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玲
摘 要: 當前,注重學生合作探究、以課堂討論等多種形式代替教師“一言堂”的教法受到廣泛認同。但是,由于部分教師對新課改理念的理解存在偏差,對討論法缺乏理性深入思考,致使高中語文課堂討論流于浮華、浮躁、浮淺,表面熱鬧,實際收效甚微;一些教師否定討論法,否定教學互動,否定合作探究,不敢或不愿大膽采用討論法,甚至對新課改存在疑惑,認為還是傳統(tǒng)的經(jīng)驗管用。作者著重從如何增強課堂實效性方面談談感悟。
關(guān)鍵詞: 討論法 高中語文課堂 實效性
當前,新課程改革正在推進,并朝著更加務實的方向日趨理性地健康發(fā)展,教師多由以前的“滿堂灌”轉(zhuǎn)變?yōu)殛P(guān)注學生、鼓勵學生的個性化解讀。這是教育發(fā)展進步的表現(xiàn),也是新課程改革的必然要求。討論法作為一種課堂教學方法,靈活、熱烈,調(diào)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進了學生間的互動交流,受到了廣大教師的關(guān)注。但是,目前討論法在教師中尚存在頗多爭議,有的老師不敢運用,覺得難以駕馭,事倍功半。如何才能增強課堂討論的有效性呢?筆者結(jié)合自身教學體會,談談看法。
一、科學合理組建討論小組
分組很重要??茖W的分組,應該是人員搭配合理。學生性格多種多樣,能力參差不齊,有善于深度思考的,有偏重感性認識的;有富于創(chuàng)造的,有喜歡借鑒學習的;有樂于表達的,有相對靦腆羞澀的。教師在分組時,須對“學生資源”宏觀整合,優(yōu)勢互補,讓各組都討論,讓人人都活躍。對個別缺乏“火種”的“討論貧困組”,要調(diào)動優(yōu)秀人才“援助”。但當前不少課堂討論,分組往往順應座位“天然生成”,順其自然,編座位時沒有考慮到課堂討論需要。有的小組爭得面紅耳赤,熱火朝天,有的小組則群龍無首,冷冷清清,收獲寥寥。
二、合理設置討論問題
討論要有質(zhì)量,首先要選擇有討論價值的問題,這是前提,是方向。沒有討論價值的問題討論半天,為討論而討論,不僅浪費時間,還容易養(yǎng)成壞習慣,敗壞課堂風氣。什么樣的問題具有討論價值?
1.問題要能體現(xiàn)教學目標,突破教學重難點。那些體現(xiàn)教學目標、重難點的問題,以及學生在學習中常遇到的容易產(chǎn)生困惑的問題,最具有討論價值。如《失街亭》一課,諸葛亮究竟該不該斬馬謖?這一類問題對于學生了解諸葛亮的性格、深入了解文章內(nèi)容能起到推動作用。反之,對那些不能突破重難點的問題提出來“討論”,自然是毫無實際意義,易導致課堂教學效率低下。
2.教師應該選取能促進學生思考的問題。有些問題一提出來,一下子就抓住了學生的心,促使他們積極動腦。學生分析、論證,研究、討論,思維一下子動起來了,把學習活動引向了深處。
3.問題難易適度。如果難度太小,學生不思考或略加思索就能得出結(jié)論,自然無需討論。同樣,難度大的問題不宜讓學生討論,教師把這樣的問題拋給學生后,學生們雖然勉強討論,但難以有成果,而且容易對學生造成傷害,挫傷學生思考、討論學習的積極性。
4.問題數(shù)量適量。一堂課中,用于討論的問題,必須是教師精挑細選的,能激活課堂,引領(lǐng)學生突破教學重難點。這樣的問題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如果一堂課中教師對問題不加篩選,拋出過多問題讓學生討論,學生自然應接不暇,“亂花漸欲迷人眼”,產(chǎn)生厭倦感和思維惰性。于是胡亂敷衍應付,教室里熱熱鬧鬧,學生卻沒有思考,沒有交流,沒有對話。
三、精心捕捉討論機會
討論應該用在什么時候?簡單地說,就是用在最有必要討論的時候,用在“非討論不可”的時候。
1.先思考后討論。討論是一種合作交流,它必須建立在學生個體首先獨立思考,對問題有一定認識和見解的基礎上。教師一拋出問題就讓學生討論,學生措手不及,可能出現(xiàn)討論冷場、中斷,或者討論質(zhì)量低下的問題。而且,一些學生可能自己不動腦筋,等著別人提供現(xiàn)成的答案或結(jié)論,久而久之,容易產(chǎn)生懶惰行為、依賴性強。
2.討論應安排在學生產(chǎn)生困惑時。學生大面積產(chǎn)生困惑,都急于想知道結(jié)論,這時求知欲望、思考動機、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都很強烈。此時安排他們討論,往往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3.根據(jù)課堂教學內(nèi)容靈活把握時機。有些問題具有激發(fā)學生興趣、提挈全課、激活課堂的作用,這樣的問題適合放在課首。有的問題需要之前做出大量鋪墊式的介紹或引入,學生才能認識到,這樣的問題適合放在課中。還有一些問題屬于對整堂課的總結(jié)歸納,屬于整堂課中心的深化,這樣的問題宜放在最后。
四、教師精當指導點評
討論法固然要充分體現(xiàn)課堂民主,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但是,學生畢竟不夠成熟,教師需要充分發(fā)揮主導作用,不可袖手旁觀,不聞不問,而應或點撥,或調(diào)控,或總結(jié),要對課堂討論起著不可替代的重要的引領(lǐng)作用。
1.營造氛圍,鼓勵放開。教師要充分發(fā)揚民主,允許和鼓勵學生多維解讀、個性化解讀,允許學生對教師講解、對傳統(tǒng)觀點質(zhì)疑甚至挑戰(zhàn)。舍棄條條框框,讓學生大膽地思考討論,讓學生放得開。
2.及時引導,隨時調(diào)控。鼓勵學生相對自由地思考和討論,并不是漫無邊際,信馬由韁,放任自流,而是隨時對討論駕馭、調(diào)控。當有的學生覺得信心不足,不敢“越雷池一步”時,教師要提出鼓勵,激勵他們努力朝前走;當有的學生過于強勢,把自己的意見強加于同學,不善于接受別人意見時,教師要引導他們學會傾聽;當有的學生有了討論成果,或者取得了階段性進步時,教師要給予贊美或肯定。
總之,討論法既是一種教學手段,更是一種教學藝術(shù),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本的新理念,我們要大膽地、廣泛地采用,但不可盲目運用,不可濫用。只有真正把握好其科學性,并結(jié)合學生實際合理應用,才能讓它真正成為師生敞開心扉、心靈交融、建構(gòu)知識、提高能力、生成方法、催發(fā)情感的平臺,讓課堂討論涌動生命的靈性,提高高中語文課堂討論的有效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