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少哲
(南開大學)
何晏(196~249),字平叔,南陽宛(今河南南陽)人。三國時期魏國玄學家,何進之孫,后為曹操養(yǎng)子。正始年間,依附曹爽集團,后為司馬懿所殺。與夏侯玄、王弼等倡導玄學,競事清談,開一時之風氣,為魏晉玄學創(chuàng)始人之一。今存《論語集解》《景福殿賦》《道論》《無為論》《無名論》等。
玄學是魏晉時期的主要哲學思潮,是道家和儒家融合而出現(xiàn)的一種文化思潮,可以說是道家之學一種新的表現(xiàn)方式,是道家的分支和改進。它以“三玄”:《老子》《莊子》《周易》為主要研究對象,以辯證“有無”問題為中心,以探究世界本體為其哲學的基本內(nèi)容。
《景福殿賦》是何晏留存下來最重要的文學作品之一。太和六年,明帝在許昌建景福殿避暑,命大臣作賦紀念,何晏由此創(chuàng)作此篇。此文鋪張華麗,汪洋恣肆,具體描摹了“景福殿”豪華輝煌的皇家氣派。而更重要的是何晏通過此文用“載道”的方式,含蓄地表達了他的政治思想。
在何晏所存留的作品之中,《景福殿賦》是比較集中反映他“無為”政治思想的一篇文章。他的“無為”思想是與其“貴無”論緊密相關的,是其“以無為本”核心思想在政治上的體現(xiàn)。
1.主張“無為而治”
何晏在文中說到“遠則襲陰陽之自然,近則本人物之至情。上則崇稽古之弘道,下則闡長世之善經(jīng)。庶事既康,天秩孔明。故載祀二三,而國富刑清?!彼My(tǒng)治者“欽先王之允塞,悅重華之無為”,學習古代虞舜這樣的先賢無為而治的治國方法,并堅持下去,這樣就會使國祚長久、國家富裕,最終到達盛世?!盁o為”是何晏政治思想的一個基本觀點,認為“無為”才是最明智的統(tǒng)治方式。
2.提倡重用人才,施行仁政
何晏在倡導統(tǒng)治者進行“無為而治”的同時,強調(diào)人才的重要作用,提倡重用人才,施行仁政。他在文中說到:“故將廣智,必先多聞。多聞多雜,多雜眩真。不眩焉在,在乎擇人。故將立德,必先近人。欲此禮之不愆,是以近乎行道之先民?!庇纱丝芍侮陶J為,施政最為重要的是得到人才,只有統(tǒng)治者納賢用能,重視培養(yǎng)運用高素質(zhì)的人才,國家才能夠興盛繁榮。
3.強調(diào)重視民間疾苦
除了重用人才與施行仁政外,何晏在“無為而治”的基礎上也強調(diào)了關心百姓,重視民間疾苦的重要性。何晏在強調(diào)“無為而治”的同時,指出統(tǒng)治者也不能太脫離人民大眾,什么也不管。由此可見,他的“無為”是一種“有為”與“無為”的結(jié)合,是“無為”基礎上的“有為”。
何晏強調(diào)“無”,將“無形”、“無名”之道視為萬物存在的本體和根據(jù),主張“天地萬物皆以無為本。無也者,開物成務,無往不存者也。陰陽恃以化生,萬物恃以成形,賢者恃以成德,不肖恃以免身。故無之為用,無爵而貴矣?!?/p>
最后這句“無之為用,爵而貴矣”,則恰恰是何晏提倡“無為”統(tǒng)治的思想根源所在。
何晏作為玄學家,其思想正是對道家學說的批判繼承,也是對儒家學說的“道”的解釋。“無為”作為何晏的重要政治思想,自然也是其將儒道兼收后的產(chǎn)物。他的“無為”不再是道家傳統(tǒng)意義的“無為”,而是融入了儒家經(jīng)學思想的新的“無為”。
何晏用“道”來解釋“儒”,首先,他借助于闡述“道”所具有的體用關系來表明自己的儒家立場。其次,他將“無譽無名”確立為評判“圣人”的標準,將儒家的“圣人”的目標與道家的天道自然合一的途徑相結(jié)合。他認為儒家的道德理想是內(nèi)在超越的存在,這決定了實現(xiàn)它的“道”要有具體內(nèi)容,那就是針對現(xiàn)實世界而制定的禮樂,以禮樂充實“道”、推行現(xiàn)實性和普世性的道德倫理,使社會自然而然的達到“和”,才能實現(xiàn)“無為”的統(tǒng)治,而禮樂正是何晏“無為”所依托的道德工具。
