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全面深化改革與習近平領導思維

2015-01-29 23:40賀善侃
中國浦東干部學院學報 2015年1期
關鍵詞:底線思維全面深化改革法治思維

賀善侃

(東華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上海200051)

全面深化改革與習近平領導思維

賀善侃

(東華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上海200051)

摘要: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戰(zhàn)略部署集中體現了習近平同志的領導戰(zhàn)略思維。習近平的領導戰(zhàn)略思維特點主要表現為:高瞻遠矚戰(zhàn)略目標制定中的整體思維,作為實施戰(zhàn)略目標堅強保障的法治思維,落實戰(zhàn)略目標切實舉措的底線思維。

關鍵詞:全面深化改革;領導戰(zhàn)略思維;整體思維;法治思維;底線思維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新一屆黨中央,在反復調研深入總結改革開放經驗,戮力同心凝聚改革共識基礎上,開啟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的歷史進程。習近平同志強調:“改革開放是黨在新的時代條件下領導人民進行的新的偉大革命,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盵1](P31)“全面深化改革”,是繼十一屆三中全會35年以來,我國的社會生產力、人民生活水平、綜合國力邁上一個大臺階之后,我們黨作出的又一個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決定、新的歷史起點上的重大戰(zhàn)略部署。2014年10月召開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又推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戰(zhàn)略部署。這些戰(zhàn)略部署集中體現了習近平同志的領導戰(zhàn)略思維。

一、整體思維:高瞻遠矚戰(zhàn)略目標的制定

戰(zhàn)略智慧集中表現為高瞻遠矚、運籌帷幄、善于把握事物發(fā)展總體趨勢和戰(zhàn)略方向的戰(zhàn)略視野和能力?!案哒啊奔纯倲埡婉{馭全局;“遠矚”即立足當前、放眼未來、預測趨勢。在事物發(fā)展全局和趨勢的視野下確立戰(zhàn)略目標,是戰(zhàn)略思維的最高智慧。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在確立新一輪改革的總體戰(zhàn)略目標時,正是體現了善于觀大局、察大勢、謀大事;正確認識和積極順應中國和世界發(fā)展大勢,善于把握國際國內兩個大局;精心謀篇布局,為全面深化改革引領航程的戰(zhàn)略思維。

《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盵2](P3)習近平同志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兩句話組成的一個整體。一是準確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方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往什么方向走?這是一個根本性問題?!巴晟坪桶l(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這句話規(guī)定了我們的方向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二是準確抓住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全局和根本,規(guī)定了根本方向指引下完善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鮮明指向。今天,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重大歷史任務,是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為國家長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備、更穩(wěn)定、更管用的制度體系。這就需要著眼于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總體效應,“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而不是零敲碎打地調整、碎片化地修補。這兩個方面結合起來就是我們的全面深化改革是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進程。

全面深化改革的總體目標決定了“必須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統(tǒng)性、整體性、協(xié)同性”。習近平同志在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說明中指出:“全面深化改革是關系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全局的重大戰(zhàn)略部署,不是某個領域某個方面的單項改革?!恢\全局者,不足謀一域。’”“全面深化改革需要加強頂層設計和整體謀劃,加強各項改革的關聯性、系統(tǒng)性、可行性研究?!盵3](P87)要統(tǒng)籌考慮、全面論證、科學決策。各領域改革緊密聯系、相互交融,任何一個領域的改革都會牽動其他領域,同時也需要其他領域改革密切配合。如果各領域改革不配套,各方面改革措施相互牽扯,全面深化改革就很難推進下去,即使勉強推進,效果也會大打折扣。這是習近平整體思維戰(zhàn)略智慧的充分體現。

然而,深化全面改革需要全局和局部相配套。全面深化改革目標的實現離不開整體推進與重點突破相結合的戰(zhàn)略策略。一方面,全面深化改革必須協(xié)調推進,注重改革的關聯性和耦合性,力爭最大的綜合效益。沒有整體推進,改革會顧此失彼,另一方面,整體推進必須與重點突破相結合,不搞重點突破,改革難以出成效。整體推進,即增強改革的系統(tǒng)性、整體性、協(xié)同性;重點突破,即選擇一些重點領域和關鍵環(huán)節(jié)作為突破口,以點帶面,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重要領域“牽一發(fā)而動全身”,關系到改革大局,是改革的重中之重;關鍵環(huán)節(jié)“一子落而滿盤活”,關系到改革成效,是改革的有力支點?!度嫔罨母锶舾芍卮髥栴}的決定》正是依據這一戰(zhàn)略思維,確定了經濟體制改革是重點,而且提出了每一個領域深化改革的重點。這正體現了習近平整體推進與重點突破相結合的戰(zhàn)略策略藝術。

