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達泉
(湖南鐵道職業(yè)技術學院,湖南 株洲 412001)
“陽光體育”是在學生體質狀況逐年下降,校園體育氛圍淡薄、體育課堂教學效果不明顯的背景下提出的。通過“陽光體育”的實施,能有效培養(yǎng)學生自覺參與體育運動的習慣,同時還能有效提高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而高校作為學生體質測試結果的“重災區(qū)”,引入“陽光體育”也勢在必然。高等職業(yè)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為能更好地將“陽光體育”在高職院校中廣泛有效地開展,充分體現(xiàn)高職院?!瓣柟怏w育”開展的特色,本文對長株潭高職院校“陽光體育”有效實施的相關問題進行了調查和分析。
職業(yè)倦怠現(xiàn)象是影響體育教師積極參與“陽光體育”工作的主要原因。在一般性高職院校中,學校對體育教師的關注度不高,在日常工作、評優(yōu)評先、職稱評審等工作中不可避免地出現(xiàn)不均等現(xiàn)象,從而降低了體育教師對自我工作的肯定,導致了職業(yè)倦怠現(xiàn)象的發(fā)生,最終降低了體育教師參與“陽光體育”工作的熱情。
高職院校的學生為追求學校的各項獎勵、評優(yōu)評先、入黨發(fā)展的機會、單位推薦的名額、優(yōu)異的運動成績,往往在參與體育鍛煉的意識和取向方面發(fā)生偏差,大部分學生為了追求理想的體育成績和相對舒適的運動項目而進行選擇,忽視了追求身體鍛煉的目標,最終導致體育鍛煉無法達到“陽光體育”所要求達到的效果。
體育經費一直是高職院校在資金投入方面比較短缺的一塊,其主要原因有如下幾個方面:第一,普遍認為高職院校學生技能抽測及技能競賽是最能反映高職院校的辦學水平,從而降低了在體育方面資金投入的力度;第二,由于招生規(guī)模的擴大,學生人數(shù)的增加與體育經費投入的力度不能成比例增加,從而造成在校生生均體育經費仍顯不足;第三,由于學校體育代表隊的比賽成績不理想,無法發(fā)揮競賽活動對外宣傳的“窗口效應”,學校自然對體育經費的投入就少。
通過調研發(fā)現(xiàn),大部分高職院校均不能達到《普通高等學校體育場館設施、器材配備目錄》(以下簡稱目錄)所規(guī)定的要求,在籃、排、足、健美操、武術、健身、乒乓球、羽毛球、跆拳道等大眾體育項目中,每所高職院校也只能整合現(xiàn)有場地資源,依靠群眾基礎好優(yōu)先開展本校傳統(tǒng)體育項目的原則來進行場館設施的建設。而對于那些群眾基礎少、維護成本高、前期投入大的運動場館建設就顯得力不從心了。
從學歷層次分析,第一,由于大家報考高學歷的動機與取向不同,很多體育教師在成功獲取高學歷后便失去了原動力,沒有進一步深挖與提高,這對于“陽光體育”理論的深層次研究是不利的。第二,體育教師由于平時工作量大,職業(yè)地位相對較低,造成體育類教師職業(yè)倦怠現(xiàn)象嚴重,從而降低體育教師往更高學歷追求的要求,這也必將影響“陽光體育”的順利開展。
從職稱結構來分析,長株潭高職院校高級職稱教師人數(shù)偏少,中級職稱教師人數(shù)顯現(xiàn)“囤積現(xiàn)象”;另一方面,長株潭高職院校并沒有把職稱評與聘工作切實有效的開展,教師對職稱晉升缺乏積極性。以上兩方面也必將影響“陽光體育”的有效開展。
學生體質測試人數(shù)多,測試周期長,測試工作量大??砷L株潭高職院校很多行政部門卻認為進行學生體質測試工作應該是體育教師份內的事情,不應給予另外的測試加班費,這極大挫傷了教師對于測試工作的積極性,影響了測試的效果和進度。另一方面,很多高職院校為追求體質測試先進單位這一榮譽,在測試及數(shù)據上報過程中存在漏報、錯報、謊報等行為,這種行為嚴重影響了測試數(shù)據的真實性,導致對“陽光體育”實施后效果評價嚴重失真。
由于高職院校培養(yǎng)的學生主要以一線的技能性應用型人才為主,除具備扎實的專業(yè)技能外,對身體的基本素質能力和職業(yè)體能也有較高的要求,而現(xiàn)行“三自主”的上課模式無法體現(xiàn)體育課堂教學為其專業(yè)教學服務的特點。主要體現(xiàn)在:第一,沒有意識到學生所選項目的鍛煉效果是否滿足自身專業(yè)職業(yè)體能的需要;第二,沒有意識到職業(yè)體能對身體各部位要求的差異性,需要專門針對性的鍛煉;第三,沒有理解同一種運動運用不同的練習方法對身體不同部位的刺激是不盡相同的。
學生要促成終身體育服務意識的形成,不是單靠體育課堂教學就能實現(xiàn)的,而是需要整個校園體育文化的孕育與發(fā)展。然而通過調研發(fā)現(xiàn)長株潭高職院校的校園體育文化建設淡薄,原因如下:第一,思想上不夠重視,意識不到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的積極作用;第二,課外體育活動缺乏導向性,學生參與練習的項目單一,體育活動內容不夠豐富;第三,缺少體育指導員,活動盲目性大,想到哪兒練到哪兒,運動沒有延續(xù)性、科學性,鍛煉效果不理想。
思想觀念是對客觀事物的主觀判斷與認識;制度體系是活動開展基礎、規(guī)范和保障。通過對老師、學生思想觀念的培養(yǎng),建立健全“陽光體育”的各項制度體系,為“陽光體育”的有效開展奠定基礎。
