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杏靈
摘 要 中專學生學習成績比較差,并非因為學生的智力水平低下,更主要的原因是其他非智力因素。如何在中專教學中,利用學生的非智力因素,提高學生學習成績,掌握學科技能,體驗情感,感悟人生,這是中專教師義不容辭的職責。本文就多元智能理論在中專生物教學進行探究。
關鍵詞 多元智能 中專生物 應用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iscussion on the Application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 Theory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Biology Teaching
CHEN Xingling
(Heyuan Polytechnic, Heyuan, Guangdong 517000)
Abstract Secondary vocational students' academic performance is relatively poor, not because of their intelligence level is low, and the main reason is that other non-intellectual factors. How in secondary education, the use of non-intelligence factors of students, improve students' achievement, to master academic skills, experience emotions, perception of life, this is the bounden duty of teachers college. In this paper, 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 in secondary school biology teaching is explored.
Key words multiple intelligence; secondary vocational biology; application
哈佛大學認知心理學家加德納所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論 ,認為我們每個人都擁有八種主要智能:語言智能、邏輯一數(shù)理智能、空間智能、運動智能、音樂智能、人際交往智能、內省智能、自然觀察智能。各種智能在不同的人身上表現(xiàn)出不同的水平,另外,同一智能在作用時間過長,也影響教學效果,這為我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多元智能教學提供了理論依據。
1 利用“多元智能”,挖掘潛能,增強學生自信
各種智能在不同人身上表現(xiàn)不同的水平,在教學上就不能設計單一的問題和評價方式。教師在備課過程,應該考慮學生的差異,設計不同類型的問題,讓所有學生都有發(fā)揮的可能。有些學生普通話標準,語言表達能力強,我們可以安排他們朗讀文字材料;有些學生邏輯推理能力比較強,可以安排他們解決一些數(shù)理問題;有些學生動手能力強,則可以安排他們進行實驗操作示范等等。有一個學生上課無所事事,心不在焉,學習興趣不高,學習成績低下,但是,他卻很喜歡畫畫。我了解到這一情況,給他安排一個特殊任務,每次課給我準備一個上課用的圖畫。在每次上課的時候就用他的圖畫作為掛圖來講課。結果,好幾個學生自告奮勇自薦自己的作品,我也給定下規(guī)矩,誰的作品最能反映生物知識本身就用誰的作品。當然,在上課時,我也點評一下幾個同學的作品,讓他們知道生物掛圖不光追求作品的美,更要體現(xiàn)生物的本來面目。學生要想畫好作品就必須認真聽講,要想畫作品就必須認真研究生物知識。經過一段時間的嘗試,這幾個學生不但生物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習成績進步了,做人的自信心也增強了不少。他們還在征得班主任的同意下,動員大家一起在教室里涂鴉了一堵生物墻。
在學前教育班,有幾個學生對生物課不感興趣,有時還借故請假。經過了解,這些學生的舞蹈跳得很不錯,是學校舞蹈隊的骨干。我找到他們,給她們安排任務——就是在我講課時,每講到一種生物,就給我當模特,擺出相關生物的造型。她們還給了我意外的驚喜,不光擺出造型,還自編了一些生物舞蹈,在班上教大家跳。大家很喜歡她們編的舞蹈,還在課外時間進行練習。她們也因為大家的喜歡,變得積極起來,對生物課變得感興趣,學習成績也變好了。
2 善用“多元智能”,調節(jié)氛圍,提高學習興趣
