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升侃,項東云,鄧紫宇,梁建新,藍必布,李昌榮,梁 機
?
粗皮桉ISSR-PCR反應體系優(yōu)化
陳升侃1,2,項東云2,鄧紫宇2,梁建新3,藍必布3,李昌榮2,梁 機1,2*
(1. 廣西大學林學院,廣西南寧530004;2. 廣西優(yōu)良用材林資源培育重點實驗室廣西林科院,廣西南寧530002;3. 廣西國有大桂山林場,廣西賀州 542800)
為建立粗皮桉ISSR-PCR優(yōu)化反應體系,先通過單因素試驗確定影響粗皮桉ISSR-PCR 5個因素(Mg2+、dNTP、DNA聚合酶、DNA模板、引物)的較適宜濃度范圍,在此基礎上進一步通過正交試驗對5個因素4個水平進行優(yōu)化,并用DPS軟件分析試驗結果。結果表明粗皮桉ISSR-PCR的優(yōu)反應體系為:在25 μL反應體系中,10×PCR buffer 2.5 μL、MgCl 2.0 mmol·L-1、dNTPs 0.3 mmol·L-1、DNA聚合酶1.25 U、DNA模板60 ng、引物0.8 μmol·L-1。通過梯度試驗確定的擴增程序為:94℃預變性5 min,然后按94℃變性1 min,51℃退火3 min,72℃延伸2 min,進行35個循環(huán),最后72℃延伸5 min,4℃保存。
粗皮桉;ISSR-PCR;體系優(yōu)化;單因素試驗;正交試驗
粗皮桉()是桃金娘科(Myrta-ceae)桉樹屬樹種,天然分布于澳大利亞,是重要的用材樹種和優(yōu)良的水源涵養(yǎng)樹種,其木材呈紅色至深紅色,堅固而耐久,被廣泛用于建筑、枕木、造船等用材。該樹種樹皮厚、抗逆性強、木材密度良好,目前已被廣泛引種于廣東、廣西及海南地區(qū)[1-2]。對粗皮桉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種源試驗[3-5]、木材材性及加工利用方面[6-13],同時也有學者從粗皮桉的化學組成特性、抗風與生長等進行了研究[14-15]。
簡單序列重復區(qū)間(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ISSR),由加拿大蒙特利大學的Zietkiewicz等[16]于1994年提出,是一種基于SSR的簡單重復序列區(qū)間擴增多態(tài)性分子標記。它具有模板需求量少、試驗操作簡單、試驗成本低、多態(tài)性豐富好、快速高效等優(yōu)點[17]。ISSR分子標記技術已被廣泛用于遺傳多樣性[18-19]、遺傳圖譜構建[20-21]品種親緣關系及分類[22]等研究中,但前提是要建立一個擴增效果較好的PCR反應體系,曾艷玲等[23]以鄧恩桉()為材料建立了ISSR-PCR的優(yōu)化體系,但不同樹種對PCR反應條件的要求不一樣,粗皮桉的ISSR-PCR優(yōu)化反應體系還有待進一步研究。本文利用單因素試驗和正交試驗雙重試驗方法[24]對粗皮桉ISSR-PCR反應體系進行優(yōu)化。
1.1 供試材料
以粗皮桉嫩葉所提取的DNA為模板進行體系優(yōu)化,其材料取自廣西國有東門林場。
1.2 主要試劑與儀器
1.2.1 試劑
植物基因組DNA提取試劑盒,DNA聚合酶,dNTPs,MgCl2,10×PCR buffer,引物參照哥倫比亞大學UBC公司2006年公布的ISSR引物序列,經(jīng)初步篩選出的858號引物,即(TGT)5GRT(其中R為A或G),I型核酸染色劑,瓊脂糖,1×TBE。
1.2.1 主要儀器
Sigma 3-30k離心機,Professional Thermocycler型PCR儀,DYY-6D型電泳儀,BIO-RAD凝膠成像系統(tǒng),超微量核酸蛋白檢測儀ND-2000。
1.3 試驗方法
1.3.1 粗皮桉基因組DNA的提取
