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燕
[摘 要]“找規(guī)律”是一個讓學生探究事物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或變化趨勢的過程。數學思想是數學學習目標之一,因此應特別關注學生在探索規(guī)律過程中對數學思想的感悟,在教學中增加數學思維的滲透。
[關鍵詞]探索 規(guī)律 感悟 思想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5)02-056
數學課程標準修訂稿把“四基”: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作為目標體系。數學基本思想是數學學習目標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罢乙?guī)律”是一個讓學生探究事物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或變化趨勢的過程。隨著新課程研究的深入,人們越來越深刻地認識到這一內容所蘊含的豐富內涵和教育價值。但在實際教學中,普遍存在著“重規(guī)律的獲得,輕過程的尋找;重規(guī)律的運用,輕思想的探尋”?!罢乙?guī)律”不僅要關注學生是否能理解并嘗試運用規(guī)律,還應特別關注學生在探索規(guī)律過程中對數學思想的感悟。筆者結合蘇教版五年級下冊“簡單圖形覆蓋現(xiàn)象的規(guī)律”的教學實踐,談談對小學生數學思想的滲透。
一、有效親歷發(fā)現(xiàn)的過程,感悟數學思想
數學思想方法是一種基于數學知識又高于數學知識的隱性知識,它比數學知識更抽象。因此,需要為學生設計一些生動、有趣的數學活動,在活動中展開觀察、操作、實驗、猜測、推理與交流,充分感悟數學思想方法的奇妙與作用。那么,我們在設計活動時該如何關注數學思想呢?
找規(guī)律,重在“找”,找就得讓學生親歷“找”的過程。教師應幫助學生在找規(guī)律的過程中學會探究規(guī)律的方法,積累數學活動經驗,感悟數學思想方法,才能充分彰顯找規(guī)律的教育價值。為此,在教學“找規(guī)律”的新授環(huán)節(jié),我著重引導學生進行三次探索:
第一次探索:了解平移,感知規(guī)律
找出圖形覆蓋現(xiàn)象中的規(guī)律,難點是根據平移的次數,推算出被圖形覆蓋的總次數。在引導學生尋找“張數”與“拿法”關系時,我將電影票用數進行編號,通過“符號化”,抽象成框數字問題,將一個現(xiàn)實問題轉化成數學問題,為滲透數學建模思想做準備?!邦^腦不是一個等待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支等待燃燒的火把?!痹谔骄恳?guī)律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充分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用多種方法尋找規(guī)律,鼓勵學習方式多樣化,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真正的回歸與確立。比如,在尋找“從10張電影票中拿兩張連號票,共有多少種不同的拿法”時,有的學生用連線,有的用圈數,有的用一一列舉,有的用框數字的方法。魅力源自生活提煉,教師鼓勵學生用自己的生活經驗表達對規(guī)律的理解,讓學生充分親歷規(guī)律的發(fā)現(xiàn)過程,體會有序思考的價值。學生在操作的基礎上清楚地了解了“平移”的方法,為后面的探究過程掃除了認知障礙,并初步感知“平移的次數”和“一共有幾種拿法”之間的關系。
第二次探索:猜想驗證,發(fā)現(xiàn)規(guī)律
首先,注重體驗感悟,逐步抽象?!懊看文?張連號的票,會有多少種不同的拿法”是學生在本節(jié)課中的第二次操作,至此學生已隱隱感覺到有一種內在規(guī)律,但還處于“口欲言而不能達”的不確定狀態(tài)。教師結合課件形象化的動態(tài)演示,引導學生觀察前面兩次操作得到的拿法和平移的次數、每次拿票張數之間的變化關系。接著順勢提出“如果每次拿4張或5張連號的票,能分別得到多少種不同的拿法”后,并沒有讓學生進行操作,而是讓學生先猜想,順應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再通過演示平移驗證發(fā)現(xiàn)的規(guī)律。接著教師引導學生在有序思考的基礎上觀察表格,用數學語言表達發(fā)現(xiàn)的規(guī)律,再逐級抽象成數學符號,即用“算式計算”,能用數學語言表達算式內涵,初步感知數學模型思想。其次,利用數形結合,發(fā)展思維。著名數學家華羅庚說過:“數缺形時少自覺,形缺數時難入微,數形結合百般好,隔斷分家萬事難?!睌敌谓Y合的思想可以使某些抽象的數學問題直觀化、生動化,能夠變抽象思維為形象思維,有助于把握數學問題的本質?!八惴ā钡某橄?,應建立在形象的模型的基礎之上。如:在用課件驗證學生的猜想后,教師引導學生回顧用框平移的過程,再觀察表格中的數據,此時學生的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齊頭并進,有助于學生用更準確的數學語言表達發(fā)現(xiàn)的規(guī)律。相信如果沒有形象的支撐,學生的理解也許最終會演變?yōu)樘啄J浇忸}。
第三次探索:歸納類推,完善認知
在學生用數學語言總結出發(fā)現(xiàn)的規(guī)律后,我設計了如下的教學環(huán)節(jié):
(一)試一試
1.如果將電影券的總張數由10張增加到15張,你能用剛才發(fā)現(xiàn)的規(guī)律直接說說每次拿兩張連號券,一共有多少種拿法嗎?
2.如果每次拿3張或4張呢?
