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列琴
摘 要: 本文針對農村貧困地區(qū)留守兒童出現的道德素養(yǎng)下滑、心理問題嚴重、學習成績不佳、安全事故頻發(fā)等問題提出了社會教育是前提、家庭關愛是關鍵、學校教育是核心、政府協(xié)調是保障等措施,旨在加強留守兒童的教育,促進社會主義社會的和諧與發(fā)展。
關鍵詞: 農村貧困地區(qū) 留守兒童 教育困惑 解決對策
近年來,隨著改革的春風吹遍大江南北的各個角落,經濟隨之飛速發(fā)展,城鄉(xiāng)二元結構及農村產業(yè)結構日益調整,人口遷移流動日益頻繁,農村出現了大量剩余勞動力進城務工,其子女大多留在農村,于是在農村出現了一個特有的群落——農村留守子女,我們把這些孩子稱為農村“留守兒童”。所謂“留守兒童”,是指父母雙方或一方流動到其他地區(qū),孩子留在戶籍所在地并因此而不能和父母雙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兒童。受農村整體經濟、文化及教育發(fā)展相對滯后等因素的影響,留守兒童教育出現許多困惑,筆者就此提出相應的策略,以達到拋磚引玉的功效。
一、農村貧困地區(qū)留守兒童教育的困惑
(一)社會影響不良,道德素養(yǎng)下滑。
馬克思將人的本質精辟地歸結為“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這充分表明生命個體的成長離不開社會,而社會環(huán)境的好壞直接影響留守兒童教育是否能夠成功。近年來,由于經濟飛速發(fā)展,城鄉(xiāng)二元結構及農村產業(yè)結構的調整,大量剩余勞動力進城務工,導致大批留守兒童的產生。而處在身心發(fā)育發(fā)育階段的留守兒童,自控能力差,明辨是非的能力不強,缺乏父母的管教,很容易受到外界環(huán)境的影響。有的受社會不法分子的影響,逐步沾染賭博、看黃色錄像、小偷小摸、打架斗毆等惡習,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此外,由于一部分人道德水平下降,導致社會風氣不良,整個社會缺乏愛心和責任良知,某些人借機傷害留守兒童,被拐賣、性侵的惡性事件頻頻發(fā)生。這些嚴重削弱了社會在留守兒童教育中應該發(fā)揮的作用,更嚴重的是使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三位一體的“理想”教育功能化為烏有,直接導致留守兒童道德素養(yǎng)的下滑。
(二)家庭關愛不足,心理問題嚴重。
家庭關愛是孩子健康成長的力量和源泉,對孩子性格發(fā)展起著重要作用。留守兒童正處于生理發(fā)育、心理逐漸成熟的關鍵時期,外出務工的父母及代理監(jiān)護人無暇顧及孩子的這些變化,加上留守兒童缺少與家人交流的機會,這樣會對他們的心理產生不利影響,直接導致心理問題的發(fā)生,如內向、孤僻、自卑、任性、沖動、多疑、自私等。而父母因無法照顧好子女存在負疚感,往往采取“物質+放任”的方式對子女進行補償,使留守兒童擁有零花錢的數量增加,支配的自由度提高,無形中形成了功利主義價值觀和享樂主義人生觀,形成了好逸惡勞、奢侈浪費、亂花錢、擺闊等陋習。由于家庭監(jiān)管的嚴重缺位,在調查中,孩子長期想念父母而又見不到父母,嚴重缺少親情溝通,久而久之這種思念便轉變成怨恨或性格扭曲。據464名初中階段留守兒童的問卷調查顯示:42.2%的孩子出現不同程度的頑皮任性;23.2%的孩子因父母不在身邊,性格變內向;16.4%的孩子不愿與人交往。由此可見,家庭關愛在留守兒童教育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三)學校教育不夠,學習成績不佳。
