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杭州攤簧中前、后攤曲目數(shù)量研究

2015-01-31 03:04蔣羽乾
關(guān)鍵詞:昆曲藝人杭州

蔣羽乾

清道光以后,昆曲漸衰,攤簧繼起。一般認為沿用昆曲聲腔,演唱《綴白裘》中收錄的昆曲折子戲的一類稱為前攤,又叫南詞攤簧。以民歌小調(diào)演唱,以滑稽風趣的曲目見長的一類為后攤,又叫花鼓攤簧。杭州攤簧作為南詞攤簧中的一支,簡稱杭攤,又稱安康,主要演唱前攤。20 世紀六十年代,因杭攤曲調(diào)宛轉(zhuǎn)優(yōu)美又瀕臨滅絕,杭州曲藝團的杭攤組被并入杭州杭劇團,參加杭劇改革。2008年杭州攤簧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

一、前攤、后攤曲目數(shù)量比較

在對比杭州攤簧的曲目中,我們會發(fā)現(xiàn)一個有趣的情況:杭攤中前、后攤的數(shù)量是極端不平衡的,后攤的曲目數(shù)簡直少到可以忽略不計。根據(jù)2012年《杭州攤簧》所整理的杭攤曲目和2014年《杭攤佚曲輯考》,我們可以羅列出目前所能見到的杭攤曲目。

前攤曲目有:

1. 其中可見于《綴白裘》: 《白蛇傳·斷橋、水斗、覆缽、祭塔》 《單刀會·刀會》 《連環(huán)記·拜月、議劍》 《水滸記·活捉》 《虎囊彈·山門》《青冢記·和番》 《精忠記·風波亭、瘋僧掃秦》《十五貫·訪鼠》《孽海花·思凡、下山》《白兔記·產(chǎn)子、送子、出獵、回獵、麻地》 《爛柯山·逼休、捎信、癡夢、潑水》 《繡襦記·賣興、當子、刺目、教歌、毛雪》 《西廂記·游殿、寄簡》 《占花魁·遇美、勸妝、接吐、獨占》 《鮫綃記·寫狀、草相》《漁家樂·端陽、藏舟、羞父》 《幽閨記·招串、請醫(yī)》 《獅吼記·梳妝、跪池》 《琵琶記·湯藥、遺囑、描別、掃松、廊會、書館》 《尋親記·跌包、旅店》 《一棒雪·審頭、戲艷》 《兒孫福·橋別》《金鎖記·斬竇》《八仙慶壽》《天官賜?!?,計25 本57 回。

2. 不見于《綴白裘》,但昆曲舞臺曾演出的:《倭袍(即南樓傳)·茶訪、祭刁、代狀、告狀、大審、搜衣、復(fù)審、探監(jiān)、游門》[1],計1 本9 回。

3. 不知是否曾經(jīng)演出于昆曲舞臺,疑為杭州花調(diào)曲目的:《珍珠塔·見姑、贈塔、締姻、劫塔、舟求、當塔、讓塔、亭驚、羞姑》計1 本9 回。

后攤曲目有:《賣草囤》 《蕩湖船》 《磨房串戲》《化子過關(guān)》《百壽圖》6 回。

此外,《杭攤佚曲輯考》收錄《審徐》《哭蔡》兩回曲目,這兩回曲目為民國時杭攤藝人自編的曲目,從唱本形式上看《哭蔡》屬于前攤曲目,《審徐》屬于后攤曲目。

二、前攤繁盛

前攤與昆曲之間的關(guān)系前人早有定論,不必贅述,現(xiàn)單就杭攤與昆曲的聯(lián)系作一分析:1862年成書的范祖述《杭俗遺風》中有“灘簧”條:“灘簧以五人分生、旦、凈、丑腳色,用弦子、琵琶、胡琴、鼓板。所唱亦系戲文,如《謁師》、《勸農(nóng)》、《梳妝》、《跪池》、《和番》、《鄉(xiāng)探》之類。不過另編七字句?!保?]根據(jù)目前所能查到的文獻,這里所涉及到的六個曲目中,除《鄉(xiāng)探》為京劇劇目移植[1]外,其它均有同名昆曲演出折子。再據(jù)1926年杭州文人洪和嵩在補輯范祖述《杭俗遺風》“灘簧”條案說: “置一攤場,佐以音樂,取《琵琶記》、《牡丹亭》、《西廂記》等曲書目,編成七字句唱之。”這里所列的杭攤演出三個曲目也同樣是昆曲的看家劇目。因此,從目前能見的文獻上看,再加前文所列杭攤曲目情況,可見杭攤以前攤劇目為主。