二、法治思維:實施戰(zhàn)略目標的堅強保障

剛剛閉幕的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從怎樣依憲執(zhí)政、依法執(zhí)政、依法行政,如何建設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等方面闡述依法治國;并全面破解執(zhí)法不嚴、有法不依、違法不究、信訪不信法等一系列問題。這對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具有重要戰(zhàn)略意義。

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和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的《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是實現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的姐妹篇。把握這兩個《決定》的關系即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這“三個全面”的邏輯聯系。習近平強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必須堅持依法治國,為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提供根本性、全局性、長期性的制度保障。要用法治思維法治方式推進改革開放。

為把握“三個全面”的邏輯聯系,我們首先必須深入理解法治與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內在聯系。

“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我們黨首次提出的新概念。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在探索人類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的過程中,對國家的本質屬性及其演進規(guī)律作出過深入解析。馬克思和恩格斯在闡述國家理論時強調:統(tǒng)治階級掌控國家機器,盡管承擔了必要的社會公共管理職能,但國家的本質是維護階級統(tǒng)治,國家是統(tǒng)治階級的工具。也就是說,國家的首要職能是階級統(tǒng)治。

然而,國家的形態(tài)和職能是在發(fā)生變化的。關于社會主義國家的本質屬性及其治理方略,是我們黨所面對的全新問題。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馬克思、恩格斯沒有遇到全面治理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的實踐,他們關于未來社會的原理很多是預測性的;列寧在俄國十月革命后不久就過世了,沒來得及深入探索這個問題;蘇聯在這個問題上進行了探索,取得了一些實踐經驗,但也犯下了嚴重錯誤,沒有解決這個問題。

社會主義國家與馬克思恩格斯在世時的資本主義國家不同。社會主義國家是人民的共同體,是全體人民公共利益的代表,除了對少數國內外敵對力量實施專政外,國家的首要職能是治理社會、服務人民。這就是說,社會主義國家的主要職能實現了從專政到治理,從單向一元的政府主導管理到實現國家、社會、公民協(xié)同共治的轉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順利實現這一轉變的關鍵。這是因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集中體現了現代政治的特點。

現代政治是現代化進程中的一個重要方面。一般說來,現代化即是傳統(tǒng)社會向現代社會的轉型。這種轉型應是全面的。在政治方面,就是從不發(fā)達政治社會向發(fā)達政治社會的過渡。不發(fā)達政治社會的主要特征有:國家分裂;家族政治或部落政治;專制主義;人治;政黨為少數政治領袖所把持,不能成為公民參與政治的中介組織,公民參與政治水平很低;以家族、血緣關系分配政治角色;宗教和迷信成為政治統(tǒng)治的抓手之一;缺少社會流動,城市和農村界限分明等等??傊?,不發(fā)達的政治社會是缺乏民主政治體制的社會。

與此相反,發(fā)達的政治社會正是與民主政治體制聯系在一起的社會,其主要特征有:民主政治、政府的權力得到公民的認同并受到公民的監(jiān)督;政體具有彈性,能夠容納和吸收社會分化出來的群體和新生的政治力量;依法治國,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政治和行政決策均來自民意,并有較高效率;政黨成為公民參與政治或成為聯系政府和公民的中介;政治參與既有廣度又有深度;社會流動快,實現了城市和農村的一體化。

從不發(fā)達政治向發(fā)達政治的過渡是政治發(fā)展的一個重要階段,我們可稱這一階段為政治現代化進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進程即是政治現代化進程。

依據上述發(fā)達政治社會的特征,民主和法治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主要標志。依法治國的全面推進,正是民主和法治的全面推進。

2014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全國人大成立60周年大會的講話中用8個能否來評價一個國家政治制度是不是民主的、有效的:國家領導層能否依法有序更替;全體人民能否依法管理國家事務和社會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yè);人民群眾能否暢通表達利益要求;社會各方面能否有效參與國家政治生活;國家決策能否實現科學化、民主化;各方面人才能否通過公平競爭進入國家領導和管理體系;執(zhí)政黨能否依照憲法法律規(guī)定實現對國家事務的領導;權力運用能否得到有效制約和監(jiān)督。

