設:
假設H3:研究生科研能力提升主動性與提升意愿具有正向相關性。
1.3 科研能力提升成就感與提升意愿
成就感是個體在完成某項學習或活動任務后產(chǎn)生的一種自我滿足的積極情緒的體驗,它能提高個體行為意愿的程度。季俊杰(2013)在研究了優(yōu)秀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影響因素后,發(fā)現(xiàn)研究生個人的成就動機對其科研能力的促進作用十分顯著。這說明,當研究生在獲得了較高的科研能力提升成就感時,會增強提升科研能力的意愿。因此,可提出如下假設:
假設H4:研究生科研能力提升成就感與提升意愿具有正向相關性。endprint
1.4 主觀科研獎勵規(guī)范與提升意愿
科研獎勵是激勵研究生提高科研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完善和規(guī)范的科研獎勵制度可以有效促使研究生提高自身科研水平。研究生主觀科研獎勵規(guī)范是指研究生對學??蒲歇剟钪贫鹊母兄翱捶āialdini等(1990)在實驗中發(fā)現(xiàn)參與者會從環(huán)境線索中尋找行為規(guī)范并保持與這些規(guī)范的一致性,實驗結論表明對規(guī)范的感知會影響個體行為意愿。因此,可提出如下假設:
假設H5:研究生主觀科研獎勵規(guī)范與科研能力提升意愿具有正向相關性。
2 研究設計
為了驗證研究假設,本研究以重慶市五所高校的碩士和博士研究生為調(diào)查對象,并采用問卷調(diào)查法,在這五所高校中對研究生進行隨機抽樣。問卷題項均采用5點Likert量表進行測量。對于測度量表的設計與開發(fā):首先,從現(xiàn)有文獻提煉實驗性指標;其次,與相關領域的教育專家進行交流,對確定的指標進行探討性分析和修正;然后,選取重慶市部分高校進行小樣本測試,根據(jù)回收的100份問卷的統(tǒng)計分析結果再次進行調(diào)整,最后形成正式調(diào)查問卷。正式調(diào)查共發(fā)放了400份問卷,問卷全部收回。我們按如下標準剔除無效問卷:(1)填答具有明顯規(guī)律性;(2)填答嚴重缺失。最終,得到有效問卷375份,有效回收率為93.75%。
3 研究結果
3.1 量表的信度與效度
我們用SPSS 20軟件分別對各變量進行信度分析。各變量的 系數(shù)如表1所示。各變量 系數(shù)均在0.5以上,均在可接受的標準之上,顯示良好的內(nèi)部一致性信度。
在問卷設計過程中,量表測量指標參考了相關文獻,征求了相關教育專家和學者的意見,保證了調(diào)查量表的內(nèi)容效度,此處主要檢驗量表的結構效度,包括收斂效度與區(qū)分效度。我們將六個變量作為六個相關的一階因子進行驗證性因子分析(CFA),模型的整體擬合較好( 2(137)=326.71,RMSEA=0.061,GFI=0.916,CFI=0.968,NNFI=0.960,IFI=0.968,PNFI=0.758)。驗證性因子分析的結果顯示了量表具有較好的收斂效度與區(qū)分效度。
表1 量表的信度分析與驗證性因子分析
圖1 模型估計結果
3.2 結構方程模型與假設的驗證
為了分析各潛變量之間的因果假設關系,本研究用LISREL 8.70軟件構建結構方程模型,對其進行檢驗。模型擬合結果較好,(144) = 436.66, RMSEA = 0.074, GFI = 0.891, CFI = 0.953, NNFI = 0.944, IFI = 0.953, PNFI = 0.784,各擬合指數(shù)均在標準要求范圍內(nèi)。因此,該理論模型在統(tǒng)計上可以接受。模型擬合路徑參數(shù)及顯著性如圖1所示。由模型估計結果可知,本文所提假設均得到了很好的支撐。
4 結論與啟示