通過宣傳欄、“陽光體育”知識競賽等方法,大力宣傳“陽光體育”,加強全校師生對“陽光體育”的認識,并通過教職工師德師風評選、學生評優(yōu)評先工作,將組織或積極參與“陽光體育”這一行為作為師德師風、評優(yōu)評先評選的重要指標,充分調動全校師生參與“陽光體育”的熱情。
應積極構建“陽光體育”領導小組,明確各部門的崗位職責,制定“陽光體育”總體目標,制定“陽光體育”總體方案和實施計劃,將安全保障制度放在重中之重,建立健全“陽光體育”各項制度體系,為“陽光體育”的順利開展保駕護航。
“陽光體育”的開展離不開體育經費的支持和場地、器材的投入,體育經費和場地、器材設施的保障是“陽光體育”開展的必要條件
在體育經費方面:將生均體育經費作為各高職院校對體育經費投入的標準,各高職院校應緊緊圍繞這一標準來制定體育經費的預算。通過對在校學生人數(shù)的變化實施宏觀調控,有效實施對體育經費的投入;另一方面,應充分利用學校各部門在師生體育經費上的投入,單靠某一部門(如體育課部)體育經費去維持“陽光體育”開展所需的費用是遠遠不夠的。
在場地與器材使用方面:一方面應建立健全運動場館管理制度,明確管理者和使用者的職責,加大場館的使用頻率,有效保障場館器材的使用壽命;另一方面,合理安排體育課與課外體育活動時間,對參與體育活動的師生進行合理的分流,充分利用各個時間段有效開展體育活動,避免運動場館或體育設施在某一時間段的過度使用或擱置不用。
高素質、高水平的師資力量對“陽光體育”的開展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技術支持與理論指導,是“陽光體育”最基層的組織者、管理者和指導者。
第一,學校應提供政策支持,鼓勵體育教師通過在職或脫產培訓,提升自己的業(yè)務能力;第二,通過建立競爭機制,實施競爭上崗;第三,樹立優(yōu)秀教師典型,挖掘先進體育教師代表和代表團隊,打造一支德才兼?zhèn)?、業(yè)務精湛的教師隊伍,保障“陽光體育”的順利實施。
由于體質測試工作的重要性,測試過程和測試數(shù)據就顯得尤為重要,為保證這一過程的嚴謹性,高職院校理應將ISO9000質量體系(簡稱ISO9000)中的部分理念融入進來。例如:教學設備及校舍控制程序;教學質量監(jiān)測控制程序;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數(shù)據分析控制程序;糾正和預防控制程序等,并結合各高職院校自身特點,制定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工作制度,只有這樣,才能保障測試過程的規(guī)范及測試數(shù)據的準確。
體育課與“陽光體育”之間的關系是相輔相成的,體育課為“陽光體育”奠定基礎,“陽光體育”也必須以體育課堂作為主要陣地。高職體育突出的是“職業(yè)實用性體育”,而“陽光體育”突出的是“快樂體育,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的興趣愛好”。為將以上兩方面有機結合起來,就必須進行高職體育課堂教學改革。
第一,要從根本上打破高職體育教師對現(xiàn)行體育課授課模式的依賴,在新的課程體系下引發(fā)教學思考;第二,要將“職業(yè)體能”概念引入其中,通過體育教學,不但要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能力,還應采取科學、有效的練習手段,促使不同專業(yè)學生的職業(yè)體能得到發(fā)展;第三,改變學生主動參與、被動練習的現(xiàn)狀,促進學生“思考后練習”和“練習后思考”意識的形成,主動根據自身專業(yè)的特點和運動項目的對應關系,在興趣愛好的基礎上選擇項目。
第一,通過各類形式的宣傳,充分利用互聯(lián)網技術,借鑒與吸收同類院校中校園體育文化的構建經驗,豐富與完善本校校園體育文化;第二,鼓勵學生社團及各類體育協(xié)會活動的開展,充分發(fā)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chuàng)新性,培養(yǎng)體育活動指導員,開展形式多樣,富有時代特色的體育活動,豐富高職院校大學生的課外體育活動內容;第三,充分利用好各二級學院開展的文化藝術節(jié),開展整體的持續(xù)的體育文化活動,為“陽光體育”的持續(xù)開展奠定基礎。
[1]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共青團中央.關于開展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的決定[Z].教體藝[2006]6號,2006-12-23.
[2]高英華,陳萬紅.陽光體育運動背景下體育課程教學改革思考[J].新鄉(xiāng)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24(2):220-223.
[3]李安平.陽光體育運動對大學生體質健康的影響[J].體育科學研究,2010,14(3):69-73.
[4]高健.“陽光體育運動”背景下的校園體育文化建設[J].天津電大學報,2009,13(2):80-82
[5]夏會國.關于在新形勢下加快高校體育經費投融資發(fā)展的思考[J].山西師大體育學院學報,2007,(3):7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