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翠芳
摘要:在初中地理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教師注重的是向學生講授課本上的基礎知識,而不注重對地理圖的講解,這與現(xiàn)代化的地理教育的發(fā)展要求背道而馳。因此,教師應當樹立起現(xiàn)代化教學的思想,將其運用在初中的地理教學中,讓圖導學的教學模式不斷地深入每個課堂當中。
關鍵詞:圖導教學 初中地理 教學應用
一、圖導教學模式的內涵與特點
圖是學習地理知識的最重要的載體、同時也是地理知識結構的“骨架”,它能夠形象、直觀地體現(xiàn)出地理這個學科本身的特點和風格,起著文字所不能替代的特殊作用。因此,在初中地理的教學中應當對地圖教學引起足夠的重視,作為初中地理教學研究的重要內容的圖導教學,為提高學生們讀圖分析能力和提高教學效果起著重要的作用。
處在初中階段的學生,正是學習課外知識、儲備實踐能力的最佳時期。因此,在初中的地理教學中,教師的授課內容要能夠為學生們以后學習地理的能力、地理的實踐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而圖導的教學模式則能夠讓學生們清晰明了的認識地理的同時,從而對地理產生更加濃厚的興趣。
二、圖導教學模式的操作過程
在初中地理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教師注重的是向學生們講授課本上的基礎知識,而不注重對地理圖的講解,這與現(xiàn)代化的地理教育發(fā)展要求背道而馳。因此,教師要逐漸的熟悉并運用圖導的教學模式來進行授課,對圖導的教學模式了如指掌。
初中學生學習地理知識時,地理圖起到了一定的引導作用,能促進學生的思維運轉。圖導教學模式的操作模式主要是通過教師對地理圖的展示和積極地引導,使得學生們可以對教材中的圖認真觀察、分析,得到自己的理解和認識,再通過教師的引導圖和分析圖、擴展圖、練習圖和變換圖等教學的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可以充分地挖掘地理圖中所儲存的信息,并能夠充分地揭示出地理圖中所反映的地理事象,并能夠舉一反三。學生在學習地表的空間分布、特征和規(guī)律性的基礎上,熟記地理圖中所反映出的信息,盡量將地理的課文系統(tǒng)的基本內容與地圖系統(tǒng)這充分的聯(lián)系起來。
例如,山東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地理書中,就有更多的地理圖出現(xiàn)在課本中,這本教材充分的體現(xiàn)出了新課標的要求,也讓現(xiàn)代化的教學思想深入到地理課程的授課當中去。識圖是圖導教學的基礎,只有認識了地理圖,知道這幅地理圖是那個地方,有哪些氣候和植物等等,才能了解得更多。就像七年級上冊的地理課本中《地球與地圖》一課,如果教師只是單純地向學生們教授課本中的基礎理論知識,而不去用圖導的教學模式來引導學生們有一個正確的學習地理的方法,這樣即會導致學生對地理產生厭惡抵觸的情感,也不利于學生更好地去學習地理知識。如果反過來講,教師在授課時,先要求學生通過認真地讀教師所展示的地圖或是課本上的地理圖,來說出圖中地理事物的分布,再在教師在對有關地圖問題的引導和提問下,讓學生們利用地圖來分析問題,通過獨立思考或是借助教師的引導總結地圖中所反映的更多的信息。在教師的引導和提問之后,就需要教師對《地球與地圖》這一課進行地圖的拓展,加強地理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性,從而拓寬了學生們對有關地球方面的知識。在本節(jié)課即將結束時,教師再把課堂開始時向學生的展示兩張關于地球的地圖拿出來讓學生把本節(jié)課的內容復習鞏固,來吸引學生們的眼球,讓學生能夠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情況再現(xiàn)所學內容,從而提高學生的知識遷移和隨圖應變能力。
三、圖導模式的效果分析
經過對傳統(tǒng)模式和現(xiàn)代化圖導模式對比分析和探討,我們發(fā)現(xiàn)以圖導模式為主導的地理教學更能夠吸引學生們對地理的學習興趣,更重要的是能夠提高學生們的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這種以圖導學教學模式為主導的地理教學充分體現(xiàn)出了新課程理念,讓學生在掌握課本主要知識的基礎上,鍛煉了自主學習能力,同時還能夠提高學生的讀圖、用圖能力及課堂效率。
例如,在七年級上冊的地理課本中《地球與地圖》一課講授中,這節(jié)課的重點是要讓學生們認識我們的地球、了解地球上的經緯線,認識幾個大洲和主要地區(qū)的具體位置。并讓學生能夠把地圖與基礎知識緊緊地聯(lián)系起來。根據教學的重點,教師在課程一開始,就向學生展示地球的三維立體圖、平面圖,并向學生們提問從這幅地圖上能知道什么?這幅圖能反映出哪些課本上的知識?再根據這幾幅圖向學生講授自己所看到的的知識和對這幾幅的認識,讓學生們與教師所認識的知識進行對比,找出差距或是有哪些不同。由于這是學生們的第一次地理課,對這幾幅圖的認識還不夠深刻,因此對地圖的理解還不夠深刻,對教師的問題雖然能略知一二,但依然還不夠準確。學生能夠根據所示圖說出地球的經緯線的范圍、包括哪幾個大洲等等問題,再深一層的知識就需要經過教師的詳細講解。教師在講解的同時一定要讓學生通過觀察所示圖來獨立思考這些問題,這樣在活躍課堂氣氛的同時,也能夠讓學生更加直觀地看到了地球的經緯線和各個區(qū)域,讓學生們的注意力逐漸集中起來,讓學生學會用地圖、基礎知識分析問題。借此機會,教師再把課本上的基礎知識與展示的圖片聯(lián)系起來,做到了圖文不分離的良好效果,同時也讓學生們學習地球這一節(jié)地理知識的效果更加明顯。在提高學習效率的同時提高了學習質量。教師對地理圖的使用逐漸與地理課本中的基礎知識相結合,打開了學生對學習地理的濃厚興趣,也為以后學生們對地理的積極學習奠定了基礎,還能夠渲染整個課堂的氣氛,也讓學生更加主動而積極的接受了地理的這門課程。
由此可見,在初中地理的教學中,教師通過利用以圖導學教學的模式進行教學,不僅能夠活躍學生思維,激發(fā)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而且會使學生的讀圖分析能力得以提高,為未來學生學習更深層的地理知識奠定了基礎。主要表現(xiàn)在:可以對基礎的地理知識和地理圖進行簡單的圖文轉化,提高學生能夠從圖中獲取信息能力。其次把靜態(tài)的基礎知識轉化到生動的地理圖中,有利于提高學生們分析、歸納能力。再次,能夠加強基礎知識和地理圖的聯(lián)系,提高學生綜合能力。
以圖導學的教學模式逐漸地在初中地理教學中普遍地運用起來,并逐漸完善,也讓學生們對地理知識的學習興趣逐漸提高。因此,我們應當樹立現(xiàn)代化教學的思想,使其運用在初中的地理教學中,讓圖導學的教學模式不斷地深入每個課堂當中。
(責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