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文娟
《全日制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的核心任務是“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一時間,閱讀教學中各種語言文字的訓練頻見于課堂,各種語用形式歷練也層出不窮。其中,作為語用意識最為鮮明的讀寫融合深受廣大一線教師的追捧。但在教學實踐中卻不難發(fā)現(xiàn),讀寫融合隨文練筆的實踐尚存在著不少問題,學生在讀中寫的熱情得不到激發(fā),讀中寫的技巧得不到有效指導,讀中寫的深度也得不到有效開掘,常常使得讀寫融合陷入機械僵硬的境地。如何才能強化讀寫融合的有效性呢?筆者從自身的教學實踐出發(fā),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激發(fā)讀中寫的熱情
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已經樹立了讓學生隨文練筆的意識。在教學每一篇課文時,都試圖從文本中挖掘出值得學生閱讀中練筆的價值點。但實踐證明,很多教師價值點的選擇并不準確,很大程度只是為了練筆而練筆。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學生在閱讀中進行練筆的熱情障礙。學生長時間禁錮在僵硬而模式化的練筆體系,被教師趕著鴨子上架,其練筆的效果可想而知。
鑒于此,教師應該努力在所教學的文本中開掘出能夠激發(fā)學生讀寫融合的滋生點,讓學生始終在文本的浸潤下永久保持動筆創(chuàng)作表達的熱情和動力。而文本的這一滋生點,可以是文本所裹挾的情感性元素,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深刻體悟文本蘊含的情感意蘊,引發(fā)學生情感認知的共鳴,達到“情動而辭發(fā)”的效果,從而讓學生不由自主地進行隨文練筆;這種滋生點,也可以是能夠完善學生寫作圖式的訓練點,以其獨到鮮明的形式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
例如,在教學《二泉映月》一文時,特級教師王崧舟就根據文本中對于主人公阿炳的身世和人生遭遇的介紹,圍繞“街頭賣藝度日”這一滋生點引導學生進行想象補充性的隨文練筆。學生通過閱讀交流,被阿炳特殊的人生遭遇所感動,并在激情朗讀中釋放出情感。當學生的情感認知體驗逐漸豐滿成熟,正需迸涌而出之時,教師為學生搭建了讀寫融合的寫作練筆,迎合了學生的情感需求。學生沉浸在文本所營造的世界中,內心的話語自然生成,練筆的設置成為了學生傾吐內心情感的渠道,有效促發(fā)了學生讀寫融合的熱情。
找尋訓練點,指導讀寫技巧
閱讀中練筆,需要的不僅是無限的寫作動力和熱情,更需要教師給予適當?shù)闹笇?。而在隨文練筆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只得其形,而不得其質,雖然大都能找到讀中寫的價值點,但并沒有引領學生共同探討讀中寫的技巧,就讓學生匆匆動筆,往往造成學生信口開河,文不對題。
讀中寫需要教師給予學生適度的方法指導,才能確保學生讀中寫效度的和諧統(tǒng)一。這里的方法指導包括學生對于閱讀文本核心價值主旨的領悟、選擇的材料和想象的方向能夠依附原文的主題等。這就需要教師在原文中挖掘出適當?shù)挠柧汓c,將值得讓學生關注言語形式和寫作技巧,通過閱讀揣摩這種表達藝術的精妙作用,從而順勢走進言語形式的內部,解構文本的表達密碼,為正確進行讀中寫奠定了基石。
例如,在教學《泉城》第一自然段時,作者描寫各種泉水聲音和形態(tài)的句式,采用了先實寫再想象的方法,這種言語形式生動形象地表現(xiàn)出濟南多種泉水各不相同的聲音形態(tài)。于是,教師引導學生深入閱讀,共同探討這一言語形式的實質,并將其形式提煉而出,讓學生在練筆過程中有章可循。這樣的過程對于學生而言,無疑是一種極好的方法指導。學生憑借現(xiàn)有的語言文字材料,深入其中,揣摩用意,為自身的讀寫融合奠定了基礎。
挖掘切入點,拓寬讀中寫的深度
讀中寫,從表象上看是歷練學生的習作能力,提升其語言表達能力;但從多維方向考量,則不難發(fā)現(xiàn),它除了歷練了學生的認知能力之外,還讓學生憑借自身習作思考的過程實現(xiàn)了對文本再度體悟的過程。因此,讀寫融合的最大價值在于,在深度考量文本、深度體驗文本的基礎實現(xiàn)了學生習作能力的提升,是一舉兩得。然而,反觀我們的讀寫融合,學生的言語表達始終只能停留于原有的認知水平,練筆的內容沒有深入文本體系的痕跡,練筆前后的認知處于同一水平線上,這就制約了學生對于文本的二度開發(fā)。為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就要善于從文本中挖掘切入點,讓學生依循文本思路,尤其是文本核心主旨的聚集點,引導學生深入探討,從而形成探尋出文本核心要旨的有效路徑,為學生在隨文練筆中深入文本打下基礎。
例如,《牛郎織女》一文,當教學到“牛郎織女鵲橋相會”一段時,教師緊扣這一段作為讀寫融合的切入點,引導學生進行正確愛情觀的探討。緊接著,教師布置了隨文練筆,要求想象:“此時此刻的牛郎織女會怎樣評價自己的這一段愛情婚姻?有可能會對對方說些什么?”由于有了之前對于切入點的鋪墊和引導,學生此時的練筆則顯得深邃:有的引用北宋詩人秦觀的“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勸慰對方,有的則深表自己并不后悔。其練筆內容顯示出他們對正確愛情觀的有效認知。
讀寫融合是深化文本認知和提升學生習作能力的有效措施,更是踐行課標中提出的“語用意識”的高效策略。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從文本中開掘出富有價值的滋生點、訓練點和切入點,在提升學生隨文練筆的熱情的基礎上,憑借對讀中寫技巧的深入指導,從而拓展學生的認知深度,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通市如東縣馬塘鎮(zhèn)馬豐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