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晗軒
【摘 要】高中地理是高中教育體系中的基礎課程,具有綜合性和地域性等學科特點,這也導致了高中地理難學、學生不感興趣等令人堪憂的教學現(xiàn)狀。每個教師都不能任由這種情況發(fā)展,而是要積極進行教學探索和實踐,培養(yǎng)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用各種手段提高地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高中地理 課堂教學 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7.157
在長期的教學工作中我們發(fā)現(xiàn),學生對地理的興趣普遍不高,究其原因,是因為地理涉及的知識范圍廣且知識點零碎,識記起來有很大難度,并且有些知識比較抽象,不論是教師講解起來,還是學生學習起來都有一定的難度,結果就造成了學生不愛學,教師教得辛苦、學生成績提高緩慢等現(xiàn)象。除此之外,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不夠先進,課堂教學模式單一固定,也是造成這些現(xiàn)象的原因。素質教育是學校教育的主要任務和主要目標,為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提高學生的地理知識和地理技能十分必要。我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就如何提高地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給出一些建議。
一、培養(yǎng)學生的地理興趣
高中生面臨著繁重的課程壓力,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時更應該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讓興趣成為促進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否則,如果單純靠滿堂灌的教學方式和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不但費時費力,并且也收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1.設置有新意的導語。所謂導語,就是在課堂的開始階段,用生動的語言,趣味性的事例等,或者提出一個學生感興趣的問題,或者創(chuàng)設一個具體的情境,用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進入到地理情境中,產生強烈的學習接下來講授的教材內容的欲望和期待。例如,在學習有關天氣的知識時,可以從當天的天氣描述入手,或者讓學生談談自己最喜歡的和最討厭的天氣,吸引學生學習接下來的內容。反之,如果沒有導語部分,或者導語部分設置得不合理,進而講授教材知識,學生便沒有了學習的期待,就很難有很好的學習效果。因此,教師要做好備課工作,認真研究教材,設計出精彩有效的導語,來激發(fā)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2.巧設疑問,激發(fā)興趣。在課堂上提問是有效的教學方式,高中生精力旺盛、思想活躍,對未知的事物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所以在學習地理的過程中,需要給高中生設置疑難,這樣才能激發(fā)起學生的興趣和熱情,并且,有價值的問題還能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造力,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因此,作為地理教師,要靈活教學,善于把教材知識轉變成問題,以提問的形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興趣。提問不一定只安排在導語部分,在課堂教學的整個過程中都要注意隨時提出問題,這樣才可以讓學生時刻保持精神高度集中,讓學生把注意力放在教材知識和教師的問題上。此外,在提問的過程中,要注意問題的價值性,也就是問題既要有啟發(fā)性,有一定的難度,又要使學生認真思考后能夠解答,才能在解答的過程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聰明才智。
3.用生動的語言授課。雖然思維活躍是高中生的優(yōu)點,但是這也決定了他們很難將注意力集中起來的情況。教師的授課水平直接影響到學生的聽課狀況,這就給教師的教學帶來了一定難度,也對教師的業(yè)務水平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在教學中,教師要有敬業(yè)精神,不斷提高授課水平,在教學過程中能夠用生動的語言授課,發(fā)揮語言的魅力,讓學生被教師的語言所吸引。有些地理知識比較抽象,教師用語言表達出來,學生理解時可能會有困難,所以教師可以用一些恰當的比喻,或者插入一些俗語、詩句等,幫助學生理解。例如,“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等語言,增強課堂的豐富性,幫助學生理解地理知識。
二、轉變教學方式,掌握教學方法
課堂改革是教學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素質教育的要求下,教師要轉變教學思想,在教學過程中轉變教學方式,改變以往“滿堂灌”的課堂模式,活躍地理課堂氣氛。
學習雖然沒有捷徑,但是學習可以有方法。地理知識點多且零碎,記憶起來有一定難度。作為教師,在學生學習地理時,要教給學生恰當的學習方法,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1.引導教學,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傳統(tǒng)“上講下聽”的課堂教學模式有很大的弊端,教師在教學中占據了主導與主體的雙重地位,學生完全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習,學什么、怎么學,都要跟著教師的思路進行,這樣容易使學生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tài),使學生的思維被禁錮,積極性和主動性也被制約。教師要重新定位自己和學生的角色,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組織者,應該引導學生進行學習,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成為課堂的主人。首先教師要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習慣是一個人的行為方式,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學生的學習和生活都有重要的影響。教師要讓學生養(yǎng)成預習的習慣,通過預習,學生可以對教材知識有個直觀的理解,在課堂教學中才能與教師進行更好的配合,聽課也才能更有針對性。此外,教師要讓學生養(yǎng)成獨立思考的習慣,思考是學生發(fā)揮主動性的表現(xiàn),在聽課的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邊聽邊思考,這樣才能改變學生在課堂上的被動狀態(tài),才能在學習中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其次,教師要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與學生多多交流,讓學生參與到教學中來。教師要在每個環(huán)節(jié)都突顯學生的重要性,在課堂設計中注意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例如,在導語設計中,要注意調動每個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在課堂教學中,要隨時用提問的方式與學生交流;在課后復習中,要讓學生自己做總結,溫故而知新。引導教學有多種方式,通過這些方式,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學習效率,提高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并最終提高地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2.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究性學習。自主探究性學習是一種主動的學習方式,主要指學生能夠形成質疑和探究意識,用科學的探究活動和方法解決問題。教學實踐證明,探究性學習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意識,使學生掌握地理學習的知識和技能,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首先在探究性學習中,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讓學生用質疑的眼光看待教材,從教材中發(fā)現(xiàn)問題,并且鼓勵學生嘗試自己去解決問題。其次,鼓勵學生進行小組合作探究學習。在地理課堂上,除了加強師生交流,生生之間的交流也必不可少。采用小組學習能夠大大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讓學生共享學習成果,提高學習效率。因此,教師在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后,就要鼓勵學生進行小組合作探究學習,小組內同學間共同查閱資料、總結討論、得出結果,可以讓學生感受到問題提出至解決的全過程,使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地理的內涵。
總之,在地理教學中,要想提高地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師要探尋新方法、新模式,培養(yǎng)學生對地理學習的興趣和熱情,改進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有了新觀點、新方法,再加上教師和學生的密切配合,就一定能夠達到提高地理教學質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