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蠅王》是戈爾丁的第一部小說,在這部小說中,戈爾丁通過描述孤島上孩子們的相互殘殺,表現(xiàn)了孩子們的野蠻與殘忍。在脫離文明的孤島上,戈爾丁利用象征的手法將人性惡的主題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關鍵詞:殘忍; 野蠻; 人性; 惡; 象征
一.引言
戈爾丁于1983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世界大戰(zhàn)的經(jīng)歷讓他更加關注于人性,而這在小說《蠅王》中更能充分表現(xiàn)出來。 小說描寫了因飛機失事而流落到荒島上的一群英國孩子的生活。起初,拉爾夫被選為首領,孩子們利用豬仔的眼鏡點火求助。杰克則組成了獵隊,因外出打獵錯過了救援的機會,拉爾夫譴責了杰克,他們分成了兩隊。拉爾夫把注意力集中在求救上,而杰克在此時卻發(fā)現(xiàn)了怪獸。西門發(fā)現(xiàn)怪獸是飛行員的尸體,他想把這個秘密告訴杰克,卻不料被當成怪獸,毆打致死。杰克一伙去偷豬仔的眼鏡取火,不料在對抗的過程中,羅杰爾失手,豬仔喪失性命,拉爾夫逃走。第二天,杰克一伙追殺拉爾夫放火燒了森林,烈火濃煙正巧被路過的船只看到,孩子們得救了。
二.象征與人性惡
《蠅王》通過象征手法來表現(xiàn)人性惡主要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是事物的象征。小說中“蠅王”實際上是一個豬頭。在小說中,它代表了人性惡。小說中海螺被認為是民主,公平,理性的象征。在小說中,拿著海螺的人可以發(fā)表意見,起初拉爾夫拿著海螺也就表明了他是領導的象征。然而,豬仔死時,海螺亦被摔碎,也就表明了民主的消失。在某種程度上,海螺是秩序的象征,然而一旦戰(zhàn)爭開始,這種象征也就變成了泡影。野獸代表了人性的野蠻,也代表了人類內(nèi)心對不知事物的恐懼。在小說中,怪獸實際上飛行員的尸體,除了西門之外沒人去查清事實的真相。眼鏡和火也有各自的象征寓意。眼鏡代表了科學和文明。而在故事之初,火被當作求救的信號。很快,杰克對權力的欲望將火變成了獵殺拉爾夫的武器,他為了找到拉爾夫,放火燒了整個森林。無論怎樣,是因為豬仔的眼鏡才有了火。此處的眼鏡代表了科技,同時它也告訴我們科技是把雙刃劍。
第二是人物的象征。在小說中,拉爾夫,豬仔,西門和杰克最為典型。拉爾夫是文明,傳統(tǒng)的象征。他是一位理智的男孩,通過選舉成為了頭領。在確認這是個荒島之后,拉爾夫建議用火求救。他主張孩子們建立一個文明、民主的社會。他要求孩子們搭建帳篷用來遮風擋雨,按照文明的原則行事。豬仔是拉爾夫最有力的助手,他是一個胖胖、聰明的男孩,他的體形,近視,還有哮喘卻經(jīng)常成為孩子們嘲笑的借口。他總是給拉爾夫一些建議,而且他的眼鏡也是生火的唯一來源。西門是一個正直誠實的孩子,他對人性有自己的洞察力。在小說中,他是神秘的,他也是第一個認識到所謂的怪獸只不過是發(fā)臭的可憐的殘缺尸體, 他認為這個怪獸很可怕卻無害,必須把這消息告訴其他人[2]。然而,消息還未傳出去,他卻被孩子們當成了怪獸,敲打致死。杰克是野蠻,邪惡的象征。他有很強的權力欲,一直想成為頭領。然而在生火求救以及出去打獵取肉這一問題上孩子們有了爭端,更多的孩子展示出對肉的興趣,杰克便自立門戶。拉爾夫的理性最終沒能戰(zhàn)勝杰克的野蠻,人性惡戰(zhàn)勝了人性善。
第三是事件的象征。這些事表現(xiàn)在孩子們對野獸的懼怕,西門之死,豬仔之死還有拉爾夫的哀傷慟哭。野獸這個詞最早是由小孩子們提出來的,不過拉爾夫認為森林里確實沒有怪獸。隨著謠言的盛行,大多數(shù)孩子們認為怪獸存在。事實上,怪獸確實存在,只不過它只是飛行員殘缺的尸體,是人性邪惡的寫照。而最后西門慘死,孩子們心中的怪獸也就成為了事實。因此,當西門認識到怪獸只不過是是飛行員尸體的時候,他就決定必須把這消息告訴其他人[2]。不幸的是,杰克一伙在獵殺野豬的過程中,卻誤將西門毆打致死。此時,孩子們扼殺了唯一認清自己的機會。杰克一伙為了生火偷偷去拿豬仔的眼鏡,拉爾夫一伙準備將自己的眼鏡拿回。在兩伙相對抗的過程中,羅杰爾扔下的巨石擊中了豬仔,螺號也粉碎了。豬仔之死,表明了民主文明秩序的毀滅,它們被人性的邪惡和野蠻所代替。小說結尾,拉爾夫狂叫,這是恐懼、憤怒、絕望的狂叫[4]。在軍官的面前,他哀傷慟哭。軍官對孩子們的遭遇表示同情,然而,軍官并不知道人性的邪惡竟然存在孩子們的心中,這種同情并不能夠結束所謂的戰(zhàn)爭。人們需要認識到自己內(nèi)心的邪惡,以此遏制,這才是避免戰(zhàn)爭發(fā)生的關鍵。
三.結語
飛機失事后,孩子們本來生活在天堂般的島嶼上,然而,隨著內(nèi)心對野獸的恐懼,對權力的欲望,他們漸漸失去了理智,忘卻了文明世界的規(guī)則,將這個世界變成了屠宰場。在小說中,上帝并沒有懲罰他們,孩子們卻通過相互殺戮來懲罰自己。整本書都存在著象征性意義。戈爾丁生活在戰(zhàn)亂的年代,從這個角度來看,《蠅王》從人性惡的角度解釋了大戰(zhàn)發(fā)生的原因。這本書并沒有給予我們方法來解決人們內(nèi)心的邪惡,但是卻提醒我們加以思考。希望我們能夠重新思考對待以前的事情,辨別對與錯。
參考文獻:
[1] 戈爾丁. 蠅王[M]. 陳瑞蘭譯. 浙江: 浙江文藝出版社, 1985.
[2] 戈爾丁. 蠅王[M]. 陳瑞蘭譯. 浙江: 浙江文藝出版社, 1985:164.
[3] 戈爾丁. 蠅王[M]. 陳瑞蘭譯. 浙江: 浙江文藝出版社, 1985:226.
[4] 時貴仁. 特定環(huán)境下人性的扭曲[J]. 沈陽大學學報, 2007.
[5] 楊春芳. 《蠅王》之象征體系探微[J]. 河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2005, (3).
作者簡介:姚繼玲,山東師范大學英語語言文學專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