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 磊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軍醫(yī)大學附屬長海醫(yī)院,上海 200000)
膿毒癥是由于患者機體內(nèi)大量繁殖的病原菌及產(chǎn)生的毒素與感染誘發(fā)的細胞因子等引發(fā)機體過度炎性反應,導致機體免疫系統(tǒng)、凝血系統(tǒng)及代謝、循環(huán)出現(xiàn)障礙,誘發(fā)膿毒血性休克與多器官功能障礙[1]。臨床用抗感染及營養(yǎng)支持的常規(guī)方式短期內(nèi)可穩(wěn)定病情,但對細胞炎癥因子的改善效果不理想,療效有限。相關(guān)動物試驗顯示,肌苷具有清除代謝廢物、抑制炎性反應、改善器官灌注的作用[2],但用于治療膿毒癥的報道較少。本研究中對我院收治的70 例重癥膿毒癥患者分別實施常規(guī)治療與聯(lián)合肌苷治療,對比分析了其臨床療效及細胞炎癥因子的變化,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我院2013 年6 月至2014 年6 月收治的重癥膿毒癥患者70 例,診斷參照國際膿毒癥指南中嚴重膿毒癥的診斷標準[3]。納入標準:存在代謝性酸中毒,陰離子間隙(AG)>20 mmol/L;血乳酸超過2 mmol/L;收縮壓(SBP)<90 mmHg 持續(xù)2 h 以上;年齡18 ~70 歲。排除標準:合并惡性腫瘤;合并肝腎功能衰竭;合并自身免疫系統(tǒng)疾病;孕期及哺乳期婦女;對本研究治療藥物嚴重過敏。本研究獲得患者的知情同意,并經(jīng)本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按入院順序?qū)⒒颊唠S機分為聯(lián)合組和對照組,各35 例。聯(lián)合組中,男21 例,女14 例;年齡46 ~70 歲,平均(56.32 ±8.74)歲;重癥顱腦外傷13 例,肺部感染7 例,多發(fā)性外傷手術(shù)后9 例,急性胰腺炎4 例,其他疾病2 例。對照組中,男18 例,女17 例;年齡48 ~70 歲,平均(57.17 ±7.75)歲;重癥顱腦外傷11 例,肺部感染10 例,多發(fā)性外傷手術(shù)后6 例,急性胰腺炎6 例,其他疾病2 例。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
所有患者均采用常規(guī)抗感染、對癥及營養(yǎng)支持治療,將注射用烏司他丁(廣東天普生化醫(yī)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109349H91,規(guī)格為每支10 萬U)10 萬U 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 中靜脈滴注,每次滴注1 ~2 h,每日1 ~3 次。聯(lián)合組患者加用肌苷注射液(河南省新誼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41021484,規(guī)格為每支2 mL ∶0.1 g),每日2 次,每次600 mg,連用2 周。采集所有患者治療前后的空腹靜脈血5 mL,注入不抗凝試管凝固后,在離心機中以4 000 r/min 的速率離心10 min,提取血清置-20 ℃的冰箱中保存待檢。采用GEMPremier 3000 型分析儀檢測患者的血乳酸;降鈣素原(PCT)的檢測采用化學發(fā)光法,使用Roche 公司(德國)生產(chǎn)COBAS-E601 型分析儀及其試劑盒;C 反應蛋白(CRP)的檢測采用免疫比濁法,使用日立7600-210 型生化分析儀。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ELISA)檢測腫瘤壞死因子-ɑ(TNF-ɑ)、革蘭陰性菌脂多糖(LPS)、白細胞介素(IL) -6、IL-10。
于治療前與治療14 d 后,比較患者的TNF-ɑ,PCT,LPS,IL-6,IL-10,CRP 及血乳酸值變化,急性生理與慢性健康評分(APACHE Ⅱ)、器官功能障礙評分(Mashall)的變化,重要器官功能恢復情況[丙氨酸氨基轉(zhuǎn)移酶(ALT),總膽紅素(TBIL),B 型腦鈉肽(BNP),氧合指數(shù)],以及患者治療14 d 后的死亡率差異。