造成杭攤獨尊前攤的情況,分析原因有:

1. 昆曲在杭州有深厚的影響。昆曲在杭州曾有相當高的發(fā)展水平和深厚的基礎(chǔ)。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為慶賀乾隆生辰,名藝人金德輝曾在蘇州、揚州、杭州三地挑選最優(yōu)秀的演員組成“集成班”為乾隆演出,后改名“集秀班”,成為當時最好的戲班[4]。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杭州昆曲的藝術(shù)水準可以和蘇州、揚州三足鼎立,代表了當時昆曲的最高水平。安樂山樵《燕蘭小譜》中所記乾隆年間昆曲雅部名角計二十人,屬于浙江籍有四人,其中周四官、韓學(xué)禮和佚名某旦角三人為杭州人[5]。到了道光、咸豐年間,杭州昆曲名班尚有“鴻?!薄ⅰ昂闶ⅰ?、“三元”、“四喜”四大班,每班多達百人[6]。1853年,太平天國定都南京,江南一帶成了太平天國活動中心,殘酷的軍事斗爭下,江浙人民生活困頓。而早期的禁戲政策使昆曲戲班紛紛逃到上海,太平天國控制的范圍里班社星散,不再有正常的昆曲演出。太平天國之后,昆曲元氣大衰[7]。解散的班社不能完全恢復(fù),杭州的昆曲演出大勢已去,藝人們紛紛投向京班、徽班等花部,遂成風氣。此后杭州便不再有實力的“駐城班”能見諸史料,在杭演出的昆班都是由外地來的。但是杭州畢竟是昆曲基礎(chǔ)深厚的地方,愛好昆曲的人們不再能見到昆班的演出,便將關(guān)注度轉(zhuǎn)到與昆曲血緣關(guān)系相近、演唱曲目相同的前攤上來。杭攤的前攤除了曲目沿襲昆曲外,音樂上也大量的保留了昆曲的曲牌,如早期曲目《和番》中,使用了昆曲曲牌[粉蝶兒]、[梧桐雨]、[山坡羊]、[楚江吟]等。[西湖十景]中也別用[紅納襖]、[繡衣襖]、[滿江紅]等。但是隨著唱本的曲藝化,唱腔基本調(diào)的成熟和豐富,開始基本使用[男宮]、[女宮]等曲調(diào)為主要曲調(diào)。完整的昆曲曲牌漸漸減少,多把昆曲曲牌拆散組裝后,插入到各種上下句體的腔調(diào)之中,變成[曲頭]、[曲尾]這種形式,使昆曲唱腔進一步融入杭攤音樂。

