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唐
(哈爾濱師范大學國際文化交流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80)
王安石詩學思想新探
李唐
(哈爾濱師范大學國際文化交流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80)
王安石論詩以“適用”功能為目的,又注重詩歌的審美特性,講究情感充沛,強調(diào)自然清新,主張意味雋永、提倡琢煉工巧,對詩歌藝術有著比較全面而深刻的認識。而且,把這些認識一一付諸自己的詩歌創(chuàng)作實踐之中,對當時和后世許多詩人,乃至一定時段的詩歌風氣,都有著重要影響。
適用;清新自然;意蘊深長;工致
王安石的詩歌創(chuàng)作,以其大政治家、思想家而兼杰出詩人獨具個性的藝術風貌,卓立于宋代詩壇,在中國詩歌史上,為“唐音”到“宋調(diào)”的嬗變起了重要的樞紐與奠基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成就了宋詩面目。王詩的成就自應與他的詩學思想有關。以往,談及王安石的詩學思想,往往強調(diào)其功利主義的目的論。問題是,如果他的詩歌觀念僅僅止于功利主義,則其詩歌有如此成就,也就難于理解了。
關于王安石的詩學思想,論者每每引用他在《上人書》中的一段話來說明,即:所謂文者,務為有補于世而已。所謂辭者,猶器之有刻鏤繪畫也。誠使巧且華,不必適用,誠使適用,亦不必巧且華。要之以適用為本,以刻鏤繪畫為之容也。①王安石的這段話確實比較集中、明確地表述了他的“以適用為本”的文學主張,但這些主張都是就“文”而言的,而具體到詩歌,畢竟還有其自身的規(guī)律和特點,因此王氏的詩學思想就不是“適用”說能簡單代替的了。
首先,基于作為大政治家的經(jīng)世致用的文化思想,“適用”自然仍是他的詩歌觀念中的重要原則。他在《詩義序》一文中說:《詩》上通乎道德,下止乎禮義。放其言之文,君子以興焉;循其道之序,圣人以成焉。②他認為,《詩經(jīng)》中的詩歌既寓道其中,又含禮義標準,君子、圣人悟其言、遵其道而行,就會獲得成其為君子、圣人的條件?!对娊?jīng)》是詩歌的最高典范,他對《詩經(jīng)》的認識表明,他同樣視詩歌為傳播人們應遵循的道與禮義之“用”,與“適用”說是一致的。不過,他又明顯注意到詩歌的特點,對于詩歌來說,文辭就不僅僅是一種修飾,而是“君子以興”,實現(xiàn)“適用”的特有方式,所以必須“放其言之文”。所謂“放”當指擴展、發(fā)揚,即在詩歌中發(fā)揮語言文采之美的感染作用,以達到“適用”目的。
王安石主張詩歌必須有充沛的情感才能具備詩歌特有的感染力量,才能“適用”。他在《次韻酬陸彥回》一詩中就寫:“款款故情初未愁,飄飄新句總堪傳?!痹姼枘軐懗伞帮h飄新句”,有“總堪傳”的效果,就在于詩歌中飽滿的情感。于前代詩人中,他最推尊杜甫,在他的詩歌觀念中,杜詩是一面旗幟,一個樣板。他大力提倡并在詩歌創(chuàng)作中繼承和發(fā)展杜詩的現(xiàn)實精神和詩歌藝術的創(chuàng)造性,奠定了宋詩尊杜、學杜的風氣,他又最推尊杜詩的情感充沛,胸懷博大。在他的《杜甫畫像》一詩中認為,杜詩之所以能“與元氣侔”,有“排天斡地”之力,就在于詩中不以雕鎪為事,而是“吟哦”中充滿強烈的憂國憂民的情感,民胞物與的胸懷。在《哭梅圣俞》一詩中,他也肯定“文辭感激多所憂”,同樣強調(diào)詩歌的情感作用。
