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承順
【摘 要】中學歷史這門課程是讓學生了解世界過去于發(fā)展,教師應該注重歷史課程的教學。在當前尊重差異、彰顯個性、追求多元文化時代背景下,對話意識、對話理念成為當今時代的一個標志、一種精神追求。本文著重探討對話教學在歷史課堂中實施的四個策略。
【關鍵詞】中學歷史 對話教學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7.124
巴西教育家曾指出:“沒有了對話,就沒有了交流;沒有了交流,也就沒有真正的教育。”他認為教育應當基于對話理論,課堂應該是對話的課堂。因此,在歷史課堂上也應該融入對話教學法,讓對話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促使師生互動,提高教學質量。
—、對話教學的理論依據(jù)
對話是雙方在互相尊重、平等的基礎上以言語為主要中介進行的知識、話語、思想、情感等方面的交流溝通方式?!镀胀ㄖ袑W歷史課程標準(實驗)》提出:“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倡導學生主動學習,在多樣化、開放式的學習環(huán)境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積極性與參與性,培養(yǎng)探究歷史問題的能力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提高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蔽覈乱惠喺n程改革突出以人為本,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主體性教育理論認為,教學是一種以促進學生終身發(fā)展為目的實踐活動?!敖逃皇墙逃吲c受教育者之間直接的主客體改造的過程,而是以共同客體為中介的多極主體的交往過程?!薄皩W生不是教師改造的被動的客體,而是一個能動的主體,他的發(fā)展只能通過自己的活動來實現(xiàn)。”因此,教育的過程也就成為教育主體雙方圍繞教育內容的一個交流對話的過程。
二、對話教學在歷史課堂中實施的策略
(一)創(chuàng)設民主、平等、和諧的對話氛圍,使學生敢于對話
“學生與教師一樣,在人格上是獨立的,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豐富的內心世界和獨特的情感表達方式,都需要教師的理解和尊重”。美國教育學家莫里斯L比格曾經說過:“在可能的時候,教師的任務就是通過課堂民主氣氛的影響,去幫助誘導學生親身介入?!睂υ捊虒W要求老師理解和尊重學生,創(chuàng)設寬松、平等、和諧的環(huán)境和氛圍,增進教學民主,消除學生在課堂上的緊張感、壓抑感和焦慮感,學生才能張揚個性,培育起探索未知的信念、意志和品質,釋放出巨大的潛能。蘇霍姆林斯基也曾說過:“學校的學習不是毫無熱情地把知識從一個腦里裝進另一個頭腦去,而是師生間每時每刻都在進行心靈的接觸?!睂υ捊虒W還要求教師舍棄“灌輸者”的角色意識,把自己放在一個“引導者”,“平等對話”的位置上,以平等和真誠的態(tài)度實現(xiàn)與學生之間的心靈溝通。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指導學生進行分組討論,通過學生激化學生的認識矛盾,使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掌握評價歷史人物和事件的基本方法。我也以普通討論者的身份參加進來,弱化權威,構建平等的對話平臺,做“平等對話中的首席”。這樣就可以消除學生的心理障礙,師生進行平等對話,建立起一種自由、寬松的教學氛圍,給學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探索熱情更加高漲,能充分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因此,我們可以這么說:沒有民主、平等,就沒有對話,民主、平等、和諧的對話氛圍是實現(xiàn)師生雙方共同對話的前提條件,是教學民主的真誠呼喚。
(二)設置恰當?shù)膶υ捲掝},使學生善于對話
話題確立的好壞直接影響學生的積極性能否被調動起來,進而影響話題能否廣泛而深入地開展下去。教學是面向全體學生的發(fā)展,所以教師要設計恰當?shù)脑掝},使學生感興趣,讓每個同學有話說而不是部分同學動起來。如我在講專題四第一課《物質生活和社會習俗的變遷》(《歷史》必修Ⅱ)這一課時,我從學生最感興趣的的服飾入手,讓他們談談自己對服飾變化的認識,幾乎所有學生都投入了這個話題的討論中,最后他們從服飾談到飲食、住房、婚喪等習俗風尚的變革,講得頭頭是道。這個對話話題,從學生熟悉的現(xiàn)實生活入手,很好地激發(fā)學生對話的熱情。話題的設置在與文本有著必然聯(lián)系的基礎上,還要考慮其趣味性、開放性、綜合性、有爭議性。
(三)創(chuàng)設對話的情境,使學生樂于對話
創(chuàng)設情境,還原歷史場景,使學生在歷史情境中感受歷史,體驗歷史,讓學生在對話中觸摸歷史的“真實”,從而提高學生對話的興趣。比如,在學習專題六第二課《卓爾不群的雅典》(人民版《歷史》必修Ⅰ)中,筆者為了讓學生感知希臘雅典民主政治與希臘公民的參政素質有關,通過設計一位古希臘的普通公民帕帕迪,使學生穿越時空隧道,進入古希臘時代,身臨其境感知歷史史實,并通過設置疑問,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也提高學生對話的興趣,在對話中獲得知識。
(四)教師還要善于在“對話教學”中轉變角色
“對話教學”的實質是創(chuàng)新式教學,即主體性教學,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但并不是說學生自己就能完成教學任務,這同樣需要教師的關注和幫助。
首先,教師應該是一個設計師。在“對話教學”進行之間有一系列的問題需要思考:根據(jù)學生當前已具備的知識、技能,所有的學習愿望以及所持的學習態(tài)度,應該定什么話題,學生是否有話說,可能會出現(xiàn)什么情況,將會收到怎樣的效果等等。只有教師將這些問題了然于胸后,“對話教學”才會收到較好的效果。值得注意的是,筆者所倡導的總設計師角色不是傳統(tǒng)意義的包辦一切的可以發(fā)號施令的人,而是保證“對話”的井然有序進行的組織者和引導者。
其次,在對話活動中教師應該是一個主持人?!皩υ捊虒W”是在民主、開放的氛圍中進行的,尤其是合作討論的次數(shù)較多,難免會出現(xiàn)課堂中的喧鬧情景,教師應弄清產生喧鬧的原因,組織好課堂紀律,保證對話正常有序地進行;同時,對小組討論要格外留心,決不能成為一個旁觀者,要經常在教室里漫步,觀察每一組是否確實在討論,弄清不討論的原因。如果是因為松懈要及時促進,如果有困難要給予一定的幫助,應以合作伙伴的態(tài)度去關照他們。對話過程中學生之間難免會出現(xiàn)分歧、冷場等現(xiàn)象,這時,教師就要發(fā)揮出主持人的機智,去引導學生達成某種共識(只是在能達成共識的前提下),啟發(fā)學生繼續(xù)發(fā)言。
再次,在對話中教師還應該是一個表演者。教師要積極地參與學生的討論,實現(xiàn)師生之間的互動,對學生的見解給予一定的評價,以自己的學識、水平、人格魅力去感染學生。需要強調的是,這種表演與傳統(tǒng)教育中那種唱“獨角戲”的表演不同,對話教學的表演是一種真誠的表演。以一種敞開的方式去面對學生,與學生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補充、相互影響,以達成共識、共享、共進的目的,這是真正意義上的教學相長,是一場真正的對話。
總而言之,克林伯格認為:“在所有的教學中都進行著最廣義的對話,不管哪一種教學方式占支配地位,相互作用的對話都是優(yōu)秀教學的一種本質性標識?!弊寣υ捵哌M歷史課堂,使學生能在課堂中通過互相啟迪,互相激勵,親手打開知識的寶庫,形成積極思維的獨創(chuàng)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