2. 杭攤藝人有較高的自我認可,保留了早清“清客串”的小文人特點,推崇雅部的昆曲劇目。與昆曲根基更為深厚的蘇州相比,目前所能見到的蘇攤中前攤曲目比杭州更為豐富。但是蘇攤藝人在光緒早年間就到了上海,他們很快站穩(wěn)了腳跟并發(fā)展出了自己的特點,號稱“海道”?!昂5馈边€將在蘇州的藝人稱為“蘇道”,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分庭抗禮還壓倒了“蘇道”,像最后參加民鋒蘇劇團的演員大多都是“海道”藝人?!昂5馈彼嚾碎L期在上海,與本攤、錫攤等交流,多唱玩笑戲或是演唱反映時事的“新賦”。與蘇攤藝人不同,杭攤藝人雖也曾到上海電臺演唱、承接堂會邀請,但是杭攤藝人始終沒有在上海扎下根來,主要的藝術(shù)發(fā)展仍然是在杭州城內(nèi),沒有沾染舊上海的市民氣,保留了書生雅韻。據(jù)曾師從杭攤老藝人的王與昌、汪誼華等人說瞿詠春等杭攤藝人們都有較高的文化水準,能識文斷字。杭攤藝人還嫌“攤簧”兩字不其古雅。據(jù)莫高先生的《杭州攤簧》一書言:“民國八年靜香書屋出版的《小書霸王》下冊《灘簧雜論》中說,灘者唱也,吃開飯謂之‘唱’白‘灘’; ‘簧’者‘亡’也,俗誤‘王’,也作‘荒’,言其亂謅,皆無實在”[8]11,杭州攤簧藝人就把“灘簧”改名為“安康”。從這里看出,杭攤藝人對文字是非常講究的。杭攤藝人還編出一個故事:唐明皇夢見一班歌女演唱,就問領(lǐng)班:“這是什么之音?”領(lǐng)班回答:“此乃正始之音”。杭攤藝人便將行會組織“恒源集”,改稱為“安康正始社”[8]12,把祖師爺掛到唐明皇身上,與昆曲祖師爺相同。與唱前、后攤曲目的蘇州攤簧比較,蘇州攤簧所供奉的祖師爺則是“老郎神”,老郎神是某一皇宮的太監(jiān)[9],與杭攤供奉的唐明皇相去甚遠?!罢肌倍殖鲇凇段倪x·卜商〈毛詩序〉》“《周南》、《召南》,正始之道,王化之基。”清代方苞認為正始有“教于閨門、鄉(xiāng)黨、邦國”即規(guī)范社會道德的作用。從正始社這個名字可以看出,藝人演唱杭攤時,沿襲了昆曲《琵琶記》開場所言的“不關(guān)風化體,縱好也徒然”的精神,選擇了繼承當時已經(jīng)在藝術(shù)競爭上輸給“花部”的昆曲,自覺地擔負起社會教化的任務(wù),從行會組織的改名,我們可以理解杭攤藝人獨尊前攤的取向。

杭攤藝人也往往兼擅昆曲。據(jù)阮鳳娥、汪誼華等人回憶,1962年參加杭劇改革的瞿詠春、段小云等杭攤老藝人都兼擅昆曲,杭攤老藝人還用教昆曲的方法來教學(xué)攤簧。與昆曲教學(xué)時的“拍曲”高度相似,杭攤老藝人教唱前要先“擺字”,將唱詞中的字的尖團、平仄分清,然后進行拍曲,以手掌拍桌起板,三個手指分別點眼進行教曲。這些都是以唱民間小調(diào),隨口而歌的后攤的教學(xué)中不會出現(xiàn)的場面。

3. 周貽白在《中國戲劇聲腔的三大源流》中曾說, “唯杭州舊亦有前灘之劇,如:古城記之‘訓(xùn)子’、‘單刀’之類,即蘇州灘簧亦有所未能。”[10]這里值得注意的是《訓(xùn)子》與《單刀》兩出戲的主角都是關(guān)羽,關(guān)羽在舊時被奉為圣人,是整個社會的道德榜樣。杭攤單獨搬唱這兩折曲目在反映了藝人的價值取向的同時,可以看出杭攤藝人對演唱起來“隨意諢鬧、毫無情節(jié)”可言的后攤的排斥。

4. 再從杭攤的受眾來說,杭攤愛好者一般都為有文化、有一定經(jīng)濟實力的“長衫幫”,多為社會中上層人士。較出名的有木行老板李慰農(nóng)、大律師裘申伯、名中醫(yī)葉熙春等人[8]14-15。對比同時期的杭州評話、小熱昏等藝術(shù)品種的受眾,他們多為“短衫幫”,一般都為社會中下層民眾。社會中上層人士往往熟稔昆曲,天然就是前攤的愛好和推崇者,他們掌握了社會話語權(quán),對社會風尚有之較大的引領(lǐng)作用。

