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業(yè)德
追求高效率的課堂教學是每一位初中語文教師的職業(yè)追求,也是每一位初中語文教師的理想職責之所在。要想獲取高效率的語文課堂教學,行之有效的課堂提問就變得十分必要。新課程改革的開展,倡導在繼承傳統(tǒng)的接受學習的優(yōu)點的同時開展探究式學習,強調培養(yǎng)學生的解決問題的能力,注重學生的問題意識的培養(yǎng)。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有經(jīng)驗的教師總是牢記著亞里士多德的那句名言:思維是從疑問和驚奇開始的?!本脑O計且行之有效的提問會打開學生學習的思路,發(fā)展學生的潛能,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創(chuàng)新精神,優(yōu)化課堂教學質量。換句話說,課堂提問藝術就像一把“鑰匙”,我們只有真正的掌握了課堂提問藝術的“鑰匙”,才能毫不費力的打開初中語文課堂高效課堂的“鎖”。那么,初中語文教師要掌握哪些提問的“鑰匙”,才能夠輕而易舉地打開初中語文高效課堂的大門呢?
所謂開放發(fā)問,就是指當問題的結果不確定或者問題的條件不足時,從而答案會多種多樣,這就需要學生進行自主推斷。這樣的問題,可以啟發(fā)學生的思維,誘導學生從多個角度去思考問題,探尋答案。同時,教師在點評的時候也要多鼓勵學生多問幾個“為什么?”在學生思維發(fā)散的提問的基礎上,通過“巧問”,引導學生想的更為深入,更為廣泛,把“問”與知識的學習、情感的陶冶、能力的提升、思維的提升有機的結合,較好的達到教學的目的。
精心設計課堂教學內容,是取得良好課堂教學效果的基礎。要想取得高效課堂教學質量,光有精心設計的課堂教學內容是遠遠不夠的,教師還要在課堂教學中巧抓問題點。
所謂核心內容就是對整篇文章能夠起到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作用的文章,或者是學生較難理解的重點、難點等。比如尋找文中的“題眼”,詩歌中的“詩眼”,等等。教師把握住這些關鍵內容,仔細分析課文內容,就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我在教學蘇教版九年級語文教材中魯迅先生寫的《故鄉(xiāng)》一文中時,抓住“我想:希望是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一句展開教學。啟發(fā)學生思考:作者說這句話的含義究竟何在?這句話表達了文中主人公怎樣的一種信念呢?結合學生的體悟、教師的引導,學生就能夠輕松明白這句話強調的是實踐的重要意義;這樣的一個比喻句,表達了“我”對于追求新生活的堅定不移的信念。這樣,無形中就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教學目標輕易就能夠達成。
在學習課文中,有很多語句都有著較為深刻的含義,有時隱藏著作者匠心獨運的寫作意圖。很多語句相當含蓄,通過表達了作者深邃的思想和文章主題。很多句子,字面意思一目了然,但字里行間蘊藏著深深的情感,耐人尋味。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若能夠抓住這樣的句子,并深入思考,無疑為深入理解課文增加了一條好的途徑。比如蘇教版九年級教材中鐵凝女士的《生命與和平相愛》一文中的結尾有這樣的一句話:“后來一切都好”??此七@樣一句平淡的句子,以此句結尾,看似幼稚,實則表達了人類善良的天性,表達了一個孩子樸實的善心,同時也代表著人類最美好的愿望。在課堂教學中若能夠抓住此句設問,經(jīng)過同學們的積極思考,教師的點撥,引導學生自由討論,這樣不僅能夠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還能夠強化學生思維的訓練。
課堂教學中,有時教師在提問完成之后,學生做出回答,然后稍作點評,即為完成提問。很多時候,這樣的提問不僅起不到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作用,而且還會使得學生思維受到局限。在教學中,當教師提出一個問題之后,教師要用一雙“慧眼”去觀察問題,看有沒有起到提問的效果,若是效果不明顯,教師要接著此問題,深化提問,追問第二個、第三個問題,使得學生的思路隨著提問的深入而趨向深化。
課堂提問要面向全體學生,提問的問題要難易適中,提問的內容要彰顯梯度,富有層次感,提問的對象還要具有選擇性,盡可能給予每一個人同等思考和回答問題的機會。教師也可以運用多種方式,靈活提問。可以采取個別回答也可以采取推薦小組代表回答,或者搶答。教師應該根據(jù)問題的難易程度選擇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回答,比如對于“優(yōu)等生”提一些具有一定深度的問題,對于“中等生”提一些拓展素質的問題,對于“差等生”提一些基礎知識問題,兼顧全體學生,助推全體學生共同成長進步,提升課堂教學效率,使得課堂提問效果發(fā)揮最大作用。
簡而言之,初中語文教師若能在課堂中巧妙地運用以上幾把課堂提問的“金鑰匙”,就能夠輕松而愉悅的打開初中語文高效課堂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