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勇
摘 要: 學生的認知心理不同決定了學生的個性差異。認知心理不僅影響學生的學習活動,而且影響教學過程中師生相互交流的方式,以及教師對教學策略的選擇。本文通過分析高中生的認知心理發(fā)展特點,探究高中化學課堂教學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 學生認知心理 高中化學課堂 教學策略
認知心理是個體在信息加工過程中表現(xiàn)出的穩(wěn)定的、個性化的認知加工偏好,是個體在感知、記憶、思維和問題解決過程中偏愛的、習慣化了的態(tài)度和方式[1]。本文以蘇教版《化學》必修2乙酸的課堂教學為例,探究高中化學課堂教學的有效策略。
一、高中學生的認知心理特點
1.高中生認知結構的完整體系基本形成
高中生認知結構的各種要素迅速發(fā)展,各種認知能力不斷完善,認知的核心部分——思維能力更成熟,基本上完成了向理論思維的轉化,抽象邏輯思維占了優(yōu)勢地位,辯證思維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也有了很大的發(fā)展[2]。認知論強調有意識的活動、智慧活動、理解、領悟,強調“機體內部”的活動。認知系統(tǒng)基本趨于穩(wěn)定狀態(tài),感知能力、記憶能力,以及思維能力基本定型,認知結構的完整體系也基本完成,功能更完善。
2.高中生認知活動的自覺性明顯增強
高中生的認知自覺性增強表現(xiàn)在觀察能力、記憶能力、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等方面,其中觀察能力方面,能主動制訂觀察計劃,排除干擾,有意識地進行集中持久的觀察活動;記憶能力方面,能獨立、自覺地確定長遠的識記任務,選擇適應的識記方法,自我檢查識記,總結經驗教訓,提高記憶水平;思維能力方面,抽象邏輯思維能力基本成熟,辯證思維能力迅速發(fā)展,抽象概況能力大大提高,思維過程縮短,思維更加敏捷;創(chuàng)造能力方面,能創(chuàng)造性地進行學習,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思維活躍,遷移能力強,產生的新想法多。
3.認知與情感、意志和個性因素協(xié)同發(fā)展
高中生認知心理的發(fā)展與情感、意志和個性等心理因素的發(fā)展密不可分。高中生情感豐富、意志力增強、興趣穩(wěn)定而廣泛、學習動機更強烈,行為的自覺性更高,已初步形成自己的人生觀和世界觀。情感、意志、需要、興趣、動機、理性等對認知活動起定向、維持和調控的作用。因此,高中生的認知結構和情感、意志和個性等心理因素形成協(xié)同發(fā)展的新局面,身心發(fā)展不斷趨于成熟。
二、高中化學課堂有效教學的策略
1.提倡“學生中心”論
傳統(tǒng)班級授課制的教師中心、教材中心、課堂中心,難以根據(jù)學生的特點因材施教,已經無法滿足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在新課改下的高中化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分配好教學內容,根據(jù)每一位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課堂教學設計,結合學生的認知心理和高中化學特點,創(chuàng)設課堂教學情境。同時,教師要利用學生的好奇心設計課堂問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2.提倡“自主探究式”學習
認知學習理論認為,學習應該是主動發(fā)現(xiàn)的過程。高中化學課堂教學注重學生學習過程,以提高學生化學知識學習能力為目的,提倡開展以問題為中心的“自主探究式”學習,不斷提高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的能力,探索問題的能力,以及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強調學習的主動性,以問題為中心組織教學,從而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教學“乙酸”時,教師讓學生先通過自己觀察,總結乙酸的分子結構和物理性質,再通過交流得出正確的答案。
3.根據(jù)學生的認知心理特點進行分組合作學習
有效的合作學習能使學生之間協(xié)調努力,充分發(fā)揮自身及小組其他成員的學習優(yōu)勢。合作學習分組有同質分組和異質分組兩組形式,同質合作學習小組是把認知風格相似,對學習材料、學習方法、學習內容理解相似的學生組成學習小組。由于同一組內的認知風格相似,學生彼此容易溝通,便于形成學習共同體;異質合作學習小組是把不同認知風格的學生組成學習小組,使學生之間形成優(yōu)勢互補,發(fā)揮學習的互補作用。在乙酸的學習活動中,教師根據(jù)學生不同的認知心理特點進行同質分組,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通過觀看演示實驗,對乙酸酯化反應中混合酸的加入順序,濃硫酸的作用,加熱的目的,飽和碳酸鈉溶液的作用,以及導管的作用進行總結,熟練掌握乙酸的酯化反應。
4.多樣化的知識呈現(xiàn)方式
學生在接受教學信息的時候,有多種感官同時參與,根據(jù)各種感官的參與程度不同分為視覺型、聽覺型、動覺型。國外研究表明,當知識的呈現(xiàn)方式與學生的感官偏好相一致時,學生對信息的掌握會更好。為了照顧學生的不同感官偏好,教師應當運用言語描述、板書、投影、錄音、錄像、多媒體展示、實驗演示等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和教學媒體,提高教學效率,提高學生掌握的程度。在高中化學乙酸的課堂教學中,教師運用多媒體展示乙酸的分子結構模型、講解乙酸的反應過程,通過板書記錄乙酸的分子式、特征基團、乙酸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通過演示實驗探索乙酸的酸性比碳酸的酸性強還是弱。
5.靈活多變地教學組織形式和教學方式
高中生認知心理特點,喜歡探索新事物,愛推測,善于抽象思維,喜歡變化,厭倦重復。教師不應拘泥于反映自己個性特征的單一教學風格,而應該掌握并靈活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滿足不同認知心理學生的需要。在乙酸的教學活動中,教師采取讓學生自己觀察、小組討論、小組共同實驗等多種方法引導學生學習,初步掌握乙酸的分子結構和主要用途,掌握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應。
三、結語
高中化學課堂有效教學應以學生探索問題為主,充分發(fā)揮教師的引導作用,以培養(yǎng)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為目的,以提高高中化學課堂的有效性為目標[3],根據(jù)學生的認知心理特點設計教學,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其更好地掌握化學知識。
參考文獻:
[1]張敏,鄭盛娜.基于學生認知風格的教學策略設計[J].浙江教育學院學報,2009,11(9):8-13.
[2]程英.基于學生認知心理的高中化學課堂教學問題設計[D].蘇州:蘇州大學,2010:1-55.
[3]舒義輝.高中化學課堂有效教學的策略與途徑[J].教育科學,2013(12):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