三、后攤迷失

對比蘇南、浙北及浙東的攤簧,除蘇州攤簧前、后攤兼唱外,無論是蘇南的常錫攤簧、上海的本攤、還是浙江的湖州攤簧、紹興攤簧、余姚攤簧、寧波攤簧,都以后攤為主。這些攤簧“大抵為一丑、一旦的玩笑戲,如‘賣草囤’、‘捉垃圾’、‘賣青炭’、‘打齋飯’之類,多為隨意打諢,臨時抓哏,然后最為一般觀眾所歡迎的,也就是‘后攤’。”[10]但是,與這些兄弟攤簧曲種相對比,目前能夠看到杭州攤簧中的后攤曲目簡直少得可憐。造成杭攤中后攤不振的局面的原因,筆者認為這與藝人們推崇前攤曲目,鄙視后攤曲目有關(guān)。杭攤中,后攤曲目中目前所能見到曲本的僅有《磨 (房)串(戲)》、《(化子)過關(guān)》、《鄉(xiāng)(下人)探(親)》三折,其余的《賣草囤》、《蕩湖船》等曲本均已迷失,也未見有當時演出的記載。再細考《鄉(xiāng)探》,這一曲目與普通后攤曲目有本質(zhì)不同,它不是由民間小調(diào)演變而來?!啊短接H相罵》 (即《鄉(xiāng)探》,本是出京戲,杭灘移植后,說白全部改為杭州方言,而在唱腔部分卻仍保留了京戲里的拖腔,采用笛子代替?!保?]“這一曲目還在1929年西湖博覽會時由杭攤清客贈送給了蘇州攤簧藝人林步青,同時送出的還有全本的《張古董借妻》。”[3]《鄉(xiāng)探》的來源是當時的國劇京劇,就像《張古董借妻》算后攤曲目、而《蘆林》算前攤曲目一樣,它們的來源都是昆曲中的弦索調(diào)時劇。這《鄉(xiāng)探》與《借妻》這兩個雖則也是后攤的曲目,實際上與普通的“四賣一垃圾” (即《賣草囤》《賣青炭》 《賣礬》 《賣橄欖》 《捉垃圾》)這樣的毫無情節(jié)、專唱諧謔的后攤曲目還是有一定不同的。

但是杭州是否就沒有后攤了呢?經(jīng)過比對,筆者認為“杭州花調(diào)”應(yīng)與后攤有著極大的聯(lián)系,甚至有可能就是后攤。據(jù)《杭州曲藝音樂集成·杭州卷下》載:清人徐珂在《清稗類鈔》中記載,“花調(diào),杭州有之,介于灘簧、評話之間。”從中可知花調(diào)表演形式是說表重于唱,與后攤重范祖述在《杭俗遺風》中寫:“火神誕在六月二十三,佑圣觀中演敬神戲一月有余……祀神有歌司打唱,夜則花調(diào)等書,通宵熱鬧,夜夜不絕?!边@說明清同治時期,花調(diào)在杭州是很盛行的。對比常州、無錫、蘇州、上海、寧波、余姚等地的后攤發(fā)展情況,同治年間也正是后攤的發(fā)展并逐步繁榮起來的時期,可以說,杭州花調(diào)的“青春期”是與其它后攤相同的。

杭州花調(diào)流行在杭州的筧橋、艮山門、臨平一帶,參加人員均屬男性,多則三、五人,少則一、二人,分腳色。人少時一人要兼唱幾個腳色。民國初年已無職業(yè)藝人,演唱者是當?shù)氐牟每p、作坊工人、小生意人和農(nóng)民,表演的曲目有《八寶鸞釵》、《珍珠塔》、《文武香球》等。杭攤老藝人瞿詠春說:“因官宦人家嫌它俗氣,看不起他們,所以都不請他們演唱,而請我們杭灘班。他們是由小戶人家單獨或聯(lián)合請的……花調(diào)以前在杭州民間也很流行,受到一般市民和近郊農(nóng)民的歡迎?!焙紨偫纤嚾送跤淄ビ终f: “有些杭灘藝人又稱(文書調(diào))為杭鄉(xiāng)調(diào),或者杭州東鄉(xiāng)調(diào)?!保?1]75“又據(jù)另一些藝人說: ‘花調(diào)即化調(diào),原是叫花子唱的’,講時還顯出不屑一顧的情緒?!保?1]80但是,杭攤藝人在與花調(diào)的接觸中,又從花調(diào)中學(xué)習(xí)到了一些唱腔,甚至還將《珍珠塔》的部分回目搬演到杭攤中去。而且,我們目前能見到的花調(diào)的資料都是由杭攤藝人回憶而記錄下來的。

我們對杭州花調(diào)和攤簧進行對比,發(fā)現(xiàn)花調(diào)有以下幾個與后灘相似的特點:

