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建鑫
研究性學習是一種以問題為載體,以主動探究為特征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在學習和社會生活中自主的發(fā)現(xiàn)問題、探究問題,獲得結(jié)論的過程。我們倡導在閱讀教學中進行“研究性”學習,通過對閱讀主體(學生)接受意識的研究、閱讀心理機制的剖析、讓學生在閱讀中充分張揚個性、融入自我讀活作品、品出境界。我們認為研究性語文閱讀教學一方面要以學生的自讀、自悟為重點,重視學生自身的閱讀體驗,注重生生間的互動、合作、交流、分享,以期學生在理解、認同的基礎(chǔ)上能創(chuàng)造性地解讀文本;另一方面教師要靈活地處理教材,創(chuàng)設情境,組織問題,要讓學生掌握閱讀的方法、步驟、鑒賞的認知策略和途徑,為學生提供閱讀的內(nèi)在支撐條件,以此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促進學生的思維處于積極運作狀態(tài)。這兩者之間前者是目的,是我們追求的理想閱讀教學;后者是手段,是方法,是閱讀教學取得成功的關(guān)鍵因素之一。
新課標語文閱讀教學觀認為閱讀應是學生與作品之間的對話,因此教師首先是閱讀教學活動的設計者、組織者,即對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作出整體設計以及對課堂閱讀和對話活動進行必要的組織協(xié)調(diào)。長期的初中語文教學中,經(jīng)常意識到學生不愛讀書,對讀書沒有興趣,這種情況在農(nóng)村學生中尤為突出,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關(guān)鍵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夠促進語文教學和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與人格的形成。因此,指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直接關(guān)系到語文教學的成敗,新課標要求構(gòu)建互動課堂教學,提升語文閱讀能力就成為語文閱讀教學的目標,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實現(xiàn)“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倘若僅局限教材內(nèi)容的分析容易導致學生在人物形象的感知上是零碎的、不完整的,也不利于激發(fā)學生探究的欲望,為此筆者就《三國演義》中《煮酒論英雄》在閱讀教學設計中作如下嘗試。
一、情景鋪襯,追求作品主體和閱讀主體的開放性
《三國演義》是一部家喻戶曉的古典文學名著,這就為解讀課文奠定了良好的閱讀基礎(chǔ)。為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召喚閱讀期待,在教學準備階段我們掀起一個“讀三國,品人物”的讀書活動,要求每個同學通讀一遍《三國演義》,并且利用中午、自修課播放電視連續(xù)劇《三國演義》,電視劇以其全方位的視聽沖擊強烈刺激學生的感官,無聲的語言符號被演化為活生生的場景和鮮活的人物形象,自然地與作者的思想感情融于一體。
二、通過協(xié)作互動,思想交鋒,追求閱讀主體的審美獨創(chuàng)性
教學組織過程中,教師著力引導學生深入作品,通過對文本的解讀研究、捕捉語言文字符號后面潛在的有價值的意義,具體采用以下幾種方法:第一,聯(lián)系前后事件,體味關(guān)鍵性語句;第二,抓住矛盾沖突,對比關(guān)照人物;第三、,填補閱讀空白,把握人物心態(tài)。并把這三種教學方法通過問題組合的形式加以呈現(xiàn),問題組合一:劉備一進曹府,曹操為何劈臉就問做的好大事?一聽此話,劉備為何嚇得面如土色?至后園,曹操為何又言:“玄德學圃不易?”問題組合二:劉備在回答曹操的試探時,為什么連用“可謂英雄?”的探詢語氣,而曹操則直接否定“非英雄也。”從兩者不同的語氣中,試著分析各自不同的心態(tài)特征。在曹操步步緊逼的情況下,劉備明知處境危險,為何偏偏不說曹操是英雄?問題組合三:曹操識破英雄,劉備匙落地,你能運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劉備拾匙過程中的心理活動嗎?這三組問題不是教師一人設計的,而是教師緊扣上述三種學習方法,在匯總學生的課前提問后加以篩選、整理、組合起來的。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組織學生圍繞這些問題進行解答、爭論、想象、探究。在思考爭鳴中學生對曹操這一人物提出頗具創(chuàng)造性的見解。本篇課文的教學應讓學生明白,分析把握人物的性格是鑒賞小說的基本途徑之一,也是本篇課文教學的重點;但由于小說涉及的人物眾多,課文節(jié)選部分對故事發(fā)生的背景又未作必要的交代。這種以學生為主體,重視個體審美意識的閱讀教學跳出了傳統(tǒng)閱讀教學的窠臼,避免了鑒賞人物時簡單化、絕對化、臉譜化的傾向,培養(yǎng)了學生以辯證的、理性的眼光去審視人物,真正達到了閱讀教學的目的。
以上僅是閱讀教學中的一點粗淺的體會。通過這次教學嘗試,我們進一步意識到:第一,研究性閱讀教學的實施,應注重課前的學習準備。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為了支持學生的主動探究,教師應盡可能把媒體選擇、使用、控制的權(quán)力交給學生,以利學生廣收各種有效信息資源,拓展視野。第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尊重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獨特體驗和感受。當學生的思維處于膠著狀態(tài)時,作為教學組織者的教師,應以協(xié)作的態(tài)度參與學生的研究過程,通過巧妙的點、撥、導、引,把學生的思維導向深入。第三,研究性閱讀教學應充分尊重文本。教師在鼓勵學生自由探索的同時,應及時糾正學生在研究過程中出現(xiàn)的脫離文本,不切實際的穿鑿附會傾向。總之,與傳統(tǒng)閱讀教學相比,研究性學習帶來了教學方式上的重大變革,必將為語文閱讀教學注入更大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