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進林
【摘 要】語文課程改革轟轟烈烈,使得語文課堂講究多讀,呈現(xiàn)了部分老師一味地讓學生機械地去讀書,只要書聲瑯瑯,就是一節(jié)有實效的語文課的局面。但是朗讀不能只是走形式,要讀出味道,讀出文章的含義。幾年來,我不斷學習領略別人課堂的風采,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逐漸對如何語文閱讀高效課堂的構建有了自己的理解。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高效課堂
如何構建小學語文閱讀的高效課堂呢?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方面著手:
一、什么是小學語文的本質(zhì)
語文的根本任務是不僅要學到課本里的知識,更要學會表達。(表達包括肢體語言、口頭、書面的表達)這是一門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統(tǒng)一的學科。筆者認為小學語文就是讀好書,寫好字,作好文。
二、課堂上要有明確的目標、訓練、過程意識
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的靈魂,也是每堂課的方向,是判斷教學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據(jù)。在每一個課時的教學中一定要清楚地明白這節(jié)課我教要什么以及教給學生什么再加上怎么教的問題。怎樣達成這個目標呢?我認為我們在教學第一課時時,一定要做到:
1.依據(jù)教材,設計導入,激發(fā)興趣
我們常說;“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彼?,我們在設計導入時,一定要緊貼教材本身,導入一定要對研讀教材,能對激發(fā)學生閱讀教材的興趣為目的。大致分為以下幾種方法:①故事導入法。如在教國標本第十一冊《負荊請罪》一文時,我給學生講了《完璧歸趙》和《澠池之會》這兩個故事。學生聽說我要講故事,就迸發(fā)出一種盎然的興趣。學生聽了這兩個故事后對《負荊請罪》的起因就有了清楚的了解,所以對為什么負荊請罪也就有了較為深刻的理解。②復習導入法。教材編寫時大部分是一個單元的課文所要教給學生的知識點是一個系列的。所以,我們在教學時可以通過復習本單元的其他課文讓學生對本單元有個整體的認識。如:我在教學《記金華的雙龍洞》時設計了這樣的導入:“同學們,前幾天我們一起學習了《長江之歌》,感受了長江的無窮力量和母親的情懷;游覽了美麗的三亞,看到了像紅色氣球一樣的落日;領略了大海一年四季的美麗景象。今天,老師帶著大家一同走進金華的雙龍洞,去領略洞中奇妙的景觀。”③音像導入法。如在執(zhí)教《草原》時我出示了草原的圖片,教學《麋鹿》時我讓學生欣賞了麋鹿圖片等。
2.讀通課文,落實字詞,抓住重點段落
我認為在初讀課文時一定要有個最低的目標——讓每個學生都能讀完課文,每個學生都能讀通重點段落。所以我覺得可以“多輪次,多層次”地讓學生讀課文,力求讀正確、讀流利,這對第二課時的教學很有作用。在教學第二課時時,我認為我們應該落實好以下幾個方面:
(1)抓好復習關,做到溫故而知新。復習對于第二課時的教學是較為重要的,它是能否順利進行第二課時教學的有力保障。我在第二課時復習導入時經(jīng)常會用以下的復習方法:①復習生字詞。把上節(jié)課學過的生字詞語讓學生再重溫一次。②聽寫詞語。有時我直接聽寫,有時我會設計一段情境,情境中有重點的詞語,當說到這些重點詞語時,就讓學生順勢寫下來。這樣做不僅幫助學生理順了課文內(nèi)容,還達到了復習詞語的目地。③復習課文主要內(nèi)容。一般我會出示一些能歸納出主要內(nèi)容的重點詞語,要求學生根據(jù)這些詞語說出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
(2)點面結合,引領學生在教材中走一個來回。什么叫點面結合?什么叫走一個來回?也就是在教學教材時要注意讓學生從整體“部分”再回到整體這么一個過程。這樣做既讓學生對教材有了一個整體把握,又能在重點詞句、體會文章情感上多下功夫。如我在教學《孔子游春》這一課時的時候是這樣做的:首先,我讓學生自由讀3至9自然段,邊讀邊思考,看看哪幾個自然段寫出了孔子有情義?依據(jù)是什么?。學生在回答這個問題時都說出了自己的依據(jù)。如:“孔子看水,因為孔子遇水必觀,為什么孔子會遇水必觀?一定是他和水之間有深厚的情義。”“孔子論水,他贊美了水是真君子,說明他和水之間有情義?!薄浯?,我抓住重點段落,和學生一起研究為什么孔子說水有德行、有情義、有志向、善施教化?同時抓住:“乳汁、流必向下、和順溫柔、穿山巖、鑿石壁、蕩滌污垢”。這些重點詞語,找找和有德行、有情義、有志向、善施教化的關系。從個體突破幫助學生理解了為什么說水是真君子。課文的最后我設計了這樣一個總結語,來引領學生再次從整體上把握文章。師:課文最后一段這樣寫道:“泗水河畔的春意更濃了。”
3.與作者對話,領略遣詞造句的妙處和寫作意圖
每個人寫文章都有自己的意圖,我們在教學時要善于抓住作者的寫作意圖,這樣容易出現(xiàn)異樣的火花。在備課時我們要多問:“作者為什么這么寫,這么寫有什么好處”,這樣才能潛移默化地將作者遣詞造句的妙處“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地教給學生。在課堂上要引領學生領悟文章的表達方式,但這樣做必須在對教材整體把握的基礎上。
總之,語文閱讀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總是有得有失,我們只有在不斷的求索中讓得大于失,讓學生在有限的四十分鐘中更有效地獲得知識。
參考文獻:
[1]何葵初.小學語文不姓“繁”——反思小學語文閱讀教學[J].語文教學通訊. 2003(10)
[2]王藝.運用電教媒體優(yōu)化語文閱讀教學[J].內(nèi)蒙古教育學院學報. 1999(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