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秋麗
【摘要】音樂與德育密不可分,它們之間相互滲透,互為補充,相互映襯,互相促進。本文就從音樂與德育的內(nèi)涵分析,論述了音樂與德育的互動及現(xiàn)實意義。
【關鍵詞】音樂;德育;互動;現(xiàn)實作用
孔子曾經(jīng)說過:移風易俗,莫過于樂,這就說明了音樂的德育功能。音樂產(chǎn)生于人們的日常生活,從遠古時代,音樂就承載著祭祀、娛樂、教育的功能。但是,現(xiàn)在的社會,在流行音樂的沖擊下,音樂的功能淡化縮減到只剩下娛樂功能了,對于音樂的德育功能大部分人都忽略了。音樂和德育是兩種不同的社會意識形態(tài),它們緊密相連又有著本質(zhì)的區(qū)別。音樂有豐富的德育內(nèi)容,可以陶冶人的情操,音樂是一門美的藝術,在享受音樂的同時,也應該讓聽者感受到音樂對心靈的震撼作用,讓音樂的德育功能發(fā)揮到極致,并且內(nèi)化到對音樂的欣賞中。
一、音樂與德育的內(nèi)涵關系
音樂發(fā)源于遠古,利用聲音的特定組合,表現(xiàn)人的感情和人們的生活情態(tài),是人們交流感情的一種形式和手段。音樂景觀歷史長河的傳承,已經(jīng)成為人類文明的載體,在音樂中蘊含著人類的文明和歷史,以音樂這種獨特的藝術形式,滿足了人們精神需求,直到現(xiàn)在,音樂也成為了人們生活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德育是道德的教育功能,同時,德育承擔著道德教育的目的,道德也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tài),是以善惡這種既簡單有直接地評價標準,調(diào)整和規(guī)范人們的行為,讓人們形成一定的信念和行為規(guī)范。
由此可以看出,音樂和道德分屬不同的社會意識形態(tài),音樂是德育的載體,德育是音樂的目的。遠古先人覺得音樂能通萬物,接天地,能反映自己的內(nèi)心愿望,能反映自己的訴求,因此,人們用音樂表達自己祈求幸福的心愿,來緩解勞動終端而疲憊,來釋放生活中的壓力。有道德內(nèi)涵的音樂才是有靈魂的音樂,我國古人就曾經(jīng)說過“無禮不樂”,就是這個道理。教育家孔子也曾經(jīng)說過“移風易俗,莫善于樂”就說明只有通過音樂才能提升自己的人格修養(yǎng)和道德水平。從古至今,音樂都承擔者德育的任務,承擔著塑造人們道德修養(yǎng)的任務。在西方,音樂與德育的關系也是密不可分的,黑格爾曾經(jīng)這樣闡述音樂和道德的關系“音樂借助聲音觸動人的人的心靈,通過心靈對音樂的感觸來達到對道德培養(yǎng)的目的?!?/p>
音樂帶給人美的享受,道德給人們傳播善念,音樂與道德是一種美和善的關系,它們之間互相補充,互相映襯,互相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密不可分。
二、音樂與德育的互動作用分析
音樂是以審美為基礎,以道德為表現(xiàn)內(nèi)容,對道德具有促進作用,能夠凈化人的心靈。和諧的音樂能夠使人內(nèi)心清明,和諧,精神產(chǎn)生愉悅感,這就說明,音樂對道德的作用。例如當下流行的歌曲《時間都去哪了》(21014年春晚,王錚亮)在舒緩的音樂中,歌詞表達出對父母的愛“門前老樹長新芽,院里枯木又開花,半生存了多少話,藏進了滿頭白發(fā)……時間都去哪兒了,還沒好好感受年輕就老了,生兒養(yǎng)女一輩子,滿腦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時間都去哪兒了,還沒好好看看你眼睛就花了,柴米油鹽半輩子,轉(zhuǎn)眼就只剩下滿臉的皺紋了。”在音樂中,孩子體會出父母的操勞,感恩父母對自己的養(yǎng)育之恩,從而達到音樂對人的德育作用。
音樂所蘊含的情感,通過曲調(diào)、歌詞借助音樂這種藝術形態(tài)表達出來,反映良好的道德品質(zhì),歌頌高尚的道德情操,給人以道德感染。例如《愛我中華》以氣勢磅礴的音樂,表現(xiàn)出中華兒女對祖國的熱愛,激發(fā)人們獻身祖國建設,甘愿為祖國的繁榮奉獻青春和生命之情。這就是音樂對道德的影響作用。音樂反映人們的愛、憎,反映人的快樂、哀傷等情緒,而道德也是通過情感來影響人的信念,在這點上,音樂和德育是具有共同點的。沒有感情參與的音樂是不存在的,同樣,沒有感情的道德是空洞的,道德約束只有在感情下才能內(nèi)化為人的自律行為,因此情感就成為連接音樂與道德的紐帶,成為它們之間相互滲透的橋梁。可以看出,音樂用旋律激活了人內(nèi)心的道德情感。
三、音樂與德育互動的現(xiàn)實意義分析
首先,音樂與德育的互動能夠促進音樂德育思想的形成。德育的途徑很多,應該說有教育的地方就應該有德育,音樂領域也不例外。在我國的教育中是把德育放在首位的,德育關系到我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是我國民族振興的基礎。但是,德育中缺少了生動鮮活的美育,就難以達到德育的真正目的。音樂可以把德育賦予生動的形式,讓人在音樂享受過程中形成道德的價值取向,改變了德育的說教形式,成為德育新的生力軍。
其次,音樂與德育的互動可以促進和諧社會的形成。音樂可以使人的內(nèi)心平和,緩解人們之間的緊張關系,音樂的多人參與性也決定了能夠形成集體榮譽感,促進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合作,實現(xiàn)真、善、美的統(tǒng)一。
音樂與德育都以善、美為目的,都指引人們向著善美的方向前進,它們都是人們精神生活的產(chǎn)物,音樂和德育的結合互動,能夠寓德于樂中,形成和諧的社會。
參考文獻:
[1]席學江.充分發(fā)揮音樂功能促進學校德育工作[J].民族音樂,2013,(6):96-97
[2]石新芳.新課改下高中音樂教學中的德育滲透策略[J].軟件:教育現(xiàn)代化(電子版),201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