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建軍++孫立峰
不少高大上的家長學有半吊子的心理學,啥都延遲滿足。
一位媽媽說:我是真心愛自己的孩子,為了養(yǎng)好他,不讓他遭受我曾經(jīng)的痛苦,在懷他的時候,惡補了超多育兒知識,家里的育兒書一堆一堆的。信心滿滿地等著孩子出生,但孩子真出生了,我又糊涂了。本來孩子要什么,我會趕緊滿足,但我突然想到一本書上說應該讓孩子學會等待,要給他延遲滿足,這樣的孩子長大了才會自信。是這樣嗎?
延遲滿足需要做,但得看孩子年齡。一歲以內(nèi)的孩子不需要。
所謂延遲滿足,就是孩子想要什么的時候,家長不立即滿足,而是讓他等等。一歲以內(nèi)的孩子還不具備“等”的能力。這時候他想吃奶,媽媽讓他等等,他想抱抱,媽媽還讓他等等,他不明白為什么,而是以為自己挺差勁,自己是被嫌棄的,他的自信大廈的地基就沒打好。
一歲左右時,孩子才慢慢發(fā)育出自我管理、自我控制的能力。當他想讓媽媽抱抱時,媽媽正忙著洗臉,他會主動想辦法,轉移注意力,比如先玩會玩具,等著媽媽。這對于一歲以內(nèi)能得到無條件滿足的孩子來說,是很容易的,因為他知道媽媽肯定會來抱他,未來值得期待,他是自信的。而如果一歲以內(nèi)就開始延遲滿足了,孩子就搞不清楚媽媽會不會來抱,未來充滿不確定性,萬一過了這個村沒了這個店咋辦,于是他就大哭大叫,沒辦法控制自己的情緒。一個沒有自控力的孩子,也就談不上自信了。
一歲左右的孩子生出延遲滿足的能力,就像種下一粒豆子破土后就會長葉一樣自然。這時候,家長順勢而為,再對孩子一些要求適當?shù)匮舆t滿足,孩子的自控力就會發(fā)展得更好,孩子也就越來越對自己有信心。就像種子長葉之后適當旱旱,根會扎得更深、更牢。
如果此時,家長反而對孩子的所有要求都馬上滿足,孩子剛剛生出的能力卻被憋回去了。有些孩子老大不小了,想要吃餃子,老媽必須變戲法快速捧到眼前,不然就撒潑打滾,這時候再讓他生出延遲滿足的能力,就很難了。
還需要注意的是,延遲滿足要適度,延遲多少要看孩子的能力,如果超出很多還是會有害。比如大人可以為了明年買輛轎車而暫緩今年的旅游計劃,但這對孩子來說就太遙遠了。
這里沒有延遲滿足的表格讓家長查閱著做,因為每個孩子的具體情況是不同的,需要家長在實踐中不斷摸索。當發(fā)現(xiàn)孩子對糖果的延遲滿足能力沒有一天時,那就先在一天內(nèi)做文章吧。
給孩子“適當?shù)摹薄安粩嗟摹毖舆t滿足,對孩子的成長很有幫助。心理學研究也發(fā)現(xiàn),有能力延遲滿足的孩子,長大后會自信、會成功。道理很簡單,因為人生是需要管理的,而這個孩子管得住自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