家庭生活的不完整,導致留守兒童在心理發(fā)育上存在許多問題,需要學校給予更多的幫助與疏導,并通過教師集體的溫暖彌補親情關系的缺失。但由于教育理念、辦學條件、師資力量等多方面的制約,在農村學校中還沒開設專門的心理課程并配備專門的心理教師,很少組織對學生的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等。另外,特別受現有的考試制度的影響,有些學校為了提高升學率,在教育上重智輕德,致使一些成績不佳的留守兒童往往被老師忽視教育與管理,這樣無疑會導致留守學生誤入歧途甚至失學、輟學。學校對留守兒童的教育力度不夠,家庭教育又缺失,社會教育也跟不上,直接導致留守兒童學習滯后、成績不佳的現狀。
(四)政府協(xié)調不周,安全事故頻發(fā)。
政府的協(xié)調與監(jiān)管在留守兒童的管理與教育中起著不容忽視的作用,這是因為父母外出打工后,托管的長輩或親朋只管孩子的吃住,忽視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全面發(fā)展。2010年4月的一天,隴西某小學的學生魏某周末和同伴相約玩水而喪生,其父母常年在外打工。據當地群眾反映這些事件發(fā)生后某些機構互相推卸責任不愿承擔應有的責任,這些兒童因缺乏監(jiān)管機構,一旦父母外出,他們除了有飯吃有衣穿外管理基本上處于盲區(qū)。即便有些社區(qū)留守兒童有監(jiān)管機構,也不能很好地協(xié)調依托青少年的社會組織,如協(xié)調婦聯、工會等部門,不能很好地聯合各級各類學校,建立農村未成年人社會化教育與監(jiān)護體系,甚至由于力度不夠,詳細責任不明,監(jiān)管協(xié)調不到位,即使安全事故發(fā)生也得不到及時的救治和整頓,這就導致管理的混亂和脫節(jié),而有些地方專門扶持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社會組織更是空白。這樣政府不能很好地協(xié)調學校、家庭和社會教育,直接導致許多留守兒童安全事故的發(fā)生。
二、貧困地區(qū)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的對策
(一)社會影響是前提。
“良好的環(huán)境可以造就優(yōu)秀的人”。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是一個綜合性的社會問題,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的力量很難徹底解決,這就要求社會各方面統(tǒng)一認識,為留守兒童創(chuàng)建一個文明和諧、溫馨健康的良好社會環(huán)境,每個人、每個群體、每個機構都能承擔并配合對他們的教育。相關部門應在城市民工集中地開展宣傳教育工作,通過宣傳教育,提高他們對子女教育重要性的認識,引導他們妥善處理好提高經濟收入、改善生活條件與子女教育之間輕重緩急的利弊關系,樹立家庭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觀念。同時在農村地區(qū)應積極開展對留守兒童家長的教育培訓,幫助他們樹立家庭教育的正確觀念,了解家庭教育的基本常識,與子女之間保持有效溝通,關心孩子的全面成長。當前必須堅持城鄉(xiāng)平等和城鄉(xiāng)統(tǒng)籌的原則,進一步完善現行的法律和制度,消除對進城務工農民工子女的歧視,建立城鄉(xiāng)一體和公平的義務教育體制,為千千萬萬農民工子女的教育創(chuàng)造條件,增加農村寄宿制學校的數量并改善其住宿條件,充分協(xié)調和發(fā)動政府、家庭、學校和社會的力量,為留守兒童創(chuàng)造溫馨和諧的環(huán)境氛圍和健康成長的平臺。