采用北京天根生化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植物基因組DNA提取試劑盒提取粗皮桉DNA,用1%的瓊脂糖凝膠電泳檢測DNA的完整性,并用超微量核酸蛋白檢測儀ND-2000檢測DNA的濃度和純度。最后將樣品稀釋成10 mg·L-1,用于ISSR反應體系的優(yōu)化試驗。
1.3.2 ISSR-PCR擴增反應單因素試驗
反應體系的優(yōu)化先按照單因素梯度設計進行(表1),優(yōu)化影響ISSR-PCR反應的5個主要因素:Mg2+、dNTPs、DNA聚合酶、DNA模板、引物,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條件下,變化單一因子,篩選出最適宜的濃度范圍,為進一步優(yōu)化提供依據(jù)。ISSR基本反應體系組成:10×PCR buffer 2.5 μL,MgCl23.0 mmol·L-1,DNA模板20 ng,引物0.2 μmol·L-1,DNA聚合酶0.5 U,dNTPs 0.2 mmol·L-1,最后用無菌超純水補足至25 μL。ISSR-PCR基本擴增程序:94℃預變性5 min,然后按94℃變性1 min,53℃退火3 min,72℃延伸2 min,進行35個循環(huán),最后72℃延伸5 min,4℃保存。在優(yōu)化前先進行預試驗,初步篩選擴增結果較好的引物,以便在優(yōu)化時獲得較好的結果。取擴增產(chǎn)物10 μL和2 μL上樣緩沖液混勻,點樣于1.5%的瓊脂糖凝膠的上樣孔里,以D3000 bp DNA ladder作為對照分子量標準,在1×TBE緩沖液中電壓5 V·cm-1電泳1.5 h,然后在BIO-RAD凝膠成像系統(tǒng)下拍照記錄,檢驗并分析優(yōu)化結果。
表1 ISSR-PCR體系優(yōu)化的因素與水平
1.3.3 ISSR-PCR熱循環(huán)反應參數(shù)梯度試驗
在單因素試驗優(yōu)化后的反應體系下,以上述基本擴增程序為基礎,進行循環(huán)次數(shù)分別為20、25、30、35、40次的ISSR-PCR擴增試驗以確定最適宜的循環(huán)次數(shù)。設計5個退火溫度梯度:51℃、52℃、53℃、54℃、55℃,對引物進行退火溫度篩選,以便得出條帶豐富、清晰且穩(wěn)定的引物并確定其優(yōu)化體系的最適宜退火溫度。
1.3.4 ISSR-PCR反應因素水平的正交設計
正交試驗選用L16(45)正交表安排試驗(表2),對Mg2+濃度、dNTP濃度、DNA聚合酶用量、DNA模板用量和引物濃度5個因素設計4個水平,各因素水平的設計參照單因素試驗得到的最適宜濃度范圍,各因素試驗重復3次。正交試驗的ISSR-PCR擴增程序為反應參數(shù)梯度試驗所得的優(yōu)化擴增程序,PCR產(chǎn)物的檢測與單因素試驗相同。
表2 ISSR-PCR體系優(yōu)化正交試驗設計L16(45)及試驗評分結果
1.4數(shù)據(jù)處理
正交試驗結果的處理采用打分方式[25],評分標準為電泳結果譜帶的強弱、條帶數(shù)量、清晰度和雜帶數(shù)量,并以條帶強弱和數(shù)量為評分主體,從1 ~ 16依次排序打分。應用SAS軟件進行方差分析及Duncan多重比較。
2.1 粗皮桉總DNA的提取
本研究采用現(xiàn)有的植物基因組DNA提取試劑盒進行DNA提取,通過電泳結果顯示(圖1),所提取的DNA完整性較好。通過ND-2000核酸蛋白檢測儀檢測結果,所提取DNA的OD260/OD280均在1.7 ~ 2.0之間,說明所提取的DNA純度較高,符合ISSR-PCR擴增反應的要求。
圖1 部分粗皮桉DNA提取電泳檢測結果
2.2 單因素試驗結果分析
2.2.1 Mg2+濃度對ISSR-PCR反應的影響
