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崢嶸
內容摘要:新課標明確提出:“現(xiàn)代公民要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yǎng)?!睘榕囵B(yǎng)學生的良好個性和健全的人格,語文教材中加大了人文教育內容的比重,并強調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tǒng)一。這就要求教師在基礎知識傳授的同時,不僅要關注人文教育,同時也要做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和諧統(tǒng)一,這是“以人為本”的具體體現(xiàn)。針對課標,我們不免思考:理想中的語文課堂應該是開放而富有創(chuàng)新有活力的,應該是綠色有生機的,那么在這片綠色并富有生機活力的土壤里該怎樣挖掘教材中人文精神、用什么方法培養(yǎng)學生人文精神從而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呢?這是我們教育者必須所做的課題。
關鍵詞:自主思考 人文素養(yǎng) 生命意義
人文性是語文的鮮明特征。新大綱明確規(guī)定“發(fā)展健康個性,形成健全人格”是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因而人文教育是語文教學的應有之義。國際21世紀教育委員會的報告中指出:“人既是發(fā)展的第一主角,又是發(fā)展的終極目標。”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也指出:“教育應服務于人生全程?!彼裕覀冋J為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在于育人,即教學生學會做人,正確協(xié)調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關系,使之共同和諧發(fā)展。也就是說學生通過語文學習,吸納語文所蘊涵的豐富的人文精神,滋潤靈魂,陶冶情操,提升人生境界,形成健全人格。
那么人文性指的是什么呢?人文性是一種普遍的人類的自我關懷,表現(xiàn)為對人的尊嚴、價值、命運的維系、追求和關切,對人類遺留下來的各種精神文化現(xiàn)象的高度珍視,對一種全面發(fā) 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簡單地說就是對“真、善、美”的追求。
在課堂教學中,快樂預習中是可以尋找到人文精神的內涵。我們知道,預習,是上課前的準備階段,是學習語文必不可少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趦和逃睦韺W學習興趣理論,快樂預習,主要是探索一種適應小學6-12歲兒童的心理特點的小學語文預習方法,通過快樂預習的方法指導,讓小學生愛上語文預習,從而持之以恒,堅持不懈,達到提高小學生語文自學能力和整體素質的核心目標,為其初、高中階段的語文學習夯實基礎。
那么什么樣的教材具有人文性呢?快樂預習中怎樣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情懷呢?
一.在設定的教材中尋找人文素養(yǎng)
1、沉積深厚的人文“物”的教材
《圓明園的毀滅》《延安 我把你追尋》《井岡翠竹》《沿著紅軍走的路》《我的故鄉(xiāng)在北京》《清明上河圖》《我愛你,中國的漢字》《梅花魂》等,都具有強烈的民族精神、愛國情懷,是對學生進行人文精神培養(yǎng)的佳作。
2、富有濃烈的人文色彩的“事”的教材
《浮冰上》《養(yǎng)花》《三峽游》《囚蟻》《童年的發(fā)現(xiàn)》《嫦娥奔月》《盤古開天地》《皇帝的新裝》《隔窗看雀》《寫給異國弟弟的信》《背課文》《意外》《祖父的園子》等等。不難看出,許多故事都出自名作,無論是我們國內的,還是國外的,都是培養(yǎng)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好材料。
3、凸顯偉大人格魅力的“人”的教材
《我終于回來了》《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梅蘭芳學藝》《木蘭從軍》《愛因斯坦與小女孩》《伯牙斷琴》《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倔強的小紅軍》《小英雄雨來》等等,這些鮮活、有代表意義的人物,其精神品質、人文精神歷代為人們傳誦。
4、感人至深的“情”的教材
《我驕傲,我是中國人》《我站在鐵索橋上》《滑滑梯》《小溪流的歌》《話說長江》《雷鋒之歌》《獻給老師的花束》《偉大的出征》《壺口瀑布》《匆匆》《二泉映月》《美麗的晉祠》等等,優(yōu)美的文字、激情澎湃的斗志、舒緩悠揚的曲調,無不令人心馳神往、催人奮進。
在這幾類教材中,教師可以根據(jù)自身文化底蘊、教學風格、學生綜合素質、學生家庭文化程度等諸多因素來確定一定的教學手段,以達到教學目的,從而實現(xiàn)“以人為本”的教育宗旨。如:感情誦讀、情景教學、模擬教學、快樂教學、啟發(fā)教學、合作探究是教學等等。
二.新教學課堂改革中的困惑
我們常說:一個人的閱讀史就是一個人的精神史。在課中教學中每個學生的精神史是否是豐滿完善的?教師的教學是否一帆風順呢?
