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瑞萍
【摘 要】練筆是小學生習作教學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小作者在習作領域走向成功的必經之路,本文從低段培養(yǎng)興趣和中高段巧抓時機兩大方面展開論述,遵循作文規(guī)律,練導結合,不斷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
【關鍵詞】練筆 培養(yǎng)興趣 巧抓時機
練筆,即自由表達,即興表達,既沒字數約束,也沒有體裁要求,有話則長,無話就短,引導學生巧妙地利用文本進行的一種行之有效的寫作訓練,融讀寫為一體,以讀促寫,以寫促讀,互為一體,相輔相成,既減輕了學生的負擔,又能加速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如何進行練筆呢?幾年的實踐中我做了以下幾點嘗試。
一、低段培養(yǎng)興趣
練筆應從小抓起,在低段的寫話教學中,小練筆這一獨特的形式有 諸多優(yōu)點,一來小練筆篇幅小,一句話幾句話均可;二來形式活;三來出手快??筛淖兊湍昙墝W生君子動口不動手的現象,打開了學生手腦并用,聽說讀寫并舉的局面。小練筆因其“小”,就不會讓學生感到這是在寫作文,就不會感受到太大的壓力,就可以打破作文的神秘感,使寫話成為一種樂事而不是負擔,使學生的寫話水平穩(wěn)步提高,順利地和中年級的語文寫作相銜接
1.聽故事,寫一寫。低年級兒童處于接觸書面語言的初級階段,生動形象的語言不斷地與學生接觸,會產生一種良性刺激,在這種刺激下,學生就能積累豐富的詞匯、規(guī)范的語言,并有可能運用于語文實踐中,提高語文素養(yǎng)。因此,從一年級開始就安排學生定時定量地為小孩子講故事或組織學生來聽故事,聽后寫下自己的收獲或記憶深刻的話。
2.畫一畫,練一練。俗話說:“勞于讀書,逸于作文?!睂懽鞅緛硎且患な?。讓孩子們“畫自己喜歡的畫,寫自己想說的話”,就是一個很好的辦法,一年級時孩子們識字不多,所以“畫一畫,練一練”比較適合年齡特點,其目的在于激發(fā)他們對“畫畫寫話”的興趣。
3.玩一玩,練一練。隨著識字量的不斷增加,可有意識地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各種活動,讓學生在玩一玩中豐富生活,增長見識,積累寫話材料,使學生有事可記,有情可抒,有感可發(fā)。如:美術課上的小制作,運動會上的激烈角逐,班隊課的各項活動,看演出、唱歌等文藝活動,扎辮子、掃地、洗碗等家務勞動,還有給小動物洗澡、自己 做飯,照顧弟弟妹妹、抓蚯蚓……都是孩子們寫話的好素材。孩子們都有許多的收獲或感受需要傾訴,作為教師應積極創(chuàng)造機會,給孩子們交流的時間,讓他們聚在一起自由自在地聊一聊,無拘無束地寫一寫。
4.看插圖,練一練?!安鍒D多”是新教材的特色之一。打開一二年級語文新教材,你會發(fā)現,課本越來越精美了,隨便翻開一頁,你都能看到一幅或多幅形象、生動、具體、可感的插圖。對于這些插圖,有些文中只是一筆帶過。這些可都是寶貴的練筆資源,在教學中如果充分利用這些插圖進行小練筆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發(fā)展形象思維 。如:二年級下冊古詩《宿新市徐公店》,針對插圖我設計了小練筆。在教學前,我先讓孩子們觀察教材插圖,用自己的話描述寫了哪些景物,并引導他們按一定的順序觀察,按觀察的順序說話,再讀古詩,想象古詩的意思,最后把看到的景物寫一寫。通過這個過程,學生不僅了解了古詩的意思,而且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和表達力。
二、中高段巧抓時機
進入中高段,由于知識量和課業(yè)量的增加,練筆更要省時高效,可以充分利用文本進行練筆,課文中哪一部分的寫作方法值得學習,哪一部分使學生有感而發(fā),哪一部分能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思維能力,生活中哪件事能觸動學生的心靈,哪項活動學生特別喜歡,這些都可以隨機作為小練筆的內容。
現行的語文教材以單元為主,一個單元一次作文訓練,間隔時間較長,學生練筆次數少,而且容易使閱讀教學與作文教學相脫離。因此在教學中,課堂小練筆就顯得尤為重要,它是閱讀教學與作文教學之間的橋梁。因此,在教學中,我們一定要重視因文而異,拓展學生練筆空間,為孩子廣開“寫”路,巧妙地練,恰到好處地練??蓮囊韵聨追矫嫒胧帧?/p>
1.想象練筆、激活思維。想象是支翅膀,想象力的豐富與否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一個人創(chuàng)新能力的高低。小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發(fā)展需要教師提供適當的時間和空間,正如一顆種子的發(fā)芽生長過程中需要適宜的氣候,水分等條件一樣。小學語文教材中許多地方給讀者留下了想象空間,教師可結合閱讀教學啟發(fā)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進行想象練筆?!恫菹x的村落》一文,作者隨著小甲蟲組做了一次奇異的游歷,豐富的想象使課文中的小甲蟲有情有義、活靈活現。課后可啟發(fā)孩子們展開想象,寫一寫自己觀察過的小蟲,融入自己的感受來寫,這既有利于學生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又能解決學生作文時“無米之炊”問題,更主要的是啟發(fā)學生進行想象練筆,是小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發(fā)展的一條理想途徑。
2.續(xù)編結尾、抒發(fā)情感。讀完—篇好文章,常常會使人覺得意猶未盡,好像故事還沒有結束,其感人的藝術魅力往住使人浮想聯翩。這時教師應該因勢利導,讓學生大膽去想象故事發(fā)展下去的結果可能是什么樣的,讓他們張開想象的翅膀,進行新奇大膽的設想來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
3.古詩改寫、枯中求樂。我們的語文課本,每學期都會安排一些學古詩的內容,這些古詩大多出于名家之手,都是文質兼美的文章,里面既有鳥語花香,也有喜怒哀樂,但作者的思想感情,創(chuàng)作已經并非附著于面,而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只有啟發(fā)學生結合課文內容和他們的生活經驗展開想象的翅膀,進行語言擴充,才能加深對古詩的理解,因此在講解古詩后,我都會安排一些練筆活動,把古詩改寫成一片記敘文,這是一個極好的練筆素材,學生領會了作者的意境,想象中的眼界就因而擴大,假如死盯著文字而不能從文字中看出一幅畫來,就感受不到詩中所蘊含的美好和愉悅了。
總之,練筆方法多樣,貴在堅持,關鍵要做到一練一得,每次有一點收獲,就會積少成多。天長日久,學生的作文水平一定會有令人驚喜的變化。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