在PCR擴增反應中Mg2+對DNA聚合酶進行熱激活,其濃度大小影響酶的活性,并對退火溫度和解鏈溫度產(chǎn)生影響。試驗結果表明(圖2),當Mg2+濃度為0.5 ~ 1.0 mmol·L-1時無法擴增出條帶(圖2泳道1 ~ 2);濃度提高到1.5 mmol·L-1后,能夠擴增出產(chǎn)物但條帶較少(圖2泳道3);濃度在2.0 ~ 4.0 mmol·L-1之間,擴增帶型一致,條帶豐富清晰(圖2泳道4 ~ 8)。故在進行正交試驗時,Mg2+濃度的水平設計取值范圍應當在2.0 ~ 4.0 mmol·L-1之間。
圖2 Mg2+濃度的影響
注:M泳道為Maker DL 3000,1 ~ 8泳道的濃度分別為:0.5、1.0、1.5、2.0、2.5、3.0、3.5、4.0 mmol·L-1
2.2.2 dNTPs濃度對ISSR-PCR反應的影響
dNTPs是由dATP、dGTP、dCTP、dTTP 4種等摩爾濃度混合而成,是PCR擴增反應的原材料,其濃度的變化直接影響到擴增產(chǎn)物的產(chǎn)量和特異性。試驗結果表明(圖3),dNTPs濃度為0.05 mmol·L-1時,因濃度過低,擴增產(chǎn)物產(chǎn)量較低,無法分辨出所擴增的條帶(圖3泳道1);即使?jié)舛忍岣叩?.10 mmol·L-1,條帶仍較模糊(圖3泳道2);當濃度為0.15 ~ 0.30 mmol·L-1時,條帶較多,帶型一致,且主帶逐漸變亮(圖3泳道3 ~ 6);若濃度繼續(xù)提高到0.35 mmol·L-1,主帶較亮,但缺失2條弱帶(圖3泳道7);濃度高至0.40 mmol·L-1后僅擴增出1條帶。dNTPs濃度的適宜范圍在0.15 ~ 0.30 mmol·L-1,進行正交試驗的dNTPs濃度水平依據(jù)此濃度范圍。
圖3 dNTPs濃度的影響
注:M泳道為Maker DL 3000,1 ~ 8泳道的濃度分別為:0.05、0.10、0.15、0.20、0.25、0.30、0.35、0.40 mmol·L-1
2.2.3DNA聚合酶用量對ISSR-PCR反應的影響
高溫嗜熱DNA聚合酶是PCR反應的重要組成成分,其活性和用量對PCR反應結果影響較大。DNA聚合酶用量較低,會導致因酶過早消耗完而使擴增產(chǎn)物得率較低;DNA聚合酶用量過高會導致非特異性產(chǎn)物增加。試驗結果表明(圖4),DNA聚合酶的濃度在0.5 ~ 1.25 U·25 μL-1之間,擴增出的條帶豐富、帶型一致且較清晰(圖4泳道2 ~ 5);而其他濃度所擴增出來的條帶較少且不清晰(圖4泳道1、6 ~ 8)。由此說明粗皮桉ISSR-PCR反應的DNA聚合酶最適宜用量在0.5 ~ 1.25 U·25 μL-1之間,以此用量范圍作為正交設計的試驗的依據(jù)。
圖4 Taq DNA聚合酶用量的影響
注:M泳道為Maker DL 3000,1 ~ 8泳道的用量分別為:0.25、0.50、0.75、1.00、1.25、1.50、1.75、2.00 U·25 μL-1)
2.2.4 DNA模板用量對ISSR-PCR反應的影響
DNA模板的質(zhì)量和數(shù)量是影響PCR反應的重要因素之一,模板應盡量純凈,避免受RNA、核酸酶、蛋白水解酶等的污染;DNA模板用量過多也會引起非特異性產(chǎn)物的增加。本試驗設置的DNA模板用量在10 ~ 100 ng之間,結果表明(圖5),所有用量擴增的帶型一致,且主帶隨著模板用量的增加而明顯變亮;但用量為10 ~ 20 ng時,條帶均較暗,不夠清晰(圖5泳道1 ~ 2),用量為80 ~ 100 ng時,有2條弱帶無法分辨(圖5泳道7 ~ 8);而用量在30 ~ 60 ng之間,條帶則比較穩(wěn)定且清晰(圖5泳道3 ~ 6)。故本研究正交試驗中DNA模板用量的4個水平設置為30、40、50、60 ng。
圖5 DNA模板用量的影響
注:M泳道為Maker DL3000,1 ~ 8泳道的用量分別為:10、20、30、40、50、60、80、100 ng·25 μL-1
2.2.5 引物濃度對ISSR-PCR反應的影響
