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榮方
唐玄宗時期做過宰相的盧懷慎很節(jié)儉,他做黃門侍郎時,家里沒有像樣的東西,常臥于單席之上。宋代司馬光也以簡樸著稱,有一次他與范鎮(zhèn)等出游,說好各人自帶茶葉。司馬光用紙包茶,范鎮(zhèn)則用黑色的木盒盛茶葉,司馬光見了,吃驚地說:“景仁(范鎮(zhèn)的字)乃有茶具!”前人說盧懷慎與司馬光天生簡樸,不是矯飾。
與儉約相反的是奢侈,不可否認的是,世風常以奢靡為榮,《世說新語》有“汰侈”篇,說是譏刺奢侈,卻也流露不少嘆羨的成分。但奢侈之害,古今中外言之者實眾,物質層面且不說,追求奢侈意味著欲望的擴充,奢侈常與貪婪為鄰,所為愈奢,而所求也愈多。晉代的何曾窮奢極欲,一日餐費萬錢,還說無下箸處。今日之貪腐者,往往亦由奢侈而起。意大利學者阿爾貝蒂說:“心靈被貪婪占據(jù),它就受到了奴役?!?/p>
儉約者并不鄙視富裕,而是要制約貪婪。儉樸不是吝嗇,無論一個人如何富有,如何有德有才,只要一吝嗇就光彩盡失。
儉約的生活不必貧窮,更不是粗陋,人的物質需求其實不多,吉田兼好在《徒然草》中云:“人所不得不營求者,一食,二衣,三住居。人生大事不過此三者。不饑,不寒,不為風雨所侵,閑靜度日,即為安樂。但人皆不免有病。如為疾病所犯,其苦痛殊不易忍,故醫(yī)藥亦不可忽。三者之上,加藥有四。凡不能得此四事者為貧,四事無缺者為富,四事之外更有所營求者為貪。如四事節(jié)儉,無論何人當更無不足之慮也?!?/p>
【素材分析】吉田兼好的境界我們未必能達到,但我們應明白,儉約不是苦行,儉約的生活也可以是精致、豐腴的。儉約者心中有自然,有他人,他們珍惜所擁有的一切,所以儉約者往往與物不忤,悠游自在。
【熱點話題】儉約 珍惜 知足endprint
作文評點報·中考版2014年3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