(二)練一練
1.下面是小紅設計的一條花邊,每次給相鄰兩個方格蓋上紅色透明紙,一共有多少種不同的蓋法?
2.這道題和剛才的題目有區(qū)別嗎?
3.書上也有一條紅色的花邊,試著獨立解答。
4.如果給緊連的3個方格蓋上紅色透明紙,一共有多少種不同的蓋法?每次蓋上5個方格呢?
(三)完善認知,深化思維
1.如果方格不是13個,而是n個,每次給相鄰的兩個方格蓋上紅色透明紙后,一共有多少種不同的蓋法?用字母列式表示。
2.如果一共有n個方格,每次給相鄰的a個方格蓋上紅色透明紙,一共有多少種不同的蓋法?你會用字母列式表示嗎?
3.揭示課題:簡單圖形覆蓋的規(guī)律。(板書:圖形覆蓋)
【思考】著名數學教育家弗蘭登塔爾曾說:“任何熔巖將凝固,任何思辨的新生事物都在其自身中包含著算法的萌芽,這是數學的特點……算法化意味著鞏固,意味著由一個平臺向更高點的跳躍?!苯涍^前面兩次探索,學生對規(guī)律有了感性的了解,初步感知“算法化”。在進行第三次探索過程中,教師很快把學生的目光由10個數引向15、13個數,學生的思維也不斷被引向深入。從用“框數字”平移的方法找規(guī)律,到將規(guī)律“算法化”,再到用“字母式子“概括規(guī)律,學生初步體會建立數學模型的過程,即從具體到抽象,從特殊到一般,逐步揭示數量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并用數學化的形式表示規(guī)律,從而把思維和推理提高到一個更高的層次。
二、在實踐反思、靈活應用中提煉數學思想
數學思想方法的獲得,一是來自于教師有意識的滲透和訓練,二是靠學生自身反思過程中的領悟。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該關注問題解決的一般過程,培養(yǎng)學生應用數學思想方法解決問題的策略,更應該在解決問題以后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表述解決問題的思路”“重視引導學生交流與反思”,逐步形成反思的習慣,“促進學生將解決問題的方法策略內化為個人的數學素養(yǎng)”。只有這樣,才能對數學思想方法有所認識,由此對數學的理解一定會由量的積累發(fā)展到質的飛躍。
比如在揭示出圖形覆蓋的規(guī)律后,我讓學生回過頭來用發(fā)現(xiàn)的規(guī)律解決課一開始提出的問題:“從100張連號票中,每次拿兩張連號票,有多少種不同的拿法?”在驗證學生的猜測之后,組織學生反思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并以圖文結合的方法清晰地展現(xiàn)出來:明確問題——猜測——探究規(guī)律——建立模型——驗證——解決問題。緊接著我又拋出一個問題:“同學們,回顧我們解決問題的過程,我們還從中學到了什么?”沉默一會,有學生領會了,說:“我主要學會了研究問題的方法?!蔽尹c點頭說:“是呀,究竟一共有多少種拿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共同經歷了研究問題的過程,對于復雜的圖形覆蓋的規(guī)律問題,我們可以通過猜測,采用化繁為簡的方法將其轉化成比較簡單的問題,再通過探究,發(fā)現(xiàn)規(guī)律,解決問題,驗證我們的猜測,這是解決科學問題的一個重要方法?!庇辛诉@樣的反思,將圖形覆蓋問題中蘊含的數學方法和策略直觀呈現(xiàn),強化了學生的認知,拓展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方法,形成策略意識。
在讓學生感受了圖形覆蓋問題的解決策略后,我設計了一系列座位的變式問題:
(1)同學們,我們學校的禮堂一排有13個座位。要讓唐明雨和茆雪她倆坐在一起,并且唐明雨在茆雪的右邊,在同一排有多少種不同的坐法?
(2)高老師坐在她倆的中間,有多少種不同的坐法?
(3)還是讓她倆坐在一塊,去掉一個條件“唐明雨在茆雪的右邊”,其他條件不變,有多少種不同的坐法?為什么?
(4)當唐明雨和茆雪來到禮堂時,這一排已經坐了另一名同學。(課件演示)如果1號座位已經有人坐了,唐明雨還是在茆雪的右邊,一共有多少種不同的坐法?
(5)如果這一排6號位置已經有人坐了,唐明雨還是在茆雪的右邊,一共有多少種不同的坐法?
教師引導學生不斷進行變式訓練,進一步運用“化歸思想”遷移解決類似圖形覆蓋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數學模型的價值,增強學生的建模意識和應用規(guī)律的能力。
“數學思想方法是自然而平和的,我們不能把活生生的數學思考變成一堆符號讓學生去死記,以至讓美麗的數學淹沒在形式化的海洋里?!保◤埖熘妫臄祵W思想方法的特點和形成過程來說,對學生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不是立竿見影的,而是一個不斷滲透、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的過程。要真正發(fā)揮數學教材滲透數學思想方法的作用,需要數學教師進一步更新觀念,加強學習,促進自身數學素養(yǎng)的不斷提升;深入研讀教材,提高思想方法滲透的自覺性,把握滲透的可行性,注重滲透的反復性,讓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得到切實、有效的發(fā)展,進而“通過數學學習幫助學生學會數學思維”。
(責編 羅 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