引物濃度的高低也是影響PCR反應的因素之一。從圖6可看出,8個引物濃度梯度中,濃度在0.1 ~ 0.4 μmol·L-1之間均無法擴增出條帶(圖6泳道1 ~ 4);濃度為0.5 ~ 0.8 μmol·L-1時,條帶較多(圖6泳道5 ~ 8),但各條帶亮度不一。本研究正交試驗所設置的4個引物濃度為0.5、0.6、0.7、0.8 μmol·L-1。
圖6 引物濃度的影響
注:M泳道為Maker DL3000,1 ~ 8泳道的用量分別為:0.1、0.2、0.3、0.4、0.5、0.6、0.7、0.8 μmol·L-1
2.3 ISSR-PCR熱循環(huán)的反應參數(shù)
2.3.1 循環(huán)次數(shù)對ISSR-PCR反應的影響
循環(huán)次數(shù)對PCR擴增產(chǎn)物的產(chǎn)量影響較大,PCR循環(huán)次數(shù)不足,會引起擴增產(chǎn)物量不足,電泳時部分條帶無法檢測出來;循環(huán)次數(shù)過多,不僅不能使產(chǎn)量增加,反而引起非特異性擴增,錯配比例升高,發(fā)生彌散現(xiàn)象[26]。循環(huán)次數(shù)梯度試驗結果表明(圖7),循環(huán)次數(shù)為20、25次,循環(huán)次數(shù)過低無法擴增出條帶;設置為30次循環(huán)時,擴增產(chǎn)物少,條帶弱;將循環(huán)次數(shù)提高至35、40次,擴增產(chǎn)物明顯增多,條帶帶型一致,清晰穩(wěn)定??紤]到時間影響,最佳的循環(huán)次數(shù)為35次。
圖7 循環(huán)次數(shù)的影響
注:M泳道為Maker DL3000,1 ~ 5泳道分別為:20、25、30、35、40循環(huán)
2.3.2 退火溫度對ISSR-PCR反應的影響
引物退火溫度主要取決于引物堿基組成、引物濃度、引物與模板的配對程度等,退火溫度低,退火較容易,但特異性低;退火溫度過高,可提高產(chǎn)物特異性,但影響引物與模板的結合程度[24]。退火溫度梯度試驗結果表明(圖8),溫度為52℃、54℃時,條帶較少;51℃、53℃、55℃時,條帶較豐富,其中51℃時條帶清晰穩(wěn)定,與53℃、55℃相比弱帶較少,最佳退火溫度為51℃。
圖8 退火溫度的影響
注:M泳道為Maker DL3000,1 ~ 5泳道為51、52、53、54、55℃
2.4 正交試驗結果分析
根據(jù)正交試驗擴增產(chǎn)物電泳結果(圖9),對3次重復試驗分別進行評分(表2),得出結果值最高為組合4:MgCl22.0 mmol·L-1、dNTP 0.3 mmol·L-1、DNA聚合酶1.25 U、DNA模板60 ng、引物0.8 μmol·L-1。利用軟件SAS進行方差分析(表3),結果表明各因素水平間的差異極顯著。由表中值可知,各因素水平的變化對ISSR-PCR影響程度的大小順序為Mg2+>dNTPs>DNA模板>引物>DNA聚合酶。
圖9 正交試驗電泳圖重復1
注:M為Maker DL3000,泳道1 ~ 16分別為正交試驗結果
表3 正交試驗方差分析表
對試驗結果進一步做Duncan多重比較(表4),結果表明:Mg2+濃度為2.0 mmol·L-1時,結果均值最大,與其他3個水平的差異顯著。結果均值最大的dNTP濃度為0.3 mmol·L-1,與其他3個水平有顯著差異。對DNA用量的比較表明,在一定范圍內(nèi)高濃度的DNA對擴增效果較好,用量為50 ng、60ng的PCR反應結果均值顯著高于30 ng、40 ng。對引物的比較分析表明,結果均值隨著引物濃度的升高而降低,且0.5 ~ 0.7 μmol·L-1對PCR效果沒有差異。DNA聚合酶用量在0.50 ~ 1.00 U時PCR反應均值差異不顯著。
正交試驗結果值最高的組合中,Mg2+和dNTP濃度對PCR效果顯著優(yōu)于其他濃度,60 ng的DNA用量其均值雖低于50 ng,但并無差異且顯著優(yōu)于其他DNA用量,引物濃度和DNA聚合酶對PCR的影響程度最小。組合4可作為粗皮桉的PCR優(yōu)化體系。
表4 各因素水平的Duncan多重比較
注:各列均值后不同小寫字母表示在0.05水平上的差異。