本文根據(jù)TRA理論構建研究生科研能力提升行為模型,以重慶市高校的碩士及博士研究生為研究對象,通過問卷調(diào)查收集數(shù)據(jù),全面驗證了各變量間的關系,得出以下研究結論與啟示:(1)盡管由研究生具有科研能力提升意愿到產(chǎn)生實際的提升行為還有一段距離,但二者之間具有很強的一致性。所以要想讓研究生提升自身的科研能力,首先必須使他們具有強烈的科研能力提升意愿。一方面,高校應為研究生開設一些相關的研究課程,另一方面,學校可為研究生提供相應的課外學習機會。(2)本文的實證結果表明,研究生科研能力提升的主動性顯著地正向影響其提升意愿。因此,對于高校研究生培養(yǎng)而言,應當大膽地把研究生推到科研第一線,在具體工作中發(fā)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在實踐中鍛煉他們,提高他們的科研創(chuàng)新能力。(3)成就感作為研究生科研能力影響因素中的非智力因素,可以提高研究生科研能力提升意愿。因此,研究生在具備了一定基礎理論知識后,導師應該相信他們,給予他們力所能及的科研任務,增進他們的科研成就感,調(diào)動他們的科研積極性,逐漸提升其科研能力。(4)科研獎勵反映了高校對研究生科研能力提升的期望,研究生感知到學校對于他們科研能力提升活動的期望越明顯,越有助于研究生形成科研能力提升行為。因此,學??梢酝ㄟ^制定積極和公平的科研獎勵制度,來改善他們對科研獎勵的感知和看法,進而促進提升科研能力的意愿。
基金項目:本文是重慶郵電大學研究生優(yōu)質(zhì)課程建設類項目《管理決策方法》課程建設(編號:Y201013)與重慶郵電大學經(jīng)濟管理學院教改項目《基于發(fā)展性評價的市場營銷課程教學問題和對策研究》(編號:JGXYJG201201)的成果之一
參考文獻
[1] 周曉麗.影響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因素及其對策研究[J].金陵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25(1):7-10.endprint
1.4 主觀科研獎勵規(guī)范與提升意愿
科研獎勵是激勵研究生提高科研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完善和規(guī)范的科研獎勵制度可以有效促使研究生提高自身科研水平。研究生主觀科研獎勵規(guī)范是指研究生對學校科研獎勵制度的感知及看法。Cialdini等(1990)在實驗中發(fā)現(xiàn)參與者會從環(huán)境線索中尋找行為規(guī)范并保持與這些規(guī)范的一致性,實驗結論表明對規(guī)范的感知會影響個體行為意愿。因此,可提出如下假設:
假設H5:研究生主觀科研獎勵規(guī)范與科研能力提升意愿具有正向相關性。
2 研究設計
為了驗證研究假設,本研究以重慶市五所高校的碩士和博士研究生為調(diào)查對象,并采用問卷調(diào)查法,在這五所高校中對研究生進行隨機抽樣。問卷題項均采用5點Likert量表進行測量。對于測度量表的設計與開發(fā):首先,從現(xiàn)有文獻提煉實驗性指標;其次,與相關領域的教育專家進行交流,對確定的指標進行探討性分析和修正;然后,選取重慶市部分高校進行小樣本測試,根據(jù)回收的100份問卷的統(tǒng)計分析結果再次進行調(diào)整,最后形成正式調(diào)查問卷。正式調(diào)查共發(fā)放了400份問卷,問卷全部收回。我們按如下標準剔除無效問卷:(1)填答具有明顯規(guī)律性;(2)填答嚴重缺失。最終,得到有效問卷375份,有效回收率為93.75%。
3 研究結果
3.1 量表的信度與效度
我們用SPSS 20軟件分別對各變量進行信度分析。各變量的 系數(shù)如表1所示。各變量 系數(shù)均在0.5以上,均在可接受的標準之上,顯示良好的內(nèi)部一致性信度。
在問卷設計過程中,量表測量指標參考了相關文獻,征求了相關教育專家和學者的意見,保證了調(diào)查量表的內(nèi)容效度,此處主要檢驗量表的結構效度,包括收斂效度與區(qū)分效度。我們將六個變量作為六個相關的一階因子進行驗證性因子分析(CFA),模型的整體擬合較好( 2(137)=326.71,RMSEA=0.061,GFI=0.916,CFI=0.968,NNFI=0.960,IFI=0.968,PNFI=0.758)。驗證性因子分析的結果顯示了量表具有較好的收斂效度與區(qū)分效度。