為了詩歌的“適用”,王安石更主張詩歌須自然清新。他認為自然清新的詩歌,更便于發(fā)揮詩歌的功能。慶歷三年,王安石為已故刑部郎中張保雍的詩稿寫下了《張刑部詩序》,序的開頭即稱贊:刑部張君詩若干篇,明而不華,喜諷道而不刻切,其唐人善詩者之徒歟。③語中“明而不華”當指詩歌明朗清疏,不刻意雕琢流于浮華;“諷道而不刻切”當指詩歌關涉現(xiàn)實,切實“適用”,但又自然流暢而不刻板呆滯。接著就把西昆體與張刑部詩加以對比,批評西昆詩“粉墨青朱,穎錯叢龐,無文章黼黻之序,其屬情藉事,不可考據(jù)也”,即只堆砌五顏六色的詞藻,混亂龐雜,既無自然明朗的有序結構,也無自然真切的抒情用事。稱贊和批評都明白地表明,王安石所崇尚的是自然清新之美的詩歌。他的《示俞秀老》是一首論詩絕句:君詩何以解人愁,初日芙蓉碧水流。未怕元劉妨獨步,
每思陶謝與同游。王安石指出,俞詩為何能夠有“解人愁”的感染力量?就是因為有著“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自然清新之美,這不但可與作詩以自然見長的元鎮(zhèn),劉禹錫比肩,而且也可以與陶淵明詩自然風格與謝靈運詩清新特色并美??梢娫谕醢彩脑姼栌^念中對自然清新的重視。但是王安石主張的自然清新,并非“信手拈來”,率意而為,忽視文彩,作為詩歌,如果“自然”到質(zhì)木無文的程度,就很難達到“適用”的效果?!扒逍隆笔亲匀幻蕾|(zhì)的一種提升,艱辛錘煉的結晶。他的《題張司業(yè)詩》云:蘇州司業(yè)詩名老,樂府皆言妙入神??此茖こW钇驷龋扇缛菀讌s艱辛。他認為張籍詩之所以能“妙入神”,就在于化奇崛為尋常,于尋常中有奇崛,看似自然淺近,容易寫成,實際上是經(jīng)過艱辛錘煉的。所以在王安石的詩歌觀念中的自然,乃是經(jīng)過美質(zhì)提升的自然,而不是粗樸的、原生形態(tài)的自然;是深入淺出的自然,是更富于表現(xiàn)力的自然,即所謂“凝煉之至歸于平淡”者是也。詩歌要在有限的篇幅內(nèi),表達豐富的情志,就要追求“言有盡而意無窮”,要講究“意味”。意味雋永成為中國古代詩歌重要的審美追求和審美特征。已成詩歌藝術傳統(tǒng)的賦比興的運用、意象的營造、意境的構建等,其實都是實現(xiàn)這種審美追求的藝術手段。詩歌要發(fā)揮詩歌的功能,包括取得“適用”的效果,當然就要堅持這種審美追求。所以,王安石在主張詩歌要自然清新的同時也主張詩歌要意蘊深長,富有韻味。據(jù)《冷齋夜話》載:舒公云:“‘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之句,謂有神助,其妙意不可以言傳?!雹苤x靈運《登池上樓》的這兩句詩,從語言到意象,自然清新,其中早春時節(jié)生機勃勃的氣象、季節(jié)變化給人帶來的驚喜,詩人對大好春光到來的感受等等,盡在十字之中隱含,又向十字之外延伸,給人留下可以體悟無盡的余味,所以王安石稱之為不可言傳的“妙意”。他在罷相隱居之后,對詩歌的這種“妙意”更加重視。《石林詩話》又載:王荊公居鐘山,秀老數(shù)相往來,尤愛重之,每見于詩……秀老嘗有“夜深童子喚不起,猛虎一聲山月高”之句,尤為荊公所賞。⑤周紫芝的這兩句詩正是在酒醉驚醒后陶醉于夜深人靜,山高月白的情境中,蘊含著孤高自許超凡脫俗的意味,發(fā)人聯(lián)想,耐人體悟,所以王安石特別贊賞。王安石更明確說明,自己所激賞的是意味深婉而悠長的詩歌審美境界。
王安石反對不“適用”的“巧且華”,但是他又深諳詩歌藝術的本體特征,在他的詩學思想中,將“適用”的文學功能與重視詩歌藝術統(tǒng)一起來,充分調(diào)動與“適用”相適應的那些詩歌藝術手段,以使詩歌更好地發(fā)揮“適用”的功能。在追求自然的同時又很重視表情達意的工巧之美,也是其中之一。
