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蘭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4)24-0141-01
新的《語文課程標準》明確地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jù)學生身心發(fā)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所以學生是當然的"主人"。但這并不是說,為了迎合新課程改革理念,為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性,教師就此放手,讓學生在語文課堂上"隨心所欲"發(fā)展個性,當"主人"。 課堂成敗與否是在于學生能否在教師的精心組織下,圍繞課堂教學目標,充分利用課堂40分鐘,在有限的時間里,進行有組織、有紀律、高效率的學習。這不僅依賴于教師本身的學識水平、語言表達能力、評價藝術等,更重要的在于教師的組織教學能力。
可是,我們怎樣與學生一起共同學習呢?這是現(xiàn)在大部分教師都在研究的問題?;仡欉@十來年的教育教學,我認為其關鍵還是"問題"二字。縱觀近年來語文教學的學習和實踐,越發(fā)發(fā)現(xiàn)靈活多樣的課堂提問能活躍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和學習能力,它是課堂教學中重要手段之一。教師課前應當充分了解學生的情況及知識的系統(tǒng)分部,預設每個不同階段的學生對系統(tǒng)知識所可能存在的問題。并根據(jù)課堂上生成的問題加以整合,引領,更靈活機動的組織教學。我認為,在預設課堂問題時,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課堂要注意提問的態(tài)度
提問的目的就是幫助學生更清楚,更有條理地理解教材內(nèi)容、獲得知識和找到獲得知識的方法。教師如果在提問時能和藹、平等、自然親切的神態(tài)鼓勵每一位學生,這樣學生就會愿意回答,甚至爭先恐后地回答。但是,由于個性差異,每個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理解能力是不一樣的,也許學生思維正確,也許學生思維出錯,無論怎樣的答案,教師都要先給予肯定,以一種平等的學習氛圍給孩子提供一個表現(xiàn)自己的平臺。對回答正確的學生,教師要予以表揚,對回答錯誤的學生,教師則不能指責和嘲笑,而應該耐心地加以引導和啟發(fā),幫助他們樹立解決問題的自信心。另外,提問的面要寬,還要深。不能只提問幾個"尖子"生而忽略其他學生,特別是成績差的和不善言談的學生。而是這預設中分幾個層次的問題呈現(xiàn),即讓學困生得到成功的喜悅,同時也可以給優(yōu)等生加餐。
2.課堂提問要根據(jù)學生的知識層面擬題
教學不僅要從教材出發(fā),更應從學生入手,了解其知識結(jié)構,能力分部,即接受程度。只有全面了解學生,才能取得教學主動權。問題的擬定,既要考慮到學生的知識層面,又要讓學生對問題產(chǎn)生一定的興趣。
如教學《荷花》一文,當講到 "要是把這一池的荷花看成一大幅活的畫,那畫家的本領可真了不起。"時,我提出了這樣的一個問題:這里的"了不起的畫家"指誰?為什么說他是"了不起"的呢?穩(wěn)重你還覺得誰是了不起的?由于學生對畫畫很感興趣,想想能力豐富,所以,發(fā)言就及其的踴躍了;有的學生根據(jù)畫面說話,有的學生能聯(lián)系上下文談自己的感受;還有的學生根據(jù)自己對文本的理解,用自己的話來講。那才是真正的"了不起"??!
3.課堂提問可營造一定的情境
在進行課堂教學時,創(chuàng)設情境問題是課堂中必要且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好的情境設置,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對于提高課堂效率,更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而如果情境問題過大,過于寬泛,學生容易"跑調(diào)",很難被引入課堂學習的正軌。記得在上《海底世界》,當講到海底各種物產(chǎn)時,我讓學生介紹海底的物種。由于課前學生有收集資料,大家回答十分積極,內(nèi)容及其豐富,結(jié)果變成了學生匯報課。在此之前我沒有很好地給學生創(chuàng)設好問題的情境,造成課堂教學時間嚴重不足,寶貴的學習就這樣白白浪費了,從而導致課堂效率低下。
4.課堂提問要有一定的深度
要注意提問的深度。啟發(fā)式的提問應是一種積極的提問,但由于提問的設計深淺不適,致使提問失去價值。比如:有些問題學生一看就明白,但教師仍不厭其煩地去提向,根本不考慮教學目標的需要,這樣不僅造成學生的逆反心理,而且白白浪費精力,甚至會降低教師的威信;也有些課堂提問時老師和學生一問一答,教學氣氛看起來很活躍,但課后如問學生有哪些收獲,學生有時就顯得很茫然,如果答案就在教科書上,學生能回答完整,如果書中沒有現(xiàn)存的答案,有的就答非所問了;還有的教師提出的問題,或者過難,或者過偏,使學生橫豎摸不著頭腦,難以做出解答。因此,必要時應注意提問的深度,使學生咀嚼有味,才能引發(fā)學生創(chuàng)造性的火花。
5.課堂提問權利下架,引導學生質(zhì)疑求佳
古人云:疑為思之始,學之端。亞里士多德亦說過:"思維從疑問和驚奇開始。"作為教師,我們應該把提問的權力還給學生,學生才是學習的主人。因為只有學生敢于質(zhì)疑,善于質(zhì)疑時,才是他們積極思維且學會學習的開始。要讓學生樂于質(zhì)疑,教師必須營造一個民主、和諧、寬松的課堂教學氛圍,真心地把學生當作朋友,耐心地傾聽他們的發(fā)言,認真地聆聽他們的提問,通過師生互問,生生互問達到相互學習,教學相長的目的。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nèi)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又往往是多元的……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在日益騰飛的信息化社會,學生信息的獲取渠道多,信息量大,很多學生目之所及之處就是我們教師視野的盲區(qū),因而,教師的講授就不會是百分之百正確。正因為如此,我們必須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勇于向教師質(zhì)疑問難的精神。只有教風民主,寬容學生,學生才可能積極思維,敢于且善于質(zhì)疑,并提出自認為最佳的修改方案。
綜上所述課堂提問,既要講究科學性,又要講究藝術性。好的提問,需要我們教師要做有心人,問題要設在重點處、關鍵處,疑難處,這樣,就能充分調(diào)動學生思維的每一根神經(jīng),就能極大地提高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語文課程標準》
[2]《新課程理念下的創(chuàng)新教學設計》
[3]教學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