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玉生 薛永存
摘要:高校輔導員作為學生的人生導師,在學生知識積累、人格完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形成的過程中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高等教育快速發(fā)展的今天,輔導員“保姆式”的工作方式滿足不了人才質(zhì)量的提高。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有利于增強高校輔導員工作的實效性。
關(guān)鍵詞:輔導員;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思考;探索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33-0185-03
高校是培養(yǎng)高素質(zhì)人才的聚集地和主產(chǎn)區(qū),作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主力軍的輔導員是高等學校教師隊伍和管理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教師和干部的雙重身份,在高校輔導員工作中堅持黨的群眾路線,確立“一切為了學生,一切依靠學生,從學生中來,到學生中去”的學生工作路線,有利于增強高校輔導員工作的實效性。
一、群眾路線內(nèi)涵
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guān)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第一次將黨的群眾路線表述為“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來,到群眾中去”?!耙磺袨榱巳罕姟笔侵肝覀凕h一切工作的出發(fā)點是滿足人民群眾的利益要求。“一切依靠群眾”是指要堅信人民群眾是我們的力量之源、勝利之本,我們的革命、建設、改革、發(fā)展都離不開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皬娜罕娭衼怼币簏h在制定決策時要廣泛地深入到人民群眾中,傾聽群眾的呼聲,在此基礎上制定科學的決策。“到群眾中去”要求我們把通過集中群眾的意見和要求形成的決策,再貫徹到群眾中去,使之成為群眾的自覺行動,使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能夠在群眾的實踐中得以充分實現(xiàn)并及時進行修正。[1]
二、高校輔導員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必要性
1.是堅持“以學生為本”工作理念的必然要求。堅持“以學生為本”的學生工作理念,是高校學生工作貫徹落實科學發(fā)展觀的具體體現(xiàn)。在高等教育快速發(fā)展的今天,此種理念就更應該緊跟時代的步伐,不能停留在口頭上,而要從行動上使廣大學生受益。如何貫徹這種理念,使學生真正成為受教育主體,就需要學生工作隊伍在工作中做到為了學生,依靠學生,深入學生,服務學生,通過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進一步研究學生的個性、需求、特點,研究高等教育的規(guī)律性。只有這樣才能做到從學生出發(fā),提高學生工作的實效性,培養(yǎng)合格的人才。
2.是追求“服務至上”工作境界的必然選擇。對于大學生來說,最大的民生就是為他們解決在學習生活中遇到各種實際問題,如經(jīng)濟困難學生資助問題、學生心理問題、就業(yè)問題等等。學生工作的根本任務是為學生的成長成才提供最優(yōu)質(zhì)的服務。這就要求輔導員必須在工作中通過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倡導細致入微的工作作風,端正服務至上的工作態(tài)度,從學生的學習、生活實際情況出發(fā),帶著深厚的感情、滿腔的熱忱,增強服務意識、提高服務質(zhì)量、注重服務過程、服務成效,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服務,做學生的知心朋友,人生導師。
3.是轉(zhuǎn)變工作作風,工作接地氣的必然路徑?!敖拥貧狻敝庇^講就是要走下去,廣泛接觸學生,與學生打成一片,反映學生的愿望、訴求、利益。只有深入學生并與其建立身后的感情,才能了解學生所思所想、所需所求,才能把好脈對癥下藥,將各種矛盾、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tài),才能助力大學生成長成才,切實維護高校穩(wěn)定,否則一切無從談起,都是紙上談兵。在高校學生工作的具體實踐中,在涉及學生利益的決策時,只有養(yǎng)成踏實的工作作風,才能在實踐中避免出現(xiàn)脫離學生實際的情形;只有以“全心全意為學生服務”為根本出發(fā)點,才能得到學生的認可和擁護;只有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才能轉(zhuǎn)變以往學生工作的剛性作風。
4.是輔導員明確自身角色和工作定位的必然前提。高校輔導員是大學生的人生導師。目前,部分輔導員還不能清晰地明確自身角色與工作定位,經(jīng)常會有“我是誰”、“我能為學生做點什么”、“我的出路在哪里”、“我的方向在哪里”、“我的價值如何體現(xiàn)”等疑問,工作中存在懶散、盲目、無工作思路、應付了事、等待上級單位及領導分配工作任務等情況,與輔導員工作職業(yè)化、專業(yè)化、專家化背道而馳。所以只有通過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深入學生,了解學生,把握學生的思想脈搏,才能明確自身角色和工作定位,成為大學生的良師益友,成為大學生合格的人生導師。
三、高校輔導員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實踐探索
1.進駐學生公寓,近距離了解學生學習生活動態(tài)。學生公寓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建立和諧的人際關(guān)系,預防學生傷害事故發(fā)生等方面的作用越來越大。[2]輔導員進駐學生公寓近距離地接觸學生,了解學生所思所想,掌握學生思想動態(tài),面對面地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這樣,有利于增進與學生的聯(lián)系,建立和諧的師生關(guān)系;有利于各種文件的上傳下達和活動的組織開展;有利于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有利于消除各種矛盾隱患,構(gòu)建和諧校園。