“8個能否”是對人類國家政治制度發(fā)展規(guī)律的深刻總結,也是衡量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否現代化的標志。這一標準涵蓋了國家政治制度的全面內容,既涵蓋了國家層面決策的民主和效率,又涵蓋了人民管理國家的權利實施情況;既涵蓋國家領導層的更替問題,又涵蓋權力的監(jiān)督和制約問題。這一標準強調,現代化的國家治理體系以及治理能力,不僅應當是民主的,而且應該是有效的。民主性與效率性的有機結合,是現代化國家治理的應有特征。

習近平指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一個國家的制度和制度執(zhí)行能力的集中體現,兩者相輔相成。我們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總體上是好的,是有獨特優(yōu)勢的,是適應我國國情和發(fā)展要求的。同時,我們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方面還有許多亟待改進的地方,在提高國家治理能力上需要下更大氣力。

2014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談到發(fā)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如何增加和擴大我們的優(yōu)勢和特點時提出了6個“切實防止”:切實防止出現群龍無首、一盤散沙的現象;切實防止出現選舉時漫天許諾、選舉后無人過問的現象;切實防止出現黨爭紛沓、相互傾軋的現象;切實防止出現民族隔閡、民族沖突的現象;切實防止出現人民形式上有權、實際上無權的現象;切實防止出現相互掣肘、內耗嚴重的現象。這6個“防止”是針對國家治理中的關鍵問題而提出的。切實做到這6個“防止”,全面深化改革才有強大的凝聚力和推動力。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才能實現。而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正是實現6個“切實防止”的切實保障。從這個意義上說,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對于實現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具有重大的戰(zhàn)略意義。

王符在《潛夫論》中說:“法令行則國治,法令弛則國亂。”法律是治國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努力建設法治中國,以更好發(fā)揮法治在國家治理和社會管理中的作用”。[4](P80)習近平強調要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動改革的深化,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

習近平法治思維的主要精神表現在如下方面。其一,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其二,全面貫徹實施憲法,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首要任務和基礎性工作。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權威、法律效力,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穩(wěn)定性、長期性。依法治國首先是依憲治國,依法執(zhí)政關鍵是依憲執(zhí)政。憲法至上是現代法治國家的重要標志。我們要更加自覺地恪守憲法原則、弘揚憲法精神、履行憲法使命。其三,凡屬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據。在整個改革過程中,都要高度重視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發(fā)揮法治的引領和推動作用,加強對相關立法工作的協(xié)調,確保在法治軌道上推進改革。其四,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是政法工作的核心價值追求。從一定意義上說,公平正義是政法工作的生命線,司法機關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要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所有司法機關都要緊緊圍繞這個目標來改進工作,重點解決影響司法公正和制約司法能力的深層次問題。其五,要繼續(xù)全面加強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加強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設,健全權力運行制約和監(jiān)督體系,加強反腐敗國家立法,加強反腐倡廉黨內法規(guī)制度建設,深化腐敗問題多發(fā)領域和環(huán)節(jié)的改革,確保國家機關按照法定權限和程序行使權力。要加強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jiān)督,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懲戒機制、不能腐的防范機制、不易腐的保障機制。

習總書記強調:“全面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zhí)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zhí)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不斷開創(chuàng)依法治國新局面。”[4](P81)

顯然,只有切實落實法治精神,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才能真正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

三、底線思維:落實戰(zhàn)略目標的切實舉措

宏偉的戰(zhàn)略目標必須以貫徹落實的實際舉措為托底??照務`國,實干興邦。在全面深化改革大潮正起時,“抓落實”、“抓到位”是習近平同志強調最多的關鍵詞。他再三強調,要把改革各項工作抓到位,把實施方案抓到位,把實施行動抓到位,把宣傳引導抓到位。

