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野
張家界奇景
我國旅游業(yè)飛速發(fā)展,來華旅游的國外游客更是越來越多,外國游客對這些景點的第一印象就是這些旅游景點的名稱,因此,這些景點名稱翻譯的好壞便直接影響到游客對中國的印象,這些翻譯也起到著傳遞中國文化的作用。本文主要是對旅游景點英譯方法的探論。我們在無論是在閱讀旅游資料時還是在各種旅游景點旅游觀光時,各個旅游景點的名字是最先躍入眼簾的。景點的名字都是有所起源,有所根據(jù)的。人們通過這些名稱就會對這些景觀有一個直觀的印象和理解。對旅游景點名字的翻譯最好就是能夠更好地傳達出深層次的每一個景點所特有的文化底蘊。針對景點名稱的翻譯,主要有以下四種翻譯方法。
通常當遇到用人名和地名來命名的旅游景點,還有一些有特殊意義的特定景區(qū)名稱,由于在英漢兩種語言存在語義空白,兩種語言的語義不對等,會采用音譯法來翻譯,這是景點名稱翻譯中最簡單最常見的一種翻譯方法。這種方法主要根據(jù)漢語讀音,將景點名直接用漢語拼音標注。這種翻譯方法雖然不能傳遞出更多的關(guān)于景點的信息,但也能夠讓其他國家的人們體會到中國漢字發(fā)音,對引起他們對中國文化的興趣也是大有好處的。
旅游景點以人名來命名時或者與某些歷史人物相關(guān)聯(lián)時,我們常常對這些人名采用音譯法。如,“李白”譯為“Li Bai”,“周恩來”譯為“Zhou En-lai”“毛主席紀念堂”被譯為“Chairman Mao Zedong Memorial Hall”里面的毛主席就被直接音譯成人名,對這個歷史景點的譯名也采用音譯和直譯相結(jié)合的方法。總的來說,對人名的翻譯使用該種方法是比較直接有效的。
以本地地名來命名的旅游景點,一般按漢語拼音字母來直接音譯命名。如“北京”譯為“Beijing”,“桂林”譯為“Guilin”,“乾清宮”譯為“Qian Qing Gong”。一些城市的名稱直接采用音譯法比較容易理解,朗朗上口,但是有歷史典故和深厚文化淵源的旅游景點,音譯法在傳遞信息和文化輸入功能上就很弱。
當景點的名稱中包含了有人名和地名等專有名稱又包含了通用名稱,我們會采用逐字翻譯,以單個漢字為單位進行的翻譯,也就是直譯的方法。這種方法也是漢譯英時常常選用的最基本方法。翻譯的英譯名都基本保持了景點中文的語言形式,通順易懂,是一種被廣泛運用的翻譯方法?!包S河三峽景區(qū)”被譯為“The Yellow River in the Three Gorges Area”,“郁金香園”被譯為“Tulip Garden”,“青龍寺”譯為“Green Dragon Temple”,“黃鶴樓”譯為“Yellow Crane Tower”,“鼓樓”譯為“Drum Tower”,“大冰瀑布”譯為“The Grand Ice Fall/The Great Frozen Waterfall”,“碑林”譯為“Stone Forest”。當然也有音譯和直譯相結(jié)合的情況,如“張家界風景區(qū)”就被譯為“Zhangjiajie Scenic Spot”,“杜甫草堂”就被譯為“Dufu Cottage”。當源語言和目標語言有相對應(yīng)的詞匯表達時,源語言和目標語言能夠有所對應(yīng),這種方法對旅游景點名稱的翻譯就最直觀,能讓外國的游客更容易理解。同樣的,雖然直譯法比音譯法的實用范圍還要更大,但它和直譯法一樣,對于有歷史典故和文化底蘊深厚的旅游景點的名稱翻譯,文化的傳播功能也不夠強。
很多旅游景點都有其豐富的文化歷史背景,有很多歷史典故和文化淵源,在翻譯此類旅游景點的名稱時,簡單明了的直譯法不能夠滿足表達出景點歷史文化內(nèi)涵的這個深層次的需要。為了使國外的游客更深刻地感受到中國歷史文化,突出各個旅游景點的不同特點,對于這類旅游景點我們多采用意譯,不拘泥于名稱的某一個字或者詞的翻譯,而是從整體和旅游景點背后隱藏的歷史文化出發(fā),進行深層次的理解和翻譯,爭取成功地表達出文化內(nèi)涵,消除文化差異。如“頤和園”被譯為“Summer Palace”,景點“郭崗頂”,地形如蓮花寶座,故英譯名為“Guogangding Lotus Peak”。如收藏了藏傳佛教各家各派的經(jīng)典書籍印版的“德格印經(jīng)院”,英譯名為“Dege Scripture Printing lamasery”或“Dege Buddhist Sutra Printing House”,譯文都有效地傳達出了源語言信息并且能夠最大限度上去突出所譯景點的特點和歷史背景,意味更加深遠。
一般旅游景點的名稱,從語法結(jié)構(gòu)上分析大都由專有名稱加上種類名稱的偏正詞組形式構(gòu)成,基本上也都以詞組或者短語的形式出現(xiàn)。在對這類旅游景點名稱進行翻譯時一般對專有名詞采用音譯法,即對景點的名稱直接用漢語拼音標注,在后面附加括號內(nèi)加注英文翻譯的方法。這鐘翻譯方法不僅能彌補單純音譯不能夠表達深層次文化內(nèi)涵的缺點,又可以避免了一些較難翻譯的詞語在直譯時出現(xiàn)的語意誤解、詞不達意、表達累贅等弊病。如“花港觀魚”被譯為Hua Gang Guan Yu(Viewing Fish at Flower Harbor),“孤山”被譯為 Gushan(Solitary Hill)“斷橋殘雪”被譯為Duanqiao Canxue(Melting Snow on BrokenBridge)。這樣包含的信息量大且意味更加深遠。
以上介紹了中國國內(nèi)旅游景點名稱英譯經(jīng)常使用的四種翻譯方法及一些翻譯案例典型示例。在實際應(yīng)用這四種方法進行旅游景點名稱的翻譯時,也存在拼寫和錯誤,中式英語,過度直譯,缺少文化內(nèi)涵等各種現(xiàn)象。在具體的實際翻譯中我們還要具體分析,靈活地使用各種方法的同時,也要多站在外國游客的角度思考,努力克服語言和文化背景的障礙,力爭使名稱的翻譯能夠讓國外游客們領(lǐng)略到中國博大精深的文化,使中國五千年傳承的獨特悠久的傳統(tǒng)民族文化更容易被外國游客所理解和接受,促進不同文化的傳播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