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療腹膜后淋巴結轉移癌的療效分析
牛松濤,劉娜,張磊,張智慧,史磊,張國耀
(漯河市高等醫(yī)學??茖W校第一附屬醫(yī)院腫瘤科,河南 漯河 462000)
[摘要]目的探討CT引導下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療腹膜后淋巴結轉移癌的療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三維治療計劃系統(tǒng)計算出術中所需放射性粒子的總活度和數(shù)量,在CT引導下對40例腹膜后淋巴結轉移癌患者行腫瘤內(nèi)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療,并根據(jù)腫瘤病理性質,采用相應化療方案。結果40例患者中,21例患者疼痛完全消失,17例患者疼痛癥狀明顯改善,其余2例止痛效果欠佳;2個月后評價療效,21例腫瘤完全緩解,19例病灶有不同程度縮小。術后并發(fā)癥主要為術后局部疼痛、術后手術部位疼痛、術后發(fā)熱、術后靜脈血栓,經(jīng)對癥處理后均可緩解,無嚴重并發(fā)癥發(fā)生,無手術死亡患者。40例患者術后均獲得隨訪,隨訪時間4~18個月,中位隨訪時間8個月,13例因原發(fā)腫瘤進展死亡,其余27例均生存。結論CT引導下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療腹膜后淋巴結轉移癌療效好,創(chuàng)傷輕,安全性高,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三維治療計劃系統(tǒng);腹膜后淋巴結轉移癌;放射性125I粒子
作者簡介:牛松濤(1974-),男,碩士,副主任醫(yī)師,主要從事臨床常見惡性腫瘤的診斷與治療工作。E-mail: nststone@163.com
DOI:10.3969/j.issn.1673-5412.2015.01.029
[中圖分類號]R735.4;R815
收稿日期:(2014-05-29)
隨著惡性腫瘤發(fā)病率的增高及患者生存期的延長,以腹部、腰背部疼痛及腹部不適等癥狀為臨床表現(xiàn)的腹膜后淋巴結轉移越來越多見。多種晚期腫瘤如消化道惡性腫瘤、肺癌、卵巢癌、胰腺癌等均可引起腹膜后淋巴結轉移,明顯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和預后?;颊咄呀邮苓^手術、放療、化療等治療措施,因此后續(xù)治療常受各種因素限制。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療是一種局部微創(chuàng)治療,臨床療效確切,作者收集本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行CT引導下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療的40例腹膜后淋巴結轉移癌患者,現(xiàn)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共收治40例經(jīng)病理和影像學確診的腹膜后淋巴結轉移癌患者,其中男23例,女17例;年齡31~82歲,中位年齡52.5歲;胃癌7例,肝癌6例,食管癌4例,肺癌4例,卵巢癌4例,宮頸癌4例,乳腺癌3例,膽管癌3例,胰腺癌2例,子宮內(nèi)膜癌2例,原發(fā)腫瘤不明1例。所有患者常規(guī)治療效果差,均服用不同劑量的嗎啡止痛,治療前與患者家屬簽署治療同意書,且獲得密切隨訪。
1.2放射性125I粒子放射性125I粒子購自浙江藥業(yè)有限公司,長4.5 mm,外徑0.8 mm,外附鈦殼,內(nèi)置放射性125I銀絲內(nèi)芯,主要射線能量為27~35 keV,初始劑量率7 Gy·h-1,放射性活度為14.8~29.6×106Bq,半衰期為59.6 d,有效作用距離為17 mm。
1.3治療方法術前2~3 d給予緩瀉劑,監(jiān)測血常規(guī)、肝腎功能及凝血功能,并進行術前準備。閱讀相關影像學資料,了解腫大淋巴結與周圍重要血管、神經(jīng)、臟器的解剖關系,應用三維治療計劃系統(tǒng)制定治療計劃,粒子植入數(shù)量、分布由三維治療計劃系統(tǒng)計算得出,術中可依據(jù)不同情況進行適當調(diào)整。擺好體位后,體表固定鉛線,CT掃描后確定經(jīng)皮穿刺進針點,常規(guī)消毒,鋪孔巾;先行Chiba針穿刺,CT適時掃描,進針滿意后循細針將植入針插入腫大淋巴結內(nèi),按計劃植入放射性粒子,粒子間距為0.5 cm,每排行距為1 cm,循序漸進多點穿刺立體植入。術畢再次CT掃描腹、盆腔,除外急性出血并發(fā)癥,并將植入粒子數(shù)目及灶內(nèi)分布情況輸入三維治療計劃系統(tǒng)進行驗證,必要時補種。手術時間大于4 h者,術后常規(guī)應用抗生素1~2 d預防感染,監(jiān)測血凝常規(guī)及D-二聚體,預防腫瘤相關性血栓。