結(jié)果見表1 至表3。治療14 d 后,對照組死亡12 例(34.29%),聯(lián)合組死亡8 例(22.86%),兩組死亡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1.120,P=0.290 >0.05)。
表1 兩組患者細胞炎癥因子變化比較( ± s,n=35)
表1 兩組患者細胞炎癥因子變化比較( ± s,n=35)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 <0.05,與對照組治療14 d 后比較,#P <0.05。下表同。
組別聯(lián)合組對照組TNF-ɑ(ng/mL)31.45 ±6.72 11.83 ±3.92*#30.92 ±7.09 16.83 ±4.72*PCT(ng/mL)25.18 ±7.03 13.44 ±5.72*#23.66 ±6.73 17.82 ±6.01*LPS(pg/mL)36.88 ±13.92 10.95 ±5.25*#34.92 ±14.07 16.73 ±6.18*IL-6(ng/mL)338.7 ±56.4 131.9 ±33.7*#323.6 ±60.9 173.5 ±30.5*時間治療前治療后14 d治療前治療后14 d IL-10(ng/mL)287.4 ±31.6 55.8 ±10.4*279.3 ±34.3 58.2 ±11.7*CRP(mg/L)153.9 ±25.7 41.7 ±10.6*#149.2 ±23.8 63.9 ±14.2*血乳酸(mmol/L)6.42 ±2.51 2.35 ±1.27*#6.33 ±2.47 3.28 ±1.30*
表2 兩組患者APACHE Ⅱ和Mashall 評分變化比較( ± s,分,n=35)
表2 兩組患者APACHE Ⅱ和Mashall 評分變化比較( ± s,分,n=35)
組別聯(lián)合組對照組時間治療前治療14 d 后治療前治療14 d 后APACHE Ⅱ評分19.83 ±4.02 13.47 ±3.95*#19.16 ±4.11 16.69 ±3.78*Mashall 評分7.63 ±2.08 4.08 ±1.32*#7.55 ±2.12 5.38 ±1.49*
表3 兩組患者重要器官的恢復情況比較( ± s,n=35)
表3 兩組患者重要器官的恢復情況比較( ± s,n=35)
組別聯(lián)合組對照組時間治療前治療14 d 后治療前治療14 d 后ALT(U/L)94.2±14.2 48.8±8.7*#92.8±15.1 69.4±11.3*TBIL(μmol/L)53.2±9.8 19.8±6.4*#51.8±10.2 27.3±9.5*BNP(ng/L)972.5±108.4 324.7±98.2*#953.9±115.3 482.4±99.1*氧合指數(shù)(mmHg)130.9±31.2 240.8±39.5*#142.2±35.1 188.5±40.2*
膿毒血癥是指全身性出現(xiàn)惡性炎性反應的狀態(tài),體內(nèi)大量促炎性介質(zhì)在受到刺激后與抗炎性介質(zhì)在血液內(nèi)交替出現(xiàn),引起機體出現(xiàn)繼發(fā)性損傷的癥候群[4]。按膿毒癥嚴重程度可分膿毒癥、重癥膿毒癥和膿毒癥休克,患者嚴重感染時,入侵機體內(nèi)部的微生物與代謝產(chǎn)物可有效刺激機體合成釋放TNF-ɑ,IL-6,IL-10,CRP 等多種細胞因子[5]。若促炎癥細胞因子占主導地位時,患者機體會出現(xiàn)全身炎性反應綜合征(SIRS),加重病情[6]。由于患者血流動力學不穩(wěn)定、組織的低灌注造成了組織的缺血缺氧,使得患者的氧供與氧耗不平衡,組織無氧代謝而產(chǎn)生大量乳酸,嚴重導致微循環(huán)障礙,威及患者生命[7]。常規(guī)治療中根據(jù)患者病情給予抗感染、營養(yǎng)支持、烏司他丁藥物等治療方法,可在短期內(nèi)防止病情進一步惡化,但遠期臨床療效有限,對患者的細胞炎癥因子、重要器官恢復的效果不理想[8]。故本研究中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增加肌苷治療,以提高其臨床療效與預后。
