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蘇榕
摘??要:文化教學是英語課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培養(yǎng)學生文化意識重要途徑。初中英語教學也要注重文化教學的滲透,教育者嘗試從課堂、詞匯、日常用語、閱讀、身勢語等多重渠道滲透文化教學。
關鍵詞:英語教學;文化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2-7661(2014)22-196-01
一、文化教學的重要性
語言是社會的產物,語言與文化是辯證的關系。任何一種語言都是某種社會文化的反映,有著深刻的社會文化內涵。所以,學習外語不僅是掌握語言的過程,而且是接觸和認識另一種文化的過程。
二、文化教學的目標
文化教學的目的是增強學生對英語文化及漢語文化的意識和好奇心。所謂文化意識,指的是對文化多元性意識和對差異的寬容態(tài)度,對一文化成員的共情能力,以及對自身文化價值觀念及行為方式的察覺和反省。教師在講解英美國家的地理環(huán)境、文化歷史、文學成就,日常生活的細節(jié)、習俗、儀式、節(jié)日等事件時都應避免說教,而應呈現(xiàn)關于文化的現(xiàn)實而不是指出看待事物的特定方式;將英美文化的某些元素放在首要地位,關注在英美人看來是重要的特點和品質,避免站在旁觀者的立場上?!耙囵B(yǎng)學生從圈內人的角度理解英語文化,這種同感的觀點可以使學生更加準確的解釋異域的文化行為”。使學生意識即便是同一文化中的成員也會有不同表現(xiàn)。文化教學不是加強學生的偏見或是改變他們已有的信仰,而是激發(fā)學生對英語文化的興趣和提高敏感性。
三、實際教學中進行文化教學的嘗試
1、營造課堂英語文化氛圍
首先要將英語文化帶入課堂,融入到教學內容中。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除了完成必要的語言知識的教學外,應向學生傳播與之相聯(lián)系的文化背景知識,給學生創(chuàng)設準英語環(huán)境,讓英語課堂充滿異國氣息。另外,將生活素材搬入課堂,還可以讓情景表演活躍課堂。
2、在詞匯教學中引入文化教學
詞匯教學離不開文化傳授,所以在平時教學中要讓學生在掌握詞匯意義的基礎上了解其中的文化知識,這有助于他們對英語詞匯的理解和運用。如孔雀(peacock)在我國文化中是吉祥的象征,人們認為孔雀開屏是大吉大利的事。在英語中,peacock的內涵意義通常是貶義,含有驕傲、炫耀、洋洋自得的意思,如as?proud?as?a?peacock。英語中的很多搭配也是約定俗成的,不能用中文里的搭配規(guī)律套用到英語中去。
3、從日常用語中滲透文化意識
每一種語言的日常用語都是俗成的,不同的語言在其習慣上的差異是由各種語言自身特有的交際文化模式而決定的。英語和漢語在日常用語中同樣存在著差異性,如不了解這種差異性,將會給交際帶來障礙。如?“吃了嗎”“上哪兒去啊?”“到哪兒去啦!“你有幾個孩子”等問候在我們國家都是十分普遍的打招呼的方式,而英美人聽起來則非常別扭。尤其是“上哪兒去?。俊焙汀暗侥膬喝ダ?!”這樣招招呼的話,如直譯成英語就是“Where?are?you?going?”和“Where?have?you?been?”用這兩句英語來招呼,大部分講英語的人聽了都會不高興,他們的反應很可能是:“Its?none?of?your?business!”(你管得著嗎?。?,由此可見,語言在交際中有它的習慣性和使用規(guī)則。所以我們在課堂中應重視這種習慣性和使用規(guī)則。
4、在閱讀教學中加強文化教學
正確引導學生課外閱讀一些英美文學作品看些英語節(jié)目等,促使他們留心積累有關文化背景方面的知識,這樣能讓學生了解和積累一些有關文化知識、體會和感悟其中的文化內涵以拓展他們的文化視野。
5、從身勢語中體會文化差異
在不同的文化中,身勢語的意義并不完全相同。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在學習語言與文化知識的基礎上,對一些非語言行為多加注意。如中國傳統(tǒng)文化認為坐著的人往往是處于支配地位的:君坐臣站,父坐子站,上級坐下級站等,晚輩一般給長輩讓座以示尊敬。而在美國,情況正好相反,處于支配地位的人往往傾向于站著,以空間高度顯示地位高的內涵。若地位高的一方主動選擇坐姿,則表示他希望穿鑿和諧平等的對話氛圍,縮小雙方的距離感。因此,要用外語進行有效的交際,在說某種語言時就得了解說話人的手勢、動作、舉止等所表示的意思。
6、鼓勵學生通過多種渠道獲取文化知識
課外活動是課堂教學的延伸。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充分利用課外時間來擴充自己的文化知識。教師在教學中可經(jīng)常給學生補充外國網(wǎng)站上的文章,讓學生通過閱讀地道、鮮活的語言材料感受文化。此外,經(jīng)常給學生播放英美電影,電影欣賞可以同時把學生與語言和文化聯(lián)系起來。通過討論電影情節(jié),引導學生注意觀察英語國家的社會文化等各方面情況,各階層人們如何與朋友交往,怎樣進行娛樂活動,說話的表情、手勢等。另外電影可以給學生提供文本中無法明確的非語言交際行為,而且更加生動和直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