首先,習近平確立了“蹄疾而步穩(wěn)”的戰(zhàn)略步驟。

十八屆三中全會確定了到2020年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huán)節(jié)的改革上要取得決定性的成果,形成系統(tǒng)完備、科學規(guī)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使各方面的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時間不等人,很有緊迫感;因而,全面深化改革不能無限期地進行下去,要有只爭朝夕的精神。但只爭朝夕不是急躁冒進。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提出改革舉措當然要慎重,要反復研究、反復論證,但也不能因此就謹小慎微、裹足不前,什么也不敢干、不敢試。搞改革,現有的工作格局和體制運行不可能一點都不打破,不可能都是四平八穩(wěn)、沒有任何風險。只要經過了充分論證和評估,只要是符合實際、必須做的,該干的還是要大膽干。該盡早推進的不要拖宕(以2020年為改革的節(jié)點,每一項改革都要列出一張清晰的時間表),該試點的不要倉促推開,該深入研究后再推進的不要急于求成,該得到法律授權的不要超前推進。做到“蹄疾而步穩(wěn)”。

這里包含著變和穩(wěn)的辯證關系:一方面是在穩(wěn)中求變;另一方面要在變中求穩(wěn);變與穩(wěn)要相結合,不能單方面強調變而破壞穩(wěn);也不能單純求穩(wěn)而不敢求變?!胺€(wěn)”也好,“改”也好,是辯證統(tǒng)一、互為條件的。一靜一動,靜要有定力,動要有秩序,關鍵是把握好這兩者之間的度。根據穩(wěn)與變的辯證法,我們的戰(zhàn)略方針是“穩(wěn)中求進、改革創(chuàng)新”。“蹄疾而步穩(wěn)”的戰(zhàn)略步驟是實現戰(zhàn)略目標的切實保障。

其次,習近平提出了“守住底線、突出重點、完善制度、引導輿論”的工作思路。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善于運用‘底線思維’的方法,凡事從壞處準備,努力爭取最好的結果,這樣才能做到有備無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動權?!盵4](P180-181)堅持底線思維,是我們應對錯綜復雜形勢的科學方法,更是推動新一輪改革的治理智慧。

底線思維,應是“有守”和“有為”的有機統(tǒng)一。一方面,我們要充分估計困難和阻力,設定調整陣痛與成長煩惱的可承受底線,繼而堅守底線,嚴防出現顛覆性的失誤。另一方面更要有舍我其誰的責任擔當、“不到長城非好漢”的進取精神,充分挖掘潛力、激發(fā)動力、釋放活力,為發(fā)展贏得新的生機。

習近平總書記對全面深化改革的發(fā)動和規(guī)劃正是充分體現了這一戰(zhàn)略智慧。

一方面,習近平對全面深化改革的發(fā)動體現了敢于啃硬骨頭、涉險灘的戰(zhàn)略勇氣。

今天的改革再次到了一個緊要關頭。我國發(fā)展面臨一系列突出矛盾和挑戰(zhàn),前進道路上還有不少困難和問題。改革本身也面臨著“期望值上升”的問題,與上世紀70年代末改革開放初期的群眾僅關注物質利益的情況不同,當今國人對改革的訴求更高、更多。如何闖關奪隘,更好地回應人民訴求,關系到改革的號召力,也考驗著我們黨的執(zhí)政能力。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改革經過三十多年,已進入深水區(qū),可以說,容易的、皆大歡喜的改革已經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4](P41)與30多年前的改革相比,今天中國的改革,已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qū)”。前者意味著“難”,后者意味著“險”。與過去皆大歡喜的普惠式改革相比,今天的改革很難讓所有人興奮。無論簡政放權,還是調節(jié)收入,改革都不可避免會觸碰一些固有利益,甚至遭遇某種“利益矩陣”。換句話說,革思想的命、削手中的權、去自己的利,不是每個部門都愿改,也不是每個群體都想改。面對矛盾和問題,習近平同志表現出敢于啃硬骨頭的戰(zhàn)略勇氣。他說:“當前改革需要解決的問題格外艱巨,都是難啃的硬骨頭,這個時候就要一鼓作氣,瞻前顧后、畏葸不前不僅不能前進,而且可能前功盡棄?!薄案母镩_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备母锏纳罨枰皼_破思想觀念的障礙,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既需政治勇氣、政治智慧,又需“自我革新”精神。

習近平同志戰(zhàn)略勇氣來自于他的擔當意識、擔當精神,表現為面對各種矛盾和挑戰(zhàn)的“鐵肩擔道義”精神、“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擔當。

在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場持續(xù)的攻堅戰(zhàn),需要有勇氣、有膽識,敢于吃螃蟹,敢于涉險灘,敢于破藩籬,敢于但責任。他說,只要“對黨和人民事業(yè)有利的,對實現黨和國家興旺發(fā)達、長治久安有利的,該改的就要堅定不移改,這才是對歷史負責、對人民負責、對國家和民族負責?!?/p>