每每在課前,老師都會在學生預習中要求認真朗讀課文,在朗讀中力爭與作者、語文本中的人或事產生共鳴。但在課堂學習過程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真正讀懂文本且與作者有心靈交流的又有幾人?真正喜歡閱讀的又有幾人?問其原因:這些課文我們感到枯燥無味,讀了一遍就沒了興趣。還有的學生回答得更直截了當:有些課文過時了,我們實在看不懂。老師再問:你們不會查查社會背景、相關的歷史事件思考一下?對方答曰:弄明白了,也就是個過去時,跟我們現(xiàn)在又有什么關系?!
教師先別忙著生氣、抱怨:現(xiàn)在孩子真是不愛學習,教他們學他們都不想學!冷靜想想,教師不禁捫心自問:是誰偷走了我們孩子的預習興趣呢?是什么占據(jù)了孩子們的心靈樂園?
傳承中華古老文化、發(fā)揚我中華民族精神是教師責無旁貸的使命,但時代在進步,快節(jié)奏的生活方式,多元化的文化影響,個性化的生活體驗,致使得孩子們的內心的需求也悄然發(fā)生變化。
教學片斷一:
師:小朋友們,春天里太陽也喜歡滑滑梯,他把一排排長長的、亮亮的梯子放下來,多有趣、多明亮、多美麗呀!那么,春天里還有什么喜歡玩滑滑梯呢?
生1:老師,還有春雨也喜歡滑滑梯。
師:(滿意地向她微笑)你答得真好!是的,春雨也喜歡玩滑滑梯。(板書:春雨)
看看我們書上是怎樣寫的呢?
師出示課件并請一個小朋友讀了讀有關句子。
師:多美呀!瞧,今天就下著春雨,淅淅瀝瀝、嘩啦嘩啦,多好聽啊!
生2:老師,我覺得下雨一點都不好!
師:(滿臉的驚詫)為什么呢?
生2:下雨天,我一出去玩,爸爸就打我,說我把鞋子衣服打濕了。
師:在家看這淅淅瀝瀝的小雨也是一種享受哇!
生2:可我就喜歡在雨中玩,還可以和小朋友打水仗呢!
師愕然、無語了。
……
教學片段二:
師:小朋友們,請看這幅圖。
(出示情境圖:樂樂與他的小伙伴放學后在海邊的沙灘上踢足球,背景是火紅的太陽高掛在藍天白云間、海鷗飛翔、海水輕輕搖。他們玩得很帶勁,把棉襖脫下來放到了一旁。)
師:樂樂與他的小伙伴奇奇都是體育健將,他們放學后最喜歡做什么運動呢?
生1:踢足球。
師:他們踢得怎樣?
生2:他們踢得很快樂!
生3:他們踢得很帶勁!
師:你們說的太好了!瞧,天邊的海鷗飛過來為他們喝彩,海浪也為他們鼓掌。他們玩得多快樂??!
師:小朋友們,請你們再仔細瞧瞧,還從哪里看出他們玩得帶勁、開心、熱愛運動???
(教室里立即安靜了下來,許多孩子的目光盯在了棉襖上面。)
生6:老師,可以從地上的棉襖看出他們的帶勁。
生7:他們踢足球踢熱了,把身上的棉襖都脫下來了。
師:(很得意、很高興地笑了)是的,你們有一雙亮亮的眼睛,真會觀察、真聰明!
(師環(huán)視了全班。看到一個孩子撅著嘴,沉著臉,好像在思考什么!)
師:小希,你在想什么呢?
全班學生的目光都投向了這個孩子。
生8:老師,冬天在海邊踢球是不可能的!