表1 量表的信度分析與驗證性因子分析
圖1 模型估計結果
3.2 結構方程模型與假設的驗證
為了分析各潛變量之間的因果假設關系,本研究用LISREL 8.70軟件構建結構方程模型,對其進行檢驗。模型擬合結果較好,(144) = 436.66, RMSEA = 0.074, GFI = 0.891, CFI = 0.953, NNFI = 0.944, IFI = 0.953, PNFI = 0.784,各擬合指數(shù)均在標準要求范圍內(nèi)。因此,該理論模型在統(tǒng)計上可以接受。模型擬合路徑參數(shù)及顯著性如圖1所示。由模型估計結果可知,本文所提假設均得到了很好的支撐。
4 結論與啟示
本文根據(jù)TRA理論構建研究生科研能力提升行為模型,以重慶市高校的碩士及博士研究生為研究對象,通過問卷調(diào)查收集數(shù)據(jù),全面驗證了各變量間的關系,得出以下研究結論與啟示:(1)盡管由研究生具有科研能力提升意愿到產(chǎn)生實際的提升行為還有一段距離,但二者之間具有很強的一致性。所以要想讓研究生提升自身的科研能力,首先必須使他們具有強烈的科研能力提升意愿。一方面,高校應為研究生開設一些相關的研究課程,另一方面,學??蔀檠芯可峁┫鄳恼n外學習機會。(2)本文的實證結果表明,研究生科研能力提升的主動性顯著地正向影響其提升意愿。因此,對于高校研究生培養(yǎng)而言,應當大膽地把研究生推到科研第一線,在具體工作中發(fā)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在實踐中鍛煉他們,提高他們的科研創(chuàng)新能力。(3)成就感作為研究生科研能力影響因素中的非智力因素,可以提高研究生科研能力提升意愿。因此,研究生在具備了一定基礎理論知識后,導師應該相信他們,給予他們力所能及的科研任務,增進他們的科研成就感,調(diào)動他們的科研積極性,逐漸提升其科研能力。(4)科研獎勵反映了高校對研究生科研能力提升的期望,研究生感知到學校對于他們科研能力提升活動的期望越明顯,越有助于研究生形成科研能力提升行為。因此,學??梢酝ㄟ^制定積極和公平的科研獎勵制度,來改善他們對科研獎勵的感知和看法,進而促進提升科研能力的意愿。
基金項目:本文是重慶郵電大學研究生優(yōu)質(zhì)課程建設類項目《管理決策方法》課程建設(編號:Y201013)與重慶郵電大學經(jīng)濟管理學院教改項目《基于發(fā)展性評價的市場營銷課程教學問題和對策研究》(編號:JGXYJG201201)的成果之一
參考文獻
[1] 周曉麗.影響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因素及其對策研究[J].金陵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25(1):7-10.endprint
1.4 主觀科研獎勵規(guī)范與提升意愿
科研獎勵是激勵研究生提高科研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完善和規(guī)范的科研獎勵制度可以有效促使研究生提高自身科研水平。研究生主觀科研獎勵規(guī)范是指研究生對學??蒲歇剟钪贫鹊母兄翱捶?。Cialdini等(1990)在實驗中發(fā)現(xiàn)參與者會從環(huán)境線索中尋找行為規(guī)范并保持與這些規(guī)范的一致性,實驗結論表明對規(guī)范的感知會影響個體行為意愿。因此,可提出如下假設:
假設H5:研究生主觀科研獎勵規(guī)范與科研能力提升意愿具有正向相關性。
2 研究設計
為了驗證研究假設,本研究以重慶市五所高校的碩士和博士研究生為調(diào)查對象,并采用問卷調(diào)查法,在這五所高校中對研究生進行隨機抽樣。問卷題項均采用5點Likert量表進行測量。對于測度量表的設計與開發(fā):首先,從現(xiàn)有文獻提煉實驗性指標;其次,與相關領域的教育專家進行交流,對確定的指標進行探討性分析和修正;然后,選取重慶市部分高校進行小樣本測試,根據(jù)回收的100份問卷的統(tǒng)計分析結果再次進行調(diào)整,最后形成正式調(diào)查問卷。正式調(diào)查共發(fā)放了400份問卷,問卷全部收回。我們按如下標準剔除無效問卷:(1)填答具有明顯規(guī)律性;(2)填答嚴重缺失。最終,得到有效問卷375份,有效回收率為93.75%。
