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013年4月到7月上映的三部青春電影——《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下稱《致青春》)《中國合伙人》、《小時代》,以一種集體向青春致敬的方式,吸引了觀眾的廣泛關注,創(chuàng)造了一個又一個票房奇跡。雖然三部影片都是講述“青春”主題,但在敘事方式和選題角度上卻迥然不同。本文主要通過對三部影片的多樣化敘事風格的探討,來呈現(xiàn)影片各自不同的青春故事。
關鍵詞:青春 敘事風格 多樣化
“青春電影”,顧名思義,就是以青年人為題材和表現(xiàn)對象,主要觀眾對象以年輕人為主,同時具有鮮明的青年文化性的電影;從狹義上說甚至全部是由青年人編、導、演的電影作品。每個人都會經(jīng)歷屬于自己的青春時代,在電影的世界里,電影創(chuàng)作者們也喜歡運用“青春”這個主題來展現(xiàn)不同的電影內(nèi)容。在中國電影史上,不乏“青春”題材影片,如《青紅》中的殘酷青春,《北京雜種》中的迷茫青春,《陽光燦爛的日子》中的個性青春??梢哉f“青春”一直是備受導演和觀眾關注的主題。今年,熱映的三部青春電影在敘事風格上表現(xiàn)出多樣化的發(fā)展趨勢,趙薇、郭敬明與陳可辛嘗試著用不同的青春元素和敘事風格來表現(xiàn)不同時代的青春故事,試圖在膠片中譜寫一代又一代人對青春的追憶和超脫。
一、用傳統(tǒng)的線性結構緬懷青春
《致青春》用“懷舊”喚起了觀眾的青春記憶,引發(fā)了觀眾對青春的集體懷舊熱潮。“懷舊”是一種無家可歸的主觀體驗,是一種在精神上重返家園的感受。雙卡錄音機、BP機、小霸王、回力鞋和苦咖啡等青春符號在影片中大量堆砌,營造出90年代的大學校園生活。觀眾被這種細膩深沉的氛圍所感染,現(xiàn)實的壓力在懷舊氛圍中被釋放,“遁入”過去的審美體驗極大緩沖了生存“斷裂”帶來的震痛,心靈得以重返荒蕪的“故鄉(xiāng)”。諸多懷舊與感傷元素交織融合,觸動著觀眾的心靈,這正是影片獲得成功的奧秘。
為了使觀眾融入劇情,趙薇以事件發(fā)生的時間順序進行敘事,采用傳統(tǒng)的線性結構展開劇情。影片將鏡頭聚焦于“70后”和“80后”這一群體,精選了許多最能代表校園生活的符號以體現(xiàn)出那個年代所特有的人文情懷。影片敘事以時代的變遷為分水嶺,分為前后兩個部分。前半部分是有關青春校園的敘事,以鄭微與陳孝正的愛情為主線,穿插著鄭微與阮莞、朱小北的友誼,是一段典型的青春化敘事。關于愛情、友誼的敘述已經(jīng)為后面人物的命運與情感結局埋下伏筆,青春的殘酷物語也被刻畫得淋漓盡致。陳孝正為了實現(xiàn)出國夢想,毅然決然地放棄了他和鄭微的愛情,而阮莞則陷入愛情甚至失去自我??傊?,她們的愛情遺棄在上世紀90年代浮躁而動蕩不安的時光中。影片后半部分講述這群大學生走上工作崗位以后的生活,充滿辛酸和無奈:老張迫于生活壓力為死人寫傳記、黎維娟為了過上有錢的生活嫁給離異帶子的老男人等等。在經(jīng)歷過生活磨礪后的鄭微已不再是那個任性執(zhí)著的小姑娘,儼然成長為一個游刃有余的職場女性。除了鄭微,每個人對待愛情、生活的態(tài)度也都發(fā)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歸來已非夢中人,青春敘述也開始變得支離破碎。此時,鄭微、陳孝正、林靜的三角關系成為主線,繼續(xù)著背叛與忠誠的老套故事,但后半部分的敘事顯得有些匆忙,故事的節(jié)奏也變得有些混亂。但這并不影響影片的質量。影片烘托出來的濃濃的感傷與懷舊氛圍,把觀眾拉入了撕心裂肺的懷舊情境中不能自拔。
二、用多線性的敘事彰顯青春
在這個商業(yè)化時代,多元價值的追求被認為是合情合理的,于是,《小時代》以一種毅然決然的姿態(tài)拋棄了傳統(tǒng)價值觀。與《致青春》表現(xiàn)青春的美好與現(xiàn)實的殘酷不同,《小時代》導演郭敬明在訪談中毫不掩飾自己在電影中對“物質生活”的表現(xiàn)。為了迎合青年觀眾的口味,郭敬明不再專注于唯美純情的校園愛情,而是聚焦于驕奢淫逸的上海貴族世界。他用浮華的奢侈品牌、浮于表面的商戰(zhàn)陰謀以及浪漫愛情元素的相互疊加營造了一個虛擬的社會和時代。正是影片中折射出的溫情與冷漠、友誼與愛情、夢想與失落,甚至是光彩亮麗的豪華場面,迎合了觀眾的審美需求和心理需求。