單一智能的使用讓人相當疲憊,傳統(tǒng)教學的“教師講,學生聽”,或者現(xiàn)在用多媒體代替了粉筆,呈現(xiàn)了畫面,認為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其實不然。特別是很多老師使用多媒體后,更是把文字配上一些圖片,在上課時不斷切換幻燈片,學生更是沒辦法跟上教師的思路。在課堂中,充分利用學生的多元智能能夠較好地調節(jié)課堂氛圍,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在課堂中,經常變換一些教學方式,以調動學生的不同感官,以發(fā)揮學生的不同智能。在新課前,使用一些相關短片或者動畫以吸引學生的視角神經,以調動學生的視覺空間智能,但是時間不宜過長,只是給學生展現(xiàn)與教學知識有關的材料,比如講到環(huán)境對人類的影響,我們不妨給學生播放美國工業(yè)發(fā)展早期,畸形胎兒比率增高的影視資料;現(xiàn)代空氣污染導致肺癌患者比率增加等一兩個即可。既可以把學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吸引到課堂上,又增加了學生對視頻資料的興趣,很多學生不禁會問到很多問題。視頻過長也不行,一來影響整體教學,不能完成教學任務,二來是時間久了,學生容易走神,影響教學效果。在對某個問題的討論時,可以利用人際交往智能采用分組教學,甚至在上課時打破學生的學習組,可以經常調整組內成員,讓不同的學生可以互相接觸,互相學習,互相了解。在討論過程中也就形成了一個無領導討論,這對于煅練學生的協(xié)調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有很好的效果。特別是在實驗實施過程中,小組事先討論實驗方案,合理安排實驗步驟,分工準備實驗材料,讓每個學生都學會與他人共處,依靠團體的力量去完成任務。
3 巧用“多元智能”,調動神經,激發(fā)思維碰撞
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教師特別是任課教師對學生的關注度比較窄,往往只關注到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甚至學生在教師的心目中已經有了三六九等。而中專生本身長期學習成績較差,生物課又屬于專業(yè)基礎課,知識點多、信息量大,采用傳統(tǒng)教學模式則更容易產生上述問題。多元智能理論則指出學生的各種智能存在差異,授課時采用多種教學方式,每種類型的學生均被調動起來。在講到楊柳科植物時,有些學生馬上聯(lián)想到賀知章的《詠柳》,在課堂上饒有興趣背起來;有些學生卻想到江南美景,講在江南水鄉(xiāng)見到的美景,我加以引導,讓他說出那里的植物有什么特點等等;當學生們的神經被調動起來后,對這一植物的生長環(huán)境、形態(tài)、生物特性就會變得特別關心,思維活躍了,教學效果自然好了。
4 結合“多元智能”,開展實驗,拓展教學空間
中專生文化水平相對較低,學習積極性不高,接受能力較差,而生物學教學中大多章節(jié)都要求進行實驗,這恰恰給生物教師能夠結合“多元智能”,拓展教學空間提供了機會。比如,視覺空間智能的實施是貫穿于動手實驗的過程,與實施運動智能訓練有很大的關系。組織學生動手制作模型時,不少學生想象力及其豐富,做出的模型表現(xiàn)出極強的空間立體感覺。少部分學生還利用Flash和3d max,把自己心中的生物學相關知識用自己設計的動畫表現(xiàn)出來。又如,運用自然觀察智能進行生物學實驗時,學生應該理解實驗原理,明確實驗步驟;利用學校組織的生物興趣小組時,通過帶領學生為植物掛牌是培養(yǎng)自然觀察智能的良好途徑。
多元智能應用于生物教學中,教學效果顯著,因材施教的教學理論再一次得到印證。但是,在具體應用中有兩個問題值得注意:(1)教師備課一定要充分。教師備課時務必吃透教材,研究使用的媒體,使用的素材,討論的問題,研究對不同內容采用合適的教學方法;在備課過程中,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分析、研究學生群體中各種智能喜好的結構。(2)斟酌“多元智能”的適用性。多元智能本身并非教學內容,應利用多元智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而不應為多元智能而教。在教學過程中,應用“多元智能”理論進行教學,一定要充分結合教學內容。
參考文獻
[1] 沈致隆.多元智能理論的產生、發(fā)展和前景初探[J].江蘇教育研究,2009(3).
[2] 張婷婷.用多元智能而教——加德納多元智能的中國化應用[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0(3).
[3] 陳杰琦.多元智能理論應用中需澄清的三個問題[J].人民教育,2004(22).
[4] [美]霍華德·加德納(HowardGardner)著.杰出的頭腦[M].樂文卿,王莉,譯.中國友誼出版公司,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