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光
摘 要:新課程強調:美術教育是以愉悅學生的感受和使其積極體驗、參與為出發(fā)點,以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為目的的基礎素質教育。而樂觀使人充滿朝氣、生機勃勃,是人不可缺少的健康心態(tài)。作為教師,除了教學生學習知識以外,還要培養(yǎng)學生樂觀的品質,讓他們對學習和生活充滿自信。
關鍵詞:美術教育;審美意識;樂觀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16-367-01
為了使所有學生能充分領悟美術的無窮魅力,在美術教學中,我從以下幾方面引導全體學生積極的、自信的、快樂的參與各項美術活動。
一、創(chuàng)設情境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
學生認識美術主要是依賴視覺的直覺感知來完成,要感受美術的美,就必須投入到美術中去。隨著鮮艷的色彩、流暢的線條,展開豐富的想象,只有這樣才能動之以情、積極參與、快樂的學。比如說我在《穿花衣的熱帶魚》這一課時,制作了精美的教具,創(chuàng)設了蔚藍的大海、各種各樣美麗的熱帶魚以及會說話的小鴨子,還有美妙的旋律等一系列有趣的情境,這樣以來,學生全都爭先恐后地要求參與到美術活動之中來。心理學研究發(fā)現(xiàn),學生在認識形式上具有形象大于思維的特點,他們常常用感性的形象取代思維過程,按照他們的心理年齡特點,利用生動具體的感性形象(有趣的電腦課件、精美的范畫的情境的設置等),誘發(fā)豐富的形象思維,從而激發(fā)其學習欲望,使學生全神貫注地主動參與學習,從而覺得學習是快樂的。
二、教學時增強學生學習的趣味性
美術教學活動要富有趣味性,學生參加起來才有主動性和積極性。經多次實踐,我發(fā)現(xiàn)融音樂性、知識性、趣味性為一體的游戲,更能激發(fā)學生的激情,以及他們學習美術的興趣,讓他們在愉悅中不知不覺地掌握所學的知識,使美術教學變得更加生動、有趣,從而使學生對美術產生濃厚的興趣。在學習《手拉手,找朋友》一課時,由于這一課是學習認識色彩與線條,并運用色彩和線條畫一張畫,為了讓學生能認識不同的色彩和各種各樣的線條,我根據(jù)《找朋友》的歌曲作為課件的主題曲,創(chuàng)設了一個小朋友、各種卡通模樣的小油畫棒人和各種各樣的卡通線條人,它們在音樂聲中一起做"找朋友"的游戲,學生們看了以后就開始蠢蠢欲動了,這時候我就讓他們戴上小油畫棒和線條的頭飾來玩"找朋友"的游戲,學生們在做游戲的時候不知不覺中認識了多種色彩和各種各樣的線條,而這節(jié)課的學生作品也達到了非常好的效果。經過這樣的教學設計,美術教學活動的趣味性大大的增加了,學生也非常感興趣的參與其中,并在快樂中學習。"興趣是學習的情感因素,參與是學習的行動因素"。因此在教學設計時更應把握好興趣和參與這一對孿生的姐妹。
三、動靜結合,動中有靜
美術是內心活動的表現(xiàn)。美術教學活動如果忽視了學生們的心理因素,也不是一堂好的美術課。通過學生們的思維活動,不僅培養(yǎng)他們動腦能力、形象思維能力,同時還培養(yǎng)他們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以及審美能力。
在美術教學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是非常重要的。學生的心理世界可以不受任何限制和約束自由地想象。我們應抓住學生的這個特點,積極調動學生的思維,多給孩子想象的空間,培養(yǎng)他們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同時,美術是藝術性與思想性的統(tǒng)一,每個美術作品都具有較強的思想性,因此在教學中,通過欣賞一些優(yōu)秀的工藝美術作品和名畫家的美術作品,讓學生從中受到熏陶、感染,在潛移默化中,可以使學生受到愛祖國、愛人民、愛科學、愛勞動等思想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