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秋萍
摘 要: 聽力與說、讀、寫三種能力一樣,是構成學生整體語文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且“聽”居首位。語文教學理應把聽與說、讀、寫三種能力同等看待。在“沉浸式”語文教學中,對學生進行視聽能力訓練,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重要手段。同時要求施教者具備相當?shù)哪芰退仞B(yǎng)。
關鍵詞: 沉浸式 語文教學 教師素養(yǎng)
1975年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米哈里提出了沉浸理論。所謂沉浸,是指一種當個人完全進入一項活動時產(chǎn)生的心理狀態(tài)。個人因為自身興趣所在,專注于某件事情或問題,喪失其他不相關的知覺,好像被活動吸引進去一般。這種心理狀態(tài)就是“沉浸”狀態(tài)。
語文教學中的“沉浸”,是指師生在課堂內(nèi)外共同沉浸在純粹的、經(jīng)典的學習語文的氛圍中,身心投入,注意力高度集中,從而不知疲倦地在文學殿堂中汲取營養(yǎng)。具體地講,就是教師在教學中有意識地運用沉浸理論,使所有學生都能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讓所有學生都能體驗智力的快樂和心靈愉悅,獲得學習的最佳體驗,使得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有不同發(fā)展。同時,教師通過“沉浸”教學帶動學生在課外也能主動、自覺地進行沉浸式學習,從而更有效地提高他們的語文素養(yǎng)。語文教學中的視聽訓練,為沉浸式教學的一個重要平臺。
《九年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初中語文重視聽話教學,培養(yǎng)學生“做一個能理解、能思考的聽眾”。具體如下:“1.注意傾聽、邊聽邊思考、能聽懂別人話的主要內(nèi)容、觀點、傾向。在聽中獲取信息,分辨事實與觀點,對內(nèi)容的真實性和觀點做出分析,能聽出討論的焦點等;2.培養(yǎng)學生聽文學作品的興趣,能記住主要情節(jié),通過對人物事物的評議,了解人物特點和事件意義;3.通過聆聽,對講話內(nèi)容進行歸納和分析,把握要點;4.參加討論,能聽出不同意見和分歧所在,有針對性地表述個人觀點。”許多優(yōu)秀語文教師的教學經(jīng)驗證明,在注重多讀多寫的同時,還必須注重視聽力的培養(yǎng),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多讀多寫已為人們所重視,然而語文聽力教學卻長期沒有得到應有重視,導致有些同學在同人們交流和溝通中總是出現(xiàn)一些不該出現(xiàn)的影響交際的障礙。如不能準確理解對方表達的意思,更難辨明對方話語中的深層涵義。
事實上,在現(xiàn)實生活中,80%的信息由眼睛和耳朵獲得,所以提高學生的視聽能力,應該是語文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而在“沉浸式”語文教學中,進行視聽能力訓練,恰是一個很好的研究方向和課題。傳統(tǒng)語文教學單靠一本書、一支粉筆和一張嘴,課文里的詩情畫意很難表達出來,而且這樣做學生聽起來乏味,學起來枯燥。荀子早就指出:“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贝蠼逃铱涿兰~斯也指出:“事物是核心,詞是外殼,在教學時應當使一切能看見的東西用視覺,能聽到的東西用聽覺,能感觸到的東西用觸覺?!彼栽谡Z文視聽課堂中將圖像、動畫、聲音、文字等融為一體,讓學生看到栩栩如生的畫面,聽到聲情并茂的錄音,欣賞到品味形象的詞句,視聽感官需求得到極大滿足,情緒受到感染,才能使他們的求知欲得到徹底激發(fā),從而使他們興趣盎然地投入到語文學習中,提高他們的語文素養(yǎng)。
讓學生養(yǎng)成傾聽的習慣,不僅是學生的問題,還是教師的任務。學生的許多習慣都能從老師身上找到影子。為了讓學生學會傾聽,教師在課堂內(nèi)外要特別注意言傳身教、以身作則。
