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錦華
【摘 要】閱讀能力是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的核心,有效的閱讀教學對提高學生閱讀能力至關重要。本文分析了目前閱讀教學的不足,提出提高閱讀教學有效性的四點建議: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重視閱讀技能的培養(yǎng);重視詞匯積累,長、難句分析;關注學生閱讀興趣,精選課外閱讀材料,希望幫助學生在閱讀能力上有所突破。
【關鍵詞】閱讀教學;現(xiàn)狀;有效;閱讀能力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的課程目標中提出:高中英語課程應強調在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綜合語言應用能力的基礎上,著重提高學生用英語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實現(xiàn)課程標準中提出的這一目標,閱讀教學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語言學家Francoise Grellet曾明確指出,閱讀首先是“為了得到樂趣,為了獲取信息。”學生通過閱讀,可以獲取新信息,樹立新觀念,增強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的現(xiàn)狀
由于閱讀理解題在各種英語水平測試中所占的比重較大,在師生中已經(jīng)形成了一種共識:“得閱讀者得天下”?;谶@種共識,教師們重視閱讀教學,學生們也認真參與。但是,盡管在閱讀這一部分花費了大量的時間,教學效果卻不容樂觀。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不能得到全面的提高。這其中有學生自身的原因,教材的原因以及測試評價的原因,但最主要的還是閱讀教學的原因。
目前,教師的閱讀教學分成兩部分:教材教學和課后的閱讀理解訓練、講評。對教材中閱讀材料的處理,目前大部分老師的做法是花兩課時完成。第一課時是泛讀,要求學生通過閱讀文本,完成課后的相關練習,最后校對答案。第二課時是精讀,即處理文本中的語言點和語法知識。很多老師往往更重視第二課時的教學,認為語言知識的講解是最重要的。至于課后的閱讀理解訓練,教師們普遍的做法是選用標準化試題,要求學生在限定的時間內完成,然后根據(jù)批閱情況講評錯題。這樣日復一日的訓練使學生很疲倦,但收效甚微,學生自然無法產(chǎn)生興趣,做題時機械應對,甚至有學生把閱讀理解完成的好壞歸咎于運氣,真是閱讀教學的悲哀!
二、如何有效實施閱讀教學
(一)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很多學生,尤其是基礎較差的學生,往往閱讀習慣很差。他們在閱讀過程中存在出聲閱讀、指讀、復讀等不良閱讀習慣,直接影響閱讀速度。閱讀速度一慢,學生就很難把握文章的整體意思,邊讀邊忘、顧此失彼,即耗時又耗力,更影響答題的正確率。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及時地糾正學生的這些不良習慣,幫助學生逐步形成默讀、按意群讀等良好的閱讀習慣。良好的閱讀習慣會讓學生終身受益。
(二)重視閱讀技能的培養(yǎng)
陶行知先生曾說過:“好的老師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而是教學生學。學生只有掌握了有效的方法,才能觸類旁通,更好地做到知識的遷移,并使學生終身受益”。俗話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因此,如果教師教會了學生閱讀技能,會大大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閱讀技能可以分解成很多項閱讀微技能,如略讀、跳讀、根據(jù)上下文猜測詞義等。而牛津教材每個單元的Reading后都有一個閱讀策略,教師要重視這種閱讀策略的訓練。一般來說,閱讀策略訓練有五個步驟組成:展示(老師解釋、說明要學的策略),示范(老師在具體的材料中運用所學策略),訓練(老師提供材料供學生訓練所學策略),評估(老師檢查學生是否已掌握新學策略),擴展(老師提供更多的材料讓學生學會選擇性地運用已學策略)。經(jīng)過長期的訓練,學生在閱讀時就會自覺地使用這些閱讀策略,從而快速地完成閱讀任務。
(三)重視詞匯的積累、長難句的分析
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遇到的最大障礙是生詞和長難句。如果一篇文章包含的生詞和長難句太多,學生就會失去讀下去的信心,答題時往往連蒙帶猜,答對率當然不高。那么如何解決生詞這個障礙呢?首先當然是擴大詞匯量,教師要向學生反復灌輸多記單詞的重要性。教材不是學生學習詞匯的唯一途徑,平時訓練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文章,也是幫助學生記憶詞匯的很好的素材。其次,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的猜詞能力,教會學生利用文章中所包含的類比關系、構詞法、上下文,根據(jù)舉例判斷等方式來進行詞語猜測。至于閱讀過程中遇到的長難句,教師首先要教育學生克服畏難情緒。長難句無非有下面幾種類型:復雜的簡單句,復雜的并列句,復雜的復合句。分析長難句最重要的是抓住句子的主干,找出句子的主語、謂語,再把句子中的其他成分,如插入語、定語從句、狀語從句等去除,這樣就能夠很容易的把握句子的主要意思。教師在教材閱讀課和閱讀理解講評課中,要加強對長難句分析的訓練。熟能生巧,經(jīng)過頻繁的訓練,在以后的閱讀中長難句就不再是“攔路虎”了。
(四)關注學生閱讀興趣,精選課外閱讀材料
傳統(tǒng)的英語閱讀教學是典型的應試教育,以致于給學生一種錯覺,閱讀就是讀教材或者做閱讀理解試題。而教材和一些試題,有些內容陳舊,不能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有些篇幅較短,不能滿足目前高考的閱讀要求。因此教師在平時教學中,要適當補充一些課外閱讀材料。選擇材料時,要從學生的興趣出發(fā),可以從《英語周報》《21世紀報》等報刊上選擇一些材料新,語言地道的文章,體裁要多樣,包括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等;題材要豐富,要涵蓋社會、文化、教育、科技、文學等多個方面;難度要適中。為了提高課外閱讀質量,教師可要求學生摘抄優(yōu)美句子,用英語寫幾句話發(fā)表自己的觀點、感想,定期組織評比,激勵學生主動去閱讀。長期的課外閱讀不僅有利于學生擴大詞匯量,還有利于學生開闊視野,豐富知識,從而提高閱讀理解能力。
閱讀是一個復雜的過程,閱讀能力的提高不可能一蹴而就。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喜歡閱讀,享受閱讀。只有通過大量的閱讀,才能實現(xiàn)從量變到質變,使學生的閱讀能力有所突破。
(作者單位:江蘇省海門市三廠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