師:(很是詫異)為什么呢?
生8:我們小朋友踢球一般都是在足球場或者是草地上。還有,踢球是不可能穿棉襖,都穿運動服。
師:(輕輕笑了)你說的很有道理,你是我們學校的足球小將,是最有體會的,是吧?
生8:(點點頭,驕傲地看看了同學)是的。
師:感謝你的提醒!
……
由課中不太和諧的教學片段中發(fā)現(xiàn):一些看似有趣、美麗、動人的圖片、語言、聯(lián)想,一些教師自認為可以呼喚心靈樂園的教材,卻被孩子們輕而易舉地打破并否定了。僅僅是電子產品、網(wǎng)絡文化的沖擊與侵蝕嗎?當然不是。傳承中華美德、弘揚民族精神一直是語文教材的人文精髓,但現(xiàn)代學生精神追求是否與我們所設定的人文精神一致呢?這是每一個老師所深思的。
三、在教學方法上尋找個性與創(chuàng)新的契合點——快樂預習
人文精神是自由的、自覺的、由內到外的自然表達的,它具有強烈的自我意識,超越意識。在課堂上只有尊重學生特有的個性,讓他們在空靈的童真世界里、在充滿激情的教材里尋找創(chuàng)新意識,尋找人文精神、尋找自我,獲得生命意義??鞓奉A習可以使學生在自我的精神世界里尋找到人文精神,使生命獲得升華。
(一)快樂預習方式的設定
學生對語文課文的預習一般有兩種情況。一是老師已經(jīng)設計好了預習作業(yè);二是常規(guī)性的預習,即每篇課文,學生都先按常規(guī)預習一次,目的在于初步理解課文內容及相關基礎知識。
教師設定的預習方式一般都采用“課前預習單”獲“課前預習卡”。在預習內容上有專門設定的欄目,如:課題、預習人、我會辨析(字音、字形的學習)、我會理解(生詞的學習)、我自學會的內容(課文中心句或自然段中心句的摘抄、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查閱相關資料、我的發(fā)現(xiàn)、我的思考、課后完善。這樣的設定比較開放,學生比較喜歡。
平時引領學生常規(guī)性預習的內容有:1、默讀:初次默讀的要求有兩個:一是了解課文的大概意思,二是劃出不理解或不甚理解的語句。2、查閱:就是通過查閱字典、詞典、網(wǎng)絡、資料或問咨詢老師、家長,對不認識的字讀準字音,對不理解的詞語,要初步了解它的意思。3、朗讀: 就是大聲朗讀課文。大聲誦讀,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記憶都很有好處。4、摘抄:就是把好詞好句和自己認為值得借鑒的詞句摘錄到采蜜集上。
(二)快樂預習語文的方法:
1、課前讀書
讀書是學生終身學習所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而課前預習時,所要完成的讀書任務則務必要做到:讀正確)、讀順暢。課文讀熟了,也就掃清了閱讀過程中的第一障礙,它是進行閱讀教學的重要保證。
2、用好工具書
用好工具是以字典、詞典、電子字詞典為工具的注重語文基礎知識的掌握的預習,這一類預習常用于生字、新詞的掌握。當然,也有一部分學生為了走捷徑,喜歡抄相關的教輔資料上的答案,對此教師要正確引導。
3、學會質疑
有疑才有思。預習中質的“疑”可以從教材中課后習題中挖掘。在指導中,要求學生盡量提些有含金量的問題、有價值的問題,這樣的問題往往體現(xiàn)了文章的精神所在。
4、舉一反三
指對于同一體裁、篇章結構相似,寫作方法相同的文章,教師可先以一篇作為范例指導如何預習,然后再引導學生舉一反三,融會貫通,自主預習其他文章。
5、靈動預習
靈動、自主、開放預習是指讓學生到不局限于課本、工具書以外的大課堂中去尋訪、解疑。如圖書館、展覽館、電影、電視、報刊雜志、網(wǎng)絡都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學習資源。學生在預習實踐中,培養(yǎng)了自身搜索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從而培養(yǎng)學生與社會的互動性。
