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波
摘 要:學生是教師的工作對象,教育學生、使學生健康成長是教師的工作目標。新課改實施后,語文教學的方式和學習方式都應該有個轉變了。
關鍵詞:語文教學;學生需要;教育方式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jù)學生身心發(fā)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所以,我們要積極運用能充分調動、發(fā)揮學生主體性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使學生能在教師的引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開展語文學習。
學生是我們教師的工作對象,教育學生、使學生健康成長是我們的工作目標。新課改實施后,語文教學的方式和學習方式都應該有個轉變了。轉變學習方式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轉變學習方式也是提高學習效率的關鍵。從事多年的教學工作,感覺自己還不錯。總認為:教師有怎樣的預設,就會有怎樣的生成,都是教師在教學前要考慮的。自己上課,問題設置得巧妙,善于啟發(fā)、引導學生。我也沾沾自喜,陶醉于那種對學生有效的“引”,我怎么引,他們就怎么走;我怎么“導”,他們就怎么跟。也倍覺自己思維的靈活,也佩服自己精心備課時頭腦中時刻裝著學生,對學生的回答也似乎“了如指掌”??墒恰?/p>
那是一次公開課,我講的課文是《我的叔叔于勒》,課前,我認真鉆研教材,根據(jù)教材和教學參考書設計了十幾個問題,并且給學生出具了閱讀提綱。這種導學案的方式是我喜歡的一種方式。并且我考慮到:如果我提問本文的主人公是菲利普夫婦還是于勒的話,我擔心學生很難回答準確……所以,在課堂上,我就直接告訴他們本文的主人公是菲利普夫婦,然后問:“菲利普夫婦是什么樣的人呢,他們有何性格特征?從哪部分內(nèi)容中你體會到的?”學生在我正確提示的引導下,一個個預先設計的問題都得以順利解決,一切都在順理成章地進行……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勝利“完
成”。這時,我看了看表,還剩五分鐘,按照課前我的想法:象征性地問問學生有沒有問題,然后應讓學生自己隨便讀讀書。我“機智”地問學生:“有沒有問題?大膽提出來,如果沒……”沒等我的話說完,我發(fā)現(xiàn)有學生舉手了,“老師,我認為本文的主人公應是于勒,不是菲利普夫婦?!薄袄蠋?,如果是菲利普夫婦,那么本文的題目為什么是《我的叔叔于勒》呢?”“老師,我認為本文的主人公應是若瑟夫。”“老師,你說菲利普冷酷無情,我覺得他對自己的弟弟還有一點同情,因為他對于勒的稱呼并不像他妻子那樣恨?!泵鎸ν粚ζ鋪淼陌l(fā)問,我不知所措,本來這一節(jié)課的目標已達到,怎么又出來這些問題?這時,下課鈴響了……
進行教學反思是一個教師應該具備的品質,不善于反思就不會有提高和進步。對這一課的反思,我是懷著一種沉重的心情進行的。這一節(jié)課我上得很不好,想一想,問題就出在剩余的五分鐘。問題就出在我讓學生的提問,靜下心來想想,學生的疑問是很有道理的,也是很有探討價值的,看來問題出在我身上,是我壓抑學生太久了,學習一篇文章很少考慮他們的需要,只是自己設計教學過程,也很少給他們提出問題的機會?;叵胍郧?,有多少次是站在高高的講臺上,居高臨下向“蕓蕓眾生”發(fā)問;又有多少次是我在燈下認真研究問題,為課堂如何發(fā)問而思考良久,又有多少次我提出問題后,全班鴉雀無聲,我站在講臺上心里干著急。是的,我們?yōu)榱藢W生思維的開發(fā),設計一些問題來拓展他們的思維也是有一定道理的,但誰又能保證我們問的一定能滿足他們所想知道的呢?我們應該讓學生提出問題,根據(jù)他們的疑問,我們可以通過“個人思考”“集體討論”“師生合作”“教師點撥”等幾種方式來學習。以前也看過有關這方面的文章,如,《要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教師·問題·學生》,當時并未引起我的太多關注,今天想來是很有道理的。從某種意義上說,人類前行的歷史就是一部“問題史”,人類就是在不斷地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前進的?!疤岢鲆粋€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我們與其要培養(yǎng)學生依賴我們提出問題后消極地解決問題的能力,還不如培養(yǎng)他們積極思考、發(fā)現(xiàn)問題,然后主動去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那一節(jié)課給我啟發(fā)很大,在同事們的點撥下,我認真思考了這一問題,在第二節(jié)課一上課,我就讓學生針對上一節(jié)提出的問題進行討論,真想不到,學生積極性很高,尤其在爭論誰是主人公時,突然,有位學生拿著詞典向同學們解釋“主人公”這個詞的意思……在這樣的教學中,教師得到了解放,學生也得到了解放,而且,學生的思路也被打開了。這種自主探究式的學習,對于語文教學質量的提高具有非常大的意義。學生思維打開了,他們的思路也就寬了,而且學生的學習效率也會提高,學習能力增強了,教學的目標就實現(xiàn)了。
現(xiàn)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強調了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重要性,特別重視人文素養(yǎng)和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重視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是語文教學的工具性,所以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傳統(tǒng)教學中被動、封閉、接受性的學習方式不可能培育出創(chuàng)新精神、實踐能力、人文素養(yǎng)、人文精神,只會禁錮學生的思維,限制他們的能力培養(yǎng)。
因此,作為教師的我們也應打破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不要太關注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和教學進度完成,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關注學生更好地發(fā)展,應樹立教學的一切工作都要服務于學生,學生的需要是我們的工作思想。學生的思想工作是學習的主觀因素,教師只有重視學生思想工作的開展,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才可以收到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作者單位 四川南部縣升鐘職業(yè)中學)
編輯 魯翠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