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碧云
摘 要: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在閱讀教學中應引導學生鉆研文本,與文本對話,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關鍵詞: 關鍵詞 重點句 聯(lián)系生活實際 聯(lián)系上下文 創(chuàng)設情境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教師、學生和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遍喿x對話是教師、文本和學生三者間的互動教學方式。傳統(tǒng)教學中我們只關注師生對話和生生對話,而忽略學生與文本的對話,學生只是被動吸收知識、接納知識的機器。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閱讀教學應引導學生鉆研文本,與文本進行對話,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因此,教師應該為學生搭建與文本對話的橋梁,讓學生自己感悟文本、體驗情感。
一、抓住關鍵詞,開啟與文本對話之門
劉勰云說:“夫綴文者情動而詞發(fā),觀文者披文以入情。”我們在閱讀中往往要循著作者行文的思路,以詞句為切入口感受人物形象,領悟人物情感,把握文本重點。這些關鍵性詞句往往起著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作用,能夠深深觸動學生的心靈。因此,閱讀一篇文章或一段文字,關鍵詞不可忽視。想讓學生讀懂課文,就應該讓學生讀懂每一個詞語的意思,或者說讀懂每一個他感興趣的詞語的意思。讓學生在關鍵詞中產(chǎn)生自己的閱讀感受,擁有自己的情感體驗,使學生和文本對話、交流。如我在教學小學語文第四冊《找春天》的第二自然段時,讓學生思考把“沖出家門”、“奔向田野”換成“走出家門”、“走向田野”行不行?學生一下子就說:“不可以?!蔽易穯枺骸盀槭裁矗俊睂W生答道:“用沖和奔才能表現(xiàn)出孩子們想尋找春天那種激動、興奮、迫不及待的心情。”說得多好,學生在閱讀文本的過程中自己體會、了解詞語的表現(xiàn)力,輕松地感悟到作者熱愛春天的情感,與作者心意相通。又如《十里長街送總理》一課中有這樣一句話:“一位滿頭銀發(fā)的老奶奶,雙手拄著拐杖,背靠著洋槐樹,焦急又耐心地等待著。”我們可以抓住“焦急”、“耐心”這兩個關鍵詞讓學生感悟、理解課文。這兩個詞看起來似乎矛盾,卻反映了老奶奶急切想見到總理的靈車,以及不見到靈車絕不離去的對總理無比熱愛的感情。抓住一句話中的關鍵性詞語理解句子,是閱讀文章的基本方法之一,是開啟學生與文本對話之門的鑰匙。
二、抓住重點句,推開與文本對話之窗
新課程標準指出:尊重學生的閱讀感受。教師應加強指導,而不應當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不要以模式化解讀代替學生的體驗與思考,所以閱讀教學時,教師應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授之以漁”。如我在教三年級下冊第一課《燕子》時,為了讓學生理解春天的特點和燕子活潑可愛這一重點,引導學生讀第三自然段“在微風中,在陽光中,燕子斜著身子在天空中掠過,唧唧地叫著,有的由這邊的稻田上,一轉眼飛到了那邊的柳樹下邊。有的橫掠過湖面,尾尖偶爾沾了一下水面,就看到波紋一圈一圈地蕩漾開去”。我拋出問題:“從這個自然段的哪些地方,你感受到了燕子的心情及早春的生機勃勃?”學生通過多次朗讀,有的說從“斜著身子”感受到燕子的飛行姿勢,以及飛行時的輕快靈活、自由自在。有的說通過“掠過”,體會到燕子飛行之快速;有的說通過“唧唧叫著”,感受到燕子飛行時的歡快心情;還有的說通過“有的……有的……”了解到眾多燕子在早春的春光中、迎著拂面的微風飛行的情景。學生抓住這些重點句感受到這些自由飛翔的燕子,為春天增添動勢和情趣,使這早春美景更生機勃勃、令人神往。詞不離句,句不離篇,抓住重點句子解讀全文很重要,是推開學生與文本對話之窗的手。
三、聯(lián)系生活實際,拓寬與文本對話之渠
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學習應注重語文與生活的聯(lián)系。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學生的生活,使語文教學返璞歸真,讓語文教學回歸生活。同時生活又是學生學習的源泉,是課堂教學生活化的延伸。語文課本中有的詞語較難理解,可以聯(lián)系生活實際加以體會。如《草原》第二自然段中有這樣一段話:“草原上行車十分灑脫,只要方向不錯,怎么走都可以?!庇捎诖蟛糠謱W生沒有見到過草原,因此對“灑脫”一詞的理解有一定的難度。有的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說在草原上行駛不需要像在馬路上一樣,還得看紅綠燈,受警察的限制,自由自在,不受任何約束。這樣一來,學生就會體會“灑脫”這個詞的準確性和生動性。生活處處皆語文,語文教學要有大語文概念,因此,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要特別注重語文教學和學生實際的聯(lián)系,幫助學生調(diào)動自己的生活閱歷、情感體驗解決語文學習中存在的問題,拓寬與文本對話之渠道。