一個思想的產(chǎn)生總是脫離不了思想家所處的時代,何晏的“無為”政治思想也是其所處的時代的產(chǎn)物。漢末天災不斷、戰(zhàn)亂頻仍,世人渴求改變這一切,也面臨著無可奈何;同時,思想界本身也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傳統(tǒng)儒學獨尊的局面被打破,儒道走向融合;此外,曹氏的家風也對何晏個人的思想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這些都促成了何晏“無為”思想的產(chǎn)生。
東漢末年,外戚與宦官長期的斗爭造成統(tǒng)治集團嚴重的混亂與墮化,一時民不聊生,整個社會陷入總崩潰的邊緣。這種無可奈何,深深地刺痛著士人們的心靈,也萌生著他們的出世情壞,他們迫切地想從這種無可奈何的現(xiàn)實生活中超脫出來,求得生命的長久和生活的安靜。因此,何晏的“無為”不再是傳統(tǒng)道家的“無為”,而是一種尋求改變的、積極的“無為”。
東漢末年,圍繞著社會的安定和人心的安定這一時代課題,人們開始突破儒學的樊籬,更為廣泛地汲取百家思想,以求治世良方。由此,經(jīng)學迎來了自身變革的時代——“中變”時期。這不僅指經(jīng)學體系或儒學體系內(nèi)容的“會通圓融”,也指儒學體系與其他諸子學派思想體系間的“會通圓融”。其間,尤以儒道的融合最為凸顯。以“經(jīng)世致用”之學為用的政治思想,具體來說,就是何晏的“無為”思想。
何晏是曹操的養(yǎng)子,七八歲則長于魏宮。在其從小到大的成長過程中,其思想的形成深受曹氏家族教育、曹氏家風的影響。曹操本人有著“忽而法,忽而儒,忽而術”的多元思想,在這種多元思想的影響下,曹氏家風明顯表現(xiàn)出兩個特點:相對寬容的文化氛圍和積極入世的人生態(tài)度。何晏在這種文化相對寬容與鼓勵入世的家風下成長起來,其思想自然也就擁有了兼收并蓄與致用于世的特點。何晏“無為”的政治思想正是在融匯儒道之后提出的,而這一思想也正流露出他的入世熱忱。
中國思想史上,首創(chuàng)天道自然無為學說的是老子,“無為”思想影響最久、知名度最高的也是老子的“無為”。對比老子與何晏的“無為”的差別,一定程度上是在對比道與儒關于“無為”的認識上的差別。
“有為”,也可以稱作“人為”。對待“有為”的差別,即在是否完全棄絕“有為”的認識上的差別,這是老子“無為”與何晏“無為”最大的差別。老子的“無為”觀點要求從根本上摒絕“人為”,一味排斥“人為”,完全聽憑自然,這種“無為”是“純粹的無為”,是“空無的人為”。
何晏提倡“無為而治”,但并不認同要完全摒絕“有為”。他的“無為”不是純粹的“無為”,不是無所作為,而是要遵循“天道”的自然無為,即要求尊重自然、尊重規(guī)律,按規(guī)律辦事。這種無為是無“逆天”之為,無違反客觀規(guī)律之為。何晏的無為側(cè)重于強調(diào)實施“無為”的過程是一個“自然”隨順的過程,而不是靠“人為強制力”推行的過程。他的“無為”是與“人為強制”相對立的“自然無為”,而不是與“有為”相對立的“無所作為”。因此,何晏“無為”并不摒棄“有為”,相反,一定程度上鼓勵“有為”,這是與老子“無為”最大的區(qū)別。
在實施“無為而治”的統(tǒng)治時,老子和何晏對統(tǒng)治者的要求差別較大。老子對統(tǒng)治者的要求是:做到排棄充斥于人民心中的各種成見就好,讓人民不執(zhí)成見;做到滿足人民的溫飽需求就好,使人民不生貪欲,也使那些“智者”不敢為所欲為。統(tǒng)治者從事于無所成為的作為就好,這樣就可以得到全面的治理了。由此可見,老子對統(tǒng)治者的要求并不高。
而何晏的“無為”對統(tǒng)治者的要求就比較高了。首先,何晏要求統(tǒng)治者實行“無為”的統(tǒng)治,尊重規(guī)律,順應自然而施政,要根據(jù)具體、真實的社會現(xiàn)實來處理政事,盡量不去打擾人民,同時減少刑罰。其次,何晏要求統(tǒng)治者重用人才,施行仁政,認為統(tǒng)治者只有納賢用能,重視培養(yǎng)運用高素質(zhì)的人才,才能讓國家走向興盛繁榮;再次,受儒家“內(nèi)圣外王”觀念影響的何晏要求統(tǒng)治者做到克己修身,做人民的道德楷模,引導大眾積極向善;最后,何晏要求統(tǒng)治者關心百姓,重視民間疾苦,改善民生。由此可見,何晏對統(tǒng)治者的要求比老子的要求要嚴苛得多。