2.5 結果驗證
用單因素和正交設計雙重試驗最后得到的優(yōu)化體系對部分粗皮桉DNA樣品進行PCR擴增試驗,以驗證體系的穩(wěn)定性,試驗結果如圖10。結果表明,通過試驗所得粗皮桉ISSR-PCR反應體系對不同個體的粗皮桉DNA樣品均能擴增出清晰穩(wěn)定的條帶,穩(wěn)定性較好,較適用于粗皮桉的ISSR-PCR擴增反應。
圖10 部分粗皮桉DNA樣品PCR擴增結果
在ISSR-PCR擴增反應中,反應的各組成成分之間是相互影響的,在對反應體系的優(yōu)化中,單因素試驗只是改變其中一個因子的濃度,忽略了各因子之間的相互作用。通過單因素試驗篩選出各因子比較適宜的濃度范圍,在此適宜的濃度范圍基礎上進行正交試驗,不僅考慮到了各因素的交互作用,而且避免出現(xiàn)因為因素水平的設計離最佳水平偏差較大而使試驗結果較差的現(xiàn)象。
不同樹種對PCR反應的條件要求不一,試驗所得粗皮桉的ISSR-PCR反應體系與其他樹種的體系有較大的區(qū)別,即使與同一科屬的鄧恩桉ISSR-PCR反應體系相比,除Mg2+濃度相同外,其他條件也均不一樣[26]。
本研究利用單因素和正交設計雙重試驗方法得到的粗皮桉ISSR-PCR的優(yōu)反應體系為:在25 μL反應體系中,10×PCR buffer 2.5 μL、MgCl22.0 mmol·L-1、dNTPs 0.3 mmol·L-1、DNA聚合酶1.25 U、DNA模板60 ng、引物0.8 μmol·L-1。優(yōu)化的ISSR-PCR擴增程序為:94℃預變性5 min,然后按94℃變性1 min,53℃退火3 min,72℃延伸2 min,進行35個循環(huán),最后72℃延伸5 min,4℃保存。
[1] 祁述雄.中國桉樹(第2版)[M].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 2002.
[2] 佩格 R E,王國祥.粗皮桉家系試驗初報[C]//洪菊生.澳大利亞闊葉樹研究.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1993.
[3] 廖柏勇,劉麗婷,莫曉勇,等.10年生粗皮桉種源家系選擇分析[J].華南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2011,32(4):72?77,81.
[4] 林玉清.閩南山地粗皮桉家系引種試驗[J].福建林業(yè)科技,2010,37(3):50?55.
[5] 陳文平,羅建中,謝耀堅.粗皮桉種源/家系的遺傳變異[J].廣東林業(yè)科技,2001,17(3):1?6.
[6] 趙榮軍,張黎,霍小梅,等.基于近紅外光譜技術預測徑/弦切面粗皮桉木材微纖絲角[J].光譜學與光譜分析,2010, 30(9):2355?2359.
[7] 霍小梅.基于近紅外光譜技術預測粗皮桉木材主要物理力學性質(zhì)的研究[D].北京:中國林業(yè)科學研究院,2010.
[8] 趙榮軍,霍小梅,邢新婷,等.粗皮桉木材氣干密度測定方法比較研究[J].西北林學院學報,2010,27(2):242?244.
[9] 趙榮軍,周賢武,任海清,等.粗皮桉生長錐與中心條氣干密度和彈性模量預測及相關性分析[J].東北林業(yè)大學學報,2013,41(12):68?71.
[10] 趙榮軍,邢新婷,呂建雄,等.粗皮桉木材力學性質(zhì)的近紅外光譜方法預測[J].林業(yè)科學,2012,48(6):106?111.
[11] 霍小梅,趙榮軍,姚春麗,等.近紅外光譜法預測粗皮桉木材的化學成分質(zhì)量分數(shù)[J].東北林業(yè)大學學報,2010,38 (8):78?79,104.
[12] 龍傳文.粗皮桉木材的干燥特性與干燥基準制定[J].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學報,2012,32(1):48?50.
