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琳琳
小學生進入三年級,語文寫作內容從看圖寫話轉變?yōu)榱曌鳎芏鄬W生往往不知道要寫什么,也不知道怎么表達,對習作產生了畏難心理。如何讓學生“樂于書面表達,增強習作的自信心”?我認為,隨文小練筆不失為一種好的訓練方法,它能讓學生學習一些寫作方法,隨時發(fā)現(xiàn)素材并及時用語言文字表達出來,培養(yǎng)勤于動筆的良好習慣,從而逐步提高習作水平。
一、激情渲染,激發(fā)練筆興趣
兒童心理學告訴我們:任何知識與能力的形成,學習主體──學生的學習興趣是重要因素。小學生對小練筆的興趣來源于“有材料可寫”,一旦有了材料,他們就會躍躍欲試,表達興趣濃厚。
如三年級的第一次小練筆訓練,是在教學《學會查“無字詞典”》一文時,文中第二自然段描寫了聰聰一連串的動作“背”“戴”和“走”,學生自讀以后結合小插圖自己就能理解。我乘機對學生進行了鼓勵:“作者描寫了聰聰?shù)膭幼?,但沒有描寫爸爸,可我們觀察插圖以后對爸爸也有了認識,誰來像作者一樣把你觀察到的爸爸也寫出來呢?”學生飛快地拿起筆,認真地寫了起來,不一會兒精彩的語句就躍然紙上,大家也不約而同地寫出了爸爸的三個動作“手提旅行箱”“脖子上掛著照相機”“大踏步地走”。有的學生通過觀察寫出了爸爸的表情,用上了“樂呵呵”“笑瞇瞇”等詞來描寫。當被老師稱贊的時候,學生顯得很興奮,原來自己就是“小作者”呀!
又如教學《石榴》一文以后,學生明白了作者是從顏色、形狀與味道三方面來寫石榴子的,這時我讓學生拿出帶來的最喜歡的水果,仔細觀察品嘗。等學生準備好后,我激情引導:“老師也想嘗嘗大家的水果,但是這么多種水果,老師品嘗不過來呀!請仿照文中第四自然段的寫法將你的水果寫下來,誰筆下的水果最有特點,寫得最誘人,老師就評選其為‘最受喜愛的水果”。我的話音剛落,學生們就迫不及待地提起筆寫了起來,很快完成了練筆。學生的表達不但條理清楚,而且生動形象,得到了聽課老師的嘖嘖稱贊。教師沒有過多的講解,學生練筆的興趣就被激發(fā)了,而且在潛移默化中學會了仿寫。
正是在老師一次次的激情引導、積極鼓勵下,班上大部分學生對這種有內容可寫、有方法可依的小練筆,產生了興趣。當我將他們的精彩小練筆在班級中展示出來時,他們感到無比喜悅和自豪。
二、展開想象,加深理解感悟
每冊教材中都留有一些空白之處,這些空白是教材內容的深化,是教材內容的新解。這些空白的地方留給學生極大的想象思維空間。教師在引導學生對文本有所感悟的基礎上,再引導學生對文中空白之處展開想象或聯(lián)想,學生在添加內容、補充情節(jié)、抒發(fā)自己真實感受的同時也加深了對文本的理解感悟。
《第八次》是一篇蘊含深刻道理的外國歷史故事,講述布魯斯王子英勇抗擊侵略軍,七戰(zhàn)七敗,幾乎失去信心時,受到蜘蛛結網(wǎng)的啟發(fā),決定發(fā)動第八次攻擊并最終取得成功。當決定發(fā)動第八次攻擊的時候,他是如何去動員幾乎失去信心的士兵的呢?此時我讓學生展開想象寫小練筆,學生會很自然地結合文本內容來寫,對文本的概括就是學生加深對文本理解感悟的過程。
如《孫中山破陋習》一文寫道:“‘你年紀還小,還不懂得這些事。媽媽含著眼淚把孫中山推出了房門……”這里的省略號也是一個難得的訓練點,一個含淚的神態(tài),一個推的動作飽含了母親的無奈。母親回到女兒身邊會對女兒說些什么?這個時候學生因為已經(jīng)對當時的封建習俗有所了解,對母親的盲從和無奈有所體會,所以他們有話想說,有情要抒,只要給學生一個表達的機會,就會取得出乎預料的效果。陶夢穎同學是這樣寫的:“孩子,娘也知道纏小腳是受罪?。】蛇@是祖宗傳下來的規(guī)矩呀!你看娘和其他婦女,哪個沒有纏小腳?你是女孩子,如果不纏小腳,將來不但會被人家笑話,還會嫁不出去的,到時候你怎么抬得起頭?孩子,你就忍忍吧!娘幫你纏起來吧!”從她的描寫中,我們深深地感受到了母親的心疼和無可奈何,如果沒有對文本的深刻理解,怎么能寫出如此觸動人心靈的語言呢?
于永正老師說:“閱讀教學中寫的訓練,不應游離于課文之外,要使它成為閱讀教學中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痹诮虒W中,如果我們能注意挖掘課文中可以讓學生想象的空間,讓他們有機地把寫融入教學,以寫促讀,不僅能夠優(yōu)化課堂教學的結構,提高教學效率,還會創(chuàng)造出無限精彩。
三、遷移拓展,豐富語言積累
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要借這個例子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掌握閱讀和作文的熟練技巧。因此,在閱讀教學中,要找準課內小練筆的切入點,積極引導學生多角度、全方位地思考問題,讓學生在讀寫訓練中,把范文的表達方式轉化為自己會運用的表達技能。
像以上我所舉的《學會查“無字詞典”》和《石榴》中的小練筆,其實都是屬于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進行仿寫遷移的小練筆,分別是句式的仿寫和方法的仿寫。這樣的訓練點在蘇教版語文三年級上冊教材中還有很多。如《北大荒的秋天》一課學完,我就讓學生觀察我們這里秋天的景色,仿照文中第四自然段總分的寫法,初步嘗試圍繞中心句進行練筆。因為地處農村,秋天可寫的景物很多:田野、果園、樹林、池塘、村子……學生的描寫都能做到中心突出,語句生動優(yōu)美,真是令我欣喜萬分!
又如《東方之珠》一文,教材上就設計了“仿照課文第五自然段的寫法,圍繞‘一到休假日,街上就熱鬧起來寫一段話”。還有《航天飛機》是一篇科學童話,語言生動,敘述靈活,如教師僅僅是讓學生了解科學知識,那就失去了學習語言的范例,語文課也就失去了“語文味”。在學完此文后,我讓學生為航天飛機寫自我介紹,學生便能根據(jù)收集的一些信息資料,結合對課文的理解,寫出自己的感受,豐富語言的積累。
學完童話故事《三袋麥子》后,我設計安排了兩個情景:第一個是小猴收獲了這么多麥子,他會怎樣處理呢?第二個是第二年土地爺爺又送了一袋麥子給小豬,小豬會怎么想,怎么做呢?讓學生任選一種情景展開想象,續(xù)編故事,學生興趣盎然,生動地描寫了小動物們的想法、做法,不僅積累內化了文本語言,還養(yǎng)成了勤儉節(jié)約的好習慣。
郭沫若曾說過:“應該時常練習寫作,寫多了寫得久了,自然也就會寫巧起來,好起來?!笔聦嵶C明也是如此,一學期里,我利用教材,巧妙安排了許多切實可行的隨文小練筆,學生創(chuàng)造了無限的精彩,習作整體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當然,隨文小練筆,還有更多的方法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學中加以挖掘和運用。只要我們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巧施練筆,相信學生定能練出精彩無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