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永鳳 李紅梅
摘 要 隨著跨文化交流的不斷深入,電影作為一種文化載體正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近年來,有關電影的翻譯越來越備受關注。電影片名是電影的商標和廣告載體,其翻譯的好壞直接影響到譯入語觀眾對電影的接受度,從而決定了其在市場上推廣的成敗。在目的論的指導下,本文試從音譯、直譯、意譯和創(chuàng)譯四種譯法探討英文電影片名的翻譯,從而實現(xiàn)電影片名信息傳遞,商業(yè)價值和藝術再創(chuàng)造的目標。
關鍵詞 目的論 英文電影片名 翻譯
中圖分類號:H315.9 文獻標識碼:A
The Translation of English Movie Titles under
the Guidance of Skopos Theory
YANG Yongfeng, LI Hongmei
(Taizhou Polytechnic College, Taizhou, Jiangsu 225300)
Abstract With the deepening of the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the movie, as a cultural carrier, is playing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recent years, translation related to English movies is bringing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Movie title is a trademark and advertising carrier, the translation of which will directly affect whether the target language audience will accept it or not, and further determine the movie will be a success or failure in the market. Under the guidance of skopos theory, this article tries to explore the translation of English movie titles from four kinds of translation methods, namely transliteration, literal translation, liberal translation and creative translation, so as to realize the goals of conveying the title's information, commercial value and art recreation.
Key words Skopos theory; English movie titles; translation
0 引言
片名猶如電影的眼睛,是電影最好的名片。一部電影想要吸引外國的觀眾,片名的翻譯就不容忽視。一個好的電影譯名能很好的幫助觀眾理解電影內(nèi)容,激發(fā)觀眾的想象,引起他們看電影的興趣。相反,如果翻譯不當,就會使觀眾費解,從而失去觀看此片的興趣,導致整部電影票房慘淡。因此,片名翻譯的質(zhì)量意義重大,它應該以促銷影片,提高票房,吸引更多的觀眾走進電影院為最終目的。
1 目的論翻譯理論
目的論翻譯理論(Skopos Theory)是功能翻譯理論中最重要的理論。它最早出現(xiàn)在20世紀70年代末,是由德國學者漢斯·弗米爾在《普通翻譯理論框架下》一文中最先提出的。弗米爾認為,翻譯是人類的一種有意圖、有目的的交際行為,翻譯的實施應遵循目的法則:“翻譯行為所要達到的目的決定整個翻譯行為的過程”。①也就是說,翻譯的策略、方法的采用要依據(jù)翻譯的目的來進行。
根據(jù)目的論,所有的翻譯要都要遵循三大法則。②③(1)目的法則(The Skopos rule)。這是目的論的首要法則,要求整個翻譯過程包括翻譯方法和翻譯策略的選擇不是由源文本決定的,而是由目的文本的預期功能或目的決定。(2)連貫性法則 (The Coherence rule)。連貫性指的是譯文必須符合語內(nèi)連貫的標準,即譯文具有可續(xù)性和可接受性,能夠讓接收者理解,并在目的語文化以及使用譯文的交際環(huán)境中有意義。(3)忠實性法則 (The Fidelity rule)。忠實性法則指原文和譯文之間應該存在語際連貫一致,即通常所說的忠實于原文,而忠實的程度和形式則由譯文目的和譯者對原文的理解決定。
三大法則中,目的法則為首要法則,連貫性法則和忠實法則都必須服從目的法則。當目的法則要求原文和譯文功能不同,則忠實性法則無效;當目的法則要求譯文不那么通順,那么連貫性法則則不再適用。目的論是對傳統(tǒng)等值理論的突破,它的顯著特點就是降低了源語言的地位,為翻譯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視角。
2 電影片名的翻譯方法
任何翻譯活動都是有目的的行為,每一種翻譯都指向一定的受眾,電影片名的翻譯也不例外。電影作為一種商業(yè)活動,必具有其商業(yè)價值。對于引進的影片來說,要想在海外市場獲得商業(yè)成功,就要求電影片名最大程度地符合大眾的口味。如片名 “The Bridges of Madison County”,如譯成《麥迪遜郡橋》,這個譯名非常普通,無法激起中國觀眾的興趣,也就無法實現(xiàn)影片的商業(yè)價值的目的。而譯名《廊橋遺夢》卻充分發(fā)揮了譯者的創(chuàng)造性,使片名不僅具有概括性、藝術性,而且還為電影增添了美感和色彩,得到了觀眾的極大認可。