打鐵須得自身硬,為了很好地指導視聽能力訓練,語文教師應該加強以下幾個方面能力的培養(yǎng):
一、教者要有一定的視聽理論素養(yǎng)。
很難設想,一個聽說理論匱乏、聆聽技巧拙劣的語文教師能很好地進行視聽訓練。施教者沒有一定的視聽理論知識,在實踐中就不能理解視聽教學的實質性要求,往往總是在形式上花力氣,最終效果可想而知。所以,一個合格的語文教師一定要在平時多進行視聽理論的學習和積累,盡管現(xiàn)實當中視聽理論和視聽教材都比較缺乏,但是只要我們盡力而為,投入一定的時間和精力,還是能找到一些理論方面的資料,用以努力武裝自己,從而提高自己的理論素養(yǎng)的。
教師具有正確的教學理念是非常重要的。有的教師給學生播放錄音材料,僅是單純?yōu)榱苏{動學生聽課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或者只是讓學生獲取一些有用的知識,并未制訂訓練計劃,設置訓練目的。有的教師對聽力訓練課程的安排沒有計劃性,只是興之所至,隨手拈來幾篇文章朗讀幾遍,然后叫學生回答幾個問題就草草結束。教師在觀念上不重視聽力訓練必然影響訓練效果。而具有先進教學理念的教師,則會自覺把培養(yǎng)聽說能力和讀寫能力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盡量做到聽說讀寫并重,營造良好的氛圍,調動他們的非智力因素,培養(yǎng)學生的各種能力,提高他們的語文素養(yǎng)。
二、在進行視聽訓練中,施教者的表達力求做到語言美。
語言是語文教師從事教學活動,向學生傳授知識和技能的主要工具。首先,語文教師要做到普通話標準、口齒清晰、語速適當、準確鮮明、簡潔明了、富于邏輯性。其次,教師的語言還要具有形象性,在對文學作品的美讀、描述、點撥中,要能繪聲繪色地再現(xiàn)教學內(nèi)容的情感特征,能引導學生進入作品的意境。同時教師要利用視覺化語言強化聽覺語言的形象性,如利用眼神、面部表情、手勢、體勢乃至簡筆畫、圖片等,使自己的教學語言富于立體感。再次,教師的語言還要有情感性。飽含熱情的教育口語讓學生感受到教育者心中的陽光雨露,使他們振奮,促使他們在學習道路上奮進。從教育心理學角度看,如果教者語言枯燥乏味,缺少情感感召力,就不能激發(fā)學生積極、歡快的情感,不能使人精神亢奮、思維活躍,就難以收到上佳的聆聽訓練效果。最后,語言要有音樂美,一口標準流利的普通話,進而發(fā)聲清晰、音色清和、質地純正、情韻俱出,具有聽覺美。再加上停頓的運用、聲調的抑揚頓挫、重音的使用都可使聆聽訓練收到良好效果。
三、施教者還須有一定的演講技巧。
這是駕馭聆聽課堂必備的技能。有時候,在課堂上老師總要運用一些方法和學生接近,激發(fā)他們的情感,引發(fā)他們的聯(lián)想,使得訓練能夠進行下去。這些方法包括:趨同法、求異法、對比法、想象法、激趣法和反問法等。老師要善于根據(jù)不同的內(nèi)容、形式、語境、對象等,選擇恰當?shù)氖址?,叩擊學生的心扉,震撼學生的靈魂,引發(fā)學生共鳴,使學生樂于聆聽,從而獲取最好的聆聽效果。
四、施教者要給學生以示范。
口語交際活動總是由說話者和聽話者雙方的活動構成的,教師的指導工作應同時兼顧聽和說雙方。只要不是教師擔任說話者,教師就必須以聽者身份出現(xiàn),與學生一起參與視聽訓練,集中注意力迅速做好記錄、及時做出良好反應給學生以示范,這是最好的指導教育。同時教師應認真觀察聽和說的雙邊活動,尤其注意巡視學生聽說情況,對學生及時進行教學指點。教師擔任說話者,要努力在口語規(guī)范化和口語表達技巧上充分發(fā)揮示范作用。教師還應參與到學生活動中,在視聽活動中實現(xiàn)合理的師生角色互換。教師還要和學生一起進行情境口語交際練習,這對于創(chuàng)設口語交際情境、激發(fā)學生樂于表達的參與興趣和熱情、提高口語表達水平是大有裨益的。
五、施教者在進行視聽訓練時,必須做好通盤考慮,胸有成竹地設計好整個流程。