2.深入學生課堂,掌握學生上課第一手信息。將輔導員納入教學管理的一部分,從而加強學校在教學管理方面的力量,從學生管理方面來說,也可以填補課堂之外管理的空白,做到全天候掌控學生學習、生活等其他方面的情況。[3]制定執(zhí)行輔導員聽課制度,要求輔導員深入學生第一課堂,掌握學生上課的出勤情況、課堂秩序、聽課狀態(tài)等一些基本情況。輔導員聽課制對于加強課堂教學秩序、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和加強學生管理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實行輔導員聽課制度,可以轉(zhuǎn)變工作作風,密切輔導員與學生的聯(lián)系,主動為學生的學習生活服務,同時也有利于增強輔導員的育人意識、服務意識、責任意識。
3.貫徹學生家訪,建立與家庭聯(lián)系溝通機制?!吨泄仓醒?、國務院關(guān)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就指出,“要努力營造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良好社會環(huán)境,學校要探索建立與大學生家庭聯(lián)系溝通的機制,相互配合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盵4]把家訪作為高校輔導員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新形式。通過家訪拉近學校與社會、家庭的距離,增進老師與家長、學生之間的理解,使老師對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更加深入細致;家長對子女的教育針對性更強,定位更準;學生對自己的要求更嚴,學習目的更明確。同時,家訪有利于進一步提高輔導員的思想政治素質(zhì)和工作水平,切實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為家長和學校搭建一座溝通的橋梁,形成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合力。
4.強化學生談心,走進學生內(nèi)心世界?!镀胀ǜ叩葘W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guī)定》中指出,高校思想政治輔導員是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應當努力成為大學生的人生導師和健康成長的知心朋友。[5]開展輔導員談心活動,通過對學生的家庭背景、成長經(jīng)歷、同學關(guān)系、交友情況、學習情況、生活情況等的了解分析,做到心中有數(shù),對象明確。同時談心活動可以與家長聯(lián)系制度結(jié)合起來,與心理健康教育結(jié)合起來,與扶困助學工作結(jié)合起來,與就業(yè)指導工作結(jié)合起來,與獎懲工作結(jié)合起來。在談心基礎上,針對學生個體的不同情況,制訂切實可行的幫扶計劃,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幫助學生解決思想、學習、生活等實際問題。
5.建立學生工作干部聯(lián)系班級制度。建立學生工作干部聯(lián)系班級制度,讓主抓學生工作的領導干部直接指導班級建設,有利于領導干部直接了解學生學習生活狀態(tài),制定貼合學生需求的工作方案,更好的為學生服務。與此同時,學生工作干部較高的理論水平、思想品格、知識結(jié)構(gòu)、工作思路、工作能力和工作態(tài)度有利于班級管理工作的開展,促進形成良好的班風、學風和班級凝聚力。
6.完善學生事務溝通交流機制。群眾路線的核心是黨密切聯(lián)系群眾,高校學生工作要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就必須密切聯(lián)系學生。通過設立學生工作干部接待日、定期召開學生座談會、設立干部公開郵箱等途徑完善學生事務溝通交流機制,創(chuàng)造學生管理者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平臺,領導干部與學生面對面平等交流,傾聽學生呼聲,尊重學生意愿,了解學生需求,對學生提出的意見和建議進行歸類整理,本著具體化、目標化和責任化原則,制定整改任務責任分工,配備專門工作人員督導落實,切實解決學生實際問題,提高學生參與學生工作和自我教育管理的主動性。
群眾路線作為我黨的根本工作路線和生命線,在黨的政治生活中占據(jù)極為特殊的地位,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6]。在高校輔導員隊伍中開展群眾路線實踐教育活動將對其轉(zhuǎn)變工作作風、堅持“以學生為本”工作理念、追求“服務至上”工作境界、明確自身角色和工作定位有較大幫助,對推動高校學生工作發(fā)展乃至高等教育發(fā)展起著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張書林.開展好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要大興“四風”——基于十八大關(guān)于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作風要求[J].黨建理論,2012,(6):56-61.
[2]嵇友山.輔導員進駐學生公寓是新形勢下學生工作的必然要求[J].科教文匯,2013,(2):185,190.
[3]陸靜,熊國保.高校管委會模式分校區(qū)教學管理與學生管理的新型兼容——“輔導員(班主任)下班聽課制度”[J].348年卷.
[4]中共中央國務院.關(guān)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通知[Z].人民出版社,2004.
[5]溫哲,田霖霞.高校思想政治輔導員有效開展談心工作的原則策略淺析[J].中國電力教育,2011,(34):44-45.
[6]孔國保.新時期貫徹落實群眾路線的思考[J].理論探索,2010,(1):59.
基金項目:遼寧工程技術(shù)大學2013年度黨建課題《高校輔導員群眾路線實踐教育活動長效機制研究》。
作者簡介:寇玉生(1976-),男,黑龍江巴彥人,遼寧工程技術(shù)大學葫蘆島校區(qū)學生處副處長,碩士,副教授,主要從事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