老子主張實行“無為”,提倡“返本復初”,回到原始蒙昧的社會狀態(tài),使國家達到一種“小國寡民”的狀態(tài),人們獨立的生活著,不相往來,沒有爭執(zhí),也沒有戰(zhàn)爭。這是老子的“理想國”。
何晏通過“無為”的方式,所要達到的社會理想是一種統(tǒng)一強盛、國富民安的國家狀態(tài),這是一種前進積極的社會理想,與老子后退復古的社會理想截然相反。
何晏的“無為”,即要求尊重自然,尊重規(guī)律,在“無為”的同時,要求“有為”。這是一種政治哲學,對當代政府施政具有理念與操作上的指導意義;這也是一種人生哲學,對于我們個人在生活、學習中的思維與行為方式都具有導向作用。
首先,政府要在“無為”與“有為”之間找到平衡點,明確自身的定位。
政府要處理好“無為”和“有為”的關系,認清自己的職責,繼而明確自己哪些該做,哪些不該做。政府官員也應該樹立無為而治的治理理念,少干涉社會,但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有所為,有所不為。政府職能部門要確立以“無為”求“有為”的理念,按市場經(jīng)濟的定位真正發(fā)揮管理的職能和作用,真正做到從管制型政府到服務型政府、從無限政府到有限政府的轉(zhuǎn)變。
其次,政府要“無”違反規(guī)律之“為”,按照規(guī)律辦事。政府要遵循社會規(guī)律,與人民和諧相處,始終要以人民的根本利益為出發(fā)點,以人為本;要遵循自然規(guī)律,與自然和諧相處,“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這樣才能“建設美麗中國,實現(xiàn)中華民族永續(xù)發(fā)展?!?/p>
最后,政府的“無為”要與社會的“有為”相配合,政府要加強與社會的合作。政府要賦權(quán)于社會,與社會共同管理國家。政府與社會在各自優(yōu)勢的領域各司其職、互不侵犯并相互配合,一個真正的管理與服務型的政府才會實現(xiàn),一個“善治”的國家才會實現(xiàn)。
何晏的“無為”思想對個人生活、學習中的思維與行為方式有著導向作用。他教會我們一種順其自然的心境,不苛求、不強求,順隨自然的發(fā)展,同時也不聽憑造化、任自然擺布,而是要有所作為,在奉自然之道的前提下有所作為。在我看來,這種“無為”是積極的無為,無為的心態(tài)蘊納著有為的行為。在面對生活難題、情感困難、與人相處的時候皆循此理,順其自然地行事,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nèi)盡力而為,并正確面對客觀發(fā)生的一切,這樣世界就會少一些抱怨,多一份包容,我們的人生也會少一些愁苦,多一份知足。
[1]樊榮.“補天截言”:何晏《景福殿賦》中的人才觀念探析.南陽師范學院學報,2005,4(08):58 -61.
[2][唐]房玄齡,褚遂良,許敬宗.晉書·王衍傳.北京:中華書局,1974.
[3]貢小妹.《景福殿賦》與何晏的儒家思想——兼論《景福殿賦》主旨.安徽大學學報,2002,26(02):11 -14.
[4]秦躍宇,龍延.何晏玄儒兼治思想發(fā)微.廣西師范學院學報,2007,l28(02):67-71.
[5]唐慧玲,程海霞.《論語》中的無為政治思想及其當代價值.黑河學報,2004,l9(05):55 -57.
[6]武鋒.大家精要——何晏.云南:云南教育出版社,2011.
[7]許吉芬.何晏的《道論》《無名論》的玄學思想分析.現(xiàn)代語文,2011,(01):26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