2結果
2.1臨床療效本組植入手術均順利完成,21例患者疼痛完全消失,停服止痛藥;17例疼痛癥狀明顯改善,嗎啡控釋片劑量為原劑量的1/2或1/3即可緩解;另2例止痛效果欠佳。2個月后再次行CT,結果顯示21例病灶完全緩解;19例病灶一定程度縮小,其中3例縮小50%以上。
2.2并發(fā)癥因采用局部麻醉,術中局部疼痛明顯9例,加用止痛藥后好轉;32例術后手術部位疼痛,行對癥處理或觀察;7例術后發(fā)熱,經(jīng)對癥處理后緩解;1例術后1周內(nèi)出現(xiàn)右側髂靜脈血栓,經(jīng)溶栓治療后緩解。無其他嚴重并發(fā)癥,如消化道出血、放射性腸炎、腸瘺等,無手術死亡患者。
2.3隨訪結果40例患者均獲隨訪,隨訪時間4~18個月,中位隨訪時間8個月,13例患者因原發(fā)腫瘤進展死亡,余27例均生存。
3討論
腹膜后淋巴結轉移是惡性腫瘤晚期的常見臨床表現(xiàn),原發(fā)腫瘤以消化道和盆腔腫瘤最多見。由于腹膜后神經(jīng)叢豐富、淋巴結血供少,一旦腫瘤發(fā)生腹膜后淋巴結轉移,常常引起患者嚴重的腰背疼痛,影響飲食、休息及精神狀態(tài),隨著疾病進展,易發(fā)生惡病質,而越來越難接受高強度的放、化療,嚴重影響患者生存狀況;且病灶多位于胃腸及大血管周圍,部分病灶由多個淋巴結融合成團并侵犯周圍血管,難以完全切除,成為臨床治療的難點[1-2]。
放射性125I粒子可釋放能量為35.5 keV的γ射線及27.4~31.4 keV的X射線,使腫瘤細胞發(fā)生DNA雙鏈斷裂和不可修復性DNA損傷,抑制腫瘤細胞的繁殖。放射性125I粒子還具有以下優(yōu)點[3]:合適的半衰期;輻射半徑為17 mm,體內(nèi)組織中穿透能力弱,易于防護,在腫瘤局部可集中持續(xù)照射,而周圍正常組織幾乎不受影響,最大限度保留了組織器官的功能,是一種符合臨床微創(chuàng)治療趨勢的理想的治療方法。有文獻[4]報道,腫瘤內(nèi)放射性粒子植入廣泛用于前列腺癌、肺癌及頭頸部腫瘤等的治療,并取得良好療效。本研究結果顯示,本組植入手術均順利完成,21例患者疼痛完全消失,停服止痛藥;17例疼痛癥狀明顯改善,嗎啡控釋片劑量為原劑量的1/2或1/3即可緩解;另2例止痛效果欠佳。2個月后再次行CT可見21例病灶完全緩解;19例病灶不同程度縮小,其中3例縮小50%以上。并發(fā)癥方面,因采用局部麻醉,術中局部疼痛明顯9例,加用止痛劑好轉;32例術后手術部位疼痛,行對癥處理或觀察;7例術后發(fā)熱,經(jīng)對癥處理后緩解;1例術后1周內(nèi)出現(xiàn)右側髂靜脈血栓,經(jīng)溶栓治療緩解。無其他嚴重并發(fā)癥,無手術死亡患者。所有40例患者均獲得隨訪,隨訪期內(nèi),13例患者死于原發(fā)腫瘤進展,其余27例仍存活。
總之,CT引導下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療腹膜后淋巴結轉移癌療效好,創(chuàng)傷輕,安全性高,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吳濤,李天曉,趙志軍,等.CT導引下125-I粒子置入在腹膜后轉移瘤治療中的臨床價值[J].中國美容醫(yī)學,2012,21 (9):101-102.
[2]王寶中,趙軍,王彥文,等.BSD熱療聯(lián)合放化療同步治療腹膜后淋巴結轉移癌臨床觀察[J].腫瘤基礎與臨床,2010,23(5):410-412.
[3]王猛,周志剛,潘元威,等.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聯(lián)合培美曲塞和卡鉑治療老年晚期肺腺癌的臨床觀察[J].腫瘤基礎與臨床,2012,25(1):28-30.
[4]Boldt HC,Melia BM,Liu JC,et al.I-125 brachytherapy for choroidal melanoma photographic and angiographic abnormalities: the Collaborative Ocular Melanoma Study: COMS Report No.30[J].Ophthalmology,2009,116(1):106-115,e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