當然,不同的教材所采取的預習方法也不同。如古詩預習則側重于朗讀、查資料等;閱讀課文預習則側重于字詞自學、查閱相關人或物資料、質疑問難、歸類整理、學習感受小結、課后完善等;習作教學前的預習則側重于觀察周邊事物、人物、景物,閱讀相關的文章、小結寫作方法、試寫下水文等;語文樂園的預習則側重于筆頭練習,嘗試做做會做的練習、動手做實驗等等。
十九世紀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說:“一個真正的教師指點給他的學生的,不是已投入了千百年勞動的現(xiàn)成大廈,而是促使他去做砌磚的工作,同他一起來建造大廈,教他建筑?!弊鳛榻處?,力爭使課前預習這種學習方法地運用達到最優(yōu)化,才能使學生的潛力得以充分發(fā)揮,真正領悟文本中所包含的人文魅力。
(三)快樂預習中人文精神的挖掘
“我的發(fā)現(xiàn)”“我的思考”中追尋人文樸素的腳步。
“我的發(fā)現(xiàn)”這一欄,既是對文本的深入對話,也是對文本的重新思考。可以是對“標點符號”“生字詞” 學習的新發(fā)現(xiàn),也可是對“句段篇”的新發(fā)現(xiàn),更可以對與文本相關聯(lián)的線索、信息、資料等發(fā)現(xiàn)。在發(fā)現(xiàn)中找新意、找有價值的東西,那就是創(chuàng)新。這樣一來,學生在課中學習時才會有迫切解決的“心理期待”,才會有恍然大悟、茅塞頓開的“喜悅感”,才會有如獲至寶的“成就感”。如,在學習《有趣的作業(yè)》一課中,學生在預習中發(fā)現(xiàn):‘愛護花草四個字打的是單引號而不是雙引號。于是在教學中,老師利用孩子的新發(fā)現(xiàn),告訴孩子們:作為提示語,愛護花草本應提醒大家注意環(huán)保并要求都這樣做。但因為這四個字出現(xiàn)在小麗的一句話里,為了區(qū)別,就引用的單引號??梢钥闯觯哼@樣的發(fā)現(xiàn),既是對基礎知識的講授,又對孩子們進行了環(huán)保教育,可謂一舉兩得!
“我的思考”這一欄,是個性化的思考空間,更是人文價值的體現(xiàn)。有學生在預習中問:我們從小麗身上學到什么呢?課中老師請小朋友大聲朗讀課文最后一自然段,他們明白:小麗不僅找到了春天,還懂得了愛護春天,我們應該像她一樣愛護春天。教學環(huán)節(jié)到此本該結束了,但老師還追問了一句:還學到什么呢?一時間小家伙們都不作聲了。老師笑瞇瞇地說:別人都是拿現(xiàn)成的東西來交給老師,只有小麗一個人畫春天。你們想想,她和別的小朋友有什么不同?這下幾個小手舉起來了:她很會動腦筋;她很有自己的想法;她懂得愛護生命?!拔摹薄靶摹钡挠袡C圓融,就是打開學生心胸、豐滿學生精神世界的金鑰匙。然而這一切,都得益于學生在課前預習中的思考、課前的質疑。
2、自主查閱課外資料,豐富、滋養(yǎng)學生的心靈。
在語文教材中,有許多以歷史事件、歷史故事為題材的課文,也有許多離學生很遙遠的生活畫面、人物形象。如何拉近學生、文本、作者之間的距離,除了潛心閱讀之外,還應該利用現(xiàn)代手段,讓學生在網(wǎng)上查閱有關資料或視頻,用心去感受那個年的人和事,從而激起千層浪,觸及他們的靈魂?!侗淮镅b的是什么》是一篇很有趣的故事,學生很感興趣。他們在預習中提到了一個很有趣的問題:爸爸身上的酒味和煙草味這一句本應忽略不計、可以不寫的,但作者為何要在此寫上一筆?面對這樣一個話題,老師一定不能讓它劃過去。在課前,鼓勵學生在課外閱讀大量的有關二戰(zhàn)的一些資料或視頻,并做好筆記,把在二戰(zhàn)中受難的民眾流離失所、尸橫遍野、背井離鄉(xiāng)的畫面、慘遭不幸的人員數(shù)據(jù)展示出來,同時還把戰(zhàn)斗中的士兵們思念家鄉(xiāng)與親人的家書、歌曲、照片一一呈現(xiàn)在教學中。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目睹血腥的場景、想象著文中爸爸夜間思念孩子、家人的場景,自然明白“借酒澆愁愁更愁”的道理,同時更體會到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幸福,達到了人文教育。
