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敏
摘 要:曾幾何時,我們的語文教學走向了單調(diào)乏味,走向了枯燥無趣,以至于學生們討厭語文,害怕語文,甚至于漸漸遠離語文。究其原因,不是在于學生,而是在于語文教師自己,是我們用死記硬背、機械訓練、保守固執(zhí)關起了語文樂園的大門,讓學生們在這座知識的寶庫面前,只有望而卻步。
關鍵詞:感染;吸引;廣泛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8-295-01
要想重啟語文樂園的大門,讓學生在語文的樂園里自由自在地遨游,以下的幾點做法不妨一試:
一、用教師的文學修養(yǎng),感染學生“愛”語文
要想叫學生喜歡語文,教師首先必須是語文的愛好者,并有著較為扎實的語文功底和寬厚的文化積累,只有這樣,才可能“厚積而薄發(fā)”,才可能吸引學生、感染學生。為此,我特別注重理論學習,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學修養(yǎng),努力以美的教學語言去感染學生,注重平時和學生交談時的語言美。和學生談話間,我經(jīng)常會興致勃勃地說:“我送你一句話!”“我想起一句詩!”在學生的作文本上我也經(jīng)常會寫上這樣的話:“老師希望你吃得苦中苦,成為人上人!”學生顯然對這些名言、古詩是非常感興趣的,在我的感召之下,他們也逐漸開始積累名句,現(xiàn)在我班基本上每個同學都有自己的摘抄積累本,這樣學生就在不知不覺中走進了語文的樂園。
二、用語文的自身魅力,吸引學生“品”語文
語文是表情達意,交流思想的工具,也是傳承社會文化的載體,是與人的生命共存的?!熬Y文者情動而辭發(fā),觀文者披文以入情。”語文中有無窮的魅力等著我們?nèi)ネ诰颉?/p>
三、緊抓課本中的佳作美文,讓學生反復誦讀
課本中很多課文,無論是寫人、敘事,還是描景、狀物,無不充滿著迷人的美。我緊緊抓住課文中每一個真、善、美要素和亮點,激發(fā)學生去咀嚼、品味、感悟、欣賞,使學生的性情得到陶冶和感染,心靈得到凈化與提升。每一篇佳作美文,我都是讓學生反復誦讀。在教學中我一般都會安排這樣幾個層次的讀:自由大聲讀,讀通順讀準確;分小節(jié)細細品讀,每讀一個小節(jié),又分幾個層次,比如教學第一小節(jié)時,首先是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感受大膽地試讀,然后我讓學生分小組分角色讀,在相互交流幫助下,學生越讀越投入。我再請同學進行比賽讀;分節(jié)讀完,請學生將全文配樂誦讀。經(jīng)過這樣一系列的誦讀后,學生真正地品味到了語言文字的魅力。比如初一年級的《安塞腰鼓》《山中訪友》《濟南的冬天》等都是美文,很適合反復誦讀。
四、擴展課本外的名家名篇,讓學生廣泛閱讀
課本中的課文都是精而選之,具有典型性。怎樣使學生品味到更多的名家名篇呢?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了課外閱讀的具體要求。針對這一點,我廣泛發(fā)掘班級學習陣地,讓學生廣泛閱讀。其一,我在班中開辟了“每周必讀”,讓學生誦讀、摘記,并進行評比。其二,我充分利用每天晚讀報的時間,把每周星期天的讀報時間設定為聽讀欣賞課,向同學們介紹一些名作,讓學生欣賞、品讀,體會到了詩情畫意。另外,我還讓同學們作好課外閱讀摘記,并不定期進行交流,從而在班中掀起了廣讀詩文的熱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