(二)家庭關愛是關鍵。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一個孩子沒有家庭的關愛就如同把孩子拋向茫茫黑暗的宇宙。連起碼的關愛都沒有,談何教育和成長?孩子不僅是家庭的一員,還是活脫脫的需要愛和溫馨的有七情六欲的成長個體,尤其是處于青春叛逆期的留守兒童更需要愛和呵護,所以家長要樹立正確的觀念,時刻謹記:掙錢是為了家和孩子。因為家長的觀念會直接影響子女的成長、個性,更影響子女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因此留守兒童的監(jiān)護人應樹立科學的教育觀念,并將其付諸行動,平時除了加強對兒童日常生活行為的管理外,還要經常注意與兒童談心交流,千萬不要吝嗇自己對孩子的夸獎和鼓勵,哪怕一個溫馨的眼神在孩子看來也非同小可。當孩子出現問題時要多給他們包容和接納,因為家長們都曾經年輕過,多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相信有了愛和關注,孩子有了心靈的依靠,有了溫馨的港灣,他們將會有健康的體魄和心理,這樣才能以良好的心態(tài)做人和學習。
(三)學校教育是核心。
學校教育在留守兒童的教育中起著核心作用,這個環(huán)節(jié)也是整個教育環(huán)節(jié)的樞紐,所以學校在注重對留守兒童的行為管理的同時,對留守兒童的教育更應堅持“以人為本,以愛為綱”的原則,從孩子健康成長的角度出發(fā),盡量克服以成績取人的傾向,注重對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建立留守兒童檔案,以全面反映留守兒童各方面的情況,包括姓名、性別、年齡、性格特征、道德品質、行為習慣、興趣愛好、學習動機與態(tài)度等。對于留守兒童的情緒波動和行為變化要及時發(fā)現并采取相應措施。除此之外,學校還要動員班主任進行對留守兒童專訪、做好記錄和排查,這個記錄和排查的涵蓋面要廣、力度要大。如生活上的困難,心理上的困惑,學習上的困境等。學校還可以實行老師結對幫扶留守兒童制度,這樣可以責任到人,做到細心、盡心、周到,這樣讓留守兒童感到雖然沒有父母的監(jiān)管,但有老師和學校的監(jiān)管與重視,這起碼在心理上對他們來說是一種慰安。
(四)政府協(xié)調是保障。
當今社會,只要政府加大力度重視協(xié)調和監(jiān)管,我們的制度才能得到更好的保障和實施。目前有許多進城務工人員都希望把孩子留在身邊,但城鎮(zhèn)學校高額的擇校費使他們望而卻步,把孩子留在農村就成了絕大多數家庭無奈的選擇。為此,建議政府和教育部門針對留守兒童在城市入學難問題制定優(yōu)惠政策,如勞務輸入城市的中小學,按父母打工所在地就近入學的原則,分片區(qū)選擇相應學校,向進城務工子女開放,由少收費逐步過渡到不收費,這樣可以較大程度地減少留守兒童。加強對農村中小學的建設,提供制度上保障不斷增加財政投入,教育部門可根據留守兒童家庭實際情況,適當減免貧困留守兒童的學雜費、書本費;民政部門還可針對留守兒童制定專門的政策,加大對留守兒童的關心;共青團、婦聯等群團組織,可通過開展“手拉手”互助行動、“希望工程”、“春蕾計劃”等活動,為農村留守兒童送溫暖,幫助他們克服自卑心理,樹立“自立、自強、自信、自尊”的意識。可以聘請“五老”作為志愿輔導員,對留守兒童存在的問題及教育方法進行專門研討,并采取定點幫扶的形式,對留守兒童在學習、生活中面臨的實際困難進行幫扶,只有政府加強力度協(xié)調,才能為留守兒童的教育提供得力的保障。
總之,我國是一個農民人口占大多數的國家,農民進城不僅是我國現代化、城市化和市場化的必然產物,而且是我國社會經濟發(fā)展的客觀要求。關愛留守兒童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一件大事,關系到社會的安定和團結,關系到公民整體素質的提高,需要各級黨委和政府的重視與支持,需要各相關部門及家庭、學校、社會的共同參與。相信:只要我們攜起愛的雙手,為留守兒童創(chuàng)建一片溫馨的天地,就能為明天留守兒童的教育奠定基礎,從而更好地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服務。
參考文獻:
[1]馬紅.農村留守兒童的問題與學校教育對策.
[2]楊興璽.農村留守兒童成長的困惑與對策.
[3]蔡玲玲.淺談農村留守兒童存在的問題及教育策略.
十二五規(guī)劃課題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