在進行聽力訓練前要做好大量準備工作。聽力訓練要有周密的計劃和科學的訓練程序。教師進行每一次聽力訓練,都要事先確定訓練目標、要求、題目、材料、對象、時間、程序、指導和檢測等方面的內(nèi)容并能告之學生,使學生心中有數(shù),激發(fā)興趣。烏申斯基曾說:“沒有任何興趣,被迫進行的學習會扼殺學生掌握知識的愿望?!本倪x擇聽力材料,聽力材料是否適當直接影響學生“聽”的積極性及效果。因此教師選擇材料應本著由易到難、由淺到深的原則,盡量使所選材料形成系列,如可以先從辨音入手,然后逐步過渡到短句、長句、段落及篇章結構。還要注意結合新教材的特點,選擇語言規(guī)范、交際性強的語言材料。一則好的聽力材料,不僅能讓學生得到一次聽的訓練機會,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受到一次深刻的思想教育。語文重在以優(yōu)秀的作品鼓舞人,那么聽力材料的選擇也應遵循這一點。把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統(tǒng)一起來,讓學生通過訓練聽這種能力,掌握一種技巧,在人際交往中多掌握一項本領,同時在這個過程中進行思想價值觀方面的熏陶。生活是廣闊無垠、豐富無比的,猶如一座寶庫,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它是學習語文的大課堂,創(chuàng)作材料來源于生活,我們應精心選擇那些情文并茂、文質兼美、富含時代氣息的材料作為聽力訓練的內(nèi)容,使學生受到鼓舞,以塑造其良好品質。如此才能體現(xiàn)“知識與能力”、“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這兩個新課程目標。教師切勿認為隨便找一些材料就可應付了事,應以適應學生的實際為準繩,有的放矢。由于口頭語言的難控性、緊隨性、同步性,材料的呈現(xiàn)和學生的聽是同步進行的。因此教師有必要傳授一些聽力技巧。如學生聽話時要緊隨說話者的思路;聽話時要抓住要點,捕捉關鍵句,注意說話人的停頓之處;注意說話者的無聲言語和體態(tài)語言,根據(jù)語氣、語調推斷說話者的意圖。只有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才能使接下來的訓練有條不紊地進行。其次,在視聽訓練中,教師還要聽懂學生的心聲。教師在與學生對話時應該面帶微笑,用眼睛注視著對方。在聽的過程中,還需不時點頭示意對方“我聽懂了”。無論學生說對了還是說錯了,無論是說明白了還是語無倫次,教師都要專心傾聽,不能有半點不耐煩,偶爾可做提示,但不可打斷學生的發(fā)言。努力在傾聽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學生困惑的焦點,理解力的偏差,或創(chuàng)新的觀點,適時給予有價值的點評。長此以往,教師總是以專心致志聽別人講話的姿態(tài)出現(xiàn)在學生面前,學生耳濡目染,自然會模仿老師的樣子傾聽了。最后,還要善于做好聽后講評工作。材料呈現(xiàn)、練習完成后,教師要進行適當講評,指出學生較為成功和薄弱之處。以后可以針對薄弱環(huán)節(jié)有意識地訓練。教師還要根據(jù)學生的表現(xiàn)適時調整訓練計劃,使計劃切合實際。
視聽訓練用豐富的語言浸潤學生的心靈,努力為他們搭建傳遞人文精神的平臺,努力為他們輸送厚實的文學養(yǎng)料。唯有如此,語文課才會有滋有味,品之如洌泉,食之如甘醴,才能發(fā)展他們的語言理解與表達能力,才能讓視聽的過程美不勝收。
參考文獻:
[1]閆國利.閱讀發(fā)展心理學.
[2]李宇明等.語言的理解與發(fā)生.
[3]倪文錦.語文教育展望.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2:362-363.
[4]張鴻苓.中國當代聽說理論與聽說教學.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10,2.
[5]田慧生,李臣之,潘洪健編著.活動教育引論.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2,(1).
[6]林崇德,郭以實.陶行知論解放兒童的創(chuàng)造力.學習與發(fā)展[L].人民教育.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84,10.
[7]李伯棠.要重視聽說能力的培養(yǎng)[L].湖南教育,1988,7.
[8]陳忠.針對心理特點培養(yǎng)聽說能力[L].陜西教育,1987,11.
[9]黃慧.語文教學應重視聽力訓練[J].語文教學通訊,2003,(08).
[10]周要全.聽力訓練點滴談[J].安徽教育,199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