又如《荷蘭風車》教學前,引導學生查閱荷蘭地理位置、風土人情、物產資源、風車的由來以及它為荷蘭人民所做的貢獻等等,從而明白:為什么說風車是荷蘭的標志,是荷蘭的功臣?這樣一來,教學難點迎刃而解,學生不僅愛上了這片神奇的土地,同時也被荷蘭人民勤勞、智慧所打動。
3、“課后完善”中,升華萬物生命的意義。
在復習鞏固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里,可以利用教材的拓展性,設計一到兩個自選作業(yè),讓學生自我完善、自我發(fā)揮、自我提高。如,學生在學習《四季的歌》,可以讓學生小練筆:《春天的太陽》。想象的翅膀永遠是青睞學生的,他們呈現(xiàn)的詩歌是干凈的、清純的、芳香的:“太陽媽媽生下了一群小寶寶,他們從媽媽的手中跳下來,小草歡迎他們,大樹歡迎他們,他們和陽光寶寶一起打鬧,多開心、多自由、多幸福啊!”
學完《有趣的作業(yè)》,可以讓學生在戶外找春天:畫春天、剪春天、唱春天、詠春天。有小朋友利用雙休日,和小伙伴、和家長一起到東湖梅園去,聞梅、賞梅、話梅、曬梅,收獲頗豐。有一位小朋友在小日記里這樣寫道:“東湖梅園的梅花盛開,我和小朋友一起賞梅。梅花像五彩的云朵掛在樹上,白的像雪、粉的像霞、紅的像火,真美!大人們在聊天照相,兒童在樹下嬉戲玩耍,淡淡的花香令人陶醉!”優(yōu)美的語言伴隨著動人的心弦演繹著童心的純真與美好,贊美著人間的真、善、美。由“心”到“文”,是提升學生人文素養(yǎng)、升華生命意義的法寶。
看來,用心貼近教材、走進自然、走近進社會,用情進行快樂自我的預習,人文素養(yǎng)、人文精神自然浸入骨髓、沁人心脾。
總之,在充分的快樂預習中,我們發(fā)現(xiàn):只有真正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真正地把教學課堂讓給學生,真正地尊重學生的人格與身心,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能看到人文的種子在發(fā)芽、開花、結果:學生能正確對待自我、他人、社會和自然,還包括對人個性和主體精神的表達,對自由、平等和做人尊嚴的渴望,對理想、信仰、自我實現(xiàn)的執(zhí)著,對生命、死亡和生存意義的探索等。
《人文精神的實質與核心》一書說:“人文精神首先是一種自由的精神、自覺的精神、超越的精神。它標志著人對物、對自然的超越——人高于物(在類的意義上);它的誕生說明人具有了自我意識,標志人的覺醒,表明人的存在不再是自在的,而是自覺的;超越自然則意味著人開始有了自由——創(chuàng)造的自由、生活的自由以及享受的自由。因而,從抽象的意義上講,人文精神就是一種‘志在超越的精神?!本G色課堂需要的就是這樣的一種精神:回歸語文教學本真,充滿生命活力的課堂。綠色語文課堂里,學生是自由的、無拘無束的,他們在一定的學習空間、一定的學習平臺、一定的學習方式里,使心靈得以釋放、愉悅,學習效率自然是最高的。教師利用手中的教材、社會這個大教材時,時時要警醒自己:心靈樂園需要的是平等、自由、快樂、體悟、超越!如果是這樣,師生共同走進人文殿堂、心靈樂園就不是難事了。
(作者單位:湖北大學附屬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