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信煒
摘 要:價值澄清模式是20世紀70年代在美國風靡一時的道德教育模式。它的產生正是美國社會結構變革、價值觀念多元化的時期。比較我國所處的社會階段與價值觀現狀,借鑒價值澄清模式的主要內容,望其能對對我國的學校道德教育產生啟示。
關鍵詞:價值澄清 價值多元 德育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4(c)-0172-02
價值澄清流派是20世紀六、七十年代產生于美國的一種道德教育模式。價值澄清是美國社會轉型期多種因子相互影響的產物。但是,社會轉型所導致的原有主流價值觀念信度下降、多元價值觀念興起則是其中的主要因子。我國目前亦處于社會改革時期,社會的急劇變化必然使原有的價值觀念受到沖擊,這就不可避免地使價值信念還沒有牢固樹立起來的青少年學生面臨迷茫的情境。這也對我國學校德育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因此,借鑒價值澄清模式啟示我國中小學學校德育,具有一定的意義。
1 價值澄清模式產生的社會背景
價值澄清流派是美國20世紀六、七十年代道德教育的主流,它的興起,與美國當時的社會現狀緊密相關。21世紀六、七十年代,已經成為世界頭號強國的美國,其豐富的物質文明并沒有給人民帶來太多的慰藉,反而由于社會動蕩以及傳統社會問題的暴露給美國人帶來無盡的隱憂。[1]階級問題、人權問題、生態(tài)破壞、經濟危機、工業(yè)發(fā)展失衡等內在矛盾逐漸凸顯,社會結構迫切需要改革和轉型,美國社會原有的價值觀已經不能適應社會發(fā)展的要求。
轉型社會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社會價值觀念多元雜亂,美國許多青少年對原有的價值觀念失去信心,從迷茫到反抗,被主流社會稱為“垮掉的一代”。“朋克”、“嬉皮士”等此時期出現的標志性潮流實質上表現著青少年在迷惘中的發(fā)泄。美國紐約大學教授拉思斯敏銳覺察到了社會各種價值并存和沖突時導致個人價值觀混亂的根源,而傳統的道德教育教育模式對個人價值生活已經喪失指導作用,提出在價值多元情境下,通過個人的自我判斷、選擇,確定和完善價值觀。[2]
2 價值澄清模式的基本內容
2.1 價值澄清的基本假設與要素
價值澄清的基本假設是當代兒童處于價值觀沖突的社會的社會中,這個社會沒有一套公認的價值準則,因此教師不能把價值觀直接地教給學生,而只能通過學習、分析、評價、選擇等方法,幫助學生形成適合他本人的價值體系。
價值澄清模式包括四個基本要素:
(1)關注生活。這要求學生關注現實生活當中的事情,特別是要留意身邊那些使價值觀發(fā)生混亂的問題。
(2)接受現實。這實質上是對教師提出的要求。即要求教師原原本本地接受學生的一切,包括學生的各種觀點、興趣、信念等,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更加完整地展現自己。但對學生價值觀的接受并不表示“贊同”。
(3)啟發(fā)思考。教師接受學生的各種價值觀,主要目的在于通過這個方式啟發(fā)他們的思考,讓他們思考:學生所面臨的多種選擇是什么;個人看中的東西是什么;在日常生活中應該怎樣維護自己的價值觀。
(4)培養(yǎng)能力。價值澄清模式的提倡者認為,通過價值澄清這一過程,可以使學生思考自己的價值問題,能夠更好地整合他們的價值觀,從而提升價值澄清能力。
2.2 價值澄清的階段
價值澄清過程包括三階段七步驟:
第一階段是選擇階段。包含自由選擇、在多種可能中選擇、對結果做深思熟慮的選擇三個步驟。
第二階段:珍視。包含珍視和愛惜、公開認可兩個步驟。
第三階段:行動。包含根據選擇行動、反復行動兩個步驟。[3](142頁)
通過以上對價值澄清模式的簡要概括可以看出,價值澄清模式注重學生在價值觀形成、發(fā)展中的主體作用,強調學生的主動性和參與性,鼓勵學生自我探索,發(fā)現和澄清自己的價值觀念,從而作出自己的選擇;教師在此過程中的作用明顯不同于傳統德育過程中傳授、灌輸等方式,主要工作在于在尊重學生的基礎上積極引導學生的價值判斷與選擇;強調學生關注實際生活和社會現實問題,以生活為中心。這樣有助于引起學生興趣,避免因脫離生活實際所導致的枯燥乏味。該模式最突出的特點在于,其目的在于教導學生“如何獲得一種觀念”,而不是“獲得怎樣的觀念”,客觀上發(fā)展學生思考和理解人類價值觀的能力。