[13] 張黎.利用近紅外光譜技術預測粗皮桉木材微纖絲角和氣干密度的研究[D].西安: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2008.
[14] 趙星,姚春麗,田睿,等.不同種源粗皮桉的化學組成特性研究[J].造紙科學與技術,2009,28(1):6?11.
[15] Luo J Z,Arnold R J,Aken K.Genetic variation in growth and typhoon resistance ininsouth-western China[J].Australian forestry,2006,69(1):38?47.
[16] Zietkiewicz E,Rafalkski A,Labuda D.Genome finger? printing by simple sequence repeat(SSR)—anchored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amplication[J].Genomics,1994, 20(2):176?183.
[17] 王建波.ISSR分子標記及其在植物遺傳學研究中的應用[J].遺傳,2002,24(5):613?616.
[18] 李乃偉,束曉春,何樹蘭,等.南方紅豆杉的ISSR遺傳多樣性分析[J].西北植物學報,2010,30(12):2536?2541.
[19] 楊傳平,魏利,姜靜,等.應用ISSR?PCR對西伯利亞紅松19個種源的遺傳多樣性分析[J].東北林業(yè)大學學報, 2005,33(1):1?3.
[20] 宣繼萍,章鎮(zhèn),房經(jīng)貴,等.蘋果品種ISSR指紋圖譜構建[J].果樹學報,2002,19(6):421?423.
[21] 繆恒彬,陳發(fā)棣,趙宏波,等.應用ISSR對25個小菊品種進行遺傳多樣性分析及指紋圖譜構建[J].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 2008,41(11):3735?3740.
[22] 邱英雄,傅承新,何云芳.樂昌含笑不同類型鑒定的ISSR?PCR分析[J].林業(yè)科學,2002,38(6):49?52.
[23] 曾艷玲,謝鵬,謝耀堅,等.桉樹ISSR?PCR反應體系的建立及優(yōu)化[J].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學報,2008,28(1):44?48.
[24] 李娟玲,劉國民,曹嵩曉,等.利用單因子和正交設計雙重實驗法優(yōu)化鷓鴣茶RAPD?PCR反應體系[J].農(nóng)業(yè)學報,2011,1(4):14?21.
[25] 何正文,劉運生,陳立華,等.正交設計直觀分析法優(yōu)化PCR條件[J].湖南醫(yī)科大學學報,1998,23(4):403?404.
[26] 付燕,羅楠,楊岑,等.枇杷屬植物ISSR反應體系的建立和優(yōu)化[J].果樹學報,2009,26(2):180?185.
Optimization of ISSR-PCR Systems for
CHEN Sheng-kan1,2, XIANG Dong-yun2, DENG Zi-yu2, LIANG Jian-xin3, LAN Bi-bu3,LI Chang-rong2, LIANG Ji1,2
(1.,530004,,; 2.,,530002,,; 3.,542800,,)
In order to develop an optimized ISSR-PCR analytical system for, single factor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o determine suitable concentrations of different factors (Mg2+, dNTP,DNA polymerase, DNA template, primer) that influence ISSR-PCR analyses. Based on the optimal concentrations identified, an orthogonal designed trial was carried out in order to optimize 5 factors at 4 level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 suitable ISSR-PCR reaction system involved: 25 μL reaction system containing 10×PCR buffer 2.5 μL, MgCl22.0 mmol·L-1, dNTPs 0.3 mmol·L-1,DNA polymerase 1.25 U, DNA template 60 ng and primer at 0.8 μmol·L-1. Through gradient testing, the optimized PCR amplification program was determined to involve pre-denaturing at 94℃ for 5 min, then denaturing at 94℃ for 1 min, annealing at 51℃ for 3 min, extension at 72℃ for 2 min over 35 cycles, and finally extension at 72℃ for 5 min. The PCR amplification products were stored at 4℃.
; ISSR-PCR; single factor test; orthogonal experiment
S718.46
A
2015-01-09
廣西優(yōu)良用材林資源培育重點實驗室開放課題(12A0101); 廣西科學研究與計劃開發(fā)項目:桉樹中大徑級鋸材培育與加工利用技術合作研究(桂科合1347004-3)
陳升侃(1989— ),男,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林木遺傳育種研究.E-mail:chenshengkan@126.com
梁機(1961— ),男,博士,主要從事林木遺傳育種研究.E-mail:liangjimail@163.com