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靜
摘要:孔子“無訟”思想對古代法律產生深遠影響,使得民眾產生了恥訟、厭訟、懼訟的思想,法律意識淡薄。然而,福建廈門在建設“無訟社區(qū)”,福建廈門中級法院和市綜治辦于2012年聯(lián)合下發(fā)《在全市深入開展“無訟社區(qū)”創(chuàng)建工作的實施方案》,提出力爭5年內,將全市50%的社區(qū)建成“無訟社區(qū)”。“無訟社區(qū)”的建設是對孔子“無訟”思想的迎合。一旦實施的效果不好會傷害民眾的法感情。
關鍵詞:孔子;無訟思想;無訟社區(qū)
一、孔子“無訟”思想的“訟”與“息訟”之爭
《論語·顏淵》中說,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這是今人對孔子“無訟”思想的“訟”與“息訟”的開端。
張晉藩認為,孔子的弟子有子也說:“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闭f明儒家所追求的是一個沒有紛爭的和諧的社會。在儒家思想的支配下,貴和持中,貴和尚中,成為幾千年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特征,而“無訟”則一直是執(zhí)政者追求的目標。因此,張晉藩認為,孔子的“無訟”思想就是“息訟”、“無訟是求”。
然而,方瀟認為,后世對孔子的“無訟”思想做了錯誤地解讀。在她看來,孔子“無訟”思想的本意在于:重視訴訟,公正地審判案件以恢復被破壞的社會關系;實現(xiàn)無訟的根本途徑在于執(zhí)政者的仁政及其自身的道德表率。為進一步證明自己觀點的正確,她用朱元璋的看法支撐自己的觀點。“孔子之意,蓋謂聽人之訟,我無異于人,但能得是非曲直之情,不至枉道,即斷之后,便無冤者。宋儒乃謂正其本、清其源,則無訟也,豈不謬哉?!蓖ㄟ^二者對孔子“無訟”思想理解的對比,我認為,方瀟的觀點是另辟蹊徑,有助于我們對孔子的思想進行全方位的思考。但是,我還是贊同孔子“無訟”思想的實質就是“息訟”。
孔子的法律思想的基礎是以禮治國,其核心思想是“仁政”和“以德治國”。正如《論語·為政》中所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即為政以德,社會秩序就會有條不紊地進行,就像北斗星固定在自己的軌道上,被其他眾星圍繞??鬃诱J為“德治”在國家治理的中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因此,主張用道德教化百姓。在孔子的治國體系中,“法治”的作用不及“德治”。“德治”是對人價值觀的重新塑造,是對心靈的救贖,對個人的行為有指導意義。因此,“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就是孔子“為政以德”思想在訴訟上的體現(xiàn)。
二、 “無訟”思想產生的原因及影響
(一)“無訟”思想產生的原因
“無訟”思想的產生和流行是時代的產物。確有物質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的意味。古代司法層面,有“獄”與“訟”之分?!蔼z”指刑事案件,“訟”指民事案件。其中,民事案件多為婚戶田土。這類案件多發(fā)生在家庭鄰里之間。我國古代經濟不發(fā)達,百姓被束縛在土地之中。統(tǒng)治者采取了嚴格的戶籍政策。其出發(fā)點是為當權者的統(tǒng)治服務的。農民和農民經營的土地是徭役和賦稅的直接來源。加之重農抑商思想的宣揚,中國古代的商品經濟的發(fā)展是很緩慢的。
商品經濟的最大特點就是交易,交易必然導致商品、勞務的流動。中國古代徽商、晉商的足跡遍布大江南北,說明了商品程度越高,商品和人口的流動性就越強。
人口的流動性差,人與人之間的聯(lián)系自然就少。因此,人與人之間產生摩擦和糾紛的概率是相對低的。這也是中國古代重刑輕民的原因之一。民法是市民社會和商品經濟的產物,商品經濟等價有償?shù)挠^念反映在民法領域就是平等自愿原則。這是我國古代法律理念不可能確立的。民法的缺位是“無訟”思想存在不可或缺的原因。
(二) “無訟”思想的影響
“無訟”思想對當權者的統(tǒng)治起到一定程度的積極影響,如維護政局的穩(wěn)定。但是,其對我國法律的發(fā)展產生的卻是消極的影響。
“無訟”思想的宣揚對百姓的內心形成了強制。即百姓恥于訴訟,厭于訴訟,懼于訴訟。恥訟、厭訟、懼訟的后果是百姓的法律意識淡薄,尤其是權利意識淡薄,不知、不敢、不會用法律保護自己。久而久之,中國人民的骨子里認為訴訟是一件很丟人的事,甚至會嘲笑那些對簿公堂的人。