四、聯(lián)系上下文,鋪設與文本對話之路
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語是學生學習語文、運用語文的重要能力,《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小學低年級要“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課文中詞語的意思”;中年級要“能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語在表情方面的作用”;高年級要“聯(lián)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推想課文中有關詞句的意思,辨別詞語的感情色彩,體會其表達效果”。因此,在學生理解課文遇到阻礙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文意,為學生鋪設與文本對話之路。如《翠鳥》一課中描寫翠鳥外形時有這么一段文字“它的顏色非常鮮艷,頭上的羽毛像欖色的頭巾,繡滿了翠綠色的花紋,背上的羽毛像淺綠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襯衫”。作者先概括它的顏色非常鮮艷,再進行具體描寫。只要讓學生聯(lián)系下面具體描寫的句子,“鮮艷”一詞的理解就迎刃而解,學生也從作者的描寫中感受到作者對翠鳥的喜愛之情,
五、創(chuàng)設情境,搭建與文本對話之橋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不培養(yǎng)學習興趣,就不可能取得好的教學效果。課堂上營造良好的意境,學生的興趣易于激發(fā),并且更能盡快、深層次地感悟文本。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精美導語的設計,聲情并茂的課文范讀,情調(diào)和諧的背景音樂和氛圍的渲染,以及課文精美插圖。學生通過閱讀課文中的語言文字獲得一定的理解,此時豐富多彩、直觀形象的教材插圖能輔助理解課文、激發(fā)想象、營造文本意境,牢牢吸引學生,激起學生的求知欲,促使學生認真、細致地閱讀課文、理解內(nèi)涵。以上這些意境的營造,可以讓學生很快融入教師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跟著“作者的感覺”一起,與文本盡情對話?;蚍鸥?,或潸然淚下,或扼腕嘆息,或悄然凝思,然后通過師生的互動分析,把握課文描寫的主要內(nèi)容,理解課文表現(xiàn)的感情及蘊含的哲理,進而理解并掌握課文的寫作技巧,讓學生與文本對話達到事半功倍之效。如《愛迪生救媽媽》這篇課文講述了著名科學家愛迪生在媽媽生病時,利用自己的智慧創(chuàng)造了光明,讓醫(yī)生順利做完了手術,救了母親。課文的第二自然段是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媽媽得了急性闌尾炎,急需手術,而光線很暗,做手術又有危險。面對這樣的兩難境地,醫(yī)生、爸爸和愛迪生都有怎樣的表現(xiàn)呢?“醫(yī)生猶豫了”,他為什么“猶豫”?“爸爸無可奈何地搓著手”,爸爸心里是怎么想的呢?愛迪生的手心攥出了汗水,愛迪生的心情是怎樣的?他心里又在想些什么呢?這樣走進人物內(nèi)心,體會當時情況的危急,更對下面愛迪生的急中生智感到佩服。愛迪生想出利用鏡子的反射原理集中光線,這是一個難點,所以課前我讓學生帶來小鏡子做游戲,孩子們在玩中發(fā)現(xiàn)鏡子可以反射光,可以調(diào)節(jié)光的角度。有了這樣的經(jīng)驗,課堂上我請學生談談愛迪生的方法妙在哪里。學生結合自己的親身實踐再理解課文就一點也不難了。這一情境的創(chuàng)設,既解決了教學難點,又為學生走進文本搭建了橋梁。
總之,為學生搭建橋梁讓學生走進文本,以學生的心靈激活文本言語,以文本的言語點燃學生的心靈,使學生真正領略到語文的魅力,與文本輕松對話至關重要。因為只有學生和文本真正面對面地對話,才能真正建構起文本意義,為學生體驗情感、內(nèi)化語言做好鋪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