同時,習近平對全面深化改革的規(guī)劃和部署又體現了“守住底線”策略方法論。

“守住底線”,首先要形成以保障人民基本生活為主的社會公平保障體系,織牢民生安全網的“網底”。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在論述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導思想時明確指出:“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為出發(fā)點和落腳點”,“讓發(fā)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2](P3)“緊緊圍繞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深化社會體制改革;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促進共同富裕;推進社會領域制度創(chuàng)新,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加快形成科學有效的社會治理體制,確保社會既充滿活力又和諧有序?!盵2](P4)這些論斷正是習近平所指出的“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是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這一思想的具體化。

習近平守住民生底線,凸顯民生、社會公正的戰(zhàn)略舉措在三中全會《決定》、今年“兩會”的李克強總理《政府工作報告》及三中全會后方方面面的工作中得到了體現、落實。如《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把“改善人民生活的發(fā)展”作為本屆政府實現今年經濟社會發(fā)展目標任務時必須把握好的原則和政策取向之一。報告指出,“要從群眾最期盼的領域改起”。報告列舉了群眾最期盼的與民生密切相關的諸種問題,一一明確了改革的具體措施。李克強總理用所有中國人都聽得懂的語言,簡樸地詮釋道,政府工作的根本目的,是讓全體人民過上好日子。報告還為我們作出了一些有關公平的承諾,諸如:教育公平、信用公平;向貧困宣戰(zhàn),絕不讓貧困代代相傳;防止“一邊高樓林立,一邊棚戶連片”的不公平;終結國企與民企在某些壟斷領域市場準入方面的不平等待遇,等等。

“守住底線”體現了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風險評估。推動改革絕不可能沒有風險,“底線思維”的一個重要特征在于守住風險底線,以不至于爆發(fā)系統(tǒng)性的危機為底線。如在經濟領域的改革中,維護經濟秩序的穩(wěn)定就是底線。經濟發(fā)展速度,快了可以調控下來,慢了可以加快發(fā)展,但是,一旦經濟秩序亂了、社會經濟崩潰了,就會造成全局被動的后果。

“守住底線”還體現了各項工作的“紅線意識”。如嚴守環(huán)保紅線意識,牢固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tài)文明理念,把環(huán)境保護作為調整經濟結構、促進產業(yè)轉型升級的重要手段,全面加強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工作,更加自覺地推動綠色發(fā)展、循環(huán)發(fā)展、低碳發(fā)展,實現經濟社會發(fā)展與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共贏。增強安全生產的紅線意識,始終把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把“發(fā)展不能以犧牲人的生命為代價”、“不要帶血的GDP”作為一條不可逾越的紅線。

總之,以底線思維劃定邊界,“壞處”才能全力避免,“好處”才能盡力贏得。只有這樣,戰(zhàn)略策略才能落實,戰(zhàn)略目標才能實現。

參考文獻:

[1]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精神學習讀本[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13.

[2]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3]習近平.關于《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說明[A].《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輔導讀本[C].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4]中共中央宣傳部.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M].北京:學習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

[責任編輯李沖鋒]

Comprehensively Deepening Reform and Xi Jinping’s Leadership Thinking

HE Shan-kan
(Institute of Humanities, Donghua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51, China)

Abstract:The strategic deployment for deepening reform and promoting the rule of law in a comprehensive way epitomizes Xi Jinping’s leadership strategic thinking. His leadership strategic thinking is mainly manifested in the following respects: the overall thinking in setting strategic objectives with a foresight, the rule of law thinking which serves as a guarantee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trategic objectives and the bottom-line thinking dur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trategic objectives.

Key words:deepening reform in a comprehensive way; leadership strategic thinking; overall thinking; rule of law thinking; bottomline thinking

作者簡介:賀善侃(1947-),男,上海人,上海市領導科學學會常務理事,東華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所長,教授,博導。

收稿日期:2014-10-20

中圖分類號:C93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55(2015)01-0024-06

猜你喜歡
底線思維全面深化改革法治思維
改革“最后一公里”如何打通
運用法治思維做好秘書工作
法治思維視角下的藝術管理學科發(fā)展研究
毛澤東社會主義社會矛盾理論及其對全面深化改革的啟示
從改革開放歷史看“全面深化改革”
社會保障制度中人的尊嚴問題不容忽視
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的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