比如用典。在中國古代詩歌中,用典是生發(fā)聯(lián)想、豐富詩意的重要藝術手段。王安石為了發(fā)揮詩中用典的作用,就很講究用典的技巧,并有自己的很精辟的見解?!恫虒挿蛟娫挕份d:荊公嘗云:“詩家病使事太多,蓋皆取其與題合者類之,如此乃是編事,雖工何益;若能自出已意,借事以相發(fā)明,情態(tài)畢出,則用事雖多,亦何所妨?!雹匏磳ο笪骼ンw那樣,依題堆砌同類典故,無補于詩意的表達,既無自然流暢可言,更談不上“適用”,乃是為用典而用典的“編事”。他主張化用典故,巧用典故,依據(jù)抒懷言志的需要,“自出己意,借事以相發(fā)明”,使典故運用自然而“適用”、“情態(tài)畢出”。
再如對偶。在詩歌中,對偶不僅可以形成語言文字的對稱和諧之美,而且可以對詩意的表達起到強調(diào)、進層、延伸、轉(zhuǎn)折等諸多作用,使詩意更加完整、充分。它既是中國古代詩歌特別是近體詩的一種重要表現(xiàn)手段與修辭方法,也是一個重要審美特征。從《詩經(jīng)》開始就不乏對偶,到唐代律詩更成為必須遵守的定型格律。王安石提倡詩歌運用對偶以工巧為上?!妒衷娫挕酚涊d:荊公詩用法甚嚴,尤精于對偶,嘗云:“用漢人語,止可以漢人語對,若參以異代語,便不相類?!比纭耙凰o田將綠擾繞,兩山排闥送青來”之類,皆漢人語也。此法唯公用之,不覺拘窘卑凡,如“周颙宅作阿蘭若,婁約身歸窣堵波?!苯砸澡笳Z對梵語,亦此類?!薄耙凰倍涑鲎运摹稌幭壬凇芬辉姡菍懓察o閑逸的山水環(huán)境,“護田”與“排闥”相對,不僅是“史對史”,“漢人語對漢人語”,對偶工切,而且在詩的特定語境作用下,化典故為比喻,化工巧為自然,上下照應,把山與水都加以主觀化,以它們的動感生發(fā)出“綠”與“青”的靜感,以動襯靜,使山水環(huán)境顯得更加安靜閑逸。這里,王安石對運用對偶的要求,既是就用典故為對偶而言的,也是對用典工巧的要求。
又如煉字。煉字就是在詩歌中講求用字的工巧,它也是中國古代詩歌的一種重要藝術手段。工巧的用字在詩中或含意豐富,或描寫傳神,或境界全出,使詩歌抒情言志的功能得到更充分的發(fā)揮。王安石亦頗重視詩歌的煉字,提倡用字工巧?!独潺S夜話》中說:荊公言:前輩詩“風定花猶落”,靜中見動意;“鳥鳴山更幽”,動中見靜意。⑦前句有了“猶”字,靜中見動的境界才更突出;后句用了“更”字,動中見靜的氣氛才更傳神,此二字用于詩中,既尋常、自然,又造成展開想象的藝術機制,極富于表現(xiàn)力。所謂“動意”、“靜意”皆言其用字工巧的推敲工夫和藝術效果。
如上所述,在王安石的詩學思想中,王安石的詩學思想既以“適用”功能為目的,又注重詩歌的審美特性,講究情感充沛,強調(diào)自然清新,主張意味雋永、提倡琢煉工巧,對詩歌藝術有著比較全面而深刻的認識。而且,把這些認識一一付諸自己的詩歌創(chuàng)作實踐之中,對當時和后世許多詩人,乃至一定時段的詩歌風氣,都有著重要影響。
注釋:
①王安石全集[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②王安石全集[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③王安石全集[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④惠洪.冷齋夜話[M].中華書局版,1988.
⑤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M].人民文學出版社,1962.
⑥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M].人民文學出版社,1962.
⑦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M].人民文學出版社,1984.
I207.22
A
1005-5312(2014)32-013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