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真敏
摘 要:在新的社會要求下,要有符合素質教育精神的英語教育觀,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意通過為學生提供內容健康,情趣高尚的語言教材與盡量真實的語言環(huán)境,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因此如何在英語教學中滲透思想感情教育,培養(yǎng)面向21世紀高素質的英語人才,和我們廣大英語教師的研究和探討的一個課題。
關鍵詞:素質教育;英語教學;教育觀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8-078-01
在新的社會要求下,要有符合素質教育精神的英語教育觀,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意通過為學生提供內容健康,情趣高尚的語言教材與盡量真實的語言環(huán)境,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因此如何在英語教學中滲透思想感情教育,培養(yǎng)面向21世紀高素質的英語人才,和我們廣大英語教師的研究和探討的一個課題。
如何在英語教學中體現(xiàn),滲透素質教育,根據(jù)多年的教育實踐,總結以下幾點:
一、加強教學創(chuàng)新,充分挖掘教材內容,寓教育于教學中
和學生將一些空洞的理論,很難達到對其進行思想教育的目的,因此,我認為在這英語教學當中要講究藝術性,緊扣教材適當補充,合理發(fā)揮,使得英語教學,有新的創(chuàng)意,激情,使素質教育得以落實,教育教學功能得到充分發(fā)展。英語教材每課的內容豐富多彩,大都是由一件或兩件實例引出觀點和道理,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層層剖析實例,步步引出觀點,通過分析事物的表面特征,探究其原因背景,剖析人物思想動機。英語教材中還有許多道理必須反復講,但老生常談又是教學大忌,為此,我盡量從新的角度去闡述老話題,這樣不僅教學方法出新,而且教育性更強。
因此,我們要堅決反對應試教育,毫不猶豫地變應試教育為素質教育,這是深化教育改革的關鍵。在英語教學中,尤其要改進教育方法,加強對學生在學法方面的指導,使得學生掌握語言學習的規(guī)律,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盡可能創(chuàng)造一個適宜于英語情景交際的語言環(huán)境,使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得到提高,使素質教育落實到日常教育之中。
二、遵循語言教學規(guī)律,優(yōu)化課堂教學目標,是英語教學實施素質教育的基礎。
學生80%以上的知識接受和技能訓練是在課堂教學中完成,因此課堂教學是英語教學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陣地,主渠道,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優(yōu)化課堂教學內容和目標首當其沖。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不足之一在于重視學生智力因素而忽視學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表現(xiàn)為教學內容繁雜,四會三會等目標不突出,對學生學習態(tài)度興趣自信心學習策略及習慣的培養(yǎng)沒有具體目標,無的放矢。新的《英語課程標準》對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教學內容和目標作了明確的規(guī)定,包括知識技能情感策略和文化等五方面。在重視知識和技能的同時,首次把情感策略和文化引入教學目標,并實施目標分極使之更加層次化,具體化,這無疑給新時期英語教學指明了方向對基礎英語教學帶來了生機。
改進教學方法創(chuàng)設教學情景,激發(fā)學生興趣逐步引導學生的主動參與。
交流是學習英語的目的,情境是交流活動的基礎,而創(chuàng)造良好的情境又是學習英語的基礎。當鈴聲鳴起,老師神采奕奕面帶微笑進入課堂時教學便進入第一個環(huán)節(jié)并開始導入新課。有效的導入設計,可以使學生開課后不同程度地激發(fā)起學習的欲望。這一過程教師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展示教學目標,揭示新舊知識之間聯(lián)系,引領學生進入英語學習狀態(tài)。不同的課型和教學內容應設計不同的導入方法,讓新舊知識有機融合,生動有趣。
具體有(1)利用圖片,圖像和學生熟知的事物進行導入;(2)利用歌曲游戲或小詩;(3)利用學生角色扮演對話;(4)根據(jù)身邊環(huán)境進行話題導入。例如,學習“There be”機構對學生產(chǎn)生印象,我讓學生根據(jù)自己書桌上,書包里,文具盒里以及教室里,教室前面,教室后面等地方存在的事物用“There be”來描述,這樣學生的記憶就會更加深刻,理解也會更加全面透徹。
素質教育“以人為本”,關注學生的發(fā)展。我們在進行語言教學的同時,更要重視學生的思想,情感以及品質的培養(yǎng),為學生的終生學習和可持續(xù)發(fā)展打下良好基礎。作為新世紀的外語教師應該以更高的姿態(tài)去迎接挑戰(zhàn),去學習,研究新課題,體會其精神與要旨,并落實到實際的教學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