1. 從《杭州曲藝音樂集成·杭州卷》所錄的杭州花調(diào)的曲譜來看,杭州花調(diào)有[文書調(diào)]、[蓮花落]、[蓮花調(diào)]、[四季小調(diào)]、[萬羅燈]、[山歌調(diào)]、[四季調(diào)]、[采桑調(diào)]等。這些曲牌都明清俗曲、民間小曲的名字,與其它地方的后攤所唱的[采茶調(diào)]、[十二月花名]、[五更嘆]之類的的曲調(diào)極其相近。

2. 杭州花調(diào)的表演形式為“書目根據(jù)主人要求定,內(nèi)容可長可短,短者只是主要地方唱一唱,其余著重表……唱腔簡單”。這與后攤不重演唱,倚重諧謔的語言,注重博得聽眾的笑聲的表演形式非常相似。

3. 從杭州花調(diào)在當時被稱為“杭鄉(xiāng)調(diào)”或“杭州東鄉(xiāng)調(diào)”。這里值得注意的是“東鄉(xiāng)調(diào)”這個名字:上海攤簧最早的名稱叫“東鄉(xiāng)調(diào)”,包涵了[采茶調(diào)]好幾種曲調(diào);無錫東部地區(qū)所唱的簧調(diào)、長三調(diào)也叫[東鄉(xiāng)調(diào)],并發(fā)展成為常錫攤簧中的重要曲調(diào)。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東鄉(xiāng)調(diào)]不是單純的[十二月花名]、[孟姜女]之類的一種小調(diào)名稱,而成為早期階段里上海和無錫后攤的名字。對比上海攤簧和常錫攤簧,“杭州東鄉(xiāng)調(diào)”很可能就是杭州的后攤。

杭州花調(diào)的衰落有許多因素,除被杭攤藝人輕視外,與清末民初宣卷、小熱昏的興起有一定的關(guān)系。富家的喜慶堂會由杭攤包攬,而喪事、做壽等事又被宣卷搶走了市場,下層的民間市場則有小熱昏蠶食。到了上個世紀二十年代,宣卷發(fā)展成“武林調(diào)”,此時的三輪車工、作坊工人都能唱“武林調(diào)”的[大陸板]了。因此,花調(diào)民國初年沒能像別地的后攤一樣走上舞臺,轉(zhuǎn)化為戲曲形式,反而漸漸走向衰落。

四、余 論

所有攤簧都由說唱發(fā)展成了小戲,接著再發(fā)展成大戲,這個成了攤簧發(fā)展的規(guī)律。蘇南、浙北的各種攤簧的都在20 世紀初期開始粉墨登場,向戲曲形式發(fā)展,最后變成了攤簧戲,并在建國前后定名,出現(xiàn)了錫劇 (常錫文戲)、滬劇、甬劇、姚劇、蘇劇、湖劇、紹興鸚歌戲等名字。除蘇劇外,其它的劇種都以唱攤簧的看家曲目“四庭柱一正梁”即《庵堂相會》《拔蘭花》 《借黃糠》 《借紅紗》《朱小天》……這類劇目起家。而蘇劇中也有大量的后攤曲目,蘇攤搬上舞臺的驅(qū)動也和后攤緊密不可分。

前攤是從昆曲中產(chǎn)生的,當昆曲復(fù)興時,前攤戲復(fù)又被昆曲所擠壓。1955年浙江昆劇團建團后,上海、蘇州等地相繼建立昆劇團。到了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前、后攤兼唱,但以《醉歸》等前攤劇目聞名的蘇劇也已瀕臨滅絕。借鑒昆曲與蘇劇的關(guān)系“經(jīng)濟上以蘇養(yǎng)昆,藝術(shù)上以昆養(yǎng)蘇”的說法,攤簧戲的內(nèi)部可以說是“經(jīng)濟上以后養(yǎng)前,藝術(shù)上以前養(yǎng)后”。攤簧戲中,后攤轉(zhuǎn)變來的部分在民眾中喜聞樂見,而前攤部分則提供了充足的藝術(shù)營養(yǎng)。時至今日,大部分以后攤為源頭發(fā)展來的劇種仍然生命力較為旺盛。