目的論認為翻譯所應采取的方法策略是由所要達到的目的決定的,即“目的決定手段”,在電影片名翻譯中則弱化了原電影名在翻譯過程中的主導地位,譯者可根據(jù)目的語所在的歷史、文化和價值觀等方面的差異,發(fā)揮目的語優(yōu)勢,靈活運用各種翻譯方法,使譯文達到更理想的效果。④因此在目的論指導下靈活采用音譯、直譯、意譯、創(chuàng)譯來翻譯電影片名,可以達到傳遞信息、喚起觀眾興趣、激發(fā)觀看欲望的目的。
2.1 音譯
音譯是根據(jù)源語言的發(fā)音直接翻譯成發(fā)音相似的目的語的基本翻譯方法。這種方法主要用于翻譯觀眾所熟知的人名、地名。如:Titanic(泰坦尼克號)、Casablanca(卡薩布蘭卡)、Romeo and Juliet(羅密歐與朱麗葉)、Harry Potter(哈利波特)、King Kong《金剛》等。由于這些名字是觀眾耳熟能詳?shù)模捎靡糇g法能喚起內(nèi)心的共鳴和興趣,同時能更大程度地保留原片名的韻律和節(jié)奏。
2.2 直譯
直譯是將原名的字面意思直接用目的語表達出來,當源語言和目的語在形式和意義上達到完全重合時,使用直譯是最簡單有效的方法。這樣既可以最大程度地保留原名的內(nèi)容和形式,又不會給譯入語觀眾帶來任何理解上的障礙。如: The Pearl Harbor《珍珠港》,影片講述發(fā)生在二戰(zhàn)時期日本偷襲美國的珍珠港事件。該事件歷史有名,人人耳熟能詳,直譯保持了該片的原汁原味,體現(xiàn)了影片的主題和內(nèi)容,既忠實了原文也很自然,讓觀眾一目了然。直譯的佳例還有The Sound of Music《音樂之聲》、A Walk in the Clouds《云中漫步》、Air Force One《空軍一號》、Brave Heart 《勇敢的心》、Schindler‘s List 《辛德勒的名單》、Ironman 《鋼鐵俠》、Superman 《超人》、Pirates of the Caribbean 《加勒比海盜》、The Shaw shank Redemption《肖申克的救贖》等。
2.3 意譯
馮慶華認為“所謂意譯,就是只保持原文內(nèi)容,不保持原文形式的翻譯方法?!雹萦行┢绻弊g,就會造成生硬、無趣、晦澀難懂,毫無美感的局面。根據(jù)目的論連貫性法則,要讓譯入語觀眾真正領會影片內(nèi)涵,就需要適當放棄源語言的字面意思,采用意譯法進行翻譯。如Forrest Gump的譯名《阿甘正傳》,借鑒魯迅先生的《阿Q正傳》,同時又用“甘”點出了主人公的姓,不但準確傳達了影片的信息,而且符合中國觀眾的審美意識和語言習慣;Ghost 的譯名《人鬼情未了》,五字結(jié)構(gòu)平仄押韻,錯落有致,“人鬼”暗指陰陽相隔,而“情未了”三字是對片中愛情故事最好的體現(xiàn),如果直譯為“鬼”,則會令人感到毛骨悚然,誤以為是一部恐怖片,與片中凄美愛情的主題相差甚遠,美感也頓時消失殆盡。其他成功意譯的例子舉不勝舉,如 Gone with the Wind 《亂世佳人》、Speed 《生死時速》、Waterloo Bridge 《魂斷藍橋》、Home Alone 《小鬼當家》等。
2.4 創(chuàng)譯
在電影片名翻譯過程中如出現(xiàn)直譯、意譯都不能完整傳達原片韻味的情況,則要根據(jù)目的論三大法則采取創(chuàng)譯,使譯名和影片內(nèi)容相輔相成,從而最大限度的吸引觀眾。創(chuàng)譯是指譯者拋開原片名的形式與內(nèi)容而另辟蹊徑,以影片內(nèi)容為基礎,結(jié)合自己的思想,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創(chuàng)造地、準確地翻譯出與影片內(nèi)容相吻合的片名。創(chuàng)譯的上乘之作當數(shù)經(jīng)典電影Lolita 譯為《一樹梨花壓海棠》。該譯名一直受到翻譯界的高度贊揚,它來自中國詩人蘇東坡一首詩的典故,講述一位年長的男子愛上比他年輕許多的女孩的故事。在蘇軾的詩句“十八新娘八十郎,蒼蒼白發(fā)對紅妝。鴛鴦被里成雙友,一樹梨花壓海棠”中,白色梨花象征白發(fā),指上了年紀的人,紅色的海棠寓指紅妝,年輕人。而該部電影講的正是一個中年男教授迷戀一名12歲的女中學生的故事,用創(chuàng)譯的方法直接突出老少戀這一主題,遠比直譯為《洛麗塔》更能把電影自身的內(nèi)涵與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完美結(jié)合。其他創(chuàng)譯的佳作還有:Mission Impossible 《碟中諜》,The Legend of 1900《海上鋼琴師》,Somewhere in Time《時間倒流七十年》,Catch Me if You Can 《貓鼠游戲》,Pretty women《風月俏佳人》,F(xiàn)un with Dick and Jane 《新?lián)屽X夫妻》/《俠盜夫妻》,Anything Else 《奇招出盡》等。
3 結(jié)語
電影片名不是簡單的一對一的直譯,而是一種目的性很強的活動。在目的論的指導下,電影片名的翻譯具備了更強有力的理論支持。譯者應該以目的論的三大法則為指導,從吸引觀眾走進電影院這一目的出發(fā),充分發(fā)揮譯者的創(chuàng)造性,靈活選擇合適的翻譯策略,在把握原作的主題、內(nèi)涵和風格的基礎上,譯出既有審美情趣,又具有文化傳播價值的佳作來。
注釋
① Christiane Nord. 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 [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27.
② 李慧慧.目的論視角下的電影片名翻譯[J].內(nèi)蒙古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2):138.
③ 趙玉宏.目的論視角下的電影片名翻譯賞析[J].電影評介,2012:78.
④ 許鵬.目的論視角下英文電影片名翻譯[J].景德鎮(zhèn)高專學報,2013(1):54.
⑤ 馮慶華.實用翻譯教程(英漢互譯)增訂本[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