法律意識淡薄的直接影響是民眾對法律的不信任,無視法律。美國著名法哲學家伯爾曼在他的名著《法律與宗教》中說,“法律必須被信仰,否則它將形同虛設”。社會文明的標志就是依法治國,文明社會實質上就是法治社會。法治社會的法律就是社會行之有效的運行的規(guī)則。當法律不被信仰的時候,民眾要么就是忍氣吐聲,要么就是在沉默中爆發(fā)??傊遣焕谶@個社會有序發(fā)展的。
三、 福建廈門“無訟社區(qū)”建立的利弊之分析
福建廈門思明法院于2009年開始在其轄區(qū)范圍內開展了創(chuàng)建“無訟社區(qū)”活動,這是思明法院參與社會管理創(chuàng)新的一項重要舉措。目前,廈門全市476個社區(qū)已實現(xiàn)“無訟社區(qū)”創(chuàng)建工作全覆蓋,兩級法院共派出法官188名。2012年,各類訴訟銜接平臺共成功化解糾紛3029件,使得94%以上的糾紛在社區(qū)及時得到化解,其中,99個社區(qū)在去年全年沒有訴訟或雖有訴訟但均能通過調解化訟。如今,無訟創(chuàng)建活動的觸角已向學校、景區(qū)、商圈等領域延伸,形成了“無訟校區(qū)”、“無訟景區(qū)”等19個特色品牌。
無訟社區(qū)的創(chuàng)建,實質上是在基層以調解的方式解決糾紛。以調解的方式解決糾紛有其積極作用。其目的是為了化解社會矛盾,促進社會關系的協(xié)調有序發(fā)展。無訟社區(qū)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會和諧。但是,我認為,無訟社區(qū)的建立弊大于利。一味地強調以調解的方式解決糾紛,其實是在傷害人們的法感情。
在實務中,調解就是讓糾紛雙方分別讓步或者各打五十大板。這樣有損法律的確信力和權威,法律“定紛止爭”的效果并沒有發(fā)揮。
在現(xiàn)代社會,我們應該學會為權利而斗爭,為權利而斗爭是一種生存法則。權利如同人的身體器官心肝肺腎一樣,受到損害會向人發(fā)出疼痛的信號。有人漠視權利,殊不知權利與生命具有等價性。權利是名譽,尊嚴等人格的具體化。人不僅僅具有狹義的生命,脈搏跳動、大腦思維的活動,還享有人格上不受踐踏,精神上不被戕害的生命。
因此,無訟社區(qū)的建立是束縛了受害者進行訴訟的方式,是對人們權利的約束。其實,這個社會需要發(fā)泄的出口。當?shù)赖虏荒軐θ藗兊男袨槠鹫{節(jié)作用的時候,法律是維護正義、公正的最后一道防線。當人們對簿公堂的時候,所有的怒火都會宣泄在法庭之上,對當事人來說,也是一種發(fā)泄的途徑,會緩和當事人高漲的情緒。以調解的方式結案,含混了權利與義務的界限。對受害者來說是二次傷害,對侵害者來說是包庇縱容。
四、 “無訟”思想對現(xiàn)代法治中司法的啟示
十八屆四中全會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指出,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線。司法公正對社會公正具有重要引領作用,司法不公對社會公正具有致命破壞作用。必須完善司法管理體制和司法權力運行機制,規(guī)范司法行為,加強對司法活動的監(jiān)督,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
孔子“無訟”思想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民眾對司法的確信力。在現(xiàn)代法治建設中,應該保證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就要有效的實施法律。司法機關就要依法行使審判權和檢察權。片面調解的成功是建立在對法律的妥協(xié)的基礎之上,有損司法的權威?,F(xiàn)代社會,我國已經進入較發(fā)達的市民社會,人們的權利意識加強,糾紛的當事人需要的是一個合法、合理的判決。法院作出的合法、合理的判決會使雙方當事人信服。面對這樣的判決,雙方會無話可說地接受。當事人充分地行使訴權對和諧社會的建設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因此,現(xiàn)代法治建設中要保障民眾的訴訟權利。(作者單位:河北經貿大學)
參考文獻:
[1]張晉藩:《中國法律的傳統(tǒng)與近代轉型》,法律出版社第三版,第324頁。
[2]方瀟:《孔子“無訟”思想的變異及其原因分析——兼對我國當前司法調解的啟示》,《法商研究》2013年第一期。
[3]福建日報·廈門觀察熱點2013年5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