3 研究結果
3.1 量表的信度與效度
我們用SPSS 20軟件分別對各變量進行信度分析。各變量的 系數(shù)如表1所示。各變量 系數(shù)均在0.5以上,均在可接受的標準之上,顯示良好的內(nèi)部一致性信度。
在問卷設計過程中,量表測量指標參考了相關文獻,征求了相關教育專家和學者的意見,保證了調(diào)查量表的內(nèi)容效度,此處主要檢驗量表的結構效度,包括收斂效度與區(qū)分效度。我們將六個變量作為六個相關的一階因子進行驗證性因子分析(CFA),模型的整體擬合較好( 2(137)=326.71,RMSEA=0.061,GFI=0.916,CFI=0.968,NNFI=0.960,IFI=0.968,PNFI=0.758)。驗證性因子分析的結果顯示了量表具有較好的收斂效度與區(qū)分效度。
表1 量表的信度分析與驗證性因子分析
圖1 模型估計結果
3.2 結構方程模型與假設的驗證
為了分析各潛變量之間的因果假設關系,本研究用LISREL 8.70軟件構建結構方程模型,對其進行檢驗。模型擬合結果較好,(144) = 436.66, RMSEA = 0.074, GFI = 0.891, CFI = 0.953, NNFI = 0.944, IFI = 0.953, PNFI = 0.784,各擬合指數(shù)均在標準要求范圍內(nèi)。因此,該理論模型在統(tǒng)計上可以接受。模型擬合路徑參數(shù)及顯著性如圖1所示。由模型估計結果可知,本文所提假設均得到了很好的支撐。
4 結論與啟示
本文根據(jù)TRA理論構建研究生科研能力提升行為模型,以重慶市高校的碩士及博士研究生為研究對象,通過問卷調(diào)查收集數(shù)據(jù),全面驗證了各變量間的關系,得出以下研究結論與啟示:(1)盡管由研究生具有科研能力提升意愿到產(chǎn)生實際的提升行為還有一段距離,但二者之間具有很強的一致性。所以要想讓研究生提升自身的科研能力,首先必須使他們具有強烈的科研能力提升意愿。一方面,高校應為研究生開設一些相關的研究課程,另一方面,學??蔀檠芯可峁┫鄳恼n外學習機會。(2)本文的實證結果表明,研究生科研能力提升的主動性顯著地正向影響其提升意愿。因此,對于高校研究生培養(yǎng)而言,應當大膽地把研究生推到科研第一線,在具體工作中發(fā)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在實踐中鍛煉他們,提高他們的科研創(chuàng)新能力。(3)成就感作為研究生科研能力影響因素中的非智力因素,可以提高研究生科研能力提升意愿。因此,研究生在具備了一定基礎理論知識后,導師應該相信他們,給予他們力所能及的科研任務,增進他們的科研成就感,調(diào)動他們的科研積極性,逐漸提升其科研能力。(4)科研獎勵反映了高校對研究生科研能力提升的期望,研究生感知到學校對于他們科研能力提升活動的期望越明顯,越有助于研究生形成科研能力提升行為。因此,學??梢酝ㄟ^制定積極和公平的科研獎勵制度,來改善他們對科研獎勵的感知和看法,進而促進提升科研能力的意愿。
基金項目:本文是重慶郵電大學研究生優(yōu)質(zhì)課程建設類項目《管理決策方法》課程建設(編號:Y201013)與重慶郵電大學經(jīng)濟管理學院教改項目《基于發(fā)展性評價的市場營銷課程教學問題和對策研究》(編號:JGXYJG201201)的成果之一
參考文獻
[1] 周曉麗.影響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因素及其對策研究[J].金陵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25(1):7-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