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愛祥
【摘要】農村中學英語教學一直在低水平徘徊,在教和學中都存在著很多弊端,原因何在、如何提升,能否找到突破口,縮小與城市差距值得我們認真思考。
【關鍵詞】農村中學 英語 問題 原因 對策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1-0035-02
去年年底,筆者參加了江蘇教育學會外語教學專業(yè)委員會年會。在此期間,我們圍繞蘇北的中學英語教學的現(xiàn)狀和提升策略進行了廣泛而有深度的交流。在如何針對蘇北中學尤其在農村中學英語教學中存在著諸多制約因素,找準提升英語教學水平的突破口進行了討論。
一、農村中學教學方面值得關注的問題
1、農村中學英語教師工作量偏大,不少大學畢業(yè)學生不愿獻身農村教育。
2、扎根意識不強,優(yōu)秀師源流失;
3、農村教師的教學模式陳舊、教學手段單一、教學質量不高;
4、農村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不高,綜合素質與城市相比差距很大。如此等等。
二、造成以上問題的原因
(一)教師素質方面
眾所周知,大力推進素質教育,努力提升英語教學質量,教師是關鍵。"應樹立教師第一的觀點"。[1] 教師應當通過積極地開發(fā)課堂資源,采取有效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式,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引導作用。因此,提高英語教師的素質,加強英語師資建設,是推動英語課程開發(fā)的前提,也是提高英語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然而,農村中學英語教師的整體素質令人堪憂。
1、課程理念未能得到很好地落實。農村的孩子能不能像城市孩子一樣,接受新課程改革所帶來的春風呢?中國的農村人口在總人口中占比較大,教育水平普遍較低,面對這樣的情況,要在農村學校實施課改,讓農村的孩子一樣接受新模式的教育,面臨著重重阻力……。除了學科課程外,活動類課程、實踐類課程往往有名無實,課程設置不能反映現(xiàn)代化建設對基礎教育的要求,尤其忽視本應該在基礎教育階段大力加強的能力培養(yǎng),嚴重制約了英語能力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傳統(tǒng)的填灌式的教學方式嚴重影響了英語教學方式的改進,阻礙了英語教師在教學方法上的突破與創(chuàng)新。不少英語教師不能用流利的英語組織教學,學生以交際為目的的英語能力得不到培養(yǎng)。
2、優(yōu)質師源嚴重匱乏。因為地處農村,生活、工作待遇差,好的教師不愿到"廣闊天地"鍛煉自己;一些優(yōu)質師資也逐步"東南飛"或"城市化"。農村中學任教的高水平的老師、名師大為匱乏。出現(xiàn)了"基礎(年級)不實、腰桿(年級)不硬、畢業(yè)(年級)成果不佳"的現(xiàn)象。農村中學英語教學成為制約學生全面發(fā)展、學校高位發(fā)展的瓶頸。
3、現(xiàn)代教育技術應用缺失。當今,科技發(fā)展日新月異,信息更新瞬息萬變。然而,由于農村地域位置的局限,加之學校辦學資金短缺,陳舊的教學設備無法更新,多媒體技術很難應用到實際教學之中。老師們很難將網(wǎng)絡最新知識新教法應用到課堂,學生們也很難在信息閉塞課堂中獲取有效信息、放飛想象的翅膀。學生英語能力提升也自然受到嚴重的制約。
(二)學生學習方面
我國農村中學英語教學質量一直以來受人詬病,當然確有生源質量的問題。農村的學生英語學習起始階段大大滯后于城市學生,錯失了語言學習的關鍵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積極性不高,有的甚至怕學英語,兩極分化現(xiàn)象極為嚴重。出現(xiàn)這一問題的重要原因有:一是學生自身的學習目的不明確,受到目前一股新的"讀書無用論"的影響。二是存在叛逆的心理,造成大面積掉隊現(xiàn)象,嚴重影響了英語教學質量的提高。此外,學生在課堂學習中死記硬背,學習方法單一,學習積極性不高,有能混則混的不良傾向,嚴重的影響了教學質量的提高和素質教育的普及。在課改階段,如何穩(wěn)步提高農村中學英語教學質量,是個十分艱巨的任務。
三、有效的應對策略
基于以上原因分析,我們認為,萬事應該要從源頭抓起。要以教科研為先導,著力研究問題的成因,研究課堂困惑的"集結"。大力提升教師的整體素質,充分調動學生渴求知識、發(fā)展能力的積極性。具體有以下三點:
(一)以教科研為先導,促進教師水平提升
課程改革的成功,需要教學改革的支持,教師作為教育科研的中堅力量,在課程研究中應該發(fā)揮關鍵作用。中學英語新課程改革中教師的教學觀念,必須體現(xiàn)課程改革的精神,更新原有的課程觀念,需要多種形式的理念相互配合補充。教師們在研究中了解校本課程的理念、發(fā)展過程、發(fā)展方法,挖掘身邊的教育資源,把"教"教材轉變?yōu)?用"教材教,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農村中學,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學校要成立一體化的研究組織。由教科研主任具體負責,英語教師全員參與。建立校內素質教育研究中心,由英語教研組牽頭,會同三個年級備課組、進行農村中學階段的英語新課程實施效果的研究。堅持條塊結合,充分發(fā)揮畢業(yè)年級的示范輻射作用,解決學段內素質教育缺乏交流的問題。制定相關計劃,并落實責任,保證該項活動的實效性。同時組建學段間的大備課組,了解并掌握了各學段的教學目標、教學要求及課程標準。通過過程研究和行動研究,各年級依照課程標準和課程實施要求編制各種形式的校本教材。學習借鑒他校的成功做法,引入"活動單"教學模式,促進老師和學生的整體素質的全面提高。
