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鵬 楊福平 張宇華
胃癱綜合征診斷及治療方法分析
劉鵬 楊福平 張宇華
目的 探討腹部手術后胃癱綜合征的診斷和治療方法。方法 回顧性分析2007年3月至2014年7月15例腹部手術后胃癱綜合征患者的臨床資料。結果 發(fā)病平均時間為術后6~12d,15例患者均行非手術治療,3~6周后胃腸功能恢復,無死亡病例。結論 各種腹部手術均可發(fā)生胃癱,發(fā)病機制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應采取綜合治療方法。
腹部手術 胃癱綜合征 胃排空障礙
胃癱綜合征又稱胃排空障礙(DGE),簡稱胃癱,是以胃排空障礙為主要表現的胃動力紊亂綜合征,是非機械性的梗阻,其病理生理表現是各種原因導致胃動力的下降,是腹部手術特別是胃手術及糖尿病的并發(fā)癥,國內報道發(fā)生率為0.47%~3.6%,國外報道為5%~24%,偶亦可見于其他部位手術[1]。正確的診斷和治療對避免盲目再手術,減輕患者痛苦有重要意義。
1.1 一般資料 本院自2007年3月至2014年7月共收治胃癱患者15例。其中男6例,女9例;年齡33~75歲,平均56.2歲。胃癌根治術6例,胃大部切除術4例(其中BillrothⅠ式吻合2例、Ⅱ式2例),胰十二指腸切除術1例,結腸癌根治術1例,腸粘連松解術2例,膽總管切開取石術1例。
1.2 臨床表現 本組發(fā)病時間為術后6~12d,術后數日胃管引流量仍>800~1000ml或拔除胃管開始進食后出現上腹飽脹、惡心、嘔吐及頑固性呃逆,嘔吐胃內容物,且嘔吐量較大,嘔吐后癥狀可暫時緩解,腹痛不明顯,但稍后又發(fā)生嘔吐。體檢上腹飽滿、可聞及振水音,腸鳴音減弱。再次胃腸減壓后,癥狀消失,但停止胃腸減壓后癥狀又出現,胃腸減壓液可含有膽汁。造影檢查見胃蠕動減弱或無蠕動,造影劑可通過吻合口,胃排空延遲或線性排入十二指腸,胃內殘留較多。胃鏡檢查可見胃內大量胃液潴留,胃流出道無梗阻,胃腸吻合口水腫和膽汁反流。
1.3 治療方法 本組15例患者均采用非手術治療,確診后即給予禁飲,胃腸減壓,3%溫鹽水200ml經胃管注入洗胃2次/d,2例患者亦給予少量激素洗胃,以減輕吻合口水腫。加強營養(yǎng)支持,腸外營養(yǎng)(TPN)與腸內營養(yǎng)(EN)相結合。采用TPN支持8例,TPN聯合EN支持4例,EN支持3例,腸外營養(yǎng)支持供給為(126±23)kJ/(kg·d),經中心靜脈輸注,EN選用瑞素、能全素、百普力等。維持水電解質平衡,糾正低鉀低氯血癥。給予促胃動力藥,如胃復安、嗎丁啉、西沙比利等增加胃動力,輔以大環(huán)內酯類藥物靜脈滴注,中藥經胃管滴入以促進胃腸蠕動,還可配合針灸等促進胃腸功能恢復。
經系統非手術治療,本組15例患者均獲治愈,5~10d恢復5例,11~20d恢復7例,21~35d恢復3例,平均恢復時間為21.6d。
胃癱在腹部手術后并不少見,以胃排空障礙為基本臨床表現,屬功能性病變而非機械性梗阻,一經確診應采用非手術治療。
3.1 發(fā)病機制 本病發(fā)病機制尚未完全明確,相關因素較多,如圍手術期精神高度緊張,交感神經興奮性增強,手術操作和麻醉藥物的刺激和直接抑制,胃部手術導致的迷走神經損傷,使胃的正常蠕動和排空受到抑制等,術后消化道內環(huán)境改變、紊亂導致空腸麻痹或痙攣為常見原因,以及飲食結構及成分的改變或術后飲食恢復不正確,高脂肪食物的攝入,過敏反應等。此外,胃癱合并糖尿病的人數約占總數的10%左右,圍手術期保持血糖在正常范圍,可能有利于胃癱的預防和治療。
3.2 診斷標準 (1)術后胃腸蠕動功能恢復后開始進食即出現上腹飽脹、惡心、嘔吐等癥狀,或者術后1周胃腸蠕動功能仍未恢復。(2)胃十二指腸造影示胃蠕動減弱或不蠕動(建議采用泛影葡胺或碘油,鋇餐可能會加重病情甚至導致腸梗阻)。(3)胃腸減壓量>800~1000 ml/d,連續(xù)>7d。(4)胃鏡檢查除外機械性梗阻表現:如吻合口直徑正常,無狹窄,胃鏡能順利通過吻合口進入輸出袢腸段至遠端小腸,且輸出袢腸段內無明顯潴留物。(5)無誘發(fā)胃癱的特殊病癥,如甲狀腺機能減退、系統性紅斑狼瘡、結締組織病等。(6)近期未使用抑制平滑肌收縮的藥物,如654-2、阿托品、鹽酸嗎啡等[2,3]。