為了在不到兩個小時的影片中表現(xiàn)四姐妹各自的性格特點、人物關系以及他們所經(jīng)歷的愛情、友情、人生的巨大轉變,導演將四姐妹的青春故事用平行剪輯的方式相交織重疊,這種多線性的敘事顯得有些支離破碎。唯一有力的主線就是林蕭應聘《ME》時尚雜志后的工作,但是這一主線又偏離了校園生活與愛情敘事,似乎轉化成了杜拉拉式的職場故事,敘事重心開始傾向于林蕭與老板宮洺之間的交集。只有影片最后的那場時裝秀,串聯(lián)起了四姐妹的青春夢想。在準備的過程與最后的演出中,四人的情感才逐漸調動起來,尤其在秀場的高潮,南湘的一段質樸表述詮釋了青春的含義以及夢想的價值。此時,四姐妹同臺亮相,她們平凡、冷艷、自卑、貧窮,但這阻擋不了因青春、因夢想而散發(fā)的無窮光芒。
自影片上映以來,外界對它的評價褒貶不一。但它的票房成績卻讓我們看到了青春電影的巨大潛力。有評論把《小時代》看成是一場華麗的時尚秀,認為這是在“炫青春”,然而恰恰是這種“炫青春”迎合了“90后”年青人追逐夢想、追逐財富與追逐自我的特殊心理。對于其中的大多數(shù)人來說,這只是他們想象中的青春,導演正是通過電影為觀眾編織了一個華麗的“夢青春”,從而讓觀眾暫時忘記了現(xiàn)實生活中的困頓與煩惱,在觀影中獲得心靈的慰藉,而這正發(fā)揚了電影的特質。
三、用交叉剪輯見證成長與蛻變
如果說《致青春》是對逝去青春的一種緬懷;《小時代》是對于正青春的一種炫耀;那么《中國合伙人》則向我們展示了青春的過往與蛻變,用現(xiàn)實記錄著一代人的中國夢。影片以新東方三位創(chuàng)始人為原形,講述了成東青、孟曉駿、王陽三人通過創(chuàng)業(yè)實現(xiàn)中國夢的故事。無疑這樣一部現(xiàn)實題材的青春電影折射出改革開放30年巨大的社會變遷和時代變化,各個年齡層的觀眾都可以從中找到讓他們頗有感觸的東西。三位大學同學30年的成長歷程,從追逐美國夢的失敗到實現(xiàn)中國夢的變遷,略帶一絲傷感的敘事基調,不同時代鮮明的視覺烙印,都在觸動著當下的人們懷舊的內(nèi)心情感。endprint
為了展示三個主人公在幾十年中各自成長與蛻變的過程,陳可辛選擇了交叉剪輯的方式將影片融入現(xiàn)在與過去相互交錯的敘述時空里。那些青澀的、激情的或荒唐的青春不時閃現(xiàn)于三個主人公的腦海里,不斷變換的三位敘述者的旁白,彼此印證著青春的過往與蛻變。成東青、孟曉駿、王陽與同時代的很多人一樣,他們在學校里懷揣“美國夢”,也滿懷愛情憧憬。但命運變幻無常,孟曉駿如愿以償去了美國,但美國夢破碎了,青春與愛情似乎也被扼殺在異國他鄉(xiāng);王陽則像一件衣服被外國女友丟棄,他的夢想也被徹底擊碎了;成東青則成為了一名大學老師,他的課堂上永遠是一片死寂,而女友蘇梅也在他最艱難的時刻離他而去,接著又因為私辦補習班被學校開除。無奈之下,他選擇下海,初步完成了由知識分子向文化商人的蛻變。教中國人學英語、圓出國夢的“新夢想”在極端艱苦的條件下起步,之后,三兄弟合伙,事業(yè)日益壯大,與此同時“海歸”孟曉駿和“土鱉”成東青之間卻逐漸產(chǎn)生了分歧。在矛盾難以調和之際,更棘手的問題出現(xiàn)了,“新夢想”受到美國“EES”起訴,生死存亡時刻,三兄弟再次走到一起。此時故事回歸現(xiàn)在,那些青春、奮斗的日子,都以這個現(xiàn)在時為基點向前回溯,青年與中年、失落與夢想、忠誠與背叛、尊嚴與恥辱,都在現(xiàn)在與過去兩種敘述時空的交叉剪輯中被展現(xiàn)出來。導演在對故事片段的駕馭與場面調度的靈活處理中,將青春時的苦澀彷徨與中年時的成熟穩(wěn)重剪接到一個相對復雜的時間序列里,友誼、愛情、事業(yè)在交叉敘事的對比中,呈現(xiàn)出現(xiàn)實生活的真實面貌。
青春電影本身不是一個固定的、統(tǒng)一的范疇,不同的時代都有不同的青春符號。從緬懷青春的《致青春》到桀驁不馴的《小時代》再到洗盡鉛華的《中國合伙人》,導演們運用獨具特色的敘事風格為觀眾精心營造出了不同時代的青春記憶。在懷舊氛圍中身臨其境,青春故事娓娓道來,叩擊著觀影者心里最柔軟的部分,與觀影者在愛情觀、價值觀、事業(yè)觀上有所呼應,產(chǎn)生共鳴,釋放焦慮。此外,“青春”是人類永恒的主題,從目前青春電影的票房影響力來看,“青春”仍然是眾多導演熱衷探索的主題,因為青春屬于每個人青春年代的記憶,記錄著我們成長足跡的點點滴滴。但從文藝和商業(yè)上的契合度來看,國產(chǎn)青春電影仍然是個很不成熟的類型,在選題角度和敘事風格上有待突破,需要更多的人為之探索。
參考文獻:
[1]郭艷.多元狀態(tài)下的青春文學寫作與可能性[J].當代文壇,2008,(06).
[2]范麗珍.《小時代》現(xiàn)象分析[J].中國電影市場,2013,(09).
[3]趙正.《中國合伙人》:類型片如何觸動你的“青春”記憶[N].中國經(jīng)營報,2013,(05).
(孫曉雯 山東省曲阜師范大學日照校區(qū) 27682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