(二)以學區(qū)活動為載體,深入推進課程研究
在學區(qū)內(以我校為中心輻射周邊小學、初中的教科研區(qū)域)定期進行大備課組活動,分學段研究教學要求,落實各項任務。采用多種形式推進各學段的教學工作,整合現(xiàn)有資源,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其作用。
①邀請專家對新教師進行理論培訓。講英語教學法;講語法要領;講英語教學中的注意事項。
②定期安排專人開課,讓所有老師從示范課中學到知識,了解在不同學段中的教學策略的應用,明確哪個學段重點講什么。
③實現(xiàn)學區(qū)內硬件資源共享,將各類資料、教學方法與理念的材料打印成冊,分發(fā)到各位老師,讓他們在需要時能保障及時使用,這樣能大大地提高教學效果。
④以中心校為龍頭組織各種英語晚會、知識競賽等活動,通過學段的初賽,遴選優(yōu)秀節(jié)目,形成一臺戲,這樣既推動了英語教學,又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⑤到網(wǎng)上搜索教學案例,進行分析研討;定期進行專題研討、沙龍、論壇等。精心組織安排,讓教師在學習研討中汲取營養(yǎng)。用各種活動,各種形式鍛煉提升他們的整體水平。
(三)以教師自我研修為途徑,促進整體水平提升
1、用教育理論更新教育觀念
新課改所提出的教學理念對我們教師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師要想勝任自己的工作,必須加強自身的學習,提高自身素質,適應時代的需要。要把研究作為生存的方式,把問題作為研究的起點,把反思作為提升的途徑,做一個有思想的教師。
我們的教師身在農村,受到各種環(huán)境的制約。如果只一味關注教學實踐而無理論指導,就如盲人摸象,往往是事倍功半,也容易使我們在教學中產生厭倦情緒。通過理論學習,不僅能提升自身的高度,拓寬我們的視野,還能讓我們節(jié)省時間,少走彎路,使我們向專家型、學者型方向發(fā)展。在實施任務型教學法的過程中教師必須轉變教學觀念,改變教學模式、拓寬自己的知識面和教學資源渠道,創(chuàng)造寬松的教學氛圍及創(chuàng)造性的使用教材,提高自身的教學素質和教育科研能力。
2、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加快教師成長的速度
當今社會是信息化高度發(fā)展的時代,誰擁有先進的信息技術,誰就把握了現(xiàn)在和未來。目前,很多地方已將能不能運用多媒體作為評價一個好教師的標準之一,每個教師都要具備制作課件的能力和應用互聯(lián)網(wǎng)的能力。可以聘請了一些專家為教師們指導和演示。同時鼓勵老師們參加市級信息技術的培訓、開展信息技術應用大比武。使全體教師現(xiàn)代化水平不斷提高。
3、用不斷反思促進教師的業(yè)務提升
抓好教師的進修學習,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與教學實踐是緊密聯(lián)系一起的,而校本培訓對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學校應為教師的反復實踐、研究提供資源和制度保障。應該說,教學中的酸甜苦辣大多數(shù)是體現(xiàn)在課堂教學中,面對教學過程中閃現(xiàn)的火花和出現(xiàn)遺憾,不管是成功的喜悅,還是不知所措的沮喪,我們都可以記錄下來,課后仔細考慮、認真反思,找出成功的原因和問題所在,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時間長了,這些經歷不但是自己的一筆財富,也是新課改路上有價值的第一手資料。
4、用基本功訓練磨煉教師的內功
修訂后的課程標準,對中學英語教師的素質要求也愈來愈高;不僅要聽、說、讀,還要具備演、畫、導等基本功。所以教師應該練好內功,通過聽課、專題討論、案例分析、說課等研討形式,全面提升中學英語教師的素質。
5、用典型事例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情商
要讓學生了解并懂得學習英語的意義。當今社會科學技術迅速發(fā)展,各行各業(yè)越來越需要英語人才;其次,"從認知心理學、社會文化學、腦科學等角度來看,學習外語的意義遠非局限于交際中使用外語,學習外語對于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實際上,語言是促進人的心智發(fā)展的重要工具。" [2] 研究發(fā)現(xiàn),學習第二語言能夠提高人的思維靈敏度,增加左半球語言區(qū)域的灰質密度,使人更加聰明;再之,采用各類活動,多向學生介紹英語國家的人文習慣和風土人情,接觸外國友人。等等。以此激勵學生保持英語學習的持續(xù)熱情,注入學好英語用好英語的強大的推力。
總之,要大力發(fā)展農村中學英語教育,需要教師、學生、教育主管部門通力合作和社會的大力支持。我們要堅守以人為本,實施素質教育的理念,真正提高學生英語學習的能力,為他們可持續(xù)發(fā)展和終身學習服務。
參考文獻:
[1]李希貴著.學生第二.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2]程曉堂.岳穎.語言作為心智發(fā)展的工具——兼論外語學習的意義(北京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