3.3 治療 (1)一般治療:①禁飲、胃腸減壓、高滲鹽水及少量激素洗胃,消除胃腸道黏膜和吻合口水腫。應采用低負壓或自然引流,避免將胃液第一時間引出,致胃液內增強胃腸蠕動的因子丟失。②動態(tài)觀察調整體內水、電解質及酸堿平衡,預防及糾正營養(yǎng)不良。因胃癱自然病程長,需長期禁食禁飲、胃腸減壓,常伴有水、電解質及酸堿平衡失調,會延誤治療甚至加重病情。TPN和EN在營養(yǎng)支持治療中無可替代。EN更接近正常人的生理所需,是營養(yǎng)支持的首選方式。同時需動態(tài)觀察血糖的波動,有糖尿病者至少將血糖調整至手術前的水平[4,5]。建議行胰島素泵治療。(2)西藥治療:①5-羥色胺受體激動劑。如西沙必利,促進上消化道平滑肌運動,對多巴胺D2受體無親和力,可免除多巴胺D2受體的影響,多巴胺受體拮抗劑如甲氧氯普胺和多潘立酮等,有增強胃腸順蠕動作用;②大環(huán)內酯類。以紅霉素為主,機制是直接結合胃動素受體,起到擬胃動素作用,既增強胃蠕動、促進胃排空,又促進食管下段括約肌收縮,提高其張力,防止反流性食管炎。(3)中醫(yī)、中藥治療:如經胃管保留灌注中藥湯劑,如承氣湯,聯合穴位(內關、足三里、三陰交等)針灸(電脈沖針灸療效更佳)、理療和按摩等。(4)胃鏡治療:胃鏡不僅是胃癱確診必要的檢查方法,操作中對胃壁亦起到柔和的刺激,可將營養(yǎng)管置入吻合口以遠腸內行EN治療,但不可頻繁檢查。(5)心理治療:因在治療過程中長時間留置胃腸減壓管造成的痛苦、有創(chuàng)檢查引起的不適等都直接對患者產生巨大的心理壓力。所以應著重向患者及家屬溝通該病的特點及轉歸,盡量減輕患者心理壓力,以助于康復。(6)手術治療:應堅持積極的非手術治療,多數患者在3~6周內可恢復胃動力,再次外科手術需謹慎。因為胃切除術后殘胃排空障礙是功能性的,并無器質性病變,過早手術常不能發(fā)現梗阻因素,反而使患者受到不必要的損傷,增加術后并發(fā)癥和病死率,加重殘胃的排空障礙,延長病程。只有上述內科治療均無效果,診斷上不能完全除外機械性梗阻者,才考慮再次手術探查。通常采取全胃切除術[6]。
1 Barnatan M, Larson GM, Stephens G, et al. Delayed gastric emptying after gastric surgery . Am J Surg, 1996,172(1): 24~28.
2 Obradovic VB,Artiko V,Stefanovic BM. Simultaneous dynamic study of gastric emptying and changes of serum levels of gut hormones in patients after peptic ulcer surgery.Nucl Med Rev Cent East Eur,2006,9(1):51~55.
3 尤龍,張波,白鵬.Braun's吻合預防畢Ⅱ式胃大部切除術后胃癱的作用.中華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2009, 23(3):159.
4 Frank JW.Mechanism of accelerated gastric emptying of liquids and hyperglycemia in patients with type Ⅱ diabetes mellitus.Gastroenterology,1995,109(3):755~765.
5 Kawagishi T.Effect of cisapride on gastric emptying of indigestible solids and plasma motilin concentration in diabetic autonomic neuropa-thy.Am J Gastroenterology, 1993, 88(6):933~938.
6 Eckhauser FE, Conrad M.Safety and long-term durability of completion gastrectomy in 81 patients with postsurgical gastroparesis syndrome. Am Surg,1998, 64(8):711~716.
161005 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第一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