3 價值澄清模式對我國高校德育教學的啟示
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階段,在舊有的價值觀念受到沖擊,不斷崩解之外,新的價值體系還沒有明確樹立起來,這客觀上造成了人們價值信仰的迷失。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進行,大量西方價值觀念涌入,某些價值觀遠遠不同于我國傳統價值觀念,這就更加使得人們在此大潮中無策。此外,傳播媒介的發(fā)展使得信息泛濫,人們從不同的渠道受到多元價值觀的影響,特別是青少年生活在這樣一個急劇變化的社會中,由于他們缺少價值判斷能力,更容易在社會多元價值觀念的沖擊下引起自身價值選擇的判斷。
與美國相比,雖然兩國由于社會形態(tài)的差異,所面臨的社會問題有質的不同,從社會價值觀的形態(tài)來看,價值澄清模式產生的社會背景與我國當前的社會現狀有某些相似之處,由于轉型期社會結構的變化、原有價值觀念被懷疑、道德和價值觀念的多元化使青少年產生迷茫情緒。多元價值觀的興起造成學校德育模式在社會新形式下面臨新的挑戰(zhàn)。因此,借鑒美國價值澄清德育模式,對我國學校德育教學進行思考,有一定的意義。
面對社會多元價值觀存在的現狀,學校德育教學中一味向學生灌輸、傳授傳統的價值觀已經不合適宜,關鍵在于發(fā)展學生價值判斷、選擇的能力。使他們在價值多元時期有自己的價值選擇準則,這才是發(fā)展學生品德,樹立正確價值觀的長遠之計。
(1)尊重學生的多元價值觀。目前無論是中小學生還是大學生價值觀念多元化,使得德育工作與教學出現困境的事實已經受到人們廣泛關注。80后、90后的稱呼,我認為這不僅是對其年齡的界定,其背后更深刻地體現著對這些人群價值觀念、行為特質的內涵。這些人群特殊的價值觀念受到主流社會的詬病,但客觀來講,他們生活在多元價值觀并存的社會轉型期當中,受之影響出現價值的混亂也是一種必然。教育工作者不能以為對其批判,而應當結合社會現狀予以理解,應當做的不是批判而是關心,接納他們持有的各種價值觀念,在此基礎上引導他們分析、批判,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2)凸顯學生品德發(fā)展過程中的主體作用。當前我國德育教學實際依然是教師占據主導一味強行灌輸,這已經不符合德育實際與社會發(fā)展對德育提出的新要求。借鑒價值澄清模式所主張的學生主體地位的發(fā)揮,引導學生自主思考,自己探索。這就要求在德育教學中采用討論法、交談策略、書寫策略等。
(3)貼近社會現實進行教學。美國著名教育學家杜威提出的“教育即生活”、“學校即社會”的著名論斷最明顯地說明了教育不能脫離社會生活的道理。學生價值觀形成于社會實際當中,因此教學也應當貼近實際生活,避免空中樓閣式的空洞說教。價值澄清模式的特點之一就是強調學生貼近現實,留意現實中引起價值混亂的問題。社會問題正式引起沖擊學生價值觀的重要因素,因此,引導學生對社會問題主動批判思考,也有助于學生剖析自身,增強是非觀念。
(4)營造輕松愉快、自主平等的教學氛圍。價值澄清的操作過程注重教師的引導,建立一種良好的道德教育氣氛,重在啟迪激發(fā)學生反思自己的行為,運用課堂中師生對話的方式開展價值觀問題的討論,讓學生澄清自己的觀念和行為,獨立作出決定,幫助學生形成自己的價值觀。[3]因此,課堂德育民主氛圍的構建不僅有利于良好師生關系的維系,更能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促使他們獨立思考。
參考文獻
[1] 顧然.六、七十年代美國的新右派運動初探[J].史學研究,2002(9).
[2] 秦戈.對價值澄清流派衰落的思考[J].新疆教育學院學報,2006(9).
[3] 鐘啟泉.道德教育展望[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