杭劇從源頭上看,與同一地區(qū)的其它兄弟劇種是不同的:它是由宣卷發(fā)展過來的“武林調(diào)”被搬上高臺而形成。這也是江浙唯一的從宣卷發(fā)展而成的劇種?!拔淞终{(diào)”與后攤重說表不同,它從一開始就強調(diào)以唱為主,還留下了“十調(diào)九不同,只聽好喉嚨”這樣的藝諺。這一過程中它還把杭州花調(diào)也就是本地的后攤擠到了衰亡的境地。由于杭劇藝人較為保守,長期停留在唱[大陸板]的狀態(tài),很少像錫劇、滬劇、甬劇那樣向其它劇種甚至向文明戲、話劇等吸收營養(yǎng),所以造成了杭劇音樂素材干枯,漸漸被觀眾厭棄。1962年,杭州市政府進行杭劇改革,政府以有形之手把最后一個仍然保持坐唱的杭攤組并入到杭劇團,把杭攤音樂匯入到杭劇中。杭攤以“半副攤簧”的形式完成了從說唱到戲曲的變化,代表著蘇南、浙北、浙東的所有攤簧均完成了戲曲化。

杭攤前后攤數(shù)量的不均衡造成了杭劇發(fā)展的先天不足(后攤戲缺失,缺少觀眾基礎(chǔ))。盡管在“杭劇改革”中,以政府力量推進前攤?cè)谌牒紕?,排出了《李慧娘》、《銀瓶》等以前攤聲腔為主的幾個代表劇目,取得了較高的成就,把杭劇的藝術(shù)水平提高到了新的歷史高度。但是失去的歷史時機永遠不會再回來,杭攤?cè)谌牒紕闀r太晚,到了1966年,歷史原因杭劇音樂的藝術(shù)探索中斷,杭劇至今仍在苦苦掙扎中。如何利用好杭攤?cè)允且粋€值得攤簧人乃至所有“攤簧戲”人思考的問題。

[1]周傳瑛,洛地. 昆曲生涯六十年[M]. 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8:209.

[2]范祖述. 杭俗遺風[M]. 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9:49.

[3]朱筱峰,華和笙,舒湘駿. 蘇灘和杭灘等的友誼[M]//蘇州市文化廣播電視管理局編印. 蘇劇遺產(chǎn)集粹:第一輯.2007:344.

[5]徐宏圖. 浙江昆劇史[M].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xué)出版社,2012:36.

[6]安樂山樵. 燕蘭小譜[M]張次溪. 《清代燕都梨園史料》,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1988:35-44.

[7]曾凡安. 太平天國戲曲政策考察[J]. 浙江學(xué)刊,2004(1).

[8]莫高. 杭州攤簧[M]. 杭州:浙江攝影出版社,2012.

[9]同業(yè)組織[M]蘇州市文化廣播電視管理局編印. 蘇劇遺產(chǎn)集粹:第一輯. 2007:295.

[10]周貽白. 論灘簧(一)[M]//蘇州市文化廣播電視管理局編印. 蘇劇遺產(chǎn)集粹:第一輯. 2007:29.

[11]杭州曲藝音樂集成·杭州卷下[M]. 油印本.

猜你喜歡
昆曲藝人杭州
也論昆曲的形成與梁辰魚的貢獻
《紅樓夢》的當代昆曲改編與經(jīng)典化
老藝人的匠心
王君安:尹派守藝人
大江東去浪千疊——百戲之祖“昆曲”
“守藝人”孫曼亭: 慢漆坊里聲聲慢
杭州院子
G20 映像杭州的“取勝之鑰”
杭州
杭州舊影
罗江县| 乌鲁木齐县| 内江市| 天全县| 桂东县| 晋江市| 普陀区| 城固县| 石城县| 五原县| 阳朔县| 通化市| 浦北县| 漾濞| 延寿县| 丹寨县| 台中县| 苗栗县| 墨江| 陇南市| 会宁县| 米泉市| 昭通市| 巫山县| 日照市| 文登市| 七台河市| 盐山县| 中西区| 天峨县| 曲沃县| 广汉市| 砀山县| 日喀则市| 大荔县| 阿巴嘎旗| 雷州市| 达尔| 察哈| 宁蒗| 兴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