鄔義波
摘要:高中美術欣賞課目的在于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yǎng),要在長期的欣賞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實現(xiàn)的。大部分高中美術欣賞課中,教師講解的時問過多,學生表達的機會過少。原因當然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是因為美術欣賞課沒有固定的方法,以至于讓人感到不知所云或枯燥無味。這一問題不僅困擾著學生,同樣也困擾著美術教師。如何把握好每一堂美術欣賞課呢?作為一名高中美術教師在多年來常常思考著這個問題,也在不斷地嘗試各種各樣的教學策略,獲取理想的教學效果。高中美術欣賞課的教學應該與學生的年齡特點相結(jié)合,掌握學生的欣賞習慣和欣賞特征,采取有效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高中美術;欣賞;教學策略中圖分類號:G633.955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4)20-0280-011.美術教學內(nèi)容
1.1高中美術欣賞課的學科知識綜合性強,其教材是以美術史發(fā)展的先后順序為線索來進行編輯的,同時,教材內(nèi)的每一個藝術時期、每一種藝術風格、每一幅藝術作品都具備一定的政治歷史背景,與政治、歷史學科聯(lián)系十分緊密;而美術的本身就離不開文學,如:在中國畫當中就充滿了典型的文人氣息,其詩詞歌賦趣味之濃,常常令人興趣盎然;此外,在介紹如意大利的萬神廟、悉尼歌劇院等建筑藝術時會聯(lián)系到建筑的力學原理,在講到青銅的鑄造工藝時會聯(lián)系到化學方面的金屬元素知識,在贊嘆達芬奇的偉大成就時會聯(lián)系到物理、天文、工程、生物、醫(yī)學、音樂等學科的知識。因此,高中美術欣賞課是一門以美術為主體,綜合性極強的學科。
1.2高中美術欣賞課在教學內(nèi)容中美術知識應具備主體性。正因為高中美術欣賞課的學科知識綜合性強,因此,許多老師容易受到其他學科知識趣味性的影響,不知不覺的把一堂美術欣賞課變成歷史課或語文課。所以,我們應該把美術知識的教與學作為主體,從美術的表現(xiàn)風格、形式、技法、主題等美術知識領域方面展開教學,把可以聯(lián)系到的各科知識作為激發(fā)興趣的點火石;這樣既可以使學生接觸到更多的知識,又可以促進其學習的積極性。
1.3高中美術欣賞課在選擇教學內(nèi)容時應具備合理性。適宜的、合理的教學內(nèi)容能讓教師在展開教學工作時事半功倍。高中美術欣賞課的教材內(nèi)容非常豐富,因此在選材的時候就存在著點與面、難與易的問題,而許多美術老師由于缺乏對教材的了解和深入分析,通常在教學過程中“平鋪直敘”、“面面俱到”,一堂課下來學生什么印象都沒有。所以,首先教師要詳細了解教材,深入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根據(jù)不同層次學生的藝術素養(yǎng)能力,精選教學內(nèi)容,設計教學方法,構(gòu)思教學問題,并可以點代面,突出教學重點、難點。
2.高中美術欣賞課教學現(xiàn)狀
2.1美術欣賞所處的階段。我國美術欣賞課開設較晚,從事美術理論的學者也相對較少,大多數(shù)學習美術的人都選擇了繪畫等實用性美術,從而使美術欣賞的發(fā)展相對落后。然而隨著全球一體化的推動,文化藝術也在不斷地與國外先進的藝術相碰撞、溝通,我國的美術欣賞已提到了日程,但在很多高中學校,美術欣賞課程的開設仍處于普及階段。
2.2學生、家長、社會對美術欣賞課的重視不夠。自2003年美術欣賞課被納入到全日制普通高中(必修)課以來,雖然從體制上讓美術欣賞課的地位有了很大改善,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依舊沒有從根本上改變學生對這一課程的認知。很多學生認為美術欣賞課很重要,但與高考有關的課程相比卻不如后者更加實際,他們有的認為美術欣賞只是一門副課,不需要學習;有些老師和家長也一味追求孩子在語文、數(shù)學、外語方面的成績,對美術欣賞課程的重視無從談起。
3.采取積極措施,提高教學質(zhì)量
3.1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品評。在很多美術欣賞課中,教師的講授方式過于專業(yè)和單調(diào)會使課堂氛圍越來越枯燥,學生與老師之間互動得少,這樣學生不僅不能感受到美術作品的美,反而會覺得乏味、疲憊。學生沒有精神,缺乏興趣,何談欣賞?學生的自主性取決于對美術欣賞課的興趣,因此,提高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自主欣賞與品評,是美術欣賞課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于很多美術作品,課本上并沒有進行過多的背景闡述或者內(nèi)容剖析,完全通過學生自己去感悟,老師如果把作品展現(xiàn)出來,僅僅從線條、色彩、構(gòu)圖等方面解釋和欣賞是遠遠不夠的,學生們聽著也覺得非常抽象,不容易理解,無法激起他們的學習興趣。如果這時換個角度,教師從美術作品的情節(jié)入手,介紹有關這幅作品的故事和趣聞,可以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興致。
3.2注重比較法教學。美術欣賞教學中,比較法教學是一種很實用、很有效的方法。學生們可以通過多方面的比較對美術作品進行欣賞,比如,風格流派、藝術種類、文化背景及不同藝術家之間的比較,都可以使學生更深入地去了解作品。這種比較方法有很多種,而且更直觀。通過比較,學生能夠多角度、多方面地、在不同作家的不同作品中進行比較分析,有利于學生掌握美術欣賞的知識理論,使理論形象化,從而更加深刻地理解作品內(nèi)涵。
3.3巧妙運用多媒體技術。傳統(tǒng)的美術欣賞教學以教師的傳授、學生的練習和鞏固為主,這種以傳授知識來培養(yǎng)學生素質(zhì)的教學模式理性的知識太多,感性的材料少,且不能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因此,多媒體教學顯得越發(fā)重要,它用立體的、動態(tài)的、全面的、連續(xù)的方法貫穿于整個美術欣賞教學的過程中,通過利用多媒體的形、聲、色,形成有機結(jié)合,讓學生從各個角度都可以看到清楚的畫面,因此不會失去興趣。美術欣賞在多媒體教學的應用中,應該適當加些背景音樂的襯托,根據(jù)講授內(nèi)容的需要,可以充分拓展學生的想象空間,做到聽覺與視覺結(jié)合、情景交融。
通過把握教材、熟悉學生、改變角色,從而實施不同教法的課堂教學實踐,筆者認識到雖然美術欣賞課沒有固定的教學方法,但是這個不應該成為困惑我們的間題,而應在教學實踐中,運用辨證的思維和事物普遍聯(lián)系的規(guī)律,準確把握教材和學生的實際狀態(tài),去探索解決間題的方法,做到“觸類旁通”,這樣,間題也就會迎刃而解。
參考文獻
[1]何媛媛.淺析高中美術欣賞課中的教與學[J].教育實踐與研究,2010(7).
[2]程鋒立.論高中美術欣賞課教學[J].教研論壇,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