膿毒癥患者早期積極進行肌苷輸液復蘇,有助于穩(wěn)定內(nèi)循環(huán)功能,防止自由基導致的細胞缺血-再灌注損傷,重建氧平衡,保障足夠的氧運輸[9]。肌苷能透過細胞膜進入體細胞,對丙酮酸氧化酶產(chǎn)生活化作用,促進低氧、缺氧狀態(tài)下細胞代謝,參與機體能量代謝與蛋白質(zhì)合成;清除血漿中可溶性炎性介質(zhì),減輕對免疫細胞功能的抑制,緩解淋巴細胞異常凋亡,抑制炎癥系統(tǒng)與凝血系統(tǒng)的相互作用,阻斷炎癥級聯(lián)反應;有效清除血液中的其他毒性物質(zhì)及某些致病因子,清除代謝廢物、炎癥因子及體內(nèi)多余的水分,提供更多的營養(yǎng)支持,符合患者的生理狀態(tài)[10-11]。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治療后兩組患者的TNF-ɑ,PCT,LPS,IL-6,IL-10,CRP 及血乳酸值均較治療前顯著降低(P <0.05),且聯(lián)合組更顯著。APACHEⅡ評分綜合了患者的12 項慢性健康參數(shù)及急性生理學相關(guān)參數(shù),是評估疾病嚴重程度的重要指標。聯(lián)合組患者接受治療后APACHE Ⅱ評分、Mashall 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兩組患者的ALT,TBIL,BNP 均較治療前顯著降低,氧合指數(shù)顯著升高,且聯(lián)合組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 <0.05)。這與文獻[12]報道結(jié)果一致。本研究中聯(lián)合組患者接受14 d 治療后的死亡率低于對照組患者,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其原因可能與肌苷注射液的劑量有關(guān),需加大樣本進一步深入研究。
綜上所述,肌苷聯(lián)合常規(guī)治療重癥膿毒癥對于緩解患者的炎性反應水平、恢復重要器官功能、改善器官灌注和細胞代謝均有積極作用,但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效果不顯著。
[1] 薛其駿. 黃芪注射液治療膿毒癥合并心肌損傷28 例[J]. 中國藥業(yè),2012,21(12):76 -77.
[2] Covajes C,Scolletta S,Penaccini L,et al.Continuous infusion of vancomycin in septic patients receiving 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ntimicrobial Agents,2013,41(3):261-266.
[3] 高 戈,馮 吉吉,常志剛,等.2012 國際嚴重膿毒癥及膿毒性休克診療指南[J]. 中華危重病急救醫(yī)學,2013,25(8):501 -505.
[4] 劉慧琳,劉桂花. 膿毒癥患者降鈣素原與APACHE Ⅱ評分的相關(guān)性探討[J]. 中華急診醫(yī)學雜志,2012,21(4):371 -374.
[5] 劉慧琳,劉桂花,馬青變. 降鈣素原對急診膿毒癥患者早期診斷的價值[J]. 中國危重病急救醫(yī)學,2012,24(5):298 -301.
[6] 楊 廣,鄧靄靜,李 健,等. 烏司他丁治療膿毒癥臨床療效的Meta分析[J]. 浙江臨床醫(yī)學,2013,1 (2):197 -199.
[7] 姚詠明. 深化對血必凈注射液治療膿毒癥新機制的認識[J]. 中國中西醫(yī)結(jié)合急救雜志,2013,20(4):193 -194.
[8] 隨海波,蔣圓圓,左效艷. 舒血寧注射液與肌苷注射液存在配伍禁忌[J]. 實用醫(yī)藥雜志,2012,29(3):275.
[9] 陳云霞,李春盛. 血必凈治療膿毒癥的隨機對照多中心臨床研究[J].中華急診醫(yī)學雜志,2013,22(2):130 -135.
[10] Guclu O,Yavuz C,Gurkan SC,et al.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 after cardiac surgery in patients with acute renal failure[J].Med Glas(Zenica),2013,10(2):244 -248.
[11] 柏學敏,呂文軍. HPLC 法測定肌苷注射液含量的不確定度評價[J].黑龍江醫(yī)藥,2012,25(4):523 -524.
[12] 勞志剛,吳 昊,王素寧,等. 肌苷減輕嚴重膿毒癥患者炎癥反應的臨床研究[J]. 中華